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资料
新北京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复习优质教案

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3.在估算除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趣味性,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教学难点:估算的意识及估算的方法.一、复习1.口算180÷30 560÷70 880÷20 960÷802.估算,下面式子的商最接近的整数是几?320÷79 560÷82 235÷30438÷70 730÷93 332÷483.先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再笔算.816÷17 657÷38 765÷45598÷31 336÷42 655÷63小结:在估算的时候,我们通常把被除数和除数近似成整十或整百的数,采用同大同小的原则.二、解决问题1.小平一家人开车外出旅游,一共行了2400千米,平均每天行350千米,这一次旅游大约用了多少天?学生列式:2400÷350学生估算的两种可能:2400÷300=8(天)2400÷400=6(天)答:大约用了7天.2.张大爷家养了几箱蜜蜂,去年产蜂蜜985千克,平均每箱大约产蜂蜜多少千克?学生列式:985÷12学生估算:960÷12=80(千克)(除数和被除数同时变小)3.学校准备用700元买8个相同价钱的篮球,请你根据商店朗求得标价,斑竹学校选一选,可以买那种篮球?三、提高训练1.据有关记载,800年前我国的菊花品种只有26种,到今天已经超过了1900种,现在的菊花品种大约是800年前的多少倍?2.我国上海的金茂大厦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高约421米,主楼88层,地下室3层,总建筑面积是29万平方米,一般6层办公楼房高是20米左右,金贸大厦的高度大约是6层办公楼高度的多少倍?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估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教案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法教案第六单元除法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的⽣活环境中选择了⼀些典型的问题,让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法。
为⿎励学⽣进⾏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提供了⾃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并能进⾏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法,并能运⽤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的: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数,体会万、亿等⼤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规律进⾏简便计算。
5、会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的培养,⿎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培养学⽣应⽤数学的意识与独⽴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法: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法。
●独⽴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如何进⾏试商可以先交给学⽣讨论,然后进⾏归纳。
2、在实例⽐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交流信息●⽐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3、在解决问题中提⾼运⽤知识的能⼒。
让学⽣⾃⼰设计购买的⽅案。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法。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估计的意识。
《每⼀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估的要求,以提⾼学⽣估计的意识。
2021年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除法

六除法第1课时买文具③推理:买1个是20元,买2个是40元,买3个是60元……④看乘想除:20×()=80。
⑤列竖式。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3)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重点讨论商“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予以介绍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学习新知,师:还可以这样理解,80元是8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
因为8÷2=4,所以80÷20=4。
2.解决“160元可以买几个计算器”的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80元可以买4个书包,那16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呢?学生列出算式。
160÷30=师:你能像刚才一样用竖式来计算吗?(1)估一估。
学生估计,并说明估计的理由。
(2)教学竖式。
学生通过计算验证,重点讨论:为什么5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余数10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板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讲解。
3.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它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结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汇报、交流,重点结合算式理解商的定位问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4.试一试。
你能算出600÷30的结果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0×30=60060÷30=260÷3=20600÷30=20 600÷30=20 600÷30=20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计算整百数除以整十数有多种方法。
提出问题:用竖式计算520÷40,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学生估一估。
第2课时参观花圃(2)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除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除法北师大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除法部分。
具体是第7~9课时,我们将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且能够理解其中的运算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如何将被除数和除数对齐,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比如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讲解,比如说我们要计算24除以3的结果。
我会让大家跟我一起步骤性地进行计算,这样大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步骤写下来,让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题目,让大家回家后进行练习。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答案,让大家可以自我检查。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上课的效果,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如果有需要,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比如说除法的应用场景,让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实际用途。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大家的努力,我们能够一起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理解。
如何将被除数和除数对齐,以及如何处理余数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当我们在进行除法计算时,我们需要将被除数和除数对齐。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除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对齐,然后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要计算24除以3的结果,我们需要将3写在上方,24写在下方,然后从左到右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六 除法 第3课时 参观花圃(1)(2)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六除法第3课时参观花圃(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表示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
2. 除法运算方法:先确定被除数、除数和商,然后进行计算。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参观花圃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提问:如果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如何求另一个因数?2. 探究新知- 讲解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 引导学生思考: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3. 实践应用- 参观花圃问题:小明和小华去参观花圃,花圃里有18盆花,平均分成3行,每行有几盆花?- 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提醒学生注意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除法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除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估算的作用和基本方法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估算的作用和基本方法一、估算的作用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
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
无数事例证明:一个人在一天活动中估计和差积商的次数,远比进行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
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
随着计算工具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降低,但估算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当前,国际数学教学也十分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估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从原浙教版中的“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新教材中重要的必学内容,估算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估算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令人关注的热点。
价值——举足轻重的“估算”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
1、估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所谓数感,就是人对数值的大小、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直接感受,它常常表现为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一种灵敏而强烈的直觉,并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反应。
学生数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并建立起来的。
估算对增强学生的数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估算368÷5,350与400都是5的倍数,由于350与368更接近,因此其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为接近。
这种让学生把握数的大致范围,根据数据的合理性灵活调整估算策略的做法,需要学生具备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性,发展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除法-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除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能够熟练进行除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除法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2. 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2.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积极参与,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除法的所有知识点。
2. 教学方法: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效果: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教学步骤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因为这一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展开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对教学步骤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导入新课,例如:“如果我们有24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这样的问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四年级北师大版上册

数学四年级北师大版上册
一、认识更大的数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读写更大的数,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了解近似数的含义。
二、测量
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不同物理量的测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
同时,掌握用直尺、量筒、电子秤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三、计算工具的认识
学生将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学习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和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四、乘法
学生将学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和应用。
五、乘法运算定律
学生将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乘法运算定律,了解这些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除法
学生将学习除法的意义和除法口诀,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和应用。
同时,还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及其应用。
七、方向与路线的认识
学生将了解方向和路线的概念,学习如何辨认方向和画路线图。
同时,掌握一些简单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左右”等。
八、生活中的负数
学生将初步了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的高低、海拔的高低等。
同时,还将学习用正负数表示收入与支出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九、正负数混合运算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正负数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方法,掌握正负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对正负数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除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1.根据乘法口诀估算。
此方法最常运用于除法的估算中,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先要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整百数,再根据口诀来进行估算。
不一定把被除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口诀数。
例:一年大约有几个星期?估算时应想多少乘7最接近365,结果是50,这里把365看成350,不是看成最接近的整数(370或360)、整百数(400),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
2.根据需要把结果估大。
如: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应把182看成200比较合适,因为支援灾区帐篷应多发,多准备,才能满足灾区的需要。
3.根据需要把结果估小。
每瓶饮料3元,105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
105元钱不能估成110元,因为只有105元钱,这种情况下,只能少估,不能多估,这样把估算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4.根据需要看成接近的数进行估算。
如: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小红等6位同学在餐厅吃饭,花费了134元,平均每人大约要付多少钱?每位同学都想付一样多的钱,所以把134估成最接近的数。
5.根据需要看成接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此方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通常是把数量依据“四舍五入法”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数再计算。
如: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驶多少千米?
方法1:223≈200 200÷4=50 平均每小时约行驶50千米。
方法2:223=200+23 200÷4=50 23÷4≈5 平均每小时约行驶55千米。
方法3:223≈24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驶60千米。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