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2015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4——2015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1.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中共七大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共同纲领》②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老干部批评“文革”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B.1976年“四五”运动被“四人帮”镇压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迫害而死D.“四人帮”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4.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大事是A.抗美援朝的胜利B.西藏和平解放C.镇压反革命取得胜利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5. 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A.清朝统治被推翻B.抗日战争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7.下列建设成就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是①鞍山无缝钢管厂②南京长江大桥③大庆油田④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④8.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9.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A.多种形式经营B.统购、统销形式C.合作社的形式D.公私合营10.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土地改革运动基本结束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手工业相互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把生产资料私有变成社会主义公有12.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13、好的歌曲,能够昌响时代的主旋律。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麻坪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麻坪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50分)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大汶口人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种植的是()A、粟和小麦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水稻和粟3..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A.选举制 B.禅让制C.世袭制D.分封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A.启 B.桀 C.纣 D.盘庚6.杰伦同学在参加一次历史知识竞赛时需要回答这样的一道题:“上古三代”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夏商周B、商周夏C、夏周商D、周商夏7..王宁同学正在写一篇有关西周时期你的小论文,其中在文章中会出现的内容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禅让制④世袭制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宋襄公B.越王勾践C.齐桓公D.吴王夫差9..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A.尧舜时期B.“上古时代” C.春秋时期D.“战国时代”10 . 战国时期,为增强国力,各国都进行了改革和变法,其中最先进变法和收效最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A秦国和赵国 B、魏国和秦国 C、吴国和燕国 D、齐国和秦国11.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定都在()A.牧野 B.镐 C.洛邑 D.殷12、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的修筑者是()A.大禹B.申侯C.商鞅D.李冰13.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 B商 C周 D秦14.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邪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15.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是()A B C D16.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17.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1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新人教版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201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开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5 ADCDC 6-10 DBAAC
二,填空:(1)山地、平原
(2)冷湿、黑土地、一年一熟、机械化
(3)煤、铁、石油重工业
(4)大连
16、1,、(1)川或蜀成都
(2)0摄氏度
(3)南温润
2、(1)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海陆因素
(2)大兴安岭内蒙古东北
(3)平坦一年一熟
17、(1)A 我国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交界线
B 我过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线
C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线
D 我过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交界线
(2)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高原西北地区(3)c a。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

致远中学西校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2016年3月,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再获团体冠军,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升起,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4、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①香港②台湾③澳门④新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下列战役中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是()A.汀泗桥战役B.百团大战C.孟良崮战役D.上甘岭战役6、“斗地主”已经成为现在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7、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9、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11、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八年级历史下第一次月考

草峰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检测试卷八年级 历史一选择题(每题1分)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开国大典C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 .1949年9月B .1949年10月1日C .1950年10月1日D .1953年7月3.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 A .彭德怀 B .林彪 C .邓小平 D .刘伯承4.“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
”他是( ) A .董存瑞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刘胡兰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A .1950年B .1951年C .1952年D .1953年 6.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7.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 .得到土地B .反腐败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 .实现工业化8.新中国成立后农民获得土地的依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中共“八大”决议9、1956年底,我国绝大部分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胜利 ( )①表明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终结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③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成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导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有 (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 ④苏联撕毁合同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1、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指实现: ( ) A. 手工业合作化 B.农业合作社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工商业国有化12、这是建国后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喊出的口号:“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10月1日清晨,来自祖国各地的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观看升国旗仪式,共同为祖国64周年生日祝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B.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C.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下列关于西藏历史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B.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云贵等省后,向西藏进军,1951年攻占拉萨C.1951年《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字D.西藏地方政府赴京谈判的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雷锋、黄继光B.黄继光、邓稼先C.黄继光、邱少云D.邱少云、雷锋4.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一五”计划完成5.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B.“一五”计划的完成C.新中国的成立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7.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发展生产力B.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C.变革阶级关系D.切断通向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8.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
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陕西省汉中市一厂学校14—15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C.庄园经一、 D. 商品经济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旧中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4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带有开放性()A、①③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B.②③C.③④D.6。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
郑国渠C。
龙首渠D。
成国渠7.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8、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摊丁入亩9.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质量约为1千克的物体是()A.一张交通卡B.一位初中生C.一升水D.一只鸡蛋2.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磨掉一个角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3.下列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线外层用塑料,是因为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B.用橡胶作汽车的轮胎,是因为橡胶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磨性C.玻璃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弹性好D.锅、铲的把手用胶木,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4.如图所示,量筒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B.C.D.5.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cm3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A.量程50mL,最小刻度5ml B.量程50mL,最小刻度2 mLC.量程100mL,最小刻度10ml D.量程100ml,最小刻度5mL6.某同学测出几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求出了每个长方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m/g V/cm3m/V(g/cm3)铁块1 79.0 10 7.9铁块2 157.5 20 7.9松木块1 6.0 10 0.6松木块2 24.0 40 0.6A.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B.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比值是个定值C.单位体积所含物质叫密度,则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不相等D.同种物质,体积变化,其单位体积所含物质也变化7.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8.有根均匀的铝棒,若锯掉四分之一,则剩下四分之三铝棒的密度是()A.原来密度的四倍B.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一倍C.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三倍 D.与原来密度相同9.小明对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探究,并绘成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A.a物质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已知ρ甲:ρ乙=3:1,V甲:V乙=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空心的B.乙一定是空心的C.一定都是空心的D.一定都是实心的二、填空题(共28分)11.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密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5:3,质量之比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12.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比木头大,若两个铁球和铜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ρ铜>ρ铁),则球一定是空心的.13.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cm3.(ρ冰=0.9×103kg/m3)1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由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真实值.15.“嫦娥三号”已成功实施着陆.“嫦娥三号”的发动机与周围的电子元件间可以形成一道热屏障,即使燃烧室和喷管温度高于1200℃,外面温度也不超过100℃.这主要是利用了材料良好的;“玉兔”月球车驱动机构壳体等部件采用的是一种镁合金材料,这种材料较轻,主要应用了镁合金小的特点.16.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的酒界面分明,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马岭黄酒是某地特产,在马岭黄酒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2.5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kg.17.献血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义务,已知80mL人体血液的质量是84g,则血液密度约为g/cm3,成年人的血液约有4000mL,则成年人体内血液的质量大约是kg.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6分)18.(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使用时,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移到零刻度处;如图甲所示,若指针向右偏斜,则应向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右偏,则此时应;(2)如图所示,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1)将天平放在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处,并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g.(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g/cm3.(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选填“大”或“小”).20.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物理量物体质量m/g体积v/cm3蜡块1 9 10蜡块2 18 20蜡块3 27 30干松木1 5 10干松木2 10 20干松木3 15 30(1)在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3)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6分)21.一矿石样品的质量为58g,将其放入盛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样品完全浸入酒精的液面上升至70mL处.已知空量筒质量为60g.(g取10N/kg,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求:(1)矿石的密度;(2)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22.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1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10kg,求:(1)桶的容积是多少?(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2015-2016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桐木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质量约为1千克的物体是()A.一张交通卡B.一位初中生C.一升水D.一只鸡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计算,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张交通卡的质量在10g左右,达不到1kg;故A不正确;B、一位初中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远远大于1kg;故B不正确;C、1升(即0.001m3)水的质量为:m=ρV=1000kg/m3×0.001m3=1kg;故C正确;D、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在50g左右,达不到1kg;故D不正确.故选C.2.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磨掉一个角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分析】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A、把铁块切割掉一部分,铁块的质量会变小,故A正确;B、铁块熔化成铁水是改变了铁的状态,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B错误;C、铁块轧成薄铁片是改变了铁的形状,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C错误;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是改变了铁块的位置,铁块的质量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线外层用塑料,是因为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B.用橡胶作汽车的轮胎,是因为橡胶有较高的弹性和耐磨性C.玻璃刀刃用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弹性好D.锅、铲的把手用胶木,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分析】物质的属性有硬度、弹性、磁性、塑性、状态、颜色、质量、密度、导电性、绝缘性、延展性、透光性、导热性、比热容、热值,不同物质的属性不同,实际应用也就不同.【解答】解:A、塑料是性能良好的绝缘体,电线外层用塑料,可以避免漏电和触电,保证用电安全.此选项正确;B、用橡胶做汽车轮胎,主要是因为橡胶常温下有高的弹性,减小汽车的震动与颠簸,橡胶做的轮胎耐磨性优异、抗湿滑性好、生热低、曲挠性好.此选项正确;C、金刚石的硬度大,用作玻璃刀的刀刃,可以划开玻璃.此选项错误;D、锅、铲用胶木做把,利用的是胶木的导热性差,避免烫手.此选项错误.故选AB.4.如图所示,量筒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B.C.D.【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之前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上的刻线相平,液体体积以液面最凹处所对刻度为准.【解答】解:A、B中视线没有与刻线相平,C中视线与液面最高处相平了,所以都是错误的.故选D.5.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cm3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A.量程50mL,最小刻度5ml B.量程50mL,最小刻度2 mLC.量程100mL,最小刻度10ml D.量程100ml,最小刻度5mL【分析】要求测量准确,就要尽量只测一次,就是说量程一定要超出要测的80ml,再看量程满足条件的量筒中,谁的分度值最小,就是测量最准确的那一只了.【解答】解:由题意知,四个选项中,只有CD的量程超过了80ml,可以一次测出所需的酒精;在CD中,相比之下,D的最小刻度更小,测量会更准确,因此D是最佳的选择.故选D.6.某同学测出几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并求出了每个长方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m/g V/cm3m/V(g/cm3)铁块1 79.0 10 7.9铁块2 157.5 20 7.9松木块1 6.0 10 0.6松木块2 24.0 40 0.6A.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B.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比值是个定值C.单位体积所含物质叫密度,则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不相等D.同种物质,体积变化,其单位体积所含物质也变化【分析】(1)比较几次的实验数据,要归纳出结论,就是要分析这几次实验数据中记录了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数据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从而从这些相同与不同中得出结论.(2)根据密度的概念、质量的定义以及密度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B、比较松木块1和松木块2的数据可知,同种物质,质量变为原来的4倍,体积也变为原来的4倍,因此可得出的结论为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并且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比值是个定值;故AB正确;C、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叫密度;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不相等,故C正确;D、同种物质,体积变化时,其质量也发生变化,但单位体积所含物质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D.7.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ρ=得,V=,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错误,D正确.故选:D.8.有根均匀的铝棒,若锯掉四分之一,则剩下四分之三铝棒的密度是()A.原来密度的四倍B.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一倍C.原来密度的四分之三倍 D.与原来密度相同【分析】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②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③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铝棒锯掉1/4后,剩下的3/4铝棒的密度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9.小明对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探究,并绘成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A.a物质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分析】体积一定时,物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结合图象找关键点,即可判断.【解答】解:由上图可以看出,当体积为2m3时,a的质量为4×103kg,b的质量为2×103kg,c的质量是1×103kg,根据相同体积,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故a物质的密度最大,且a物质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故A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10.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已知ρ甲:ρ乙=3:1,V甲:V乙=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空心的B.乙一定是空心的C.一定都是空心的D.一定都是实心的【分析】假设甲、乙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公式m=ρV可分别计算出m甲和m乙,由m甲<m乙可得出乙球一定是空心的.【解答】解:假设甲、乙两球都是实心的,则m甲:m乙=ρ甲V甲:ρ乙V乙=×=×=3:4即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与已知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矛盾,所以乙球一定是空心的.故选B.二、填空题(共28分)11.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密度相等(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5:3,质量之比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3:2.【分析】①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②已知实心球的体积之比和质量之比,利用公式ρ=可以得到密度之比.【解答】解:①一桶水与一杯水是同种物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即密度相等;②由题目中所给的甲与乙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结合密度公式ρ=得:==×=×=3:2.故答案为:相等;3:212.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大,若两个铁球和铜球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ρ>ρ铁),则铜球一定是空心的.铜【分析】(1)铁比木头重是指:相同体积的铁比木头重,也就是说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大.(2)假设两球都是实心的,根据两球质量相等,利用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比较出两球的实际体积大小,据此判断.【解答】解: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若两球都是实心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变形可知:铁球的体积V铁=,铝球体积V铜=,因为ρ铜>ρ铁,所以V铁>V铜,又因为两球的体积相等,所以铜球一定是空心的.故答案为:密度;铜.13.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2.5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50cm3.(ρ冰=0.9×103kg/m3)【分析】(1)氧气用掉一半,质量减半,氧气还充满整个氧气瓶,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求得剩余氧气的密度.(1)已知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水的质量,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V=可求冰的体积.然后利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即为450cm3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解答】解: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ρ′=2.5kg/m3;水的质量为m=450g=0.45kg;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4.5×10﹣4m3=450cm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由ρ=可得,冰的体积V冰===0.5×10﹣3m3=500cm3.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V=V冰﹣V水=500cm3﹣450cm3=50cm3.故答案为:2.5;50.1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70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由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分析】(1)矿石体积的读数要注意烧杯、量筒中水量的替代关系,读数时分清量筒的分度值;(2)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而补充水时要到原来标记的位置,据此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后,补充的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而补充的水的体积又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因此,矿石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2)在测量矿石体积的过程中,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必然出带出一定的水,从而使补充的水量增加,也就是测量的矿石体积会偏大.故答案为:70;大于.15.“嫦娥三号”已成功实施着陆.“嫦娥三号”的发动机与周围的电子元件间可以形成一道热屏障,即使燃烧室和喷管温度高于1200℃,外面温度也不超过100℃.这主要是利用了材料良好的绝热性;“玉兔”月球车驱动机构壳体等部件采用的是一种镁合金材料,这种材料较轻,主要应用了镁合金密度小的特点.【分析】(1)根据“嫦娥三号”的发动机与周围的电子元件间可以形成一道热屏障,可得材料的特点;(2)这种材料较轻,是指相同体积的这种材料和其他物质相比,这种材料的质量小,可得材料的特点.【解答】解:(1)由题知“嫦娥三号”的发动机与周围的电子元件间可以形成一道热屏障,即使燃烧室和喷管温度高于1200℃,外面温度也不超过100℃,这就说明这种材料不善于传热,具有良好的绝热性.(2)镁合金材料,这种材料较轻,主要应用了镁合金密度小的特点.故答案为:绝热性;密度.16.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的酒界面分明,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密度;马岭黄酒是某地特产,在马岭黄酒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2.5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 2.25kg.【分析】鸡尾酒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密度不同,也就是每层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包装盒的容积即为酒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所装酒的质量.【解答】解:因不同酒的密度不同,导致受重力不同而产生分层;酒的体积:V=2.5L=2.5×10﹣3m3,由ρ=得酒的质量:m=ρV=0.9×103kg/m3×2.5×10﹣3m3=2.25kg;故答案为:密度;2.25.17.献血是我国公民的一项义务,已知80mL人体血液的质量是84g,则血液密度约为 1.05g/cm3,成年人的血液约有4000mL,则成年人体内血液的质量大约是 4.2kg.【分析】已知血液的体积和质量,根据ρ=求出血液的密度,又知道成年人血液的总体积,再根据m=ρV求出成年人体内血液的质量.【解答】解:血液的体积:V=80mL=80cm3,血液的密度:ρ===1.05g/cm3,成年人血液的总体积:V总=4000mL=4000cm3,成年人体内血液的质量:m总=ρV总=1.05g/cm3×4000cm3=4200g=4.2kg.故答案为:1.05;4.2.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6分)18.(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使用时,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如图甲所示,若指针向右偏斜,则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右偏,则此时应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2)如图所示,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62.6 g.【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步骤:①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②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③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恢复平衡.要用镊子夹取砝码,要轻拿轻放,要从大到小.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⑤整理器材.【解答】解:(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零刻线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沉,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指针又出现右偏,则此时应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2)图中物体的质量为:50g+10g+2.6g=62.6g.故答案为:(1)游码;左;减少砝码或向左移动游码;(2)62.6.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81.6g.(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40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1g/cm3.(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大(选填“大”或“小”).【分析】(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2)在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3)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而测量液体质量时,液体的质量等于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烧杯质量之差.(4)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注意读数问题,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底相平.同时要注意量筒的单位和分度值.要掌握物体的密度计算公式ρ=.(5)当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液体,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大.【解答】解:(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2)由图甲可以看出,在测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是错误的.(3)用天平称量葡萄酒和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50g+20g+10g=8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6g,所以读数为80g+1.6g=81.6g.(4)由甲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5ml,所以葡萄酒的体积为40ml,即为40cm3.又因为烧杯的质量为41.6g,所以葡萄酒的质量为81.6g﹣41.6g=40g.葡萄酒的密度为:ρ===1g/cm3,(5)当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会附着着一定量的葡萄酒,从而使体积测量的数值偏小,这样得出的密度值就偏大.故答案为:(1)水平台;零刻度线;(2)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3)81.6;(4)40;1;(5)大.20.为了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物理量物体质量m/g体积v/cm3蜡块1 9 10蜡块2 18 20蜡块3 27 30干松木1 5 10干松木2 10 20干松木3 15 30(1)在图所示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3)在做这个实验时,我们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多次实验排除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