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指导练:(6)及答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失去土地使用权和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扩大,C正确;A、B和D说法不符合题意。

2、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一〔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对可知」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孟子传统的民本思想,B正确汀'君为臣纲叮♦现君主专制思想』不符合黄宗義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崩材料与经世致用的学风无关,排除C;明清思想家批尹味明理学的思想朿缚,W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实质分析解答。

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B. 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C. 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D. 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剜史学家甲,强调文艺复兴的"再汽「再生」'的特点,&的说J去正确,符合题意』史学家乙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排除町史学家甲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1WQ两位史学冢对文艺复兴的解釋有明显的羞异,二者的角度不同,排除叽4、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6讲 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6讲 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6讲辛亥革命考试要求:(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2)武昌起义的爆发(b);(3)中华民国的建立(b);(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一、武昌起义——(b)1.条件(1)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3)1905年,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4)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5)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6)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目的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领导及纲领孙中山;三民主义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微点拨武昌起义后,各地响应。

在独立的各省中,许多新军将领出任各省都督。

这些“都督”埋下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b)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定了国民的自由和权利;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3)性质与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6)李仕才一、选择题1、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

”这反映出当时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Z必然”,显然没有看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商品输出是不断增加的,排除AC,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排除D。

2、据《中国古代职官》统计,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96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

这能够佐证A.科举制保证了高素养士人从政B.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96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说明社会底层通过科举考试流入社会上层,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闱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

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

4、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精品复习讲义:必修第二册 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第19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

二、手工业部门与成就1.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代花色品种多样,丝织品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5)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所提高。

(6)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而且出现了雇工和自由劳动力市场。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冶铸业(1)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2)春秋晚期出现人工冶炼的铁器。

(3)战国中期后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4)汉代冶铁以煤炭做燃料,并创造出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水排。

(5)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

(6)北宋时期有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陶业(1)原始时代的彩陶和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工艺水平很高。

(2)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风行一时。

4.制瓷业(1)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做原始青瓷。

(2)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3)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有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4)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

(5)清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烧制技术达到顶峰。

(6)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1.(2019·广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合肥三模)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不能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9·泰州二模)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9·南通、扬州调研)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6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题型专练)含解析

1.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解析】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等实际上都与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关,故A正确。

【答案】A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B.旨在化解西方入侵带来的危机C.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发生于近代中国文明转型初期【答案】D3.政治因素在中国银禁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清政府,要求“复中原古制”。

这说明太平天国( )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解析】服饰发辫的变革,是从外在的方面,显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

”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 ) A.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答案】C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B.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C.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D.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解析】依据材料“(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可知农民阶级的凶暴、特权的森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

【答案】A6.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含答案)

第6讲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背景(1)日本①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上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②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企图发动对外战争以摆脱经济危机。

(2)中国: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概况(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

(2)“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

(4)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3.罪行(1)屠杀中国军民:如南京大屠杀等。

(2)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并在沦陷区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5.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将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它成为全民族抗战的旗帜。

三、国共合作抗日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时间:1945年春。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 D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

2、(2017·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11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答案 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采取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由皇帝控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 A解析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不利于集体决策,故B项错误;“宰枢互兼”反而提高军事将领的权力,C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D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8·宣城八校联考)1863年李鸿章致曾国藩的一封信函中说:“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据此,李鸿章强调()A.全方位学习西方势在必行B.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使命C.洋务运动最先从上海兴起D.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尤为必要答案 D解析由“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知,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军事科技落后于洋人,洋务派仅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创办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李鸿章在上海学习洋人技术,与洋务运动在上海兴起无关,故C项错误;“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强调学习西方科技十分必要,可知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建议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人教高考历史一轮指导练(6)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诗经·大雅·板》记载:“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充分说明( )
A.宗法制维系社会统治的功效
B.中央集权得到充分体现
C.分封制下诸侯权力空前强大
D.大宗和小宗是完全相对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的“维翰”“维城”等指的是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统治方面的作用,故A项正确。

2、(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26)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以获悉( )
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
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
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
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得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家大户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无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

3、(2017·大连二模,27)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

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这表明( )
A.官营商品流向放宽
B.瓷器市场竞争激烈
C.窑务管理渐趋松懈
D.汝窑产品质地欠佳
答案 A
解析从材料“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可知汝窑在供皇帝挑选后,可以投入市场,反映出官营手工业放宽了产品流通方向,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
体现瓷器产品销售竞争激烈,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官窑管理松懈,故C 项错误;汝窑是官窑,技术水平高超,故不会出现产品质地欠佳的现象,故D
项错误。

4、(2017·临汾二模,28)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答案 B
解析材料中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除此外的立宪派与旧官僚投机革命,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革命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方式,故D项错误。

5、(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12)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

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

这表明( )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答案 A
解析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瓦解,故B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C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都仅是地方基层自治,“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

6、(2017·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6)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
A.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
B.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C.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D.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答案 B
解析两极格局指的就是美苏两极对峙,中国从“一边倒”到向西方开放,这些外交政策都带有浓厚的两极政治色彩,并没有体现多极化的时代新特色,故A 项错误;新中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适时地改变外交政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务实调整,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将意识形态作为外交活动的唯一依据而并未摆脱它的影响,故C项错误;单从材料我们无法看出新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故D项错误。

7、(2017·临汾三模,32)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
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
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
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
答案 D
解析材料与感性、理性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思想学说上”,不是强调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思想领域,与政体好坏无直接关联,故C 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古希腊学者在人文主义领域,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故D项正确。

8、(2017·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1)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

上述材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B.十月革命形成的社会制度基本普及
C.巴黎公社提出的基本原则得到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