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合集下载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表示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或者化学反应的产物。

1. 摩尔计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 = m/M其中,n代表物质的摩尔数量,m代表物质的质量,M代表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当已知反应物的质量为m1,摩尔质量为M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为a1、a2时,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量n2: n2 = n1 * a2/a12.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计算在已知一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数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他物质的数量。

以化学反应A + B → C + D为例,已知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可以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计算生成物C和D的摩尔数量n3和n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关系:a1A + a2B → a3C + a4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n3 = n1 * a3/a1n4 = n2 * a4/a23. 反应物的过量与限量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存在过量或限量的情况。

过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多的物质,它的数量不会对反应的摩尔数量产生影响;限量反应物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存在较少的物质,决定了反应的摩尔数量。

假设在化学反应A + B → C中,反应物A的摩尔数量为n1,反应物B的摩尔数量为n2,反应物A与B的化学计量比为a1:a2,已知反应物B为限量反应物。

则反应完全进行时,根据摩尔计算可得: n3 = n1 * a3/a1n4 = n2 * a4/a2其中,a3和a4表示反应物A和B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n3和n4分别表示生成物C和D的理论摩尔数量。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简介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数学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
应物和生成物被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箭头分隔。

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通常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平衡化学方程、摩尔比例和计算物质的量等。

平衡化学方程
平衡化学方程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保
持平衡。

通过平衡化学方程,我们可以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
成物的摩尔比例。

平衡化学方程的计算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调
整系数和应用化学规律等方法进行。

摩尔比例
摩尔比例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之间的比例
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中的系数,我们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
尔比例。

摩尔比例的计算可以通过根据化学方程中的系数进行转换,或者通过计算物质的量来实现。

计算物质的量
计算物质的量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

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中的系数和摩尔比例来计算物质的量。

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为物质的量(mol)= 质量(g)/ 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不同的化学方程和需要计算的物质,我们可以利用该公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结论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涉及到平衡化学方程、摩尔比例和计算物质的量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化学方程式,进而深入研究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

以上就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简要概述。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总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总结

化学式有关计算的方法总结:一、质量守恒法例一、在A+B=C+2D中,已知2.9gA跟4.9gB完全反应,生成6gC,又知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质量守恒法解,质量守恒法是利用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保持不变这一原理进行求解。

【解析】由题意得知2.9gA和4.9gB是完全反应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C和D的质量之和应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因此生成D的质量为:(2.9g +4.9g)-6g=1.8g。

然后再根据AD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然后求出A的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解: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由题意得生成D的质量为:(2.9g+4.9g)-6g=1.8gA+B=C+2Dx 2×18 2.9g 1.8gx=58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总结升华】运用守恒法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往往从物质质量守恒或元素质量守恒着手。

举一反三:【变式3】将含有15gA,10gB,9gC的粉末状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后,A剩余3g,B增加到25g,C已消耗完,并有气体D放出,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变化的比值A∶B∶C∶D为()A.5∶4∶3∶2 B.4∶5∶3∶2 C.3∶2∶4∶5 D.2∶3∶5∶4【变式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相互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再增加10gC,A与C正好完全反应,则A与B参加化学反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利用差量法计算例二、将若干克锌粒投入到50.6g稀硫酸中,称得反应完成后溶液的质量为63.2g。

求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思路点拨】本题可以利用差量法来解决。

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值求解的方法,它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加或减少的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对应量的比例关系求解。

差量法解题关键是弄清这个“差”是谁与谁之间的差,如何与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

化学计算公式大全1.化学反应的计算公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那么A与B的物质的量关系可以表示为n(A)/n(B)=n(C)/n(D)。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推导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如物质A与物质B反应生成物质C和物质D,化学方程式为A+B→C+D,如果已知A的质量m(A),可以通过计算得到C的质量m(C),其计算公式为m(C)=(m(A)/M(A))*M(C),其中M(A)和M(C)分别为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

2.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摩尔浓度的定义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的比值,可以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

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与质量浓度的转换当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浓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与摩尔浓度的转换公式为C=(m/M)/V,其中C为摩尔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M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3.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稀释液的物质的量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需要的物质的量。

稀释液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n(稀释液)=n(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n为物质的量,V为体积。

-稀释液的浓度当溶质溶液需要稀释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稀释液的浓度。

稀释液的浓度计算公式为C(稀释液)=C(溶质溶液)*(V(溶质溶液)/V(稀释液)),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

4.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最全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来描述化学反应的方式。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1.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代表了物质里的原子或分子的数量。

根据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产物的物质的摩尔数关系。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O2->2H2O,可以得知每2摩尔的H2反应生成2摩尔的H2O。

2.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2mol的H2,需要计算H2的质量。

根据氢气的摩尔质量(2g/mol),可以计算出质量为4g。

3.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H2 + O2 -> H2O,已知4g的H2,需要计算产生的H2O的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1:1,可以计算出摩尔数为2mol 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36g的H2O。

4.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根据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式里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摩尔数及质量。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2mol的O2,需要计算剩余的H2O的摩尔数和质量。

根据反应式的摩尔比为2:1,可以计算出剩余的摩尔数为1mol的H2O,进而计算出质量为18g的H2O。

5.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对于气体反应,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过程中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烧瓶法则(Avogadro's law),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

例如,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已知2mol的H2和1mol的O2,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比,可以计算出反应产生2mol的H2O。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中的基础性计算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本文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平衡化学方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2.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一般位于方程式的左边。

3.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形成的新物质,一般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4.反应条件:影响化学反应过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二、平衡化学方程的计算方法平衡化学方程是指在化学方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平衡化学方程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实验数据或观察,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2.对于单个元素的多种形态,如氢气和氧气,统一用化学式表示。

3.确定平衡反应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使得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比例保持恒定。

4.检查平衡反应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例如,我们以氢气和氧气发生水的生成反应为例:2H₂(g)+O₂(g)→2H₂O(l)对于这个反应,我们可以看到氢气的系数为2,氧气的系数为1,水的系数为2、这样,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就保持了恒定,符合平衡的条件。

三、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研究和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推断化学反应的特性和条件:通过观察和分析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我们可以推断反应的类型、特性和反应条件。

例如,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氧气和水,我们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氧化反应,需要有氧气的存在。

2.计算反应的理论产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例,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被完全转化时理论上可能形成的生成物的量。

这有助于实验中制定合适的反应条件和控制生成物的产量。

3.理解与设计新材料的合成方法: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设计新材料的合成方法。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总结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总结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总结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摩尔数等重要参数。

下面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总结:一、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元素1.反应物:化学反应开始时参与反应的物质,通常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2.生成物:化学反应结束时生成的物质,也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

3.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化学方程式的系数表示。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1.基于摩尔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可以计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从而计算出物质的质量、体积、摩尔数等。

例如:2H2+O2→2H2O根据方程式可知:2 mol H2 反应得到 1 mol O2 和 2 mol H2O。

那么,如果我们知道 H2 的摩尔数为 5 mol,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得到 O2 和H2O 的摩尔数:O2 的摩尔数= 2 mol H2 × (1 mol O2 / 2 mol H2) = 1 mol O2H2O 的摩尔数= 2 mol H2 × (2 mol H2O / 2 mol H2) = 2 molH2O2.基于质量的计算:a.反应物质量计算: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的质量。

例如:如果已知H2的质量为8g,可以通过如下计算得到O2和H2O的质量:O2 的质量= 8 g H2 × (1 mol H2O / 2 mol H2) × (32 g O2 / 1 mol O2) = 128 g O2H2O 的质量= 8 g H2 × (2 mol H2O / 2 mol H2) × (18 g H2O /1 mol H2O) = 72 g H2Ob.生成物质量计算:已知生成物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可以计算出其他反应物的质量。

初中的化学公式大全(超全)

初中的化学公式大全(超全)

初中的化学公式大全(超全)一、化学方程式1. 燃烧反应:可燃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热量例如:CH4 + 2O2 → CO2 + 2H2O2. 酸碱中和反应:酸 + 碱→ 盐 + 水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3. 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 + 氧化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例如:Zn + CuSO4 → ZnSO4 + Cu4. 分解反应:化合物→ 单质 + 单质例如:2H2O → 2H2 + O25. 合成反应:单质 + 单质→ 化合物例如:2H2 + O2 → 2H2O二、化学计算公式1. 物质的量(摩尔)计算公式:n = m / M其中,n为物质的量(摩尔),m为物质的质量(克),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克/摩尔)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 / 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升),n为物质的量(摩尔),V为溶液的体积(升)3. 摩尔比例计算公式:n(A) / n(B) = m(A) / m(B) = M(A) /M(B)其中,n(A)和n(B)分别为A和B物质的量,m(A)和m(B)分别为A和B物质的质量,M(A)和M(B)分别为A和B物质的摩尔质量4. 化学反应热计算公式:ΔH = Σn(反应物)×ΔHf(反应物) Σn(物)×ΔHf(物)其中,ΔH为反应热(焦耳),n为物质的量,ΔHf为物质的热(焦耳/摩尔)三、化学实验公式1.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如:m(反应物) = m(物)2. 气体摩尔体积定律: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相等例如:V(气体A) / n(气体A) = V(气体B) / n(气体B)3.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分子数相等例如:N(气体A) / n(气体A) = N(气体B) / n(气体B)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共价键: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例如:H2(氢气分子)2.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例如:NaCl(氯化钠)3.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云形成的化学键例如:Fe(铁)五、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例如:v = Δ[反应物] / Δt2. 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状态下,反应物与物浓度的比值例如:Kc = [物] / [反应物]3. 勒夏特列原理: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系统的条件,系统会自发地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达到新的平衡例如: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物方向移动六、溶液与电解质1.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溶解某物质的最大量例如: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如:NaCl(氯化钠)3. 离子电荷平衡: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电荷总数相等例如:NaCl溶液中,Na+和Cl离子电荷总数相等七、酸碱理论1. 酸:在水溶液中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例如:HCl(盐酸)2. 碱: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例如:NaOH(氢氧化钠)3. 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H+][OH]例如:在25°C时,Kw = 1.0 × 10^14八、有机化学基础1. 烷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饱和烃例如:CH4(甲烷)2.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例如:C2H4(乙烯)3.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例如:C2H2(乙炔)4. 醇: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例如:C2H5OH(乙醇)5. 酮: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例如:CH3COCH3(丙酮)九、化学实验操作1. 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例如:将沙子和水分离2. 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例如:将酒精和水分离3. 萃取:利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将其中一种液体中的溶质转移到另一种液体中例如:用乙醚从水中萃取碘4. 结晶:将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例如:从盐水中结晶出盐十、化学能源与环境1.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有机物例如: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以自然循环再生的能源例如: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化学污染: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4. 绿色化学:旨在减少或消除化学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例如:使用无毒、可降解的原料和催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铝酸钠
【小结】铝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 钠溶液反应,这是铝的特殊性质。 【思考】铝制餐具是否适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 存放酸性、碱性的食物?为什么?
铝和氧化铝(铝的保护膜,也能与酸、碱反 应)能跟酸、碱反应,因而铝的保护膜和铝制 品会直接被酸、碱侵蚀,所以,铝制餐具不宜 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酸性、碱性的食物。 【应用】铝制容器不宜蒸煮或长时间盛放酸性 、碱性或咸的食物。
答: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是 6.72L。
• • • • •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找出理论量之间的关系。 3、对应实际量列比例求解。 4、作答。
根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 各物质的物理量关系.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 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一致.
CO2通入NaOH溶液中,若产物为NaHCO3、 Na2CO3,则两者均无剩余,可由守恒法解答,类似的 还有NaOH溶液中通入H2S、SO2。
多元弱酸有关离子的反应
• • • • OH- CO32- HCO3- H2CO3或CO2 相邻共存,相间反应生成中间物质。 2NaOH---Na2CO3 ---- CO2 NaOH---NaHCO3-------CO2 H+
c(Na+)=7.0×10-6mol/L,c(Cl-)=3.5×10-5 mol/L,
c( NH4+)=2.3×10-5mol/L,c(SO42-)=2.5×10-6 mol/L。
则酸雨的pH值为 (
A. 3 B. 4
C)
PH=lg c(H+)
D.6
C. 5
c(Na+)+ c(NH4+)+ c(H+)=2c(SO42-) +c(Cl-)+ c(OH-) c(OH-)可忽略不计 c(Na+)+ c(NH4+)+ c(H+)≈2c(SO42-) +c(Cl-)
作业
将0.65g 锌加到足量盐酸中,计算: 1、标准状况下,生成H2 的体积? 2、若反应完成后,溶液体积为50 mL, 这时溶液中的ZnCl2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多少? 课本54页 7、8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掌握常见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量在化 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 2、通过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熟悉定量思维的方法,培养他们科 学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态度。
(2)
(3)
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2.实验室里常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 应来制取氯气。取17.4g二氧化锰跟 120g浓度为36.5%的浓盐酸反应,则: (1)可制得氯气多少升(标准状况)? (2)被氧化的盐酸有多少摩尔? (3)向剩余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硝酸 银溶液,理论上可得到白色沉淀多少 克?(假设反应中盐酸不挥发,且生 成的氯气完全放出)
知识链接
1。 36克水中含有----摩尔H2O分子,含有---个H原子------个电子。含有氢元素----克,含 有氧元素-----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2。已知实验室制Cl2化学方程式是: MnO2+4HCl浓= Cl2 ↑ +Mn Cl2 + 2H2O完 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每生成1mol Cl2消 耗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各多少?参加 反应的HCl是多少mol?
或者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例8】某硅酸盐的组成可表示为: K2Al6Si6H4Ox,则x的值为( A. 2 C.24 B.12 D.无法判断
C)
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 把 6.5gZn 放入足量的盐酸中, Zn 完 全反应。计算:
(1)
6.5gZn的物质的量; 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分子式的意义
• • • • 如H2O: 1.表示水这种物质。 2.表示一个水分子。 3.表示一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 子构成。 • 4.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知识链接
3.标准状况下67.2升Cl2的质量是多少?含有 多少分子和原子? 4、在标准状况下,5.8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的混合物占3.36L体积。计算这两种气体在 混合物中所占的质量和体积各为多少?
计算1molNaOH完全反应分别生成Na2CO3‘ NaHCO3各吸收的CO2体积在标准状况是多少?当 溶液中通入CO25.6L、11.2L、16.8L、 22.4L、30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二、电荷守恒
离子化合物(或溶液)中: 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1)电荷的物质的量(n):阴、阳离子的物质的 量之间的关系式;
÷ M 质 量 (m) M ×
物质的量 (n) ÷ V(aq) × V(aq)
× NA NA ÷
微粒个数 (N)
浓 度 (c) 结论:物质的量是联系各物理量的纽带,可以简便的进行各量之间的转换。
•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 按以下步骤进行: • 1、设:依题意设未知数 •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 3、列:列比例进行计算。 • 4、解:解出答案
例。将5 .4克AL投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中, 试计算 在标况下生成多少体积的H2?
解: 设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为V(H2)L
2Al + 2NaOH + 2H2O
54g 5.4g 54g 5.4g V(H2) 67.2L V(H2)
2NaAlO2 +
3H2
3×22.4L=67.2L
V(
Al与盐酸反应
Al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均有气泡产生,将点燃的木条 放在试管口,可观察到淡蓝色火焰,反 应放热。 实验结论: 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 反应。二者均生成氢气。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三、电子守恒
•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在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中,氧化剂是 ,被氧化 的元素是 若有64gCu被 氧化,则转移了电子 mol,被 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_______
电子守恒的常见关系 会导出具体关系式
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
m V N n=—— =—— =——=CV M Vm NA
5、在反应 ( AD) A、被氧化 C、被还原
中,CO是
B、氧化剂 D、还原剂
6、下列变化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C) A.H+→H2O B.SO3→H2SO4 C.Cl-→Cl2 D. Fe3+→Fe2+
7、在氧化还原反应 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 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比( A ) A.1∶2 B.2∶1 C.1∶1 D.3∶2 8、在 中发生氧化 反应的氮原子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的质 量比是 ( C ) A、1∶1 B、3∶5 C、5∶3 D、2∶8
1。氧化剂---------还原剂 2HNO3 3Cu 2。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Cu(NO3)2 2NO 3。氧化剂---------氧化产物 2HNO3 3Cu(NO3)2. 4。还原剂--------还原产物 3Cu 2NO
四、化合价守恒:化合物中
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化学与生活
资料表明:铝盐可能导致人的记忆力丧失 (老年痴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体每天的 摄铝量不应超过1mg/kg体重,一般情况下, 一个人每天摄取的铝量绝不会超过这个量。
在日常生活中,若用铝锅烹饪,请 你想一想烹饪哪些菜肴可能导致铝过量 溶出?
西红柿、糖醋鱼、酸甜排骨、酸梅汤等
2Na + 2H2O 质量关系:2×27g 化学计量数: 物质的量: 2 2×18g 2 2mo1
氧化性还原性比较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一、原子守恒的应用
3。在1.0L1.0mol· L-1NaOH溶液中通入16.8L标准 状况下的CO2,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的NaHCO3和
Na2CO3的物质的量。
要先判断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成分,再利用守 恒法解答。
2NaOH + H2↑ 2×40g 2 2mo1 2g 1 1mo1
2mo1
论: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之比等于各物质 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 样我们就能直观的从方程式中看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比得出质量更容易,更方便。

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联系
体 积 (V) ÷22.4L/m ×22.4L/m
(2)单位体积溶液中电荷的物质的量(c):阴、阳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如在NaHCO3的溶液中
(1)n(Na+)+ n(H+)= 2n(CO32-) +n(HCO3-)+ n(OH-)
【练习】某地酸雨经检验除含H+外[c(OH-)可忽略不
计],还含有Na+、Cl-、NH4+、SO42-,其浓度依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