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异常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观察

合集下载

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意义

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意义

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的意义发表时间:2011-11-01T10:20:34.2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魏丽霞[导读] 前置胎盘对孕产妇的影响以妊娠晚期突发无痛性阴道出血,产后出血者为多。

魏丽霞(河北省衡水市妇幼保健院河北衡水 053000)【中图分类号】R71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296-02 【摘要】目的讨论超声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1950例孕妇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术后及自然分娩后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1950例孕妇中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的96例,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2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7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1例,误诊2例,低置胎盘42例,漏诊2例。

均与术后及分娩后结果相对照发现,超声诊断符合率95.8%。

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前置胎盘中具有很高的诊断率,可为临床医生及时正确的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前置胎盘[1],是晚期妊娠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母儿的生命安全。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重复性好、可随动态观察等优点,是目前诊断前置胎盘的首选方法。

本文就我院超声检查诊断的前置胎盘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1月在我院门诊行孕期常规检查及住院分娩孕妇1950例,超声诊断为前置胎盘的96例,孕周均为28w 以上,孕妇年龄在21-38岁,平均年龄26.8岁。

其中有流产史63例(占65.6%),包括人流、清宫、引产。

初产妇35例(36.5%),经产妇61例(63.5%)。

所有病例均经产后结果证实。

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OGIQ400、Voluson 730 Expert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为3.5MHZ。

孕妇适当充盈膀胱,取仰卧位,探头经腹壁在耻骨联合上方至剑突下多切面扫查,进行产科常规检查,重点观察胎盘位置及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之间的关系。

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和剖宫产的比较

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和剖宫产的比较
; 适时用力: 产妇自主的用力方式 避免产钳助产 保护会阴方式: 无保护会阴,自由体位接产
文献回顾:会阴切开术利与弊探讨?
一、会阴切开术与会阴损伤 二、会阴切开与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三、会阴切开与胎儿损伤
会阴切开与三度裂伤
结论: 研究表明在初产妇应用会阴切开者发生三度或重度会 阴裂伤的危险度是未使用者(会阴完整或自然裂伤者)的 +22.08倍,正中切开增加三度裂伤发生,是会阴三度裂伤的 三大高危险因素之一。
会阴完整的产妇性功能恢复最好。
会阴切开与胎儿宫内窘迫
结论:研究表明尽管在胎儿宫内窘迫和肩难产中,会 阴切开作为常规广泛的应用,没有证据证明会阴切开 术能够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从而改善新生儿 结果。
剖宫产术后是不是有更好的盆底功能?
选择性剖宫产是我国剖宫产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部分 产妇,是担心分娩后盆底功能松驰而选择手术。 因此,测量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术和剖宫产术后盆底肌肉 收缩的数据,有助于广大孕产妇和产科工作者,客观的评 价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正确的选择分娩方式 。
1990年代,常规会阴切开术受到西方妇女界以及实证医学 的挑战,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发现常规会阴切开并非必要, 甚至可能增加风险。至此,各国开始进行产科服务模式变 革,会阴切开率得到了控制。
传统意义
在胎儿娩出时扩大阴道出口,缩短软产道出口。 它以一个直的、整洁的外科切口代替了经常 发生的不整齐的撕裂,更易于修复 。 可以防止盆底组织松弛,避免发生膀胱膨出、直肠膨出 及尿失禁 。
产后3月阴道收缩力测量
25 20 15 产后3月阴道收缩力测量 10 5 0
会阴侧切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裂伤
剖宫产组

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

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

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认识自然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有些产妇及家人认为,剖宫产可免受痛苦,既不改变体形,又能保证婴儿的安全,剖宫产生的孩子很聪明等,因此盲目地追求剖宫产。

这主要是对正常分娩缺乏正确的认识。

其实,阴道分娩对母子更有好处。

对于胎儿分娩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儿的肺得到锻炼,出生后有利于新生儿呼吸的建立,促进肺成熟,出生后很少发生肺透明膜病;分娩时宫缩和产道的挤压作用,可将胎儿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排挤出来,使新生儿湿肺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免疫球蛋白G(IgG)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可由母体传给胎儿,剖宫产儿缺乏这一获得抗体的过程,因而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具有更强的抵抗力。

对产妇来说分娩阵痛时子宫下段变薄,上段变厚,宫口扩张。

这种变化使产妇产后子宫收缩力增强,有利于产后恶露排出,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

且免受麻醉和手术的影响,产后恢复快。

剖宫产是解决母婴并发症和难产的一种手段。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尽管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但手术的危险如麻醉意外、羊水栓塞等依然存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还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盆腔粘连等。

分娩后,产妇身体恢复得也较慢。

由此可见,阴道分娩才是正常的分娩途径。

孕妇在妊娠后应有充分的思想及心理准备。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为了母亲和婴儿的健康,应尽量争取阴道分娩。

轻松自然分娩三部曲分娩?疼痛?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只要我们在分娩前,做好预备功课,那么分娩也可以轻松地完成。

所以,现在,我们就在邯郸县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奏响轻松自然分娩的三部曲吧。

第一部曲:临产分娩准备:临产先兆:在真正临产前,可能会有一些征兆出现,如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排出,即见红、腰酸、下腹部坠胀感,腹部发硬发紧,有的产妇可能感觉有轻微、不规律的腹痛.或因破水阴道有水流出。

临产开始:规律的子宫收缩.即大约每10分钟内出现两次宫缩,伴随胎儿头下降.子宫口扩张此时应该住院待产。

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临床子宫复旧情况

对比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临床子宫复旧情况
产_ ! c J 均 为单 胎 妊 娠 和 初 产 妇 。 排 除 子宫 肌 瘤 、 子宫畸形 等! [ J 科并 发症 , 两 组 患 者在 年 龄 、 孕 次 和 孕 周 方 面 的 对 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具 有 可 比性 。 剖官 产分 娩患者 均采用子宫 下段剖宫 产手术 ,
. 3统 计 方 法 近年米, 剖 J 进 分 娩 的J j c 』 比例 越 来 越 多, 通 过 手术 的 力 ‘ 1
式将胎儿娩f I ; ' 对于 一 些 难 产或 者 产科 并 发 症 产 l 女 ] 是 行 之有 效 的于
采 用S P S S 1 3 . 0 统 计软 件进 行 统 计, 组 问 比较 采 刖, 进 行 检验 . 计
异 具有 统 汁 学 意 义P < 0 . 0 5 。 3讨 论
选 择 相 同 的 时 问 进 产 产 宫 低 下 降 高 度 的 测 吊。 测 前 应 首 先要求 J 叟 J 排 空膀胱, 对 子 进 按 摩 促 进 其 收 缩 , 再 对 宵 低 与 耻骨 联 合 l 缘 之 问 的 距 离 进 测 昂 = . 以相 邻 两 次 洲 之 差 作 为 低 的 下 降 高 度 低 下 降 高 度 的 测 量 , 需 要 安 排 专 人 进 行 测 量 和 记录, 避免引起误 差, 对 观 察 效 果 造成 影 响 。
1 . 2 . 2 产 后 宫低 下 降 高度 测 量
在广 : 后即刎 、 广: 后1 、 3 、 5 d , 尽 量
绀 产妇 l 0 0 例, 常6 3 例, 良好 3 0 例. 良7 例, 总有 效率9 3 %, 自
然 分娩 组产 妇 的术后 子宫复旧情 况明显优 于刮宫 产组 。 埘 比差
【 摘要】目的 探讨 剖官产与一然分娩 的术后 子宫复旧情况 , 进 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 ’ I 作。 方法 选 取在我院行剖官产 手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分析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分析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子宫复旧情况的比较分析作者:成志红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对其两组行产后宫底下降高度的测量和产后B超检查子宫产后42天子宫三径以及观察产后42内恶露情况改观。

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后子宫的复旧明显要好于剖宫产组;剖宫产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发生率(P【关键词】剖宫产;子宫复旧;自然分娩随着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自然分娩的模式。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然而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并发症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分娩的产妇产褥期母体变化已明确,但对剖宫产产妇产褥期的变化规律认识模糊,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期行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子宫复旧情况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规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且行产后保健检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方式分进行分组为剖宫产组和自然分娩组。

各组选取300例作为研究对象,且两组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8±2.4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2周,孕次1~5次,平均2.5±0.3次,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

两组在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排除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及其他内科并发症。

手术方法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式。

产后均使用抗生素,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无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的发生。

1.2 方法对其两组行产后宫底下降高度的测量和产后B超检查子宫,产后42天子宫三径以及观察产后42内恶露情况改变。

并以此为标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了解其复旧情况。

观察产后子宫复旧的B超检测产后42天是否存在宫腔积液,宫腔条状暗区前后径大于1.5cm,诊断为宫腔积血。

产后42天B超测子宫三径之和不超过18cm为正常,提示子宫收缩好,三径之和大于18cm,提示收缩差。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与子宫复旧的影响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与子宫复旧的影响

20中国乡村医药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与子宫复旧的影响周 洁剖宫产在临床上常用来处理异常分娩和病理妊娠,可以降低围生期母婴死亡率,减少妊娠并发症。

但盲目选择剖宫产术,反而会影响产妇分娩后的恢复,甚至造成膀胱等脏器损伤[1]。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对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和子宫复旧情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400例初产妇作为剖宫产组,同期在我院自然分娩的400例初产妇为自然分娩组。

所有产妇均为头位、单胎,符合自然分娩或剖宫产的条件,无严重孕期并发症及严重心、肾、肝等功能障碍产妇,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自然分娩组平均年龄(26.5±1.6)岁,平均孕周(38.4±1.4)周,B M I (24.5±1.9)k g /m 2;剖宫产组平均年龄(26.4±1.7)岁,平均孕周(38.5±1.4)周,B M I (24.4±1.8)kg /m 2。

1.2 分析指标 ① 于产后第1~5天同一时间测量产妇子宫底高度,宫底下降高度为前一天宫底高度减去当日宫底高度之差。

② 统计两组产妇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和42天内干净率。

③ 于产后第42天行盆腔常规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子宫三径之和,统计宫腔积液发生率。

子宫复旧良好:子宫三径之和≤18cm ,恶露干净。

2 结果2.1 两组产后子宫底下降高度比较(表1) 生产后当胎盘排出子宫外时,子宫立刻收缩,子宫底高度降于脐平或作者单位:317200 浙江天台县中医院妇产科通信作者:周洁,Email:ttlinbi@【摘要】 目的 观察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初产妇恶露持续时间和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产科行剖宫产手术的400例初产妇为剖宫产组,同期在该院自然分娩的400例初产妇为自然分娩组。

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子宫复旧情况的观察分析

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子宫复旧情况的观察分析

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子宫复旧情况的观察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后30~42天子宫复旧情况,结合临床了解子宫复旧不全和产后并发症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方法:超声观察分析自然分娩193例和剖宫产分娩162例产后30~42 天子宫复旧和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子宫复旧不全两组分别为12例(6.2%)和33例(2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剖宫产分娩组产后并发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

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不全和产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于自然分娩,要多鼓励阴道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关键词:超声检查;子宫复旧不全;并发症产后子宫复旧的快慢与产妇的年龄、分娩次数、健康状况、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及是否哺乳有一定关系;病理因素如胎盘或胎膜残留、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后屈、子宫肌瘤等因素也影响子宫复旧。

本文通过超声检查探讨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后子宫复旧情况和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1~12月在我中心进行产后复查的355 例产妇,其中自然分娩193例、剖宫产162例,年龄为20~41 岁,平均28岁。

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排除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及其他内科并发症。

手术方法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式。

1.2 方法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组均产后30~42天来中心复诊,采用迈瑞DP-88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0MHz,经腹部探查测量子宫各径线,计算三径(长径、前后径、横径)之和;观察是否存在子宫与腹壁粘连、宫腔积液、盆腔积液。

测量子宫三径之和< 15 cm,无宫腔积液,无恶露排出为子宫复旧良好;子宫三径之和> 15 cm,恶露持续,或有宫腔积液为子宫复旧不良。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Excel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组子宫三径之和>15cm 分别为 22例和 7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及肌电值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及肌电值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6月第26卷第16期•妇幼医学•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及肌电值的影响陈绵虹蔡敏兰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妇产科,广东汕头5151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及肌电值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 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129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2例)和自然分娩组(67例),并同期选择45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

所有受试者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超声测量参数包括:尿道倾斜角(UTA)、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的位置(BNP)、宫颈外口的位置(CMP),并计算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以及宫颈外口移动度(CDD)。

初产妇分别于产前、产后6周及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肌肉肌电值检测。

结果静息状态下,选择性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组CM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大Valsalva状态下,选择性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的BNP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的UTA显著高于其他两组,BNP、CMP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然分娩组的URA.BN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选择性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产后6周的sEMG峰值、活力值及速度值较均显著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产后6周、产后3个月的sEMG峰值、活力值及速度值均显著低于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超声参数影响较小,选择性剖宫产对早期肌电值的影响较自然分娩更小。

[关键词]选择性剖宫产;自然分娩;盆底功能障碍;盆底结构;超声检查;肌电值检测[中图分类号]R71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l9)6(a)-0165-05Effect of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on ultrasound parameters and myoelec­tric value of pelvic floor structure in early postpartum primiparaCHEN Mian-hong CAI Min-Ian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Dafeng Hospital of Chaoyang District in Shant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515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on ultrasound parameters and myoelectric value of pelvic floor structure in early postpartum primipara.Methods A total of129primipara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7to March2018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group(62cases)and natural delivery group(67cases)according to different modes of delivery,and45healthy unculti­vated wome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All subjects were given the pelvic floor ultrasonogra­phy.The ultrasonic measurement parameters included urethral tilt angel(UTA),posterior ureterovesical angel(PUA), bladder neck position(BNP)and cervical mouth position(CMP)and urethral rotation angel(URA),bladder neck de­scent(BND),cervix down distance(CDD)were calculated.The values of pelvic floor electromyography of primipara were measured at the period of before delivery,6weeks and3months after delivery respectively.Results At rest,the BNP in the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CMP in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maximum Valsalva state,the BNP of the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UTA in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two groups,the BNP and CM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URA and BND of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作者简介]陈绵虹(1977-),女,汉族,本科,畐J主任医师,研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究方向:高危产科疾病的诊治nificant(P<0.05).The sEMG peak,vitality and velocityCHINA MODERN MEDICINE Vol.26No.16June2019165•妇幼医学•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6月第26卷第16期values of the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nd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at6weeks after delive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delivery,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EMG peak,vitality and velocity values of the natural delivery group at6weeks and3months after delive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lhe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v0.05).Conclusion The mode of delivery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ultrasound parameters of pelvic floor structure in primipara,and the effect of 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on early electromyography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natural delivery.[Key words]S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Natural delivery;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elvic floor structure;Ultrasonog­raphy:Myoelectric value test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由盆底支持组织缺陷、薄弱、损伤及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盆腔脏器发生病变或考移位,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女性功能障碍及盆腔疼痛等叭有研究指出整个妊娠过程及分娩均可对盆底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是年轻女性发生PFD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分娩是诱发PFD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异常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异常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
产妇为对照组,选择同时期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为观察组,均行超声检查。

结果:自然分娩产妇中由于分娩方式导致的病变率为3.75%(3/80)。

而剖宫产产
妇由于分娩方式导致的病变率为17.5%(14/80)。

两种分娩方式的病变率存在显
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9638,P<0.05)。

结论:自然分娩的近期或远期并
发症发生率比较小,产妇的恢复比较快,同时也更加安全,因此需要对剖宫产的
指征进行严格的把握,避免盲目剖宫产。

关键词:剖宫产;自然分娩;超声检查;异常病变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概率逐渐增大。

剖宫产产妇的
麻醉风险比较大,对子宫的损伤比较大,容易引发出血以及感染。

剖宫产产妇与
自然分娩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次研究则是对来我院生产的160例产妇的图像表现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的160例剖宫产及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年
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0.4岁,对所有产妇行超声检查,分析两组
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

两组产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

组间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产妇在充分憋尿后行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阿洛卡α10,使用3.5兆的
探头对产妇的盆腔进行扫查,使用12兆的探头对产妇的表浅部位进行检查。


像显示出子宫前壁以及腹腔粘连结果,则可以确诊,其他异常情况需要结合其他
临床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产妇的临床数据收集并录入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各项数据进
行分类汇总,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

将其中以率的形式
表示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对比检验标准为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及
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剖宫产后有17人出现与分娩方式相关的异常变化,主要有五种超声表现:(1)剖宫产后腹腔出血,一般是由于手术缝合效果不佳造成的,产妇的子宫前
壁或者腹壁切口血管出血,向产妇盆腔进行探查,发现双侧髂窝或肝肾间隙之间
有游离液性暗区,同时有血肿回声。

产妇表现出失血现象,腹腔穿刺可以分析积血。

有2例剖宫产产妇在产后的4~9小时内有切口皮下积血出血。

(2)瘢痕妊娠,一般是由于剖宫产将子宫壁破坏,造成前壁肌层出现连续性的中断,产妇再
次妊娠时,妊娠部位在子宫瘢痕的位置。

由于瘢痕位置的肌层比较菲薄,拥有丰
富的结缔组织以及血管,同时其瘢痕位置与膀胱比较挨近,当发生误诊时,行人
工流产术会使得子宫出现大出血,同时子宫容易出现穿孔,对附近的膀胱或者脏
器组织造成损害。

该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胎囊变形,位置较低,有部分是在
前壁肌层,使得子宫前壁肌层厚度降低,容易出现连续性的中断。

本组中的1例
产妇在剖宫产后3年出现子宫瘢痕妊娠。

(3)子宫前壁与腹腔黏连,多会使得
膀胱充盈时也不能分离两者,宫颈受到的牵拉力变大,对膀胱的充盈造成影响,
产妇一般不能憋尿,多会由于经血排出不畅造成经期疼痛。

本次接受剖宫产手术
的产妇中有9例为行剖宫产术后2年,再次妊娠,有子宫前壁与腹壁粘连出现。

(4)出现结石,多是由于剖宫产子宫切口的缝线进入到膀胱而造成的。

有剖宫
产史的产妇一般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后壁与子宫前壁切口出现粘连,当排尿时也不
能将其分离开,两者之间有带状的强回声,延伸至膀胱处。

缝线会对膀胱造成长
期的刺激,使得钙质沉淀,形成结石。

产妇会有尿频、尿血以及尿急等症状发生。

本次研究对象中有1例行剖宫产的产妇膀胱内出现结石。

(5)剖宫产后腹壁瘢
痕处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有切口瘢痕不规则回声,具
有周期性,表现为经前期疼痛。

内膜异位症多发生在腹壁部位。

剖宫产产妇中有
2例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然分娩的80例产妇中,有3例出现胎盘剥离不全,有77例未出现有分娩
方式相关的病变,因此,自然分娩产妇中由于分娩方式导致的病变率为3.75%
(3/80)。

而剖宫产产妇由于分娩方式导致的病变率为17.5%(14/80)。

两种分
娩方式的病变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9638,P<0.05)。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通过腹壁切口,将胎儿取出,可以有效避免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头盆不称、胎盘早剥等引发的难产,可以有效挽救母婴的生命,是一种有效
的助产方式[1]。

通常剖腹生产是避免因阴道生产可能对婴儿或母亲性命及健康造
成损害。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剖宫产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但世界卫生组织
建议,剖腹生产不应超过15%,以5-10%为佳。

因分娩方式不同,所具有的超声
检查结果也存在不同。

利用超声检查结果可以有效对比出剖宫产与自然分娩之间异常病变发生率的
不同[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分娩产妇中由于分娩方式导致的病变率为 3.75%(3/80)。

而剖宫产产妇由于分娩方式导致的病变率为17.5%(14/80)。

两种分
娩方式的病变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行剖宫产的产妇发生异变的概率
比较大,容易出现腹腔出血、结石等多种并发症,有较高的风险[3]。

瘢痕妊娠诊
断不及时,会引发子宫的破裂,最终累及到腹壁层面[4]。

自然分娩的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小,产妇的恢复比较快,同时也更
加安全,因此需要对剖宫产的指征进行严格的把握,避免盲目剖宫产[5]。

同时应
该对两组方式的超声表现进行判断,要做到深刻把握,避免发生误诊。

参考文献:
[1]任新翠.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后异常病变的超声检查结果对比[J]. 中外医学研究,2012,09:50-51.
[2]淦亚萍. 不同分娩方式对生殖裂孔形态和肛提肌功能影响的初探[D].广州医
学院,2010.
[3]何雪冬,朱赛华,何美娥. 胎盘植入产后超声监测及临床诊治分析[J]. 中华医
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853-858.
[4]韦春姣. 剖宫产宫壁疤痕缺损的B超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D].中山大学,2012.
[5]谢佳佳. 三维超声用于产后盆膈裂孔形态观察与功能评估的价值研究[D].中
南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