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谠、王俦韩诗注释价值新探

合集下载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原文_翻译及赏析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原文_翻译及赏析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原文_翻译及赏析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

见说太平无沴气,山中业艾独生迟。

——宋代·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波生碧海露晨曦,争剽菖蒲集御卮。

见说太平无沴气,山中业艾独生迟。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

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

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

哲宗即位,封岐国公。

镟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諡文恭。

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

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

原有文集百卷,已佚。

《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几日同不到,到山心自清。

棱棱有方石,拾得通仙灵。

——宋代·王居安《游委羽山》游委羽山几日同不到,到山心自清。

棱棱有方石,拾得通仙灵。

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

姓字两回香桂籍,声华一日动天扉。

政有霜螯须别驾,待呼巴菊寿兹闱。

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

——宋代·王珪《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鹄袍缠御便牙绯,笑我山中芰制衣。

姓字两回香桂籍,声华一日动天扉。

政有霜螯须别驾,待呼巴菊寿兹闱。

千古岳阳登览地,好诗相记莫相违。

来时群雁去相随,病眼看天远不知。

为有客愁归未得,独凭斜日望多时。

迟迟南国无春雪,细细东风满柳枝。

蝴蝶黄莺有期约,好加归翥莫令迟。

——宋代·王令《送雁》送雁来时群雁去相随,病眼看天远不知。

为有客愁归未得,独凭斜日望多时。

迟迟南国无春雪,细细东风满柳枝。

蝴蝶黄莺有期约,好加归翥莫令迟。

古代朝鲜诗家唐诗评注的价值

古代朝鲜诗家唐诗评注的价值

古代朝鲜诗家唐诗评注的价值朝鲜诗家论中国诗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各种文集的序、跋、书信,以及诗话著作中。

序、跋、书信中的论述,由于文体的原因,大多着眼于唐诗的某一方面;而诗话中的论述,由于诗话的随笔形式,存在大量对于唐代诗人及诗歌的评论,谈诗、议诗、评诗、论诗等,不一而足。

朝鲜诗话提供的资料,对研究中国诗歌有重大的价值,并将其价值归纳为域外视角价值、诗歌赏析价值、诗歌注释价值、诗歌品评价值。

标签:古代朝鲜;唐诗;评注;价值朝鲜古代诗家评注唐诗的价值,可以用邝健行先生如下一段话概括:“韩国历代不少学者学养丰硕,诗学湛深,谈论诗歌问题时,往往能提出独特而可取的见解。

这些见解或者中国学者从来未提及;或者即使提及,也在韩人之后,可能又不如韩人的清晰完整。

他们的独特而可取的见解,对我们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作用。

”1在此,仅从诗歌评注本身、而不是从全部诗话资料上,总结朝鲜诗家唐诗评注的价值。

一、域外视角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

朝鲜诗家从域外视角评注唐诗,有许多与中国诗家的不同之处,这在上述归纳的对具体诗歌、诗句的评注上随处可见。

比如,中国诗家囿于对唐诗的定论,使其后诗家对李杜诗歌的长处评价较多,不足评价较少。

而朝鲜诗家,站在域外视角上,具体地、不止一处指出了李杜之不足。

如评李白《凤凰台》诗起结两句“全袭崔颢法”,对永王“褒扬太过”;评杜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其语近俗,《岳阳楼》诗前后“不属”,评“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中的用事说:“杜诗中如此强造处多矣。

”域外视角,也使朝鲜诗家不局限于成见:针对李白“以诗为文”、韩愈“以文为诗”,李晬光举例指出李白也有“诗中之文”、韩愈也有“文中之诗”。

这些,都是朝鲜诗家对唐诗比较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结合朝鲜诗家这些观点看待唐诗,就能避免仅仅站在本民族的视角上的局限,它能拓宽眼界,容易获得对唐诗全面、客观的认识。

二、诗歌赏析价值诗歌自身有赏析价值,朝鲜朝诗家对唐诗的赏析也有其独特价值。

《记王忠肃公翱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记王忠肃公翱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记王忠肃公翱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崔铣公一女(1),嫁为畿辅官妻(2)。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3),恚而语女曰(4):“而翁长铨(5),迁我京职(6),则汝朝夕侍母(7);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8),而固吝者何(9)?”女寄言于母(10)。

夫人一夕置酒(11),跪白公(12)。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13),出,驾而宿于朝房(14),旬乃还第(15)。

婿竟不调(16)。

公为都御史(17),与太监守辽东(18)。

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19)。

后公改两广(20),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公固辞(21)。

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22)。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23),得八焉(24),今以半别公(25),公固知不贪也。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26) ,纫之(27)。

后还朝,求太监后(28),得二从子(29)。

公劳之曰(30):“若翁廉(31),若辈得无苦贫乎(32)?”皆曰:“然。

”公曰:“如有营(33),予佐尔贾(34)。

”二子心计(35),公无从办(36),特示故人意耳(37)。

皆阳应曰(38):“诺(39)。

”公屡促之(40),必如约(41)。

乃伪为屋券(42) ,列贾五百金(43),告公。

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44)。

〔注释〕(1)公:王翱(1384—1467),字九皋,盐山(今河北盐山)人。

明代名臣。

历事成祖、宣宗、英宗、代宗、宪宗五帝,擢任吏部尚书。

详见明史卷一七七王翱传。

(2)畿辅:旧称京城周围一带。

明代自1403年改以北京为都,所以这里是指北京附近的州县。

官:作官的人。

(3)婿:女婿。

据明史·王翱传,王翱婿名贾杰。

固:必。

遣:遣归,指送妻子回娘家。

(4)恚(hui):怨恨,愤怒。

语(yu):动词,对……说。

(5)而翁:你的父亲。

铨(quan):铨选,量才授官。

吏部执掌铨选,所以称吏部长官为长铨。

(6)迁:调。

京职:京官。

(7)朝夕:早晚。

(8)迁:这里的“迁”有提拔的意思。

文选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文选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我是高阳氏的后裔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摄提格年的孟春之月,正是庚寅年我降生的时候。

我的父亲观察我初生的天象,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起名叫正则,给我取字叫灵均。

赏析:《离骚》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首诗以屈原自述生平为主线,抒发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他高尚的人格追求。

这段选文是《离骚》的开篇,诗人首先自报家门,表明自己的身份和出身。

他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篇,直接点明自己是古代帝王高阳的后代,这种追溯血统的写法,既表现了诗人的自豪感,也暗示了他肩负的责任。

“朕皇考曰伯庸”一句,说明诗人的父亲名叫伯庸,这是对家族成员的直接提及,也反映了诗人对家族的尊重。

接着,“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描绘了诗人出生的时辰和年份,以星宿纪年和干支纪年相结合,使得这一事件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名字的由来,其中“皇览揆余初度”意指天帝观察我的出生,而“肇锡余以嘉名”则是指天帝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这里的“嘉名”指的是正则和灵均,这两个名字分别代表了正直和平衡,寓意着诗人希望成为一个正直、公正的人。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这两句诗,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诗人的名字和字。

正则意味着正直,灵均则象征着平衡和谐。

这两个名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理想追求,也预示了他未来的命运。

赏析此段,我们可以看到屈原在开篇就展现了自己的高贵血统和远大志向。

他通过对自身出身的追溯,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家族荣誉的维护。

同时,通过对名字的阐释,传达了他对自身人格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

这种开篇自述的方式,为整首《离骚》奠定了基调,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深刻的内涵。

总之,《离骚》选段通过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家世背景和理想追求,为全诗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韩集注者王俦生平辨析——兼及《全宋诗·谢自然》一诗的两个问题

宋代韩集注者王俦生平辨析——兼及《全宋诗·谢自然》一诗的两个问题

宋代韩集注者王俦生平辨析——兼及《全宋诗谢自然》一诗的两个问题杜学林【摘要】北宋徽宗到南宋理宗之间有三个王俦:其一活动于北宋徽宗大观到南宋高宗建炎年间的广德地区;另一活动于南宋理宗嘉熙年间的建康地区;还有一个活动在孝宗乾道年间的潼川府路,乾道中知乐至,补注韩集之王俦即此人,其活动时间及地域与详注韩集之文谠甚为接近.《全宋诗·谢自然》一诗,原题当作《题〈谢自然诗〉》,作者应是乾道中知乐至,补注韩集之王俦,而非建炎末知广德,《宋史》立传之王俦.【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5页(P80-84)【关键词】宋代;王俦;《全宋诗》;谢自然【作者】杜学林【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文谠注王俦补注的《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是现存较早的宋代韩集注本,该注本征引文献极为丰富,注释内容详赡具体,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和一定的诗歌阐释学价值。

遗憾的是,该注本成书以来一直流传不广,诸家韩集注本罕见称引,目前学界对此书的关注和研究亦甚为不足,许多学术问题尚未解决。

如关于本书的两位注者文谠、王俦的生平事迹我们知之甚少。

对于文谠而言,除此韩集注本和百家注柳集外,相关文献极其罕见,文献无征,确难详考。

但为此书做补注工作的王俦情况却又不同,就笔者搜罗所及,宋代以来的相关文献多次提及“王俦”,然而这些“王俦”是否皆指补注韩集之王俦,却有待辨析。

《全宋诗》中收有《谢自然》一诗,作者亦题“王俦”,此诗原题是否如此,此“王俦”与补注韩集之“王俦”是否一人,这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从知人论世和实事求是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对王俦生平及《全宋诗·谢自然》一诗的相关问题进行辨析。

一关于王俦的资料,就笔者搜罗所及,较为常见的首先是文谠、王俦韩集注本本身所提供的部分信息:在韩集注释前,王俦题名为“通直郎致仕淡斋王俦尚友补注”,① 文谠、王俦:《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0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8页。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庚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庚
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
文选(南朝梁)萧统(唐)李善注卷三十诗庚
国学导航-昭明文选
首页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专题今人新著
卷三十 诗庚
◎杂拟上
○拟古诗十二首
※陆士衡
【拟行行重行行】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音徽日夜离,缅邈若飞沈。王鲔怀河岫,晨风思北林。〔王鲔,已见《东京赋》。晨风,已见上文。〕游子眇天末,还期不可寻。惊飙褰反信,归云难寄音。〔《楚辞》曰:愿寄言於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伫立想万里,沈忧萃我心。揽衣有馀带,循形不盈衿。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拟西北有高楼】
高楼一何峻,苕苕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绮窗飞陛,已见上文。〕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玉容倾城,并已见上。〕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原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拟庭中有奇树】
欢友兰时往,苕苕匿音徽。虞渊引绝景,四节逝若飞。〔虞渊,已见上文。〕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踯躅遵林渚,惠风入我怀。感物恋所欢,采此欲贻谁。
△魏太子
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百川北辰,已见上文。〕照灼烂霄汉,遥裔起长津。天地中横溃,家王拯生民。〔横溃,以水喻乱也。家王,谓魏太祖也。陈思行《女哀辞》曰:家王征蜀汉。司马相如《难蜀文》曰:拯生民於沈溺。《说文》曰:出溺为拯。〕区宇既涤荡,群英必来臻。〔《东京赋》曰:区寓乂宁。谢承《后汉书》曰:黄向对策,为群英之表。〕忝此钦贤性,由来常怀仁。况值众君子,倾心隆日新。论物靡浮说,析理实敷陈。〔《庄子》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罗缕岂阙辞,窈窕究天人。〔王延寿《王孙赋》曰:羌难得而罗缕。罗或为覼。天人,已见应吉甫《华林园诗》。〕澄觞满金罍,连榻设华茵。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侯瑾《筝赋》曰:急弦促柱,变词改曲。《抱朴子》曰:瓠巴操琴,翔禽为之下听。梁尘,已见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何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

古诗三羞诗·吾闻古君子翻译赏析

古诗三羞诗·吾闻古君子翻译赏析

古诗三羞诗·吾闻古君子翻译赏析《三羞诗·吾闻古君子》作者为唐朝诗人皮日休。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

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

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

君臣一肴膳,家国共残杀。

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

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

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

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

乘遽剧飞鸟,就传过风发。

嗟吾何为者,叨在造士列。

献文不上第,归于淮之沬。

蹇蹄可再奔,退羽可后歇。

利则侣轩裳,塞则友松月。

而于方寸内,未有是愁结。

未为禄食仕,俯不愧梁粝。

未为冠冕人,死不惭忠烈。

如何有是心,不能叩丹阙。

赫赫负君归,南山采芝蕨。

【前言】《三羞诗三首》是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笔锋犀利练达,直陈所见所感,对黑暗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的揭露。

全诗语言朴素,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

【注释】丙戌:公元866年(唐懿宗咸通七年)。

志者若不退:一作“忠者若不退”。

淮右:淮水上游一带,又称淮西。

汭:河流弯曲或汇合的地方。

一金:通常指一两银子。

斑白:白发苍苍的老人。

司牧:指封建官吏,统治者把人民看得好似牲畜一样,称统治人民为“牧民”。

畎亩:田地间。

镃基:古代的锄头。

明公:古代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奚:为什么。

【鉴赏】这三首诗笔锋犀利练达,直陈所见所感,对黑暗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的揭露。

全诗语言朴素,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受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不失为一组闪烁着现实主义思想光芒的优秀抒情叙事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的特点与价值

《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的特点与价值
关键词 :《五百家注昌黎集》;特点;价值 中图分 类号 :1206.2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1—380X (2018)0l一0084—06
Features and M erits of M aster ChangU Collection by F如e Hundred People HAO Run—hua ; W ANG Dong—feng
as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 which collects a lOt of ve ̄ions and containsannotaf ions and colation results of Confucian scholar in the song dynas .It shows distinctive features, such as strict notes, abundant information, and the use of historical evidence。 which also ref lects its great research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the study of Hanyu.Since then, many notes of Hanyu corpusand Han yu poems have been selected, which have been influ— enced by them ,absorbing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taking reference to th eir codification. Key words:Changli Collection by Five Hundred People; Characteristics; valu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 美艺文类聚作芬暖, 落英缤纷【 。 1 l 。
注释尤 其 是 韩 诗 注 释 旁 搜 博 采 , 大量引用《 诗经 》 、 《 楚辞 》 、 《 礼记 》 、 《 左传》 、 《 国语 》 、 《 战 国策 》 、 《 老子》 、
《 庄子 》 、 《 淮南 子 》 、 《 尔雅 》 、 《 说文 》 及 正史 笔记 、 诗 文

潜《 桃 花源 记 》 , 以 中华 书局 逯 钦 立 校 注《 陶 渊 明集 》
载《 桃 花源 记 》 并校 勘 记 与 之 对读 , 即 可 发现 不 少 相
异之 处 :

文谠 、 王俦 韩 诗 注 释 的 文 献 学 价 值
文谠 、 王俦 韩集 注 释号 为“ 详 注” , 征 引文献 十分 丰富 。据 刘真 伦统 计 , 文谠 注 仅 征 引 中唐 以下 文献
( 一) 校勘 价值
足, 一 般 学者对 其 韩 诗 注 释 的价 值 也 不甚 了解 。笔
文谠 、 王俦 韩集 注 释完成 于南 宋初 年 , 至迟 至南
者在 深入 研读 相关 文 献的基 础上 , 对 文谠 、 王俦 韩 诗 宋 中叶 已刊刻 行世 , 其 中征 引 的大 量 文 献 与后 世 传
歌注释方 式, 在 诗 歌 诠 释 方 面也 具有 一 定 的 价 值 。 在 宋 代 韩 集 注 释 文 献 大量 散 佚 的情 况 下 , 文谠 、 王 俦 的 韩 诗 注 释 成
果 能 够 完 整保 存 下 来 , 值得 我们进一步开掘和利用 。 关键 词: 文谠 ; 王俦 ; 《 新 刊 经 进 详 注 昌黎 先 生文 集 》 ; 文献 学价 值 ; 诗 歌 阐释 学价 值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O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9 4 7 6 ( 2 0 1 4 ) O 1 —0 0 0 1 — 0 5
文谠 注 王俦补 注 的《 新 刊经 进 详 注 昌黎 先 生 文 辞赋 乃至 传 说 歌谣 等 唐 前 文 献 , 杜莘老《 详 注 韩 文 称 文谠 注“ 尽搜 经史 百家 之 书I , [ 2 1 3 4 3 绝 非虚 誉 , 这 集》 是 现存 较早 的宋代 韩集 注本 , 该注 本成 书 以来一 引 》 直流 传不 广 , 不仅 魏仲举 《 新 刊 五百家 注 音辨 昌黎 先 就使 此书具 有 极 高 的文 献 学 价 值 。刘 真 伦《 韩 愈 集 生文 集 》 未见 采用 , 其他 韩集 注本 也 罕见 征引 。 目前 宋元 传本 研究 》 一 书 中 已经 指 出它在校 勘 、 辑佚 和文
第3 1 卷 第 1 期
Vo 1 . 3 1 No . 1
周 口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Zh o u k o u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年 1 月
J a n .2 O 1 4
文谠 、 王俦韩诗注释价值新探
收稿 E l 期: 2 0 1 3 一O 9 — 2 O
文 谠本 : 晋孝 武 帝太康 中, 武 陵人 捕 鱼, 从
溪 而行 , 忽逢 桃 花 林 。 夹岸 数 百 步 无 杂 木 。芳 华芬 馥 , 落英 缤纷 ”。
杜 学林
( 西北 大学 文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1 2 7 )
摘 要 : 文谠 注 王俦 补 注 的《 新 刊 经进 详 注 昌黎 先 生 文 集 》 是 现 存 较 早 的 宋代 韩 集 注 本 , 此 书征 引 文 献 极 为 丰 富 , 在校勘 、 辑佚 、 文 学 史料 方 面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文 献 价 值 。 同 时 此 书 注释 过 程 中采 用 以 史证 诗 、 以韩注韩、 诗 意 串讲 的诗
注释 的学 术价 值进 行 总结 和 探 讨 , 以期 可 以抛 砖 引 本 颇 多 出入 , 从 一 定 意 义 上说 , 文谠 、 王俦 韩 诗 注 释 玉, 引起 学者 对文 谠 、 王俦韩 诗 注释成 果 的进 一步 关 征 引文献保 存 了相 关 典 籍 “ 宋刻本” 的某 些 面 貌 , 具 注, 使 这 一注 本在 当 代 韩集 整 理 和韩 愈 研 究 中发 挥 有 十分重 要 的校勘 价值 。如 卷三 《 桃 源图 》 题 解 引 陶 应 有 的作 用 。
该 书卷 十 二至 卷 十八 已经 亡 佚 , 韩 文 注 释 部 分 已残 学 史料 上 的价值 , 可 惜未 及深 入 阐述 , 未 能 引起相 关
缺不 全 , 前 十卷 诗 歌注 释 尚属完 整 , 在 宋代 韩集 注 释 学者 的重 视 。鉴 于此 , 笔者 对 刘 真 伦 先 生指 出 的几 文献 大量 散佚 的情 况下 , 文谠、 王俦 的韩 诗注 释能 够 个 方 面 略作拓 展 , 使 此 书 的文献 学价值 凸 显 出来 , 学 较为 完整 地保 存 下 来 显 得尤 为珍 贵 。遗 憾 的是 , 目 界 对 此书 的利 用更 为充 分和 积极 。 前学 界对 文谠 、 王 俦 韩 集 注本 的关 注 和 研 究 甚 为 不
即多 达 1 9 3种 , 尚不包 括石 本 1 6种口 ] , 事实 康中, 武 陵人 捕 鱼
为业, 缘 溪行 艺文类聚 作从溪而 行, 忘路 之 远近 。 忽 逢桃 花林 夹 岸 , 数 百 步 中无 杂树 曾 本云, 一 作草。以
上十四字艺文类聚作桃花林夹两岸, 数百步无杂木。芳 华
李本、 焦本 作 草 。 曾本 、 苏写本作 华。焦 本又 云, 一作 华, 非。
是 文谠 、 王 俦韩 集 注 释 征 引 文献 的极 小 部 分 。韩愈 诗 文 多用 先秦 两汉 典 故 和 古 词 古 语 , 其 中涉 及 到不 少前代 历 史 、 地 理 和 典 章 制度 等 , 文谠、 王俦 在 韩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