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论文肿瘤标志物论文: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在肿瘤患者的体液或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的具有特异性的分子。

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分类、常见的应用方法以及相关的临床意义。

二、肿瘤标志物的定义与分类1.肿瘤标志物的定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的体液或组织中,可以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检测到的一种分子。

这些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多肽、核酸、糖类等,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2.肿瘤标志物的分类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肿瘤标志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包括:- 细胞表面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 细胞分泌物类肿瘤标志物,如AFP、PSA等;- 转录产物类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α-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

三、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1.免疫化学法免疫化学法是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定量或定性地检测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免疫化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等。

2.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扩增、测序和定量分析肿瘤标志物的核酸序列来进行检测。

常见的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基因测序等。

3.微观实验技术微观实验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

该技术基于微流控芯片等微观器件,可以高通量、高灵敏度地检测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微观实验技术包括微流控芯片技术、磁珠法等。

四、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1.早期诊断某些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肿瘤,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2.疾病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项 目开展近 2年以来 已做近 千例 ,为 临床提供 了可靠 的诊断指 标 。 今年 从7月份开 始新 引进 了全 自动化学 发光仪 ,缩短 了检验 的时 间 ,方 便 了临床和患者 。
cEA比前半 年增 加 了289例 ;cA199增JJIB28例 ;CA125增JJI1360 例 ;CA1 53增 )JH270例 。
病 例2:2007年 7月28日,妇科患 者 ,王某 ,女 ,27岁 ,做 CA125结果 是 >600U/mL,正常值 :0-35u/mIJ。经与 临床 医生联 系说此患者高度 怀 疑子 宫颈癌 ,经此项 检验结 果临床 就可 以定诊 了。
病例 3:2007年 8月21日,普 外 二科患 者 ,王某 ,女76岁 ,做 CEA和 CA125,结果 CEAO.4ng/mL正常 ,而 CA125因结果太 高机器没 有出结 果 ,所 以对此标本 进行 了2O倍 稀释 ,结果还 是>12000,经 与医生栾丽伟 联 系 ,高度 怀疑 此患者 是 卵巢癌 ,经检 验结果 证实 了此患 者就 是卵巢 癌。 3 讨论
影 像 与 检 验
CH『NA F0REfGN MEDICAL
肿瘤标 志物检 测的临床应用
林 丽 姚红 艳 (黑龙 江省 鸡西 市人 民 医院检验 科 黑 龙江 鸡西 1 581 O0)
【摘要 】 目的 肿瘤 标志 物 的检 测给 临床 带来 的方 便 。方法 引 用雅 培公 司提 供 的全 自动化 学发光 仪 原厂 配备试 剂 。结果
恶性 肿瘤严 重危害人 民的健 康 ,近年 来多种恶性 肿瘤的发 病率及 发病 绝对 人数 皆有不 断升 高的趋 势 ,并趋 于年 轻化 。肿瘤 的实验 室检 查方法 多种 多样 ,各有其 优缺 点 。血 清肿瘤 标 志物 的检测是 肿瘤 诊断 的常 用方 法之 一 ,对于 恶性 肿瘤 的 诊断 、疗 效的 观察 、病 情进 展的 判 断 和复 发的检 测等 皆有 一定的 临床 应用价 值 ,并 具有 简便 无创 、测 定 结 果 定 量客 观 、可 重 复测 定 以 便 动态 检 测 、费 用相 对 低 廉等 优 点 。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的检验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
合 王 用药 2 1 单 00年 2月第 3卷 第 3期
C i f l ia R tnlDu s ,e ray2 1 V l N _ hnJo i cl ai a rgU e F bur 0 0一 o Cn o 03

11 ・ 9

讲 座 与 综 述

肿瘤 标 志物 的检 验 学研 究 及 临 床应 用 价值
的 因子 也 会 发 生 量 的 变 化 。 肿 瘤 表 面 抗 原 是 研 究 进 展 较 快 的 指标 , 瘤相关抗原 ( A 肿 T A)是 指并 非某 一 种 肿 瘤 所 特 有 , 其 在
作 为疗程观察 、 复发 的判断有较 大 的价 值。检测 方法有 : 酶联
免疫 吸咐试 验( LS , E IA) 发光免疫分析 ( I 等。 LA)
吴琳
【 关键词 】 肿瘤标 志物 ; 临床价值 ; 联合检测 【 中图分类号 】 R46 1 【 .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 26 2 1)3— l9 0 64 39 (00 0 01 - 2
胚胎肿 瘤标 志物 是肿瘤细胞 本身存 在或分 泌的特 异性物 质, 迄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 中, 绝大 多数 既存 在于恶性肿瘤 中, 也存在于 良性 肿瘤 、 胚胎组织 , 至正常组织 中。因此 , 甚 这些肿 瘤 标志物并非恶性肿瘤 的特异性产 物 , 但在恶性肿瘤患者 中明 显增 多。肿瘤 的预防 、 断和治疗是 目前 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 诊 课题 。肿瘤发生 的机制非 常复杂 , 涉及 到基因内和基因外的变 化及 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 。在肿瘤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 中, 细胞 因 子及其受体表达和分布 的变化 。在肿瘤免疫过程 中, 免疫 相关
123 C : A 为 唾 液 酶 化 的乳 一 - 藻 戊 糖 Ⅱ, 一 种 类 . . A C N岩 是

肿瘤标志物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肿瘤标志物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概念

肿瘤标志物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概念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或机体对肿瘤反应产生的一类物质,其存在或改变提示肿瘤的存在和发展状况,为临床上预测肿瘤行为提供依据。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史1847年,从煮沸的酸化尿中的沉淀蛋白,发现了本周氏蛋白,本周氏蛋白现已被确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志。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6年-1928年,发现了本周氏蛋白;第二阶段1929年-1962年,发现一些激素、酶、同功酶和蛋白在肿瘤发生时异常,有些至今仍应用于肿瘤临床;第三阶段1963年-1975年,发现了胚胎蛋白标志,这期以发现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为主要特征,这两标志的发现推动了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肿瘤标志物开始用于肿瘤辅助诊断、治疗监测;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大量的肿瘤标志物随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而涌现,许多癌细胞产生的物质都有了相应的抗体,如CA15-3、CA125等。

近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成为常规工作,肿瘤标志物进入了分子水平。

临床上,从癌症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到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等发面,肿瘤标志物均可发挥作用:早期筛查针对高危人群的癌症早期筛查对于提高生存率和治疗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如日本最早使用血清PG水平进行胃癌筛查,使得胃癌死亡率持续降低。

不少肿瘤标志物对某种恶性肿瘤的鉴定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如proGRP指标对于小细胞肺癌、CYFRA21-1用于非小细胞肺癌、HE4用于卵巢癌筛查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等。

然而,由于没有任何指标具有100%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因而通常单项指标不作为筛查判定依据,更为推荐的是几项有效指标的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筛查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早期筛查应只针对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早期筛查是不推荐的。

辅助诊断同样是由于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制约,肿瘤标志物尚未能成为首选诊断标准。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CEA、以及NSE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验,探寻符合组织学特异性的肿瘤肺癌标志物,为肺癌病理学及肺癌诊断提供依据及方 法,从而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肺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把他们分成健康组 (健康体检者)、实验组(肺癌患者)以及对照组(肺良性患者),每组的人数分别是96例、42例及63例,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他们血 清中的CYFRA21-l、CEA、NSE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验,并对他们的检验数据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1]。结果:健康 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3项肿瘤标志物含量比实验组低很多;病理类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造成影响;在肺鳞癌患者中, 含量比较高的是CYFRA21-l;在肺小细胞癌中,含量比较高的是NSE;在肺腺癌中,含量比较高的是的是CEA。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上述3种 肺癌的阳性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是88 1%、86 5%及77 2%。结论:CYFRA21-l、CEA以及NSE等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 肺癌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且对于病理类型的确定也比较方便,另一方面,联合检测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得到 提高,从而使肺癌的检出率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肺癌;肿瘤标志物;检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322 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373-01 在不同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人体局部细胞组织会很容易会因为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出现过度增生或异化现象,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不 同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的新生物——肿瘤。在我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就是恶性肿瘤,如食管癌、白血病、胃癌、肝 癌、肺癌、鼻咽癌、乳腺癌、子宫颈癌以及恶性淋巴瘤。但近几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位居全球首位。 对于肺癌,如果能尽早发现并对其进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确诊患者患上肺癌的时候,多数患者已处于中、 晚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延了治疗时间,从而使病情加重[2]。临床中,对患者做病理检查时,通常用经皮肺穿及开胸活检,这样的检查 方法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并不便于早期肺癌的诊断。本组主要采用CYFRA21-l、CEA以及NSE等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42例肺癌患者进行 检验,并以96例健康体检者及63例肺良性病患者为对照分析其对临床诊断的作用。 1资料及方法 1 1一般资料 1 1 1健康组:96例都是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为29~61岁,平均年龄为41 23岁。 1 1 2实验组:肺癌患者42例,对他们肺部进行肺影像学检查时均出现肺部阴影,对他们的胸腔积液细胞及痰液进行检查,纤维支气 管镜检查及开胸后确诊。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为59 5岁。其中肺小细胞癌7例,腺癌16例,鳞癌19例。 1 1 3对照组:良性肺疾病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为49 6岁。其中支气管囊肿6例,肺结核19例,肺 部炎症病变36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 1 2血样采集: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及时分离血清进行检测,若不能当时检测,放-20℃以下的低温进行保存待检。 1 3检测方法:CYFRA21-l、CEA以及NSE使用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试剂为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产品。所有检 测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以下为阳性标准参考值:当p(CYFRA21-l)>3 3ng·ml-1、P(CEA)>4 7ng·ml1、P(NSE)>17 0ng·ml-1时为阳性。 1 4统计学处理:对其数据进行分析时,用SPSS 12 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r对其阳性率进行比较,检验时则采用t,均用X±s表示数 据的计量,结果显示P<0.05,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统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结果 2 1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对比:根据CYFRA21-l、CEA以及NSE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受检人员的检测情况及对相关数据的分 析可知,和健康组及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标志物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增高,因此,和对照组有比较明显差异,P<0 01,,t>2 734,在统 计学上有一定意义。 2 2不同细胞及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血清中3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肺癌的病理类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造成影响;在肺 鳞癌患者中,含量比较高的是CYFRA21-l;在肺小细胞癌中,含量比较高的是NSE;在肺腺癌中,含量比较高的是CEA[4]。 3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在肿瘤的的筛查、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以及复发预测等方面,血清肿瘤标志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及意 义。近几年来,在我国肺癌治疗的临床中,比较常用CYFRA21-l、CEA以及NSE 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肺癌患者的首次诊断及开始治疗前 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对于以后的监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提供关于残存肿瘤组织及治疗效果等的信 息。术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示了患者预后,术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缓慢下降但未能降至正常参考范围内提示可能残存肿瘤病 灶。 3 1作为近年在医学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肿瘤标志物,CYFRA21-1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细胞角蛋白19的两个单克隆抗体。从某种程度 上说,从敏感性方面来说,对鳞癌而言,主要存在于食管癌以及肺癌等上皮起源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中的CYFRA21-1比鳞癌抗原(SCCAg) 更明显。因此,对肺鳞癌进行检测时,通常优先选用可以取代SCCAg的CYRF21-1为标志物。CYRF21-1既是肺癌诊断中敏感的标志物,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肺癌病期的判断及监测预后[5],CYFRA21-1是NSCLC重要的预后评估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可知,在本研究 中,对照组中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实验组,此外,小细胞癌和腺癌中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鳞癌。 3 2在肺腺癌患者中,CEA的特异性和阳性率非常高,它是一种酸性糖蛋白(成分中包括人类胚胎抗原决定簇),通常20%左右的肺 炎、肝炎等感染性疾病患者血中的CEA都会稍微有所升高,此外,肺癌细胞还会直接产生CEA,根据这个,对肺癌进行诊断分析时,阳性 率通常是38%~52%[6]。但在本组患者中,阳性率却高达69 21%,但在其他组织学类型的特异性及阳性率却比较低,因此,为了使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肿瘤标志物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尿液 、组织、细胞和体液中,通过检测这 些物质,可以辅助诊断肿瘤、评估疗 效和监测复发。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
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胚胎抗原、分化抗原 和致癌物质等。
按功能分类
可分为酶类、激素类、糖蛋白类、癌基因类等。
按检测方法分类
可分为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细胞学检测等。
现并采取干预措施。
04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及展望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灵敏度和特异性不

目前许多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有限,导致假阳性或假阴 性的结果,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缺乏标准化
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方法和标 准不统一,导致结果的可比性差, 影响临床决策。
受其他因素影响
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能受到其他 因素的影响,如炎症、免疫状态 和药物使用等,可能导致误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总结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与前列腺癌相关的 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 和监测。
详细描述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一种糖蛋白,在正常人 体内含量较低,但在前列腺癌中表达量会显 著增加。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 可以辅助诊断前列腺癌,并监测治疗效果和 复发情况。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升高还可 见于一些良性疾病,如前列腺炎等,但这些 情况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通常不会显著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酶标记抗体来检测肿瘤标志 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利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光信号,再通 过光电倍增管将信号放大并检测。

肿瘤标志物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1.65
10
骨癌
1.70
恶性肿瘤总计
134.80
恶性肿瘤总计
108.26
恶性肿瘤总计
83.65
资料来源:1973-75、1990-1992、2004-200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抽样回顾调查。以下4表同。
*
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
顺位
2004-2005
1990-1992
*
概述
癌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很大。它和心血管疾患一起,已成为医学上的两大难关。全世界52亿人口中,每年约有700万人新患癌症,每年约有500多万人死于癌症, 几乎每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居城市人口死因的首位。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诊断方法不断进步可以使大约80-90%的癌症得到确诊,而且,1/3的癌症患者能在早期发现。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最新权威性结论:癌症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以上。因此,早期肿瘤诊断已成为全世界医务人员长期以来极尽全力研究的热门课题。
宫颈癌
2.86
白血病
3.30
白血病
2.42
9
脑瘤
2.74
鼻咽癌
1.10
鼻咽癌
1.67
10
子宫癌
2.71
恶性肿瘤总计
98.97
恶性肿瘤总计
80.04
恶性肿瘤总计
70.43
*
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
顺位
2004-2005
1990-1992
1973-1975
临床可检测的肿瘤
肿瘤增长
Tumor cells
Lead time

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分析一、引言在现代医学中,癌症是一个极为严重的疾病,而且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癌症也一直是医学界无法解决的难题之一。

但是,在尽全力治疗癌症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期望更好地帮助患者。

其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作为一种癌症检测手段,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医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定义出发,对该领域的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定义肿瘤标志物检测,顾名思义就是用特定的方法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特定的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细胞、血清、尿液、组织等生理或病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或多种分子。

肿瘤标志物检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因其方便、无创、及时和准确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筛选和诊断癌症。

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等多种应用价值。

三、肿瘤标志物检测研究的新进展(一)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确定了许多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

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

但是,现有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特异性、敏感性不高、存在差异性、不同肿瘤类型之间有交叉反应等,这些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因此,在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中,针对现有标志物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推动现有标志物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并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肿瘤循环细胞的研究进展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循环细胞(CTCs)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CTCs是从原发灶中释放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它们不同于白细胞,不会死亡和消失。

检测CTCs可以识别出肿瘤的存在、确定肿瘤的类型、预测肿瘤的转移和再发风险、评价治疗效果等,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论文肿瘤标志物论文: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分

[摘要] 目的由于肿瘤标志物能够对肿瘤进行早期的
诊断,及可以对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对效果进行跟踪,临床上逐步加强了对其研究。

方法肿瘤标志物应具备如下的特性:(1)肿瘤标志由恶性肿瘤产生的,并易在血液、组织液、肿瘤组织、分泌液中检测出来。

(2)应具有较高的专一性,不同种类的标示物应在该肿瘤的大部分患者中检出来。

(3)具有准确性,准确的存在于病灶部位,在正常的组织或是良性疾病中不应存在。

(4)具有早期无明显症状前准确的检测出结果。

(5)可以准确的反映出肿瘤的面积。

(6)可以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出治疗的效果,并可以推断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倾向。

结果在迄今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进行简单的概括为几种:胚胎抗原、天然自身抗原、糖类抗原、细胞角蛋白、肿瘤相关的酶、激素以及某些癌基因等。

结论通过对不同的肿瘤进行进行标志,从而能够掌握癌致病基因、癌基因的转移倾向以及抑癌基因的方法。

[关键词] 肿瘤; 肿瘤标志物; 首选标志物
肿瘤已成为现代人类健康的又一主要杀手,由于其就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性成为临床检验科室关注的重点[1]。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存在或产
生的微量的产物,具有与其他正常细胞分泌的物质不同特性[2]。

肿瘤标志物的出现对临床上诊断、疗效、预后情况、癌变、转移倾向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同时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肿瘤标志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产生或自身存在的特异性物质,在临床上认为理性的肿瘤标志物应具备如下的特性:(1)肿瘤标志由恶性肿瘤产生的,并易在血液、组织液、肿瘤组织、分泌液中检测出来。

(2)应具有较高的专一性,不同种类的标示物应在该肿瘤的大部分患者中检出来。

(3)具有准确性,准确的存在于病灶部位,在正常的组织或是良性疾病中不应存在。

(4)具有早期无明显症状前准确的检测出结果。

(5)可以准确的反映出肿瘤的面积。

(6)可以对肿瘤治疗效果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出治疗的效果,并可以推断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倾向。

2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相应诊断的病症
在迄今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可以进行简单的概括
为几种:胚胎抗原、天然自身抗原、糖类抗原、细胞角蛋白、肿瘤相关的酶、激素以及某些癌基因等。

糖类抗原是临床上推广较迅速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主要以粘蛋白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决定此种标志物的特性基团主
要体现在糖链或蛋白核上。

表1糖基团主要类型并对应的检测肿瘤类型
根据糖类抗物质的不同性质,在临床应用于不同方面的肿瘤进行检查和诊断具有较好的专一性和灵敏性。

肿瘤胚胎抗原可分为两种主要为cea、afp
表2两种类型对应的检测肿瘤类型
细胞角蛋白为中微丝蛋白的其中的一种,为上皮细胞组成的一部分。

由于该种物质在不同的肿瘤患者中表现的形态不同,根据其氨基酸分布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酸性为主的ⅰ型、碱性为主的ⅱ型,通常联合出现。

有报道称人体存在与角蛋白积聚的接抗物质,而肿瘤细胞对角蛋白有凝集的作用,从而使其具有抗体的导向治疗性。

相关酶的肿瘤标志物,其主要分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蛋白酶原ⅰ,ⅱ(pepsinogenⅰ,ⅱ;pgⅰ,ⅱ)三种物质。

表4细胞角蛋白类型对应的检测肿瘤类型
3 讨论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表示物得到发现,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研究者的重视[3]。

并且其中一些肿瘤标志物也明确其作用机制并得到
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同时对其的检测手段正在不断研究当中如:孙琦等人应用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a125的初步评价,并得出该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值得广泛的推广[4]。

虽然肿瘤标志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尚未成熟,仍处于发现阶段。

在临床上单一应用肿瘤标志物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而联合应用导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所以,要求医学、生物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研究、总结。

在未来的肿瘤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从而简便、准确提供肿瘤诊断、治疗过程情况。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发现及相关的检测工具、手段的不断完善,提高了早期诊断肿瘤并治愈的机率[5]。

参考文献
[1] 靳晓亮,杨波,关方霞,宋来君,李远,焦红亮,郭亚男, 瘤与肿瘤标志物研究中证据的思考[j]. 新思维与新探索,2009,2,( 2):48-49.
[2] 陈涵,张建仁肿瘤标志物研究现状[j]. 人民军医,2008,12,(12):814-815.
[3] 梁延春,郭军华,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药学实践杂志,2004,3,(3):132-133.
[4] 孙琦,谢服役,郑美娜, 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ca125的初步评价[j]. 实
用医学杂志,2009,4,(1):138-139.
[5] 陶华林,李红霞,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1,(1):5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