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 汉朝的推恩令和察举制- 隋唐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宋元明清的科举制和中央集权制度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铁器的使用、水利工程、农业技术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丝织、冶金等- 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市集和货币的使用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的主要思想- 法家思想: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和发展4.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天文学:《甘石星经》、《授时历》- 数学:《九章算术》、《周髀算经》5.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革-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6.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土地改革-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探索8.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的进步:铁路、电报、电话- 文化的发展:新文学、新艺术、新教育9.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0. 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的设立- 对外开放政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1. 现代中国的文化繁荣- 文化事业的发展:电影、音乐、戏剧 - 教育事业的进步:普及教育、高等教育- 体育事业的成就:奥运会、世界锦标赛12. 现代中国的科技创新- 航天技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 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医药这些知识点是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九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埃及文明。

-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它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其中胡夫金字塔最大。

-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 古巴比伦文明。

-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 古巴比伦人还发明了楔形文字。

3. 古印度文明。

- 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 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平民)、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四个等级,此外还有“贱民”。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主张“众生平等”。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希腊文明。

- 地理环境:多山、多岛屿、多港湾,这种环境促使古希腊形成众多城邦。

- 雅典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政治权利。

- 古希腊的建筑: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

2. 古罗马文明。

-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509年建立,国家权力机构有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

-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 罗马帝国在2世纪时达到最大规模,地跨欧亚非三洲。

-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三、封建时代的欧洲。

1.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 1世纪时,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

-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2. 法兰克王国。

- 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他皈依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支持。

- 查理曼帝国: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他四处征伐,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文明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1.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2.文化的诞生和新石器时代
3.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
4.古代文明的发展: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国黄河流域文明
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2.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3.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制度
4.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手工业和商业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秦朝和秦始皇统一六国
2.汉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3.唐朝的政治制度和辉煌文化
4.儒家、道家、法家的兴起和影响
5.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四、外来侵略与抗倭斗争
1.蒙古人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辽东抗倭斗争
3.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外来侵略和抗倭斗争
4.反对日本侵略的群体性抗战和全面胜利
五、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1.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2.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3.维新的思潮和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南昌起义
3.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游击战争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文化大革命和开放
4.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初三历史:重要的学习要点

初三历史:重要的学习要点

初三历史:重要的学习要点本文档旨在概述初三历史课程的重要学习要点,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历史知识,为考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文明成就-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度1.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生产力的发展-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1.3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秦始皇的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朝的崩溃与陈胜吴广起义1.4 汉朝的兴衰- 汉朝的建立与西汉盛世- 汉武帝的对外扩张与内政改革- 王莽的新朝与东汉的兴起- 三国鼎立与三国归晋1.6 南北朝与隋唐- 南北朝的分裂与更替-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二、中国近现代史2.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人民的抗战-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3.1 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 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佛教的兴起3.2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3.3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会的统治- 欧洲的封建制度3.4 近代欧洲与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地理大发现与大航海时代3.5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散与两次世界大战3.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冷战的兴起与两极格局-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四、历史素养的培养4.1 历史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解释- 历史比较方法的应用4.2 历史资料的运用- 古籍、考古资料的解读- 历史地图与时间线的掌握4.3 历史事件的评价与启示- 历史事件的多元视角分析- 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吸取通过以上学习要点的掌握,初三学生将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主要内容,并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
-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两代。

- 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2. 中国现代历史
- 中国现代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

- 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
人物。

3. 世界历史
- 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
罗马文明、中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 这些时期和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中国的
历史有一定的联系。

4. 重要历史人物
-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如黄帝、孔子、秦始皇、刘邦、朱元璋、等。

- 这些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和行
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历史地理知识
- 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地理概念和地理位置,如黄河、长江、长城、丝绸之路等。

- 这些地理概念和地理位置与中国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了解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上是初三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的概述。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
些知识点,更好地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提高历史学科
的成绩。

初三历史笔记重点归纳

初三历史笔记重点归纳

初三历史笔记重点归纳一、古代史1. 古代文明交往的原则:和平共处、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2. 古代世界著名的文明区域:*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楔形文字。

*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

* 古中国:黄河、长江;甲骨文、青铜器。

3.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波斯帝国扩张,与希腊的战争;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海战。

* 罗马帝国的扩张:三次布匿战争,高卢(法国)凯撒,日耳曼尼库斯平定高卢。

* 阿拉伯帝国与十字军东征。

4. 基督教产生与传播:信仰、创始人、经典《圣经》、形成过程(犹太教、基督教)。

5. 佛教产生与发展:创始人、创立地、基本教义(四谛、缘起、五蕴)、西游取经(玄奘)。

6. 古代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荷马史诗》;* 古希腊神话与历史的关系;* 罗马竞技场、万神庙、凯旋门。

二、近代史1.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对世界的影响。

2. 殖民扩张与掠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罪恶的奴隶贸易。

3. 工业革命: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时间(19世纪中期)、主要成就(机器制造、纺织业、交通运输业)。

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5. 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教育的兴起,近代化教育的发展。

6. 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莎士比亚的戏剧,达芬奇的绘画,歌剧《奥赛罗》,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伟大的交响乐《命运》。

印象画派,伟大的交响曲《英雄》。

7. 体育运动的兴起。

三、现代史1. 一战与二战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产生了许多新兴国家,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推动了国际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2. 两极格局与世界多极化趋势:冷战(美苏对立,紧张对峙),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超多强,新兴大国的崛起)。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
- 商朝有殷墟、二里头、夏城、黑野城四大遗址;
- 周朝按封建制度管理全国,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
秋和战国时期。

2. 秦朝的历史
-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
国家;
- 《焚书坑儒》和统一度量衡等措施被认为是秦朝的重大成就。

3. 汉朝的历史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有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 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刘邦、项羽、武则天等。

二、世界古代文明
1. 两河流域文明
- 两河是指黄河和长江流域,兴起于公元前4000年;
- 两河文明的代表作有法典、吉尔伽美什史诗等。

2. 古埃及文明
- 奴隶制度是古埃及最显著的特征;
- 金字塔、法老陵墓等是古埃及文明的杰作。

3. 古印度文明
- 古印度三大贡献是塔、经、国语,即印度建筑艺术、若干部有关哲理的书籍、梵语等;
- 森林王国和摩揭陀帝国是古印度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

以上是初中历史知识点的部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中

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中

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中一、中国古代史原始社会:了解人类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特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等。

夏商西周:掌握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基本制度。

春秋战国:认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了解汉朝的兴衰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及主要战役,认识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掌握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认识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宋元的科技与文化传播。

明清时期:掌握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了解明清两代的专制统治与文化专制政策,认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西方的殖民扩张。

二、中国近代史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认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及其意义。

近代化的探索:认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近代化改革运动及其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了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掌握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了解解放战争的进程与结果。

三、世界历史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基本特点与成就。

中世纪欧洲:认识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与后果。

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掌握英国、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进程与影响,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与胜利。

冷战与世界的多极化:了解冷战的起因与表现,认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以上仅为初中历史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学习时应结合教材与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回归祖国 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台湾和大陆通过两会达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著名的“92共识” 中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 机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 具体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惠、和平共处 周恩来 万隆会议 后来称为“万隆精神” 毛泽东 乒乓外交 毛泽东、尼克松 发表《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 第26届联大召开 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日本首相田中角 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 荣 建立外交关系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战斗英雄黄继光堵机枪,邱少云 被火烧。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 废除两千多年的分拣剥削制度
序号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国历史部分
主要内容及意义
备注
53 54
1958年 1966年至197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 运动, 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 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意义: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 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国共两党经历了43天谈判,双方签订“会谈纪要”也称为“双十 协定”。 全面内战爆发 共产党转战陕北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 津战役 平、粟裕、谭震林发动淮海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渡江战役 国民政府覆灭 淞沪铁路 中国第一条铁路投入营运 京张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钱塘江大桥 愚公移山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孔乙己 黄海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 重庆谈判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大会决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 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初中历史重点复习汇总
序号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国历史部分 英国通过从事鸦片贸易牟取暴利,削弱中国经济,白银流入英 国,导致中国贫弱,中国从此陷入深重灾难。虎门销烟是中国人 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名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 志。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 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国商定。 端 火烧圆明园,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9 世纪80年代中俄《改定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名战士壮烈牺牲。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 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殖民化程度。 八国联军从天津到北京,沿途烧杀抢掠,许多村镇变成废墟。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 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 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李鸿章:轮船招 商局;张之洞:汉阳铁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 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 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文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 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为 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历史上又 称: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及意义 备注
序号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国历史部分
主要内容及意义
备注
14 15 16 17 18 19 20
1915年 1919年5月4日 1921年7月 1926年 1927年8月1日 1927年9月 1934年10月至 1936年10月 1931年9月18日 1936年12月12日 1937年7月7日 沈阳 西安 卢沟桥 北京 上海 广东 南昌 湘赣边界
42
1949年9月
北京
毛泽东
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43 44 45
1949年10月1日 1951年 1950年10月25日 至1953年7月 1950年
北京 西藏 朝鲜
毛泽东
彭德怀
46
47 48 49 50 51 52
1953年至1957年 1954年9月 1956年底 王进喜 焦裕禄 邓稼先 北京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1、朝鲜爆发内战;2、美国出 抗美援朝 兵侵略朝鲜;3、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4、朝鲜政府请 求中国出兵援助。 土地改革法的意义:1、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2、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3、农民翻了身,成了 法 土地的主人。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 第一个五年计划 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 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商业三大改造完成 阶段。 铁人精神 兰考县委书记 两弹元勋
29
1945年8月
广岛、长崎
美国
原子弹爆炸
序号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中国历史部分
主要内容及意义
备注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945年8月 1946年6月 1948年9月到1949 年1月 1949年4月 1876年 1909年
重庆
毛泽东、蒋介石
詹天佑 魏源 严复 茅以升 徐悲鸿 鲁迅 洗星海 聂耳
1
1893年6月3日
虎门
林则徐
虎门销烟
2
1842年
南京
林则徐、关天培
南京条约
3 4 5 6 7 8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851年 1876年 1894年 1895年4月 1900年6月
北京 广西桂平金田村 新疆 日本 北京
英法联军美国俄 罗斯 洪秀全 左宗棠 邓世昌 李鸿章、伊藤博 文 英、美、俄、法 、意奥八国 上述八国 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 洞 光绪皇帝
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4个多月后 东北三省被侵占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初步形成 此事件发生后,国共两党第二次 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 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县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又称“七七事变” 线。 为纪念此事件,每年12月13日被 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后,与12月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 定为“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 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13日是第一年。 八路军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 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 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文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 章 新民主主义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结束。抗日战 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抗战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反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 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 国将在9月3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 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反侵略 。 战争,具有世界意义;为反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民族牺 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5
1978年底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1979年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92年 1954年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74年 1956年9月10日 1966年 1953年 1955年 1971年4月 1972年2月 1971年10月25日 1972年 印尼万隆 香港 澳门 台湾 大陆 深圳 邓小平
中央红军长征走了11个省
21 22 23
九一八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24 25 26 27 28
1937年12月 1937年9月 1938年春 1940年8月 1945年4月
南京 平型关 徐州台儿庄 华北地区 延安 李宗仁 彭德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