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中的民风民俗
赏析 语文《春酒》

《春酒》细节赏析讲解案例教材分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
本单元都是有关民风民俗,地方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它与本册书的其他单元一样,都是按照不同的内容专题兼顾文体选取的。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
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所写内容虽是过年的一些往事,但无论是从文中事件发生的时代还是地域来看,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遥远的,如果机械地让去分析课文中的情,既不能体现略读原则,最主要的是学生很难真正投入和理解,很难与作者达成“共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细节,感受故乡风俗之美和人情之美,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怀旧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中所表现出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教学关键: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细节。
赏读细节,品春酒师讲解:作者难忘的不仅是春酒,更是故乡。
在作者笔下,人物个个生动鲜明,形神俱备,“我”、母亲、、乡亲,在这场“春酒,会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俗之美,而这一切都只是蕴涵在文中极不起眼但非常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中。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
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
课文《春酒》的教案设计

课文《春酒》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春酒》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八班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
其中《春酒》是一篇精美的散文,用其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世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母亲以及家乡的思念之情。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同学理解借春酒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设想:1.《春酒》这篇文章,琦君以儿童的视角,回忆了家乡过年的习俗,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孩子对过年总是充斥期盼的,因此,上课伊始,我让同学漫谈过年趣事,引导同学感受经受中的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同学生活阅历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仔细研读文章,细细品尝文章关键语句,并在文中圈点勾画。
3.老师适时补充琦君的经受,使同学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学习目标:1.品尝文章传神语言及环节描写;2.领悟文中流露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的赏析把握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简介三、展示学习目标1.品尝文章传神语言及环节描写。
2.感悟、理解借春酒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四、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思索:在文中表达了儿时在家乡的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涌现了哪些人物?五、研读探讨1.在课文中分别划出关于描写母亲、童年、乡邻们的.生活环节的语句;2.品一品,这些环节描写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旁边做好批注。
六、情感探究1.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过年的生活环节记得那么清晰,写的那么细致呢?找出文中的抒情句,理解的思乡之情。
2.补充琦君的资料,援助同学理解的情感。
由此可见,琦君笔下的春酒已不再是春酒,而是那久久不能忘却的家乡的俗美,人情美。
春酒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是思乡情结的寄予,是生生不息的民族根。
七、拓展延伸思乡是远离家乡人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心情,饮水思源,人之常情。
《春酒》课后反思

《春酒》课后反思
《春酒》是一篇具有浓郁思乡感情的文章,是琦君作品的一大主题。
课文通过叙述儿时在故乡过年时喝春酒、喝会酒的情节,展现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为我们展现了琦君故乡的风俗之美;又通过对自己儿时喝春酒、喝会酒时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天真、调皮的小女孩形象,并让读者感受到故乡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所散发出来的淳朴民风。
琦君就是用这样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絮地说着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我的这节课是在通读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琦君作品所散发出的温馨并隐隐的透着怆痛的美感,并以此拓展到感受中国传统“乡愁”这一特殊文化现象。
这一节课,我重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老师引路提升为主要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之余得到情感的提升。
这种感情的体悟源于气氛的烘托,开始上课让学生欣赏音乐,回忆过年的情形,然后通过具体细节的解读引入对思乡主题的感悟,然后通过交流思乡诗句引出中国文化中的“乡愁”情结,采用听、看、读、写、思的方式将这一特定感情内化,首尾呼应,基本完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但也显露了一些不足:
1、教师语言缺乏感染力,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语言感染力的优势因时间不足而没有展现出来。
2、培养学生条理清晰地讲解方面有待提高。
3、学生活动方式较为单一,基本上是传统的听、读、讲、写,应有质疑。
4、缺少教学机智,应该及时打断学生绕远的讲解,及时纠正。
今后,我一定会克服困难,弥补不足,让授课精益求精。
品春酒 忆温情———细赏琦君《春酒》之美

2021.5·学术摘要:《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散文。
分别从民风、人情、细节、人性、语言五个角度入手,品析《春酒》之美,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追思之情。
关键词:《春酒》赏析初中语文中图分类号:I207.6;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1)05-0074-03DOI:10.13525/ki.bclt.202105026作者简介:王丽君(1990—),女,湖南衡阳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联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肖文娟(1985—),女,湖南衡阳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南校区)语文教师。
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2021年5月语文教学通讯May,2021第1150卷第5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150No.5王丽君肖文娟[佛山市顺德区杏联初级中学,广东佛山528325;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南校区),广东佛山528325]———细赏琦君《春酒》之美品春酒忆温情◆经典重读《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创作的散文。
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饱含故土风情的画卷,抒发了对故乡和母亲深厚的怀念之情。
文章从头至尾散发着醉人的艺术之美,有如行云流水,舒放自如,清新隽永,读来令人口齿噙香。
本文分别从民风、人情、细节、人性、语言角度入手,品析《春酒》之美,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中的追思之情。
一、民风之美作者以一句“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总起全文,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同时也营造出喜庆的氛围。
因为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农历新年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既是全家团聚的喜庆日子,也是邻里之间增进彼此情谊的最佳时机,作者正是从“新年”二字着手,以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传统风俗画卷。
在第一段中,作者对农历新年的风俗作了细致的描绘。
春酒课文赏析

春酒课文赏析在《春酒》一课中,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本文的特色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示出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春酒课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欣赏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
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
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
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
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
“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春酒》课例分析

《春酒》课例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121.2.3.123一?p导入新课:还记得过新年的情景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怎样过年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确立阅读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3同学)(学同学对八宝酒的喜爱。
“一点点”,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
“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这说明作者对八宝酒的喜爱,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
小花猫舔着我衣襟上的酒就呼呼地睡着了,说明小花猫喜欢八宝酒,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
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有人到我们那里来照相,妈妈就叫我赶快去照,当时,我手里拿着一个烤红薯,听到妈妈的呼唤后,我就把烤红薯放在裤兜里,欢喜地跑出去。
结果在跨门槛时摔了一跌,人一下子就扑了出去,烤红薯压扁了,裤子也弄脏了。
结果照了个哭笑不得的相。
)(生大笑)同学3: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这真是一个善良大方,助人为乐的好母亲。
)同学4:花匠阿标叔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客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春酒》学习指导

《春酒》学习指导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
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
文章构思精巧,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乡的
味道”展开。
文末那句从心底发出的深深的感叹足以让所有的游子动心动容:“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些内容使这篇散文凝练、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
在语言运用上,本文也有特色,作者善于使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淌,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不雕琢,不粉饰;描绘人物鲜明细腻,亲友、长工、母亲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是母亲的宽容、善良、勤俭,得到了极为传神的刻画。
学习本文,要注重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学习语言,体验情感。
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真研读课文,细细品味文章语句子,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本文的难点在于对文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的感受,可以结合作者的身世和经历理解这一点。
最新精选《春酒》读后感

《春酒》读后感叶圣陶先生说:“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
要理解得透,务必多揣摩。
”要想体会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意境美,就需要深入文本,揣摩探究,发掘文本之美。
品味琦君的《春酒》,为什么母亲酿制的八宝酒会让“我”“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道地的“家醅”究竟是怎样的味道那里面有童年的回忆,有善良的母亲和淳朴的乡亲,而更重要的是,作者笔下的“春酒”所蕴涵的是对家乡文化的眷顾,以及由这一风俗所折射出的“家乡情结”。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如诗一般的生活织就了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和完美的生活情趣。
这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由于把握了诗歌与散文之间的联系点,抓住了学生理解的兴奋点,引爆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点”,以诗歌解读散文,用写作来促进阅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上,在理解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之后,我请学生回忆古诗中表现思乡、思亲主题的诗句,学生回忆相关诗句后,我由诗歌当中的“意象”转到了散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没想到,当时有一位学生问我:“教师,我们明白课文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既然古人都是用诗歌来表达,那作者琦君为什么不用诗歌而用散文来表达呢”我在表扬这位同学用心思考的同时,又把这个“皮球”踢回给了学生,并由此顺着学生的思维来了个师生“写诗大比拼”活动。
当时学生活力高涨,纷纷跃跃欲试,大部分学生都充分展示了自我的写作才能。
以下是当时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一些习作:(1)、春,何处逢春酒,八宝泡酒人,怀念旧人思,无尽情思乡,何时还乡(2)、一杯春酒泡制的是八宝更多的是母亲的心酿出的却是我至今的思念……(3)、春酒,春酒,一杯八宝酒春酒,春酒,一杯思乡酒真是人在异乡思家醅人在异国思乡味!(4)、八宝酒,满香斗你一杯来我一斗端着闻,舔着喝醉下去,寄乡愁……为什么我们留恋家乡正是因为那从小就埋藏在我们心中、无法割舍、无法忘怀的家乡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已剥去了封建迷信 的外衣 , 传统节 日, 尤其是春节 ,
人们都要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祭品, 供奉神灵和祖先 , 借 此表达对“ 神灵 ” 的敬畏之情 , 缅怀列祖列宗 , 也表达对
美好 生活 的向往 和追求 。
李 四那样 已经拿过集 资费的家庭 ,就不能再投标借 钱也 不能参加分红 了 ,他 只需 每月往社里 缴纳 3 0 0 元 ,算是逐月偿还本金 ,直至 5 0个月后还完 1 5 0 0 0 元为止 。 其余 的 4 9家 中需用 钱 的继 续投标 , 出钱最
子, 蒸糕时 , 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 , 吃东西不许随便抓 。 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说话尤其要小心 , 要 多讨吉利 , 因此觉得很受拘束 。 ” 不许这样 , 不许那样 , 这“ 不许 ” 竟然是为 了“ 求神
拜佛 ” , 竟然是敬畏神灵 ! 不是没有神灵吗, 我们不是无
枣还是北 枣 ) 、 荔枝 、 桂圆、 杏仁 、 陈皮 、 枸杞 子 、 薏仁
米, 再 加两 粒橄 榄 。 要 泡一 个月 , 打开 来 , 酒 香 加药 香, 恨 不得 一 口气 喝它 三大杯 。 ” 这里交 代 了 “ 八宝 酒” 的炮制材料 , 并没有交代用什 么泡 。 既然 “ 如法炮
制泡 了八 宝酒 ” , 那 么方 法就 没有 什么 错误 , 可“ 儿
拿 回了本金。 不过 当社有个必须的条件 , 就是必须建立
在诚信的基础上。 如果哪一家借到了钱就跑了, 或者赖 着不再每月缴纳 3 0 0 元本金 , 那么就不好办了 , 真是那 样, 社头要负起全权责任的。 求助于 Q Q群里 的教师朋友 , 不久就有 了回声 , 浙 江台州的陈忠文老师告诉我们 : 起 会也叫做会 , 是 民间借 贷的一种方式 , 在浙江 尤其是 温州 、 台州一带 曾经很盛行 。 这是老百姓 自创
所有 的家庭都用到这个钱 , 而且都还 完 了本金 , 历 时
周期 刚好 是 5 0个 月 。
它是 怎 么酿 造 的呢 ?
文 中说 : “ 八 宝酒 ( 八 宝酒是 春酒 中的一种 ) , 顾 名思义 , 是八样东西 泡的酒 , 那就是 黑枣 ( 不 知是南
当社 的好处是 ,对于急需用钱 的家庭先用小钱换 了大钱 , 解 了燃眉之急 , 然后再逐月慢慢还本金 , 一定 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经济上的压力 ;对于不急于用钱的 家庭又是一种生财之道 , 不仅每月分到了红利, 最后也
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 ”
● _ ___-。 -一
以此类 推。 每个 家庭 只有 一次用集 资钱 的机会 , 直 到
l 1 6 l 2 0 1 4 年第1 1 期( 总 第2 9 7 期)
Y u w E N J O x u E I 9 — 。 ' ● ● 一 } l
张 三 只能参 加下 个月 的投 标竞 争 ,然后 社头 就把 李 四
远古时代 , 面对变幻莫测的神奇大 自然 , 人们无法 用 已有的知识解释这些 自然现象 ,于是发挥 自己的想 象, 创造 了无数神灵: 玉皇大帝是天上 的皇帝 , 总揽 天
朝大事。 降妖除魔 、 匡扶正义等事由各路神仙 负责 , 要
厅上 、 厨 房里 , 生J 怕撞 来撞 去 , 碰碎 碗盏 。 尤其 我 是女 孩
查阅了手边的相关资料 , 都只有个简单的介绍 : 集
资帮助有 困难 的人 。 网上搜索 , 只找到了一个类似的风 俗“ 当社” ——南阳镇保 留的淳朴 的风俗 :
发起社的原因也是为了给急需用钱 的人集资 。 领 头人叫社头 , 自当是推选当地信誉好的人来担当。 这个 社是以家庭为单位 ,凡是有急需用钱的或者有闲钱的 家庭来报名参加 , 大概每个社以 4 O 家到 6 0 家不等。 每 个月选出固定的一天来集会 , 家庭选出代表来参加 , 每 个家庭每月缴纳 3 0 0 元来当这个月的集资费。如果是 5 O 家组成的社 , 这样每个月社里就会有 1 5 0 0 0 元 的集
神论者吗 , 为何还“ 求神拜佛” ? 如何理解这里 的“ 求神
拜佛 ” ?
资费 ,然后那些急需用钱的家庭要暗写纸条来投标集 资费 , 谁出的价高 , 这1 5 0 0 0 元就借给谁用。 例如张三
家和李四家都想用这个集资钱 ,他俩就在纸条上写上 为得到这个集资费 而愿意出的利息 , 如果张三出 2 5 0 0 元, 李 四出 2 8 0 0 元, 那么这个月的集资费就借给李 四,
下雨 了 , 龙 王 腾空 而 起 , 雷公 造 势 , 电母 增 威 … …这 些
传说流传 了一代又一代 ,不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 自然的敬畏 , 而且还丰富了传统文化。 如今的求神拜佛
的2 8 0 0 元平均分给其余的未用到钱的 4 9 家,这样每 家借出去 3 0 0 元, 可分到近 6 O 元 的分红 , 算是借钱给 别人用的酬劳。 到了第二个月集会 的 日 子, 还 和上个月一样 , 每 家还是 出 3 0 0元 , 凑齐 1 5 0 0 0元集 资费 , 不 同的是像
《 春酒》 中的民风 民俗
◆ 山东省 莘县 实验初 中 赵凤 霞 杨 文华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 民 俗, 可 以了解 民生和民间文化 。 琦君的《 春酒 》 一文 , 记 载了当时的诸多民风民俗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有声 有色的风情画卷。 以下我们简要分析 , 以领略作者浓郁
的乡情 。
பைடு நூலகம்
村子里有人急需钱 , 起个会 , 课文对此没有具体交
代。 资料上只有简单的介绍 : 集资帮助有 困难的人 。 为 什么是会首请人喝春酒表示酬谢 , 而不是被帮助的人? 会首会不会就是那个有 困难的人?会酒 习俗具体是怎
样 的呢 ?
关 于 求神 拜佛
“ 新年时 , 注重迎神拜佛 , 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
高者可拿 到这 1 5 0 0 0元 ,然后他 出的利息再在社 中
平 均分 配 ,当 然 这 时候 参 加 分 红 的 就 只 有 4 8家 了 。
关 于 会 酒
“ 春酒以外 , 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 目, 就是喝会酒。 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 , 要起个会 , 凑齐十二个人 , 正月里 , 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 地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