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治病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合集下载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解剖分部
穴名
定位
主治
耳轮脚
及耳轮部
膈(耳中)
在耳轮脚上
呃逆、黄疸
直肠(直肠下段)
耳轮起始部,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与大肠穴同水平
便秘、脱肛、里急后重
尿道
直肠穴上方,与膀胱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尿频、尿急、遗尿
肛门(痔核点)
与对耳轮上脚前缘相对的耳轮处
痔,肛裂,脱肛,肛门周围炎
外生殖器
尿道穴上方,在与交感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落枕,颈椎综合征
胸椎(乳腺)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中2/5处
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腰骶椎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上2/5处
腰骶部疼痛

颈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落枕、颈部扭伤、瘿气

胸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胸、胁部病症

腰骶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腹痛、腹泻、腹胀,急性腰扭伤
腹痛,腹泻,胆道疾患,鼻塞,心动过速
上耳根(郁中、脊髓1)
耳根最上缘
鼻出血
下耳根(郁中、脊髓2)
耳垂与面颊交界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背沟(降压沟)
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在耳廓背面呈“Y”形凹沟部
高血压,皮肤瘙痒症
风溪(结节内、过敏区、荨麻疹点)
指、腕两穴之间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部扭伤、肿痛
肩(阑尾2)
与屏上切迹同一水平线的耳舟部
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肩关节
肩Hale Waihona Puke 锁骨穴之间肩关节炎锁骨(肾炎点、阑尾3)

(完整版)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完整版)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参考表
肾盂肾炎
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肝、脾
内生殖器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肾、交感、皮质下、膀胱
急性肾炎
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肾上腺
输尿管
阳痿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肾
腮腺
睾丸炎
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内生殖器
副睾丸炎
对屏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外生殖器

早泄
内生殖器、对屏尖、内分泌、神门
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
小肠、肾、(耳折痕)
心绞疼
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动过缓
心、交感、肾、枕、肾上腺
心律失常
心、交感、神门、内分泌、小肠

头昏、头痛
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
肾、耳尖(放血)
失眠
神门、肾、心、枕、胃
耳尖(放血)
多梦
神门、肾、枕、心
偏头痛
颞、神门、肾、皮质下、枕
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点)、内分泌、交感、神门
肾上腺
呃逆
耳中、内分泌、食道、神门
腹泻
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
脾、肾、肺
肠胀气
肺、大肠、小肠、胃、交感
三焦
*八、、
消化不良
肠、胰胆、脾、胃、内分泌
三焦
*八、、
食欲不振
胃、脾、胰胆、三焦

胃肠功能紊乱
胃、交感、脾、大肠、小肠
枕、三焦
过敏性结肠炎
内分泌、大肠、交感、肺、神门、直肠
三叉神经痛
面颊区、颌、神门、肝
枕、眼
面神经麻痹
颊区、眼、口、枕、神门、额、胃
肝、皮质下、肾上
肋间神经痛

耳穴疾病概括表模板

耳穴疾病概括表模板

耳穴功能归类1、具有止痛功能的耳穴:神门(止痛要穴,止一切痛)交感(止内脏痛)肝(止关节痛)脾(止肌肉痛)肾(止骨痛)肺(止皮肤痛)2、止晕功能较好的耳穴:枕、内耳、眩晕点和耳尖3、具有止咳功能的耳穴:对屏尖、神门、枕、脑干4、具有止喘功能的耳穴:对屏尖、角窝中、肾上腺、风溪5、具有止痒功能的耳穴:耳尖、风溪、肺、神门和内分泌。

6、具有止血功能的耳穴:肾上腺、耳中、脾7、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耳穴:耳背沟、角窝中、耳尖和心8、具有降心率功能的耳穴:神门、交感、枕、心9、具有活血功能的耳穴:肝、肺、心10、具有利尿功能的耳穴:三焦、内分泌、艇中、艇角、肾11、具有通便功能的耳穴:三焦、直肠、大肠、便秘点12、具有退热功能的耳穴:耳尖、屏尖、肾上腺13、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耳穴:内分泌、缘中14、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耳穴:肝、肾、内分泌、肾上腺15、具有抗感染、抗过敏、抗风湿功能的耳穴:耳尖、内分泌、神门、肾上腺耳穴诊治病症一览表一内科(一)循环系统疾病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1 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心脏点、耳中、肾、内分泌、垂前、艇角、肾上腺交感、神门、皮质下、耳尖、小肠、枕、脾、肺、屏尖2 房颤心、心脏点神门、小肠、交感、皮质下、肾3 高血压角窝上、耳背沟、心、神门、耳尖、皮质下、交感、风溪内分泌、颞、额、肝、肾高血压点、外耳、枕、三焦、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肾4 低血压肾上腺、低血压点、缘中、心皮质下、交感5 风湿性心脏病心、小肠、肾上腺、心脏点皮质下、神门、肝、脾6 冠心病心、小肠、交感、皮质下、脾缘中、肺、胸、心脏点、枕、肝7 无脉症心、交感、肝、肾上腺、肺、皮质下内分泌、脾、肾、热穴8 心肌炎心、交感、肾上腺、神门、肺脾、小肠、胸、皮质下、内分泌9 心动过缓心、心脏点、肾、交感、脾枕、缘中、肾上腺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脾、胃、缘中口、皮质下、三焦、肺、内生殖器11 白细胞减少症心、肝、脾、耳中、内分泌、肾、肾上腺、交感(二)呼吸系统疾病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12 肺结核肺、气管、脾、肾上腺、胸、皮质下肾、心、内分泌、神门、大肠13 支气管哮喘肺、气管、肾上腺、对屏尖、神门、交感、艇角、屏尖脾、肾、三焦、大肠、咽喉、肝、耳迷根、风溪、口、角窝中、耳中14 急性支气管炎肺、气管、神门、角窝中、耳中枕、肾上腺、耳迷根、大肠、口15 慢性支气管炎肺、神门、气管、咽喉对屏尖、大肠、脾、肾、内分泌、脑干、枕、肾上腺16 咳嗽气管、咽喉、口、对屏尖、肺、肾上腺、内鼻、内分泌神门、脾、大肠、肾、交感、脑干、皮质下、肝、耳尖、三焦17 咯血气管、肺、神门、咽喉、内鼻、肾上腺、肾交感、三焦、枕、大肠、肝、内分泌、耳尖、缘中、心(三)消化系统疾病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18 急慢性肝炎肝、脾、胃、艇中、三焦、交感、内分泌胰胆、神门、皮质下、大肠、腹、结节、耳尖19 呃逆耳中、耳迷根、交感、食道、肝胃、口、神门、皮质下、肾、内分泌、屏尖、脾、大肠20 恶心、呕吐胃、肝、脾、神门、耳中、皮质下、贲门枕、交感、食道、脑干、肾上腺、屏尖、内分泌21 便秘大肠、直肠、便秘点、皮质下、腹三焦、肾、脾、肺、胃、艇中、肝、心、屏尖、肾上腺22 急性腹泻胃、大肠、直肠、腹、内分泌、神门、屏尖脾、小肠、交感、皮质下、肺、肾、三焦23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肺、皮质下、神门、耳尖口、肝、脾、内分泌、耳迷根、艇中、大肠、肾24 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交感、皮质下、肺、口、肾上腺、屏尖三焦、神门、腹、肝、脾、大肠、小肠、胰胆、内分泌2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小肠、交感脾、直肠、三焦、内分泌26 胃神经官能症胃、肝、交感、神门内分泌、十二指肠、耳迷根27 胃痉挛胃、神门、交感、耳中腹、枕、耳迷根28 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耳迷根、口、脾、三焦、胃、腹29 胆石症肝、胰胆、十二指肠、肾上腺、交感、内分泌、大肠、耳迷根神门、胃、腹、口、艇中、皮质下、缘中、三焦、耳尖、脾30 慢性胰腺炎胰腺炎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上腺、腹31 胃肠功能失调胃、交感、脾、大肠、小肠腹、三焦、耳迷根、枕32 细菌性痢疾大肠、小肠、肺、直肠、交感、肾上腺三焦、内分泌、腹33 阑尾炎阑尾、腹、交感、内分泌、耳尖肺、大肠、三焦34 胆道蛔虫症胰胆、交感、神门、肝、腹、十二指肠、耳迷根、皮质下35 小儿积滞胃、大肠、直肠、内分泌心、肺、三焦、脾、小肠、腹36 小儿厌食症胃、神门、皮质下、肝、心脾、小肠、交感37 胃下垂胃、脾、肺三焦、神门、肝(四)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38 头痛额、颞、枕、神门、皮质下、胰胆、交感、肾上腺、屏尖、脾颈、心、肝、耳尖、轮1~4、肾、外耳、膀胱、肺、内分泌、结节、艇角39 神经衰弱心、神门、皮质下、缘中、耳中肾、脾、肝、内分泌、胃、垂前、枕40 癔病心、皮质下、枕、脑干、神门、神门、咽喉肝、内分泌、额、口、脾、胃、三焦、耳尖、肾41 失眠心、神门、枕、皮质下、口、失眠穴、三焦、垂前、耳中肝、脾、胃、肾、肺、结节、胰胆、小肠42 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缘中、皮质下、肾、交感肝、脾、睾丸(男)、卵巢(女)43 癫痫心、神门、肝、枕、胃、肾、皮质下、脾、三焦小肠、枕小神经、脑干、缘中、耳中44 重症肌无力肝、眼、脾、颞、额、新眼1、新眼2 皮质下、耳尖、屏间前、屏间后45 多汗症心、肺、内分泌、交感、肾上腺小肠、大肠、枕46 甲亢肝、内分泌、缘中、神门、皮质下、甲状腺、心三焦、肾、胃、眼47 三叉神经痛额、颞、面颊、肝、神门枕、眼、外耳、颌48 肋间神经痛缘中、神门、交感、胸、枕肝、胰胆49 弱智心、肾、耳中、脑干、缘中皮质下、内生殖器、神门、兴奋点50 内耳性眩晕肾、神门、内耳、皮质下、枕、缘中、心、肝、肾上腺、屏尖枕小神经、三焦、内分泌、胃、额、交感、结节、脾51 多动症心、脑干、兴奋点、枕皮质下、脾、肝、神门、胃、胰胆52 胸痛心、肺、肝、胸、脾、肾、交感、神门、耳尖大肠、小肠、肾上腺、屏尖、艇角、内分泌(五)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53 遗尿肾、膀胱、肝、耳中、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缘中、尿道、兴奋点、屏尖、肺、枕54 尿频肾、膀胱、缘中、尿道脾、内分泌、皮质下55 膀胱炎肾、膀胱、交感、枕、肾上腺尿道、耳中56 肾盂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肝、脾内生殖器、肾上腺、肾炎点、尿道、三焦、耳尖57 急性肾炎肾、交感、膀胱、内分泌、肾上腺输尿管、脾、神门、肾炎点58 阳痿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兴奋点、睾丸外生殖器、脾、脑干、皮质下腹、额59 睾丸炎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肾、肾上腺外生殖器、睾丸60 早泄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睾丸外生殖器、心、肾、交感61 前列腺炎艇角、膀胱、肾、内分泌、肝、脾、肺肾上腺、三焦、神门、屏尖62 遗精肾、心、脾、皮质下、内生殖器外生殖器、神门、肾上腺63 泌尿系结石肺、肾、输尿管、膀胱、交感皮质下、缘中、肾上腺、艇中、艇角64 男子不育症肾、内生殖器、内分泌、兴奋点外生殖器、交感、腹65 女子不育症内生殖器、卵巢、肾内分泌、交感、腹66 尿道炎外生殖器、尿道、肾上腺肾、膀胱、内分泌67 水肿肾、肺、肝、脾、三焦、肾上腺膀胱、艇角、内鼻、咽喉、屏尖二外伤科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68 颈椎综合症颈、颈椎、肝、肾、神门、交感、皮质下枕、肩、缘中、脾、内分泌69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神门、肝、肾、枕、臀皮质下、腰骶椎、髋、脾70 落枕颈、颈椎、枕、缘中、神门、外生殖器、肾上腺肝、脾、锁骨、肩、膀胱71 肩关节周围炎肩、枕、神门、肾上腺、肝脾、内分泌、皮质下72 急性腰扭伤耳尖、神门、腰骶椎、肾上腺臀肾、交感、肝、膀胱、屏尖、肺、脾、三焦73 痔疮直肠、大肠、肛门、肾上腺、耳尖、三焦脾、神门、皮质下、交感、肺74 痹症肾、肺、肝、三焦、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艇角、尿道、耳尖、神门、内生殖器、艇中、腰骶椎三妇产科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75 带下病内生殖器、肝、肾、内分泌三焦、脾、神门、肾上腺、肺、盆腔、耳尖76 子宫脱垂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肾、内分泌三焦、交感、脾、肺、缘中77 绝经期症候群内生殖器、卵巢、内分泌、神门、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心、肝、脾、肺、肾、小肠、结节、屏尖78 痛经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肾、缘中、皮质下卵巢、腹、神门、耳迷根、肝、心、盆腔、艇角79 月经不调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肾、缘中、卵巢心、肝、脾、耳尖、皮质下、盆腔、肾上腺、屏尖80 闭经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缘中、卵巢、心、肾上腺皮质下、三焦、脾、胃、屏尖、盆腔、腹81 功能性子宫出血内生殖器、艇角、缘中、肾、内分泌、神门、卵巢、耳中皮质下、肾上腺、肝、脾、肺、耳尖、盆腔82 慢性盆腔炎内分泌、盆腔、卵巢、交感腹、神门、脾、肝83 产后宫缩痛内生殖器、交感、神门、皮质下腹、肾、脾84 月经过多肾上腺、肝、脾、内生殖器、肾、内分泌、卵巢、腹85 乳腺增生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胸卵巢、肝、内生殖器86 习惯性流产内生殖器、肾、内分泌、神门脾、耳尖87 妊娠恶阻脾、胃、神门、枕、交感、肾肝、胰胆、皮质下88 缺乳脾、胃、内分泌、肝缘中、胸89 胎位不正内生殖器、皮质下肝、脾、腹、三焦四五官科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90 鼻衄肺、内鼻、额、肾上腺外鼻、胃、缘中、神门、耳尖、脾、肾91 扁桃体炎扁桃体、口、咽喉、耳尖、肺、心轮1-4、肾上腺、脾、胃、大肠、内分泌92 过敏性鼻炎内鼻、肾上腺、风溪、额、肺、气管大肠、外鼻、内分泌、脾、肾、缘中、皮质下93 声音嘶哑咽喉、心、肺、神门、肾、内分泌、肾上腺、耳尖口、扁桃体、大肠、屏尖94 急慢性咽炎咽喉、内分泌、肺、肾上腺、胃、肝、肾心、口、大肠、轮1-4、神门、枕、脾、扁桃体95 面神经炎肝、眼、面颊、口脾、额、神门、肾上腺96 面肌痉挛面颊、口、神门、眼肝、皮质下、脾、耳尖、颞、枕97 梅核气肝、颈、咽喉、口、交感胃、脾、皮质下、食道98 耳鸣肾、枕、胰胆、内耳、交感、肾上腺、耳迷根肝、外耳、神门、耳尖、皮质下、脾、内分泌、屏尖99 中耳炎肾、内耳、内分泌、枕外耳、肾上腺、耳尖100 麦粒肿肝、脾、眼、耳尖、新眼1、新眼2、屏间后肾上腺、枕、明亮101 霰粒肿肝、脾、眼、耳尖、新眼1、新眼2内分泌、胃、艇角102 电光性眼炎肝、眼、神门、新眼1、新眼2枕、肾103 近视、远视、散光、弱视新眼1、新眼2 新眼3、新眼4、肝、眼、枕、肾、明亮、后眼1、后眼、额、屏间前、屏间后104 青光眼眼、耳尖、新眼1、新眼2、肝、胰胆肾、心、脾、枕、神门、耳背沟、屏间前、屏间后105 急性结膜炎眼、肝、新眼1、新眼2、肺、耳尖、内分泌、肾上腺风溪、大肠、神门、屏间前、脾、胃、屏间后106 视神经萎缩眼、肝、新眼1、新眼2、皮质下肾、枕、屏间前、屏间后107 口腔溃疡心、口、内分泌、舌、肺、神门、肾上腺胃、脾、大肠、小肠、肾五皮肤科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108 瘙痒症肺、神门、皮质下、肾上腺、风溪、心、耳中、交感肝、脾、内分泌、胰胆、睾丸、卵巢、枕、大肠、肾109 银屑病肺、心、内分泌、枕、耳尖、神门、皮质下肾上腺、肝、脾、缘中110 外阴瘙痒症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心、神门、内分泌、枕、肺小肠、耳中、大肠、皮质下、耳背心、耳背肺111 过敏性鼻炎肺、内分泌、肾上腺、交感风溪、大肠、心112 脂溢性皮炎心、肺、内分泌、肾上腺、枕大肠、神门、缘中、肾113 荨麻疹肺、风溪、内分泌、肾上腺、咽喉、屏尖、耳尖、心大肠、神门、缘中、肾114 硬皮病肺、脾、肾上腺、内分泌缘中、肝、枕六美容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115 痤疮肺、内分泌、肾、内生殖器、心、皮质下、风溪、卵巢、睾丸颞、额、大肠、肾上腺、面颊、神门、胃116 肥胖症口、食道、胃、十二指肠、内分泌、饥点、交感、缘中肺、三焦、大肠、神门、渴点脾、肝117 黄褐斑内生殖器、肝、肾、脾、内分泌、皮质下、肺、神门、肾上腺心、胃、大肠、卵巢、交感、面颊、颞、屏尖118 脱发心、肝、肾、肺脾、内分泌、皮质下、神门、额119 美容肺、面颊、内分泌皮质下、脾、肾、三焦七其他编号疾病名称主穴配穴120 伤风、感冒内鼻、外鼻、肺、肾上腺、内分泌、咽喉、屏尖耳尖、额、神门、颞、肝、三焦、枕、口、气管、脾、胃、肾121 糖尿病胰胆、内分泌、口、神门、三焦、皮质下、脾肺、胃、肾、艇中、眼、耳迷根、心、耳尖、屏尖122 雷诺氏综合征心、交感、指、趾、腕、踝肾、肝、脾、肺、皮质下123 竞技综合征心、肾、交感、神门、皮质下、缘中、额、口大肠、小肠、胃、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脾、指、膝124 戒断综合征肺、口、胃、神门、内分泌眼、肩、肾、脾、皮质下、肾上腺125 晕车、晕船枕、内耳、肾、神门、胃外耳、口126 戒烟肺、胃、神门、肾上腺口、内分泌、皮质下、心、肾127 戒酒心、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咽喉128 小儿热病肺、耳尖、交感、扁桃体、热穴、皮质下神门、气管、咽喉、脾、大肠129 疲劳肾、皮质下、肾上腺、神门内分泌、胰胆、胃、额。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要贴牢。
• 点压法
• 用一个直径约1.5mm的金属棒或非金属棒 均匀按压穴位,通过寻找压痛点来诊断疾 病的一种方法。
• 4、对相应部分可采用耳郭正面和背面同时压丸法,以 加强疗效。
• 5、按压要恰当,不能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对老 人、儿童、虚证病人、慢性病病人可轻压,对年轻
力壮、实证病人可重压。
随症:1过敏:风溪、神门、枕、肾上腺。2咳嗽 为主:肺、大肠。3感染痰多:大肠、耳尖、口、 三焦、脑干。4气喘为主:肺、对屏间、肾、神门、 枕。5发热:耳尖、皮质下点刺放血。6巩固疗效: 脾、肺、肾、三焦、内分泌。
高血压病
实证、虚证均取降压点、皮质下、交感;肝阳上 亢加耳尖、耳背静脉、高血压点、肝、肝阳等放 血,痰湿雍盛加内分泌、胰胆、三焦。虚证取神 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阴虚阳亢加肾、神 门、耳背沟放血,阴阳两虚加头昏点、枕、耳背 肾。
耳穴的探查
血管变化 脱屑
充盈、扩张、网状等 心脑血管疾病、炎证 皮肤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内分泌紊乱
耳穴的探查
2、触诊法
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 压痛法 + ++ +++
3、电测定法
耳穴的探查
4、#染色法 5、#耳─心(脉)反射诊断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萎缩性胃炎
取穴:脾、胃、三焦、神门、隔、皮质下、
上腹 。按耳穴压豆法操作,以上耳穴各贴1 粒,贴后按压每天15次,每次各15下。隔 日换贴1次,每贴10次为1疗程,休息3~5 日再进行第2疗程。主治萎缩性胃炎
支气管哮喘
取穴: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
分泌等穴。按耳穴压豆法操作,贴双耳上述 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 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 喘。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管遵信老师堪称中国中医耳针学的先驱,其倾注几十年于耳穴研究,影响巨大,成果丰硕,吾十余年前初试尝耳针,惊于其效,后闻管老之名,悉管老之学,感管老治学求真之不易!今愿与诸学友同习、同求,感念管师之德、之学!1.止痛:耳针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最好。

耳穴的止痛要穴是神门与相应部位,除此以外腹部内脏腑疼痛疾患,取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软组织损伤,取肝、脾可舒筋活络,解除肌肉之疼痛;牙齿、骨髓疾病取肾穴。

2.止晕:•枕为镇静止晕要穴,对于头晕、眩晕、晕车、晕船是首选穴;•晕点是诊断症和治疗点;•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当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晕眩时用肝;•耳尖具有镇静、降低血压、退烧、消炎、清脑明目的作用;•外耳治疗头晕、偏头痛是黄老师的经验穴。

除以上5穴外:•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用皮质下、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头晕取交感、皮质下;•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和脾;•晕车、晕船、晕机者取胃、内耳;•贫血引起头晕的选膈、脾。

3.止惊:黄老师常用脑干、枕、肝、神门、皮质下和耳尖放血。

4 .止咳:口、脑干为经验穴;咽喉、气管、肺、平喘均可选用。

5.止喘:支气管、肺、平喘、交感、肾上腺、神门、枕。

支气管哮喘取风溪(过敏区)、内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选用耳尖放血和内分泌。

6.止痒: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区点刺放血,适于广泛性的皮肤瘙痒;耳尖放血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神门、枕两穴有镇静止痒作用;“诸病疮痒皆属于心”,心主火,火为热至,热为火之微,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故取心穴以泄火止痒。

7.止耳鸣:内耳、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肾虚耳鸣则取肾;颞可消除耳内噪音,提高听力;三焦、胆用于低音耳鸣。

8.止吐:呕吐及吞食痉挛明显用贲门;胃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枕和神门以镇静;皮质下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9.止酸:选用肝、胃以降逆止酸;交感为止酸之要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配穴:脾、肝。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完整版)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完整版)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表
落枕,颈椎综合征
胸椎(乳腺)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中2/5处
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腰骶椎
轮屏切迹至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连线的上2/5处
腰骶部疼痛

颈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落枕、颈部扭伤、瘿气

胸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胸、胁部病症

腰骶椎穴前侧近耳腔缘
腹痛、腹泻、腹胀,急性腰扭伤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食道炎、食道痉挛
贲门
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在耳轮脚消失处
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失眠,牙痛
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上方后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道疾病
小肠
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腹痛
大肠(结肠、血基点)
在耳轮脚上方前1/3处
痢疾、腹泻、便秘,咳嗽,座疮
三角窝部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失眠、多梦、烦躁
盆腔
在三角窝后1/3下方
盆腔炎、腰痛
内生殖器(子宫、精宫、天癸)
在三角窝前1/3凹陷处
痛经、带下、不孕、阳痿、遗精
角窝上(降压点)
三角窝前上方
高血压
耳屏部
外耳(耳)
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
耳聋,耳鸣,眩晕,外耳道炎,中耳炎
外鼻(鼻净点、饥点)
在耳屏外侧面正中稍前
遗尿、失眠、内耳性眩晕

在对耳屏外侧的后上方
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眩晕、哮喘
颞(太阳)
在对耳屏外侧的中部
偏头痛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头昏,失眠,眩晕

【针知识】收藏!40个常用耳穴部位及主治

【针知识】收藏!40个常用耳穴部位及主治

【针知识】收藏!40个常用耳穴部位及主治
《类经》曰:“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于耳中”,因此耳朵又被称为百脉之综。

耳穴治疗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历史悠久,且具有简便易学、方便高效的特点。

根据现代医学的全息学说,耳朵像一个倒立在妈妈腹内的胎儿,即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周;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现代一般通过耳针、压耳豆、放血、磁疗、按摩等方法刺激耳朵上的反应点。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耳穴疗法是压豆法、毫针法和刺血法,不同的耳穴疗法适应的病症也不尽相同。

耳穴疗法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操作方便,不仅疗效独特,能补体针之不足。

压豆法,就是以王不留行籽黏附在0.6厘米×0.6厘米大小的胶布中央,消毒后用镊子夹住胶布,贴敷在所取穴位上即可。

每日自行按压3~5 次,1周贴2次,双耳交替。

毫针法,耳穴严格消毒,用26~30号粗细的0.5~1寸长的不锈钢针,一般刺入皮肤2~3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

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

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
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

留针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刺血法,一般多用耳尖放血来退热。

操作前以酒精棉球消毒穴位,按揉数秒以使穴位充血,再以三棱针刺之,挤出数滴后止血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