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xM1-x)Al5O12(M=Y,Gd)的发光性质研究

合集下载

配合物Eu xM1-x(TTA)3(H2O)2(M=La,Gd)光致发光特性

配合物Eu xM1-x(TTA)3(H2O)2(M=La,Gd)光致发光特性

配合物Eu xM1-x(TTA)3(H2O)2(M=La,Gd)光致发光特性刘铭钊;杨展澜;张莉;翁诗甫;吴瑾光【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2001(017)009【摘要】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xM1x(TTA)3(H2O)2(M=La,Gd)的同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TTA)3(H2O)2和M(TTA)3(H2O)2,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配合物的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其中不发光的M(TTA)3组分对发光有增益作用.对其可能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总页数】5页(P797-801)【作者】刘铭钊;杨展澜;张莉;翁诗甫;吴瑾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相关文献】1.掺杂Gd对铕配合物EuxGd1-x(TTA)3(TPPO)2绝对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的影响 [J], 李世刚;代婷婷;刘磊;陶栋梁;张宏;崔玉民;张坤;孙文中2.[(n-C4H9)4N][EuxM1-x(TTA)4](M=La、Sm、Gd、Tb)的光致发光 [J], 刘铭钊; 杨展澜; 张莉; 翁诗甫; 吴瑾光3.[(n—C4H9)4N][EuxM1—x(TTA)4](M=La、Sm、Gd、Tb)的光致发光 [J], 刘铭钊; 杨殿澜; 等4.一种新型共掺杂稀土配合物Gd_(0.5)Eu_(0.5)(TTA)_3Dipy的电致发光特性 [J], 宋林;徐征;赵谡玲;吕玉光;符雅丽;刘然;李远;张敬畅5.铕镧共掺稀土配合物Eu_(0.5)La_(0.5)(TTA)_3phen与PVK共混体系发光特性的研究 [J], 程宝妹;邓振波;梁春军;张元元;郝金刚;徐登辉;肖静;王瑞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Gd掺杂无水芒硝∶Eu的光致发光特性

Gd掺杂无水芒硝∶Eu的光致发光特性

Gd掺杂无水芒硝∶Eu的光致发光特性古扎丽阿艺·居曼;吐尔逊·艾迪力比克;艾孜提艾力·阿布力克木;艾尔肯·斯地克【摘要】对天然芒硝和GdF3,EuF3的混合粉末,先用马弗炉在空气中1000℃下加热30 min,后用微波750℃下加热10 min,制备了Na2SO4 ∶ Eu,Gd、Na2Gd2(SO4)∶Eu等系列荧光粉.研究了天然无水芒硝与铕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钆浓度的变化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Gd3+对样品的发光有增强作用.随着Gd3+浓度的增加Eu3+的610 nm发光强度变大,因此Gd3+可能起到能最传递的桥梁作用,使能量在基质与激活剂离子之间高效传递.当Gd3+以21mol%掺入到无水芒硝(Na2SO4∶Eu)晶格中时,可以达到Eu3+的最强发光强度和最佳的色纯度,最终出现浓度猝灭现象.%The authors prepared Na2SO4:Eu, Gd, andNa2Gd2(SO4)4: Eu phosphors by heating, the mixed powder of GdF3, EuF3 and natural mirabilite with muffle furnace at 1 000℃ for 30 min and continually heating it with microwave at 750 ℃ for 10 min. With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Gd ion, the 610 nm emission intensity due to Eu3+ was strengthened Gd3+ probably formed a bridge between substrate and the activator so that the energy is able to be transferred efficiently. The luminescence intensity, along with colorimetric purity, reaches the top with 21 mol% Gd3+ doping in the thenardite (Na2SO4 : Eu) lattices, eventually coming up the quenching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4页(P1496-1499)【关键词】无水芒硝;Na2Gd2(SO4)4∶Eu;发光强度;能量传递;红橙比【作者】古扎丽阿艺·居曼;吐尔逊·艾迪力比克;艾孜提艾力·阿布力克木;艾尔肯·斯地克【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2.3天然矿物研制发光材料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适用于多种领域等优点,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

铕激活的铝酸锂发光性能研究

铕激活的铝酸锂发光性能研究

Ab ta t A o e 。 d p d 7 Ii O2 p o p o s p e a e y s l e r c s is l . Th h s h r s r c : n v lEu 一 o e - AI h s h r wa r p r d b o — l p o e s fr ty g e p op o
铕激 活 的铝 酸锂 发 光 性 能研 究
杨 雪峰 , 宁桂 玲 , 林 源
( 连 理 工 大 学 精 细 化 工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 连 16 1 ) 大 大 0 2 1
摘 要 :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红色发光粉 7IAO :u 通过 x射线衍射( R ) 一iI:E . X D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E S M)
对发光粉颗粒结构 和形貌进行分 析 , 结果表 明 90 0 %时得到单相 的 yiAI . - i O: 晶体结 晶度 高 . 粉体颗粒均匀 松散 . 粒径在 。 0 m 左右. 发光光谱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 的 7LAI : u 磷光体产生强烈 的 E 特征发光 , - i O:E ” u 增加 E u的掺杂 比例 和提高烧 结温 度有 助于提高磷光体发光性 能.
为止 , 还未 见稀 土 离 子 掺杂 的 7IAl -i (  ̄磷 光 体 的相 关报道. 本文 以 异丙醇 铝 和碳 酸 锂 为起 始 原料 , 采用 溶胶凝胶法 制备 了 IA 0 : u A 1 2E 。 光体 , 磷 系统 地研 究 了铕在 铝酸锂基 质中的发光性 能.
生成 的 , 具有稳定 的化 学性能 , 热性能 和低 辐射性 能 ,
关键 词 : 铝酸锂; 铕发光; 溶胶凝胶法
中图分 类号 :Q 3 . T 0 12
文献标 识 码 : A

Eu发光材料

Eu发光材料

铕激活的钒酸钇(YVO 4:Eu)是一种很优良的发红光的荧光粉9广泛应用于高压汞灯\等离子平板显示(PDP)等0然而9随着应用领域的增多9对发光粉体的要求越来越高O 发展新的发光粉体成为迫切需要O 而以各种稀土材料为基质的红光粉体(如YVO 4:Eu)造价较高9需要寻找一种相对价廉的材料来代替O 碱土金属钒酸盐具有较高的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可见光透过性9是比较优良的发光基质O 然而材料的特性与合成方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更有效\定向性和选择性更好\对环境和社会更友好\更经济的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显得至关重要O 本文利用乙二胺四乙酸 EDTA 为络合剂9采用溶胶-凝胶法9在740C 条件下9合成了稀土Eu 3+掺杂Ca 3(VO 4)2的荧光粉发光材料9并探讨了合成的过程机制及其荧光特性O1实验部分1.1试剂与仪器试剂 CaCO 3(C P),(NH 4)3VO 3(C P),EDTA(AR),硝酸(A R),Eu 2O 3(99.99%)0仪器:Peikin EImei LS-55荧光分光光度计9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9BeDe 多功能X 射线衍射仪等O1.2稀土Eu 3+掺杂Ca 3(VO 4)2荧光粉的合成将物质的量比lI3.5的EDTA 溶于浓氨水9澄清后加入Eu(NO 3)3(99.99%Eu 2O 3粉末溶于浓硝酸制得)和Ca(NO 3)2 化学纯CaCO 3溶于硝酸制得 混合溶液中9溶液刚混合时9pH 值会降低9当溶液的pH 值低于5时9会出现沉淀9加入稀氨水使沉淀消失O 此过程中9EDTA 与金属Ca 2+的物质的量比为lIl 9Eu 离子与Ca 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0.02Il 9待完全溶解后9将盛有溶液的烧杯置于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搅拌9再按化学式Ca 3(VO 4)2所需要的相当量VO 3根物质的量的比称取(NH 4)3VO 3固体粉末加入溶液中970C 加热溶解9得绿色溶液9用稀氨水调节溶液的pH 值至6.09搅拌加热数小时9最后变成透明的蓝色胶体9整个过程中没有沉淀出现O 用不锈钢钥匙将胶体移入洁净的小瓷坩埚中9再将坩埚放到ll0C 的烘箱中烘2h 得干凝胶,最后将干凝胶放入快速升温(60C /min)的马弗炉中升至740C 9并恒温燃烧2h 9得到浅黄色粉Ca 3(VO 4)2IEu O2结果与讨论2.1样品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分析图l 为纳米级样品的激发光谱O 谱图上存在2个峰9分别在297nm 和332nm O 而297nm 和332nm 处的峰均是钒酸盐基质的吸收峰9此时没有出现Eu 3+的特征吸收峰9但前两者的强度比较可以看出9332nm 的峰远强于297nm 处的峰9因而激发时采用了332nm 的紫外光激发O 图2展示了稀土Eu 3+掺杂Ca 3(VO 4)2荧光粉的发射光谱(!EX :332nm)9此时出现Eu 3+的特征荧光光谱9可归因于Eu 3+离子4f 电子的f-f 跃迁9发射峰位置在662nm 对应于(5D0!7F3)的跃迁禁阻处9这是由于Eu 3+位于晶体的反演对称中心所受到的影响的缘故O收稿日期!2006-ll-2l作者简介!钟路平 l964- 9男9江西赣州人9南昌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9工程师9主要从事精细化工和工业催化方向的研究.EDTA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Ca 3(VO 4)2:Eu 发光材料钟路平!!"!刘文明!!周小春"l.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9江西南昌33004792.井冈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9江西吉安343009[摘要]以金属硝酸盐和EDTA 为原料9用EDTA 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a 3(VO 4)2:Eu 发光材料9分别用FTIR \XRD \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Ca 3(VO 4)2:Eu 荧光粉进行表征9结果表明 仅在740C 焙烧即可得到颗粒细小9组分均匀9纯物相的Ca 3(VO 4)2:Eu 发光材料O[关键词]EDTA 9溶胶-凝胶9Ca 3(VO 4)2:Eu 9发光[中图分类号]O648.l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3-47l8(2007)04-0079-02图1纳米级Ca 3(VO 4)2:Eu 的激发光谱第28卷第4期2007年4月井冈山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JOuinaI Of Jinggangshan Univeisity(NatuiaI Sciences)VOI.28NO.4Api.20072.2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图3为Eu 3+掺杂基质Ca 3(VO 4)2荧光粉的红外光谱O 在加入的试剂中有硝酸(A ~R >及其它金属硝酸盐,本应出现NO 3-的特征振动吸收带(l380cm -l 和830cm -l>O 而反应后的样品中,对应的特征吸收带均消失,反而出现了位于8l0.05处有一个尖锐的新的吸收带,这新吸收带可归因Ca 3(VO 4)2中VO 43+的V-O 振动峰,因为高温燃烧后,Ca 3(VO 4)2是此时唯一的结晶相,该结果与林数坤等[3]的结果相似O 说明合成的样品基质为正钒酸盐,即正钒酸钙O 仍属于三方晶系,其点群为3m ,空间群为R3c ,是一种负单轴晶体,对称性较好,因而其吸收带看不出发生劈裂O2.3样品的晶体结构图4为Eu 3+掺杂基质Ca 3(VO 4)2荧光粉的XRD谱图O 由图4知,与Ca 3(VO 4)2的标准XRD 谱图相比较,可以看出由高温燃烧后的样品和标准样品的XRD 主要谱峰的位置与强度都吻合的很一致,进一步说明其物相主成分就是Ca 3(VO 4)2,显示着完整的晶体状态,说明产物本身有较好的对称性,而少量稀土离子的掺杂对母相Ca 3(VO 4)2的晶体结构基本没有产生影响O 正如图3的红外光谱显示,就连每一个谱带都没有发生劈裂O 说明燃烧过程中硝酸根和EDTA 二者一起参与了燃烧,促使Ca 3(VO 4)2:Eu 晶体形成O 同时,由谢乐公式D hkl=k ~7/(B ~cos O )可以估算产物晶粒尺寸的大小,D hkl 为垂直(h,k,l)面方向的晶粒尺寸大小,7为所用X 射线波长,O 为布拉格角,B为由于晶粒细化引起的衍射峰的宽化,K 为一常数O 若B 为衍射峰的半高宽则K=0.89,若B 为衍射峰积分宽度则K=l O 在衍射实验中用的是Cu 靶,经查Cu-K o 的X 射线波长为(7=0.l54l8nm)O 经计算可知晶粒尺寸为30nm 左右O 2.4络合剂对结构的影响EDTA 是一种强络合剂,可以与周期表中的大多数元素形成稳定性常数大的络合物[4]O 首先,ED-TA 的加入,在合成Ca 3(VO 4)2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减少溶液中自由金属离子的浓度O 若自由金属离子的浓度很高,在浓缩过程中可能出现沉淀,影响均匀性O 特别是在浓缩形成凝胶的过程中,由于金属络合物的聚合导致溶液粘度的迅速增加,EDTA 能确保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从而保证了金属离子在凝胶中原子级水平的均匀分布,防止金属离子的偏析,因而为能在最后低温燃烧过程中形成单相的Ca 3(VO 4)2晶体提供前提条件O 后来,随着凝胶烘干,在快速升温的过程中,乙二胺四乙酸中所含的碳基团为还原剂而硝酸盐为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快速放出大量的热[5],这些热量使反应体系瞬间高温作用与体系中,促使Ca 3(VO 4)2晶体的形成O3结论用化学络合溶胶-凝胶法,以EDTA 为络合剂制备出粒径在30nm 左右的Ca 3(VO 4)2IEu 发光材料O 干凝胶在740C 焙烧2h 后,利用乙二胺四乙酸盐和硝酸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快速放出大量的热,在较低温度下促使Ca 3(VO 4)2晶体的形成O 该法具有混合均匀(在原子水平上混合>,化学计量易于控制 原料易得 操作简单 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分散性好且粒度细的粉体 发光纯正等优点,是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有效方法,易于应用推广O图2纳米级ca 3(VO 4)2:eu 的激发光谱!!ex =332nm)图3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图4样品的SRD 图(下转第l26页)Preparation of luminescence materials Ca 3(VO 4)2:eu by theeDTA complexing sol-gel methodZHONG Lu-ping 1,2,LIU Wen-ming l ,ZHOU Xiao-chun 2(l.Department of Chemistry,CoIIege of Science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7,China;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Abstract:Iuminescence materiaIs Ca 3(VO 4)2:Eu was synthesized by the EDTA compIexing soI-geI at Iower temperature using metaI nitrate and EDTA as raw materiaIs.The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XRD,FI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er.The resuIts show that fine,homogenous,pure phase Ca 3(VO 4)2:Eu can be produced after the dry geIcaIcinated at 740C for 2h.Key words:EDTA;soI-geI;Ca 3(VO 4)2:Eu;Iuminescence参考文献[l]曾冰庆,李效东,陆逸.溶胶-凝胶法基本原理及其在陶瓷材料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14(2):138-143.[2]林君,苏锵.溶胶-凝胶法及其在稀土发光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稀土,1994,15(1):42-46.[3]谢勇平!林树坤!李黎婷!等.正钒酸钙晶体原料的合成与生长[J].人工晶体学报,2004,33(1):28-30.[4]Frasaer J,Roos J R,DeIaey L,et aI.SoI-geI preparation of high-TC Bi-Ca-Cu-O and Y-Ba-Ca-O superconductors[J].JournaI of AppIied Physics,1989,65(8):3277-3279.[5]Zhou Y H,Lin J,Wang S B,Zhang H J.Preparation of Y 3A I5O 12:Eu phosphors by citric-geI method and their Iumi-nescent properties[J].OpticaI MateriaIs,2002,20(l):l3-20.!责任编辑"彭晓冬#(上接第80页)The practice of exploratory course instruction mode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XIE Shi-kun ,LI He-ping ,WU Ji-Iin ,HU Cha-gen(CoIIege of Engineering,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Abstract: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techno-base curricuIa and a speciaIty kerneI course,it has much difficuIty in both teaching and Iearning.It is favorabIe to cuItivate and deveIop the expIore consciousness,research styIe,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Iity for the students in using expIoratory in-struction modeI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instruction.The characteristic and organizationaI format of ex-pIoratory instruction are anaIyzed in this articIe,and two exampIes carried into execution in engineering mechanics on expIoratory instruction are given.Key words:engineering mechanics ;expIoratory Instruction ;experiment on puII and compress ;bend of beam !责任编辑"罗辉$图l 为简支梁及其几何参数输入界面,其中h 为等截面梁的横截面高度,b 为横截面宽度,I 为简支梁两个支点之间的长度(即梁跨度),a 为两个对称载荷距离两端支点的距离,有a !I /2 图2为简支梁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经过放大20倍的挠度曲线示意图,其中(a > (b >和(c >分别对应载荷取30N 80N 和l30N 时的情形!结束语探究型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它特别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并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探究型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习和讨论 探究型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去探索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知识 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l]Gao Hong.Research-based teaching in America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Physics and Engineering,2004(2):l2-l4.[2]周升团,许东风.生物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基本环节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4l-43.。

共轭聚合物发光性质的研究

共轭聚合物发光性质的研究
目前有机 EL 产品中,小分子 OELD 技术是由日本厂商及美商 Kodak Eastman 所掌握, 投入此类产品者多为日商及台湾厂商;而高分子 OELD(即 PLED)的原始技术及专利则是 由英国 CDT 剑桥(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所掌握,目前投入此类者则以欧美厂商居 多。据统计全球已有约 85 家厂商投入研发,其中 60 家以上厂商皆采用小分子 OELD 材料 系统为主,只有 25 家左右厂商采用高分子 OELD 材料系统。 Table 1-2 参与 OELD 或 PLED 研发厂商一览表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引 言
有机/聚合物发光器件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但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只 有为数不多的报道[1-3]。1987 年,Tang 等[4]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以
8-羟基喹啉铝( Alq3 )作为发光层,以芳香二胺(TPD)作空穴传输层,采用功函数低的 Mg 与 Ag 合金电极,制成了低电压(10V)、高亮度(1000 cd/m2)、高效率(1.51m/w )的 有机发光二极管,寿命达 100 小时以上,开创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应用的先河。1988 年, 日本 Adachi等[5]又提出了三层结构 OEL器件模式,推动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 目前,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亮度已经达到 100000cd/m2,寿命超过数万小时。 在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迅速发展的同时,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 小分子器件相比,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有它自己的优势:如良好的成膜性及机械加工性(旋 转涂敷成膜);其发光波长可以在化学合成过程中进行化学调节,从而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 发光;可以制作各种形状的柔性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比小分子材料更好的粘附性和机械强度 等,这些都是小分子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倍受重视。1990 年, 英国剑桥大学 Cavendish 实验室的 Burroughes 等[6]在 Nature 杂志上首次报道了以聚苯撑乙 烯(PPV)为发光层的黄绿光 EL 器件的研究结果。随后在 1991 年,得到了美国加州大学 Heeger[7]教授领导的实验组的进一步确证,由于 Heeger 教授在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和应用领 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他与美国宾州大学和日本筑波大学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了 2000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92 年聚合物薄膜电致发光在美国被评为该年度化学领域的十大成果 之一。 1994 年, 出现了聚合物共混和聚合物多层器件方面的报道, 从而为制备更高亮度 和效率的聚合物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1996 年,美国的 UNIAX 公司报道了聚合物发光器件 的最新结果:亮度在 100cd/m2 时器件的半寿命可达 10000 小时。1998 年日本精工公司和英 国 CDT 联合推出了一个聚合物电视屏幕样品,厚度仅为 2mm。1999 年,利用 CDT 的技术, Phillips 公司建成了一条生产线,生产移动电话等显示屏幕。 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有它突出的特点和潜在的应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驱动电 压低、可实现大面积全色平板显示等特点,适合于作为笔记本电脑、手机、BP 机等的便携 式显示器,被业界公认为是替代液晶的新一代显示技术。利用这种技术的新型显示器具有液 晶显示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发光层只有几十个纳米厚,整个厚度仅为液晶显示器的三分之 一;不存在视角问题;无液体物质;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环境里也能正常显示,从而可以保 证数码相机在低温环境里工作;响应速度是普通液晶的 1000 倍,用这种显示器上网浏览或 看动画,屏幕上不会像液晶显示器遇到较快的画面时就带"尾巴",画面将会更逼真更好看 目前,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发展非常迅速,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已实现红、绿、 蓝等单色和全色发光。2001 年,韩国的三星公司已经生产出了 15 英寸,也是世界最大的全色 有机平板显示器。而今年 4 月,与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邱勇教授合作的北京维信诺科技公司 已经成功建立了国内的第一条中试生产线,开始小批量生产聚合物薄膜发光器件,为明年的 大规模生产做好了准备。未来,仅在仪器显示和全色平板显示的商业价值每年至少 20 亿美 元。下面我们就具体看一下国际和国内上技术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Eu和Dy包覆纳米ZnO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Eu和Dy包覆纳米ZnO的发光特性的研究
有 一 些 报 道 在 氧 化 锌 中 引 入 稀 土 离 子 ,特 别 是 对 Z O 掺 杂 n
9.9 ) 9 9 并溶 于硝 酸 ,待 完 全溶 解 后 ,加 热 挥 发 多余 的硝 酸, 然后加入无水 乙醇 ,得 到硝酸铕 乙醇溶液 。混合 醋酸锌 乙醇溶液和硝 酸铕 乙醇溶 液 ,再加 入适量 稳定剂 乙酰 丙酮 , 搅拌 均匀并升 温到 4 。 恒 温继续 在强力 搅拌 下慢慢滴 加按 5, 化学 比称量 的 N OH 乙醇溶 液 , 淀完 全后 继续 搅拌 1h a 沉 ,
铕掺杂氧化锌光致 发光 的研 究 已有报 道 ,但是 由于 Z O 中 n 激子 的寿命 比能量传递的时间短[ ,Z 和稀土离 子半径差 6 n ] 别大 ( E :~O 9 Dy 如 u . 5A, 3 :~O 9 . 1A和 z 2 n :~O 7 .4
A) ] 稀 土 离 子 和 Z 2 的 电 荷 不 守 恒 ,这 几 个 原 因 使 得 [, 7 n Z O 和掺 杂 的稀 土 离 子 之 间很 难 有 直 接 的能 量 传 递 。 n 本 文 用共 沉 淀 法 制 备 了 E 抖 和 u 包 覆 的 Z O 光 致 发 n 光 材 料 , 过 3 5nn的 紫 外 光 激 发 发 现 氧 化 锌 和 E 3 通 2 I u 和
E u和 D y包 覆 纳 米 Z O 的 发 光 特 性 的 研 究 n
廖 臣兴 , 王银海 , 胡义华 ,罗 莉 ,张 伟
广 东 工 业 大 学 物 理 与 光 电 工 程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0 0 10 6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 了 E 和 Dy u 包覆 的纳米 Z O材料 。x射 线衍射被 用来测 量样 品的结构 和粒径 。 n

Y3Al5O12_Eu3_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真空紫外发光特性

Y3Al5O12_Eu3_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真空紫外发光特性

硅酸盐学报・ 562 ・2012年Y3A l5O12:Eu3+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真空紫外发光特性李桂芳,曹全喜,李智敏,黄云霞,卫云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西安 710071)摘要: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掺Eu3+的Y3Al5O12 (YAG:Eu3+)荧光粉。

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与发光性质。

XRD和SEM结果表明:YAG:Eu3+的最低合成温度为900℃,并且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中间相YAP (YAlO3)和YAM (YAl)的产生。

1100℃合成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90nm左右。

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在592nm监控下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147、156、169nm和214nm的系列激发带组成,其分别归属于铝酸根的基质吸收以及Y3+和Eu3+的电荷迁移带吸收。

在147 nm激发下YAG:Eu3+荧光粉最强发射峰位于592nm处,属于Eu3+的5D0→7F1跃迁。

Eu3+在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

关键词:凝胶–燃烧法;掺铕钇铝石榴石;荧光粉;发光中图分类号:O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2)04–0562–05网络出版时间:DOI:网络出版地址: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Y3A l5O12:Eu3+ Phosphors under VacuumUltraviolet ExcitationLI Guifang,CAO Quanxi,LI Zhimin,HUANG Yunxia,WEI Yunge(School of Technical Physics,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 China)Abstract: Y3Al5O12(YAG):Eu3+ phosphors were synthesized by a gel combustion method. The phas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e powders derived from the precursor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photoluminescent measurement (P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urified YAG:Eu3+ crystalline phase can be obtained at 900℃without any intermediate phases of YAM and YAP (YAlO3). The powder pre-pared at 1100℃consisted of the particles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90nm. Th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YAG):Eu3+ were deter-mined. Under monitoring at 592nm, a vacuum ultraviolet excitation spectrum consisted of four bands located at 147, 156, 169 and 214nm,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ttributed to the host absorption, the charge transfer band (CTB) of O2–→Y3+ and the CTB of O2–→Eu3+. Under the excitation at 147nm, the maximum emission peak was observed at 592nm due to the transition of 5D0→7F1 of Eu3+. The optimal doping mole fraction of Eu3+ ions in YAG:Eu3+ phosphors was 4%.Key words: gel combustion method; Eu-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phosphor; luminescence等离子体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s,PDP)保,重量轻,已成为优秀的视频显示设备和高清晰度电视的最佳显示屏幕。

CaS:Eu核荧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

CaS:Eu核荧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

有机壳/CaS:Eu核荧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发光材料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有机壳/CaS:Eu
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具有很高的亮度和稳定性,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
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有机壳/CaS:Eu是一种具有强发光性能的材料,其发光原理是通过激发Eu离子上电荷的方法来产生发光效应,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有机壳/CaS:Eu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合成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合成有机壳/CaS:Eu,通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优化合成工艺以提高合成效率和发光质量。

2. 材料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谱(ED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有机壳/CaS:Eu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研
究其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其发光机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有机壳/CaS:Eu的合成方法和材料表征方法,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性能,并分析其发光机制,为该材料的应用开发和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有机壳/CaS:Eu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微电子、制药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0 7 (0 0 0 - 0 -5 10 - 7 2 1 ) 30 60 - 2 0
2 0世纪 9 0年代 , 光 L D和 长波 紫 外 激光 二 蓝 E 极管 ( D) 术 上 的 突破 及 产业 化 极 大 地推 动 和 实 L 技 现 了 白光 发光二 极管 的发展 , 成为 光 电子 、 明工程 照 科技领 域 中的一 大 成 就 . 。1 9 2 9 6年 , j 出现 了用 蓝
的蓝色 光与 Y G: C¨ 荧 光 粉 的黄 色 光 组 合 而 成 A e 的高亮 度 白光 L D, 射光 谱 主要 由 IG N半 导 体 E 发 na 芯片 的窄带 蓝 色光 和 Y G:C ¨ 荧 光 粉 的较 宽谱 A e 带 的黄色光 所构 成 。与 自然光 在可 见光波 段 的频 谱
性 的 白光 L D【 因此 寻 找 在 蓝 光 和 长 波 紫 外 光 E 。
激发 下具 有较 高发光 效率 的红 色 、 绿色 、 蓝色 发光材
料, 特别 是红 色荧光 粉具有 重要 意义 。
钇铝 石榴 石 ( , 10: 单 晶体 ( 称 Y G) Y A ) 简 A 具
有优 良的导热 性和机 械强 度 以及 良好 的物理 化学性
灯等 领域 中 的高效红 色荧光 粉 。 J
本文采 用 高温 固相法 合 成 ( uY 一)A 红 E 。 3 1O
色系列粉末状发光材料 , 测试 了它们的激发光谱和 发射光谱 , 对其发光 特性进行 了分析 , 并讨论 了 G d
的引 入 以及 助熔 剂对 荧光粉 发光性 质 的影 响。
属立方晶系。测量 了材料 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发 现( uY 一)A 。 E 。 ,1 O 的激 发光谱 呈两个带 状峰 , 峰值分别 在
2 0 m和 35 m附近 。随着 E ”含量 x由 0 0 1增加到 0 5 ( uY 一)A 发光强 度先增加后减 小 , 4n 9n u .0 . ,Eபைடு நூலகம் 。 , 10 呈现 明显 的浓度猝灭现象 。改变钆的含量 , 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 射光 谱线形不变 , 但强度发生 变化。随着钆含量 的增 大 ,
色 L D与 Y G荧 光粉 ( 1 :C “ ) 合 而成 E A Y A : e 组 O
的白光 L D E 自身为 固体光源 , 着小型化、 E 。L D 有 节能且 长 寿命 、 污染 等特 点 J 白光 L D有望 在 无 。 E
今后替 代 白炽灯 、 光灯 , 为第 四代新 照 明光 源 , 荧 成

Y。8 5

要: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 合成 ( uYl )A5 ( 0 0 1 0 05 0 0 ,. 5 0 1 0 2 0 5 、 E 5 d E 一 3 1O2 x= .0 ,. 0 ,. 1 00 ,. ,. ,. ) ( u G
)A ( = .8 0 25 0 4 50 5 50 7 5 红色系列粉末状发 光材料 。经 x射线衍射分析 产物为单相 , 3 1 2 y 0 05,.5 ,.2 ,.9 ,.6 ) O
李 波 , 雷军 , 沈 赵增祺 , 周永勃 , 国斌 高乐乐 张 , ’
( .稀 土冶金 及 功能材 料 国家 工程研 究 中心 , 1 内蒙古 包头 04 3 ; 10 0
2 .包头稀 土研究 院 , 内蒙古
包头
043 ; 100 合肥 2 02 ) 309
3 .中国科学 技术 大学 国家 同步辐 射实 验室 , 安徽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6月


Vo.31, . 1 No 2
Chn s r r s i e e Rae Eat h
J n 0 O u e2 1
( u — ) 1O 2 M =Y, d 的 发 光 性 质 研 究 E x x A5 。 ( Ml G)
质, 被广 泛 用作 激 光 和 发 光 的 基 质材 料 。Y ¨半 径
与L n系三 价稀土 离 子 的 半径 相 近 , 以在 Y G 中 可 A 掺人 一 定 数 量 三 价 稀 土 离 子 作 为 激 活 剂 。 多 晶
实现 高效 、 能 、 色 照 明 节 绿
。但 是 用 蓝 色 L D E
1 买 验 部 分
1 1 ( u M 一 ) 1 ( . E A : M:Y, d) O G 荧光粉 的合 成
按一定 的化 学计 量 比 , 准确称 取 固体 粉末 Y O :
作者简介: 李
波 (9 5 )男 , 18 . , 内蒙古包头人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 事发光材料 的研究。
峰强度 呈现先增 大后减小 的现象 。H B O 作助熔剂 时粉末 的发光整体高 于 N O 作助 熔剂时 的发光强度 , HN , 且发
光亮度 随助熔剂浓度 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关键词 :A Y G:E “ ; 光 ;白光 L D u 发 E
中图分类号 :6 4 3 ;4 2 3 0 1 .3 0 8 . 1
性 能 , 决办法 之一 是寻 找基 于蓝 光 L D 的新 型 荧 解 E 光转换 材料 , 另外 一个 解 决 方案 是 采 用 紫光 或 紫外
E L D激 发多 基色 荧光 转 换材 料 , 从而 产生 较 高显 色
收 稿 日期 :090 -6 2 0 -1 0 基 金项 目: 国家 发 改 委 稀 土 应用 研 究 项 目 (0 74 201)
相 比 , 少 了青 蓝 色谱 线 ( 缺 入=4 0 m 左 右 ) 红 色 7r i 和 光光谱 部分 ( I6 0 m) 因此 显 色性 不 够 好 , 色 > 0n , 显 指数一 般在 7 5左右 。要想 进一 步 提升 白光 L D的 E
A :E ¨粉末是 彩色 投影 电视 及 紧凑 型 荧光 1O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