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预习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如下:
1. 数字的认识和计数:学习数字0-99的认识和书写,掌握用手指和物体进行计数的方法。

2.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学习数字的大小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大小比较进行排序。

3. 数字的加法和减法:初步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

4. 位数和数位的认识:了解数字的组成和位数的概念,学习十位和个位的读法和写法。

5. 数量的认识和处理:学习不同数量的表达方法,包括数字、物体和图形的表示。

6. 长度的认识和比较:学习用直尺、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比较,初步掌握米和半米的概念。

7. 时间的认识和处理:学习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能读懂和写懂整点和半点的时间。

8. 金钱的认识和处理:学习不同面值的货币,掌握用纸币和硬币进行金额的比较和计算。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分数的认识和比较: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读法和书写,能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

10. 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学习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图形
分类和比较。

这些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重点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
能够建立起对数字、数量、长度、时间、金钱和图形等概念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14.1—6 的乘法口诀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扩展资料
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 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 为更一般 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继续努力
再见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预习总览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 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 厘米(cm)、分米(dm)、千米 (km) 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 分米相当于 1 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 厘米=10 毫米=0.1 分米=0.01 米=0.00001 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 MM(或 mm、㎜) 1 毫米=0.1 厘米
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 个位向十位进位 为例:基数为 10(2 进制的基数是 2,类推),个位这个 数位上的数量 达到了 10 的情况 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 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 1; 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 形成的图形 叫做角。所旋转射线 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 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 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doc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 1、——变花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 2—— 4 页的内容读一读朗读教材第 2—— 4 页的内容想一想 1. 一共变出了几朵花你是怎样知道的2.一共有几个灯笼几个几个的数呢怎样列算式呢要计算这样的 20 串灯笼的个数 , 怎样写算式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彩灯和金鱼的数量,列出算式表示一下。

背一背连加就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画一画画 12 三角形,先 3 个 3 个的圈起来,再 2 个 2 个的圈起来。

算一算试着解答课本第三页的第一题找一找 6 个小方块查一查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找一下乘法符号的来历。

说一说说出几个连加的算式二上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 5—— 7 页的内容读一读朗读教材第 5—— 7 页的内容想一想 1. 解决了信息窗 1 小电脑中求20 串灯笼的个数的问题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解决遇到的麻烦吗2.观察情景图。

这位魔术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做一做用小正方形摆 4个 3或 3个 4。

用小圆片摆 5个 4或 4个 5 背一背课本第六页最顶端的内容画一画画圆圈表示算式: 2+2+2+2= 4+4+4=3+3+3=算一算试着解答课本第 6 页的第一题找一找找出能用乘法表示的算式:2+3+4= 5+5+5= 6+6+5=查一查上网或从课外书上查找一下“九九”歌的故事说一说说出几个连加的算式 , 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

二上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 3预习方式预习内容(怎样预习)(预习什么)看一看默读教材第 8—— 10 页的内容读一读朗读教材第 8—— 10 页的内容想一想 1.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怎样列出加法算式怎样列出乘法算式2、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出加法算式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和米。

-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米(m):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尺的长度是1米,教室的长和宽通常用米作单位。

- 1米 = 100厘米。

3. 用厘米和米量物体长度。

-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刻度,用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尺或卷尺。

4. 线段的认识。

-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 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再根据要求的长度确定另一个端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端点就画出了线段。

- 数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4 = 7,结果是7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上8+5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 + 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42,个位上5 - 2 = 3,十位上7 - 4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0 - 26,个位上0 - 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 - 6 = 4,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4。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本小学二年级上数学单元同步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 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个位小于5的往下估,等于或大于5的往上估。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减去退走的1。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分步计算或列成一个竖式计算。

•加减混合: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定义: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锐角小于直角,钝角大于直角。

•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

•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可以画出直角,所有直角都一样大。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表内乘法•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乘法算式:如3×4=12,读作3乘4等于12。

•乘法口诀:熟记九九乘法表,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乘加、乘减: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或减去不相同的部分。

•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如一倍数×倍数。

四、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从不同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辨认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图形的大小形状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是对称轴。

五、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测量方法:将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的刻度。

•线段:有长有短,可以量出长度。

六、统计•基础概念:理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过程。

•简单统计: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类和计数,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认识数:认识1-100的数字,认识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2. 比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数字的比较。

3. 数字的顺序:按顺序排列给定的数字。

4. 认识数的结构: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在数字中的位置。

5. 数字的扩展:用十位数和个位数表示两位数,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变化。

6. 数字的组合:用给定的数字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得到不同的两位数。

7. 数字排列和比较:按规定的顺序排列三位数或四位数,并进行大小比较。

8. 加法运算: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的简单加法运算。

9. 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的简单减法运算。

10. 两位数的意义:理解两位数表达的数目含义,并进行简单的数目解读。

11. 数目的表达:根据图片中的物体数目进行数目的表达和理解。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 数量的比较:根据给定的物体数目进行数量的比较,并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13. 数目的估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物体数目的估算。

14. 长度的比较:根据给定的长度进行比较,并使用“更长”、“更短”等描述词。

15. 长度的测量:使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转换。

16. 长度的估算:根据经验进行物体长度的估算。

以上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
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
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
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
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
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
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
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
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三、解决问题。

第四、六单位表内乘法(一)(二)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相同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

2、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1-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口算乘法算式。

1、补充口诀。

2、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看图写乘法算式。

三、解决问题。

1、已知每个多少和个数,求一共多少?每个数量×个数=一共的数。

2、加法和乘法对比解决问题:求一共有多少?
理解题意、仔细审题、选择方法:看单位,分方法,单位相同用加法,单位不同用乘法。

3、乘加、乘减的算法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观察方位选用不同的解决问题。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左面右面、后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
形状。

3、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单位“分”: 1分时间的长短,知道钟面上分针周1
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知道1小时=60分;
2、认识几时几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一刻等时间。

时针在指几是几时,分针指几,就要几乘5,乘积就是几分。

3、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