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7—11)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练7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对点练7 Word版含解析

[题组一选用句式]1.(2014年包头一中期末)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

A句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

B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

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C2.(2014年贵阳市适应考试)采用总分或分总的句式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添加语句;语意要连贯。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可见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题组二变换句式](一)长短句变换3.请把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移民金大花》是一部大型方言话剧,创作者是万州本土作家。

作品叙述了发生在双河镇的移民外迁的故事,弘扬了三峡移民精神。

2019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2)

2019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2)

专项对点练(三十二)词、句复位及语句排序(每小题3分)(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题组一关联词语复位1.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让孩子选择未来,__①__不是放手不管不问,__②__在既有的经验和孩子的意愿之间,寻找最恰当的平衡点,并__③__给孩子更多的尊重。

自主选择,__④__一种意愿,__⑤__一种能力,__⑥__这种能力呼应了时代的要求。

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

②空,根据上文中的关联词语“不是”可知,要选择“而是”,排除A、C两项;⑤空,根据语意“自主选择是一种意愿”“自主选择是一种能力”可知,两者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更是”,排除D项。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35900165】老年人在跑步的时候应该尽量使脚踝的位置落在膝盖正下方__①__偏后一点,这样当膝盖弯曲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

此外,尽量用前脚掌落地,重心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__②__偏离这个受力点,__③__会增加对膝盖的冲击。

最后__④__要保持身体平衡,不要左摇右摆,不应该过度向前迈步或者摆臂幅度太大,膝盖的正面能承受最大压力,摇摆太多__⑤__会改变重心的位置,__⑥__使膝盖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A[②处前句讲到重心,后面又有“偏离”一词,那么此处应为假设偏离重心,再与③处偏离后的结果相对应,填“如果……就……”较为合适。

④处与前句相联系,表示进一步强调,填“还”比较合适。

空⑥处表示进一步的情况,填“进而”比较合适。

据此可选A项。

]题组二语句复位题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在铁路资源的分配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需求提供不同的列车服务。

在德国,虽然当地的高铁速度和舒适度都在上乘,可是它也有中档和中低档列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笔者观察,往往中低档火车的上座率高于高铁的上座率。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通用版:备考点全辑 备考点七

2019版高考语文金榜一轮全国通用版:备考点全辑 备考点七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月”意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冰心”“冰雪”意象。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水”意象。

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

例:“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关山”意象。

①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塞上听吹笛》)②历史存在。

例:“关河梦断何处”“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6.“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

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通用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文文字运用专题十一连贯-词句复位及语句排序教师用书.doc

通用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文文字运用专题十一连贯-词句复位及语句排序教师用书.doc

通用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语文文字运用专题十一连贯-词句复位及语句排序教师用书关联词语复位1.(2016·全国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

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综合运用确认法和排除法,可以快速确定答案。

结合整个文段看,①处不能填“一定”,排除C项;③处是假设,填“如果”,这样就可以排除D项。

再向下验证一下,④处表并列,填“而且”或“并且”,⑤处与③处的“如果”呼应,填“那么”。

如此就可以确定答案为A。

]2.(2016·全国卷Ⅱ)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

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

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对清楚明确的几项。

④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排除B、C两项。

⑤⑥所在句子句间为转折关系,A项“即使”与“然而”搭配不当,应排除。

故应选D项。

]语句复位3.(2015·全国卷Ⅱ)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

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7-1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资料

7-1高三第一轮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真题体验
考点探究突破
对点训练巩
解题思路指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通用版
3.变换句式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题型越来越 丰富,主要有长短句的变换、整散句的变换等。 本考点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热点之一,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也 常常与对语感的考查结合起来,因此平时要加强对语感的培养 和训练。预计今后高考将会更贴近语言运用的实际,为考生提 供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放宽对考生思维和表达的限制, 试题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高考真题体验
考点探究突破
对点训练巩
解题思路指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通用版
解析:根据题意,首先分析示例的句式特点。一种自然景 物引出的三个拟人句,这三个拟人句之间存在着动作的连续承 接关系。另外,还应注意题中要求的是选择自然景物。
答案:头上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受了微风的吸引,着急得 伸长了腿,奔跑在无垠的蓝天上。 眼前的那株小草,可能是得了大树的教诲,听得拍起了 手,微笑在广阔的原野上。
2.(2013· 重庆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 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 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真题体验
考点探究突破
对点训练巩
解题思路指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通用版

2019届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7】对点练习(含答案)

2019届高考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7】对点练习(含答案)

[题组一选用句式]1.(2019年包头一中期末)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

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解析: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

A句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

B句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

D句中把“耐得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

答案:C2.(2019年贵阳市适应考试)采用总分或分总的句式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添加语句;语意要连贯。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可见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题组二变换句式](一)长短句变换3.请把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移民金大花》是一部大型方言话剧,创作者是万州本土作家。

作品叙述了发生在双河镇的移民外迁的故事,弘扬了三峡移民精神。

山东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练 7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练 7 (新人教版)

(山东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练7 新人教版 [题型一 句意丰富型] 1.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

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扩展语句可以采用增加句子成分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增加内容的方式。

从题目的要求来看,此题必须以增加内容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使修辞等方面的内容得到全面的表现。

扩展时,要注意对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使用的要求,要注意语段表达的感情。

答案: (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

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还有的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

(示例二)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蛇腾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似乎显得暗淡无光。

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集到了天空。

[题型二 词语连缀型] 2.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尤其是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3筛选并整合新闻信息20180425177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3筛选并整合新闻信息20180425177

专项对点练(十三) 筛选并整合新闻信息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20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

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

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实现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

在此背景之下,2019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9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材料二:《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还远远不够。

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平。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2个孩子,生育率也只有2.0,低于更替水平。

况且,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1.8个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对点练(七)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对应学生用书第253页)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2分)
山垭口
[俄]蒲宁
“马上就到山垭口了。

”我对自己说,“马上就能翻过山岭到安静的地方,到有人烟的明亮的屋子里……”
然而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每分钟我都觉得,山垭口离我不远了,只有两三步路,可是光秃的山石坡道却老是走不完。

松树林早就落在后面了,低矮的、弯弯曲曲的灌木丛也早已过去了,我开始感到疲乏,直冻得打冷战。

我记起离山垭口不远的松树之间有几个坟墓,那里埋葬着被冬天的暴风刮下山去的樵夫。

我感觉到,我现在正身处人迹不到的荒山之巅,感觉到自己周围只有云雾和悬崖峭壁,因此心里不禁想到:我怎么能越过那些像墨黑的巨人般屹立的浓雾中的孑然挺立的石碑呢?我现在就已经失去了时间和地点的概念,我还有足够的气力走下山去吗?
前面,在飞驰的浓雾中现出一个模糊不清的黑咕隆咚的东西……这是一些昏黑的山丘,样子像睡着的熊。

我爬上去,从一块石头跨到另一块石头上,马挣扎着,费力地跟着我攀登,马蹄击在湿漉漉的光秃的石头上,发出叮叮声。

突然,我发现道路又在慢慢地升向山上去!于是停下来,感到了绝望。

由于紧张和疲乏,我浑身哆嗦着,我的衣服被雪渗得湿透了,风直穿过衣服,冷不可挡。

要不要呼叫一下呢?于是现在甚至连牧羊人也和他们的山羊、绵羊一起躲在荷马时代的简陋小屋里,谁会听见我的呼叫声呢?我害怕地四下张望着:“天啊!难道我迷路了吗?”
夜深了。

远处的松树林传来低沉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涛声。

夜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我能感觉到这一点,虽然我既不知道时间,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

现在,深深的谷地里的最后一点灯光也熄灭了,灰蒙蒙的雾占领着整个谷地,它知道,现在正是它当令的时刻——漫长的时刻,仿佛地面上一切都死绝了,早晨永远不会再到来,只有浓雾会继续增大,笼罩着在半夜里执勤守卫的突兀的群山。

在山上,林木会继续发出低沉的响声,在荒凉的山垭口,雪会刮得越来越大。

我避着风,转身走到马的身边。

这是和我在一起唯一的有生命的东西!然而马对我看也不看。

它浑身湿透,冻僵了,蜷缩着身子,高高的马鞍笨拙地矗立在它的背上。

它顺从地耷拉着脑袋,两耳紧贴在脑袋上。

我狠狠地拉着缰绳,重新面对着潮湿的风雪,重新迎着风雪顽强地前进。

我试图看清周围的东西,但只能看见灰白色的一片,在飞驰着,闪着耀目的雪光。

我侧耳静听,只能听到耳边的风声,以及背后单调的铿锵声:这是马镫互相碰击的声音……
然而很奇怪:绝望的心情开始使我变得强壮起来!我更加有力地迈着步子。

由于使我必须忍受这一切而对人家产生恶意的埋怨,这种心情反而使我感到愉快。

这种埋怨的心情已经变成一种忧郁而沉毅的驯服,决心对必须忍受的一切逆来顺受,在这种心情下,即使无望也是心甘情愿的……
最后,山垭口终于在望。

然而我已经无所谓了。

我沿着平缓的草地走着,风把浓雾吹得像一绺绺蓬松的长发,把我吹倒在地,可是我毫不介意。

只要根据风的呼啸声,根据浓雾,就可以感觉到,深夜牢牢地占领着群山——渺小的人们早已在谷地上,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睡觉了;可是我并不匆忙,咬紧牙关走着,不时冲着马嘟囔几句:
“走啊,走啊。

拼命地走吧,直到倒下来为止。

在我的一生中,这样荒僻难走的山垭口已经走过不知多少遍了,灾难,痛苦,疾病,亲友的背叛,这一切都曾像黑夜一样向我袭来!继续走吧,走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