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的地位与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规范性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机遇挑战第三节重大意义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一节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第二节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第三节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第四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一节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第二节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第三节优化区域创新环境第五章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第一节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二节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第三节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第六章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二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第七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打造生态防护屏障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第三节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第一节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第二节共建人文湾区第三节构筑休闲湾区第四节拓展就业创业空间第五节塑造健康湾区第六节促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第九章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第一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第二节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第三节携手扩大对外开放第十章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第一节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第二节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第三节推进珠海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第四节发展特色合作平台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第三节防范化解风险第四节扩大社会参与前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和理解

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认识和理解一、引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本文将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毗邻南海,包括广东省9个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该地区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千万人。
其中,广东省拥有最多的城市和最多的人口。
三、历史背景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广东省开始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并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进入该地区投资。
随着时间推移,香港和澳门也逐渐加入到该地区的合作中来。
四、经济发展状况1. 经济总量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已超过了许多国家的GDP。
2019年,该地区的GDP达到了11.6万亿元人民币。
2. 产业结构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非常多元化,包括制造业、金融业、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其中,制造业一直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之一。
3. 对外贸易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之一,其对外贸易额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的GDP。
2019年,该地区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6万亿人民币。
五、发展规划和政策1. 发展规划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该规划旨在促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级城市群。
2. 政策支持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
六、未来发展趋势1. 人才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更加完善的人才体系,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到该地区工作和生活。
2. 产业升级为适应国际竞争和市场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附加值。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ppt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ppt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PPT一、引言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以香港、澳门和广东省9个珠江三角洲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合作区域。
该区域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应运而生。
二、背景与意义1. 背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2. 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路线图,对于推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主要内容解读1. 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达到世界一流湾区水平、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等。
2. 产业布局:规划纲要强调了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包括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等。
3. 交通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的目标,包括优化航空和高铁网、建设智慧交通系统等。
4. 人文交流:规划纲要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交流,包括强化教育、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5. 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目标。
四、前景展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展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经济合作:大湾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促进粤港澳与内地各城市的经济合作。
2. 创新发展:大湾区将打造创新型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人才互通等。
3. 文化交流:大湾区的发展将推动粤港澳三地的文化交融,增进互相理解与合作。
4. 环境保护: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挑战与对策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区域协调发展难度较大:由于三地行政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对策: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
关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心得体会身处广州,虽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但若是想了解大湾区及改革开放最新成果的话,还是得到深圳去看看。
在此之前,就得对所在地有个大致的了解。
深圳,可以说是中国的南大门,处于世界发展的前沿位置,而更重要的是,深圳是首个经济特区,意义不凡。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所便设立于此,由此可以看出深圳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大有取广州而代之的势头。
世界有四大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前三者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湾区,而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法律体系”共存区域,建设难度不是我这种小孩子目前可以想见的,但也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共存区,中国其他地区是无法与之比拟的,建成后将提供丰富的经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源泉,更为中华民族重新走上历史舞台的前列提供支撑,就如同深圳这个原先的小渔村长成中国经济支柱一般。
大湾区涉及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我有点迷茫,不知道该选取哪些东西作为重点来阐述,因为实在是太多比较复杂却包含深意的地方。
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司法、人才交流、科技创新、区域协调、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资源等等,太过多,不好讲。
大湾区虽然要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然而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其中政府在其中需要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仍旧需要发扬改革开放打造深圳的那种敢打敢拼、不服输的精神,还得有统筹各方的谋略。
不同其他三个湾区自身可以快速发展、高度创新的,其他三个湾区所在地政府并没有发挥多少主导作用,大多都是靠湾区本身进行自动调度,然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复杂情况决定了必须要有政府在这过程中必须要起到积极协调、引领的作用这一现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大湾区指的是粤港澳大湾区,也被称为"珠三角",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现状可以从经济、交通、教育和创新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经济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约12%。
这里拥有一批全球知名的企业,如华为、腾讯等。
这里的人均GDP也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制造业、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增长动力强劲。
其次是交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铁、公路和水路。
这里有广州南站、深圳北站等重要的铁路枢纽,高速公路网也十分发达。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了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联系。
再次是教育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如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这些高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和学者前来学习和研究。
这为大湾区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最后是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备受关注,成为全球创新高地之一。
湾区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
政府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
未来展望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之间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增强。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成为全球创新和科技的领导地区之一。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需要关注,各地要积极推动资源的共享和优势的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表明,该区域在经济、交通、教育和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
未来展望则是该区域将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部著名的城市群,由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和澳门、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
在这个地区内,广府文化作为当地的重要文化传统,对于大湾区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府文化是指广东省佛山、广州、肇庆为代表的南岭文化和珠江文化。
其特点是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尚礼仪、敬学问、好扬琴、尚文学、崇美术、讲穿戴、注用饰、讲交际、尚烹饪。
广府文化特点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广府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对于整个大湾区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府文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地域相近,文化交流频繁。
广府文化作为大湾区内的主要文化传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元素和传统习俗。
在不同城市之间,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大湾区内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有利于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共融和共同发展。
广府文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府文化鼓励人们奋发向上、勤劳致富,这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广府文化传承和发展使得大湾区内的经济活动更加活跃,对于整个大湾区的经济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广府文化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广府文化是大湾区内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广府文化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资源,对于促进大湾区内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逐渐消失,包括广府文化中的很多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也给广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保护和传承广府文化,成为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
1、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
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4、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桥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被视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脊
梁”,可有效打通湾区内部交通网络的“任督二脉”,从而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大湾区在哪

大湾区在哪引言大湾区,是指中国广东省中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台湾省北部的区域合作发展的概念。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大湾区的建设旨在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构建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可能仍不太了解大湾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湾区的位置,并解释为何大湾区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背景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创新发展。
它由中国的广东、香港、澳门和台湾共同组成。
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和富裕的地区之一,大湾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广东省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其地处华南沿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一直以来都在全球金融、商贸和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经济也非常发达。
结合这四个地区的优势,大湾区将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
大湾区的位置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9个市,即广州、深圳、珠海、汕头、韶关、佛山、江门、湛江和茂名,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还包括台湾省北部的部分地区。
整个大湾区的总面积约为5.96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超过7000万,其中包括数百万的外国人和海外华人。
具体来说,广东省的广州市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的省会。
广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是中国与世界各地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之一。
它拥有中国最繁忙的港口和贸易中心,是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
深圳市位于广东省与香港之间,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也是中国创新和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
珠海和澳门位于广东省的珠江口,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和娱乐城市之一。
台湾省北部的新北市和桃园市也属于大湾区。
大湾区的优势和机遇大湾区由中国内地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一个省份组成,各地区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机遇。
广东省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其在制造业、外贸和物流等领域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创 湾区内第四名。
新主体活力将被进一步激发,产业结构进
2017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
一步升级优化,粤港澳大湾区有潜力成为 值为1139.37亿元,相对于珠三角其他大湾
全球新的经济增长极、科技创新极。
区城市,珠海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总体规
模与肇庆相当;同比增加10.6%,近年来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的地位与作用
◎ 梁育民 郑海御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当前,大湾区内,珠江 西岸和珠江东岸发展仍然非常不均衡。地处珠江西岸的珠海,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如何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找准发展目标定位,并明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所发挥 的作用,是关系到珠江西岸能否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崛起的核心命题。
速通达的现代道路交通网络。广东多市机 区域合作示范区。机制体制创新是发展突
场扩建、改造工程也正在进行,世界级机 破口,粤港澳不同的规则将相互接轨,打
49
特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
SPECIAL ISSUE·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破行政区划的藩篱,一系列针对粤港澳居 民通关、创业、就业、生活便利化的措施 将会研究出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 流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城市
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 珠海 佛山 江门 肇庆 惠州 东莞 中山 广东
常住人口 (万人)
741.31 65.31 1449.84 1252.83 176.54 765.67 456.17 411.54 477.70 834.25 326.00 11169.00
GDP (亿元)
23049.14 3389.33 21503.15 22490.06 2675.18 9398.52 2690.25 2110.01 3830.58 7582.09 3430.31 89705.23
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 三产业增加值为1339.17亿元,业。 10.8%。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0.8%、
产业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 63.2%和36.0%。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 达
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新 15.55万元,2017年首次超过广州,位列大
(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民生所需, 平均增速在8%以上。
迎民心所向
2017年珠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
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社会民生,满足人 行业看,位居前列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未来粤港澳 制造业,增加值为320.86亿元;计算机、
大湾区将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为
三次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亿元) (亿元) (亿元)
—
1751.73 21297.41
—
172.86
3216.48
220.45
6011.01 15271.69
19.57
9318.10 13152.39
48.82
1287.19
1339.17
133.65
5424.65
3840.22
187.35
域合作和共建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伴 步巩固。未来空港群、港口群、高速公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 网、轨道交通网将联合参与构建粤港澳大
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逐步进入政策落 湾区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地期。
(二)“一国两制三关税区”是粤港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综合分析 澳大湾区的特色和优势
近年来珠海市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比例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例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变动明显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趋势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o珠海的产业转型调整领先于大湾区西岸城市而香港和澳门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0广州超过60珠海与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大湾区城市相比差距明显属于第三梯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城市观察》2019年第1期 Urban Insight, No. 1, 2019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珠海市 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TU984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9.01.00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是继京津冀 场群辐射泛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珠
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 江口东西两岸港口资源优化整合,广深港
议之后的又一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其区 三大港口引领,世界级港口群地位将进一
为一体,综合了世界三大一流湾区优势产 结构转型较为领先,创新能力不乏亮眼之
业,经济总量虽旗鼓相当,但经济发展质 处,但受制于城市规模及产业集群规模,
量水平存在差距,第三产业将得到重点发 经济基础总体上平庸,未来发展潜力无
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重点 穷。
合作目标,依托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 区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双区协同创新、“双
(一)经济基础
自联动”,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重点,
2017年珠海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675.18
坚持创新驱动和开放引领战略,推动产业 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一产业增加值
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建成世界新兴产业、 为48.82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信息技 值为1287.19亿元,同比增长10.9%;第
粤港澳大湾区将探索“一国两制”制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先行” 度下粤港澳深度融合新机制,支持香港、
港珠澳大桥已经通车,深中通道、虎 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多方强化合
门二桥建设等联通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作基础、革新合作机制、优化合作平台。
正紧锣密鼓展开,共同推动大湾区形成高 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践行“一国两制”的
1324.96
1177.94
326.62
771.53
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二、珠海经济发展的现状评价及 比较
(三)科技创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未
珠海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
来发展重点方向
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自改革开放发展
对标世界三大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 至今,经济特区政策红利期逐渐过去,珠
区发展方向集金融、先进制造、科技创新 海的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势头,产业
低碳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 202.29亿元;石油、电热等能源供应相关
中。粤港大湾区教育水平将与国际接轨, 产业,增加值近200亿元;医药制造业增
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共享,文化繁荣发 加值接近50亿元。
50
《城市观察》2019年第1期 Urban Insight, No. 1, 2019
表1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