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资源管理“钻石”模型的研究和实践
钻石模型

波特钻石模型一、模型研究对象分析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宏观分析工具。
二、主要观点波特的基本观点就是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不仅认为“菱形”中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影响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而且还极力强调政府对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政府行业补贴、资金市场政策、教育政策等影响到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
通过制订国内产品标准以及规范和影响购买者需求的法规,政府可以培育和塑造国内需求及其性质。
通过政策和法令,政府可以影响某个行业的关联和辅助性行业。
通过资金市场法规、税收政策和反托拉斯法等手段,可以影响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三、模型介绍(一)组成要素“钻石模型”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
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
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
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内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
(二)模型分析1.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虽然国家资源要素是Heckscher—Ohlin理论的中心,迈克尔·波特从生产要素特征的角度给予了详尽和新颖的分析。
他把各种要素按等级划分成基本要素(或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后者包括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以及专门技术知识。
波特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与自然赋予波特钻石理论模型的基本要素不同,高级要素是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投资的结果。
因此,政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资—通过提高人口的普通技能和知识水平,通过刺激和鼓励在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的高级研究—将极大地提高国家的高级要素质量。
高级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基本要素可以为一国提供一些初始的优势,这些优势随着在高级要素方面的投资得到加强和扩展。
基于“钻石模型”的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实证研究

合作区域的 经济发展水 平不均衡 ,科技教 育 院开展跨 区域
合作的现实条件和动力基础。
( )相 关 支持 条件 三
北京市作 为东部地 区经济发展 的龙头 ,同时又是
机会是无法控制的 ,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服务 经验 ;同时 ,所在 区域 也以学 习北京市 的先进做
法 、更新 管理理念 等为契机 ,全 力推动 当地 经济和 社
会建设。
( ) 学 院战 略 和 组 织 结 构 四
学 院 以建 设 全 国百 所 示 范性 高 等 职业 院 校 为 抓
图1波特 “ 钻石模型”图
手 ,从制度上 、组织上和 管理上全 面落 实对帮扶地 区 的合 作 ,以此 作为学院 的辐射带动价 值的体 现和 办学 水平 提升的 重要动力机 制 ,为学 院在全 国高等职业 院 校 中树 立较好 的品牌效 益和社会效 益 ,带 动学院 的全
合作 ) 学 院从 2 0 年 起连 续4 05 年承 担 了市农委 对 口支援 金 寨县智 力帮扶项 目,获得 了市农委和 金寨县 高度好
评 。2 0 年 ,为 落实北京 市农委对 口支持安徽 省金寨 08
县 现代 农业 发展框 架协议 的精 神 ,签订 了 北 京农业
图2 学院 跨 【 合 作 办 学 的钻 石 模型 战 略 设计 图 域
职 业 学 院 和金 寨 县人 民政 府关 于 开 展对 口支 持服 务 与相互 合作的协议 》 ,标志 着学院 中西部地 区对 口支
持工作进 一步的深化 和长效 机制初步 确立 。该 协议 的
二 跨 区域合作 办学模式 的实证分析 ( )政府主导的任务导向型合作模 任 务型合作 ) 一
钻石模型及其拓展的主要研究框架

缺乏禀赋资源、技术和足够大的国内市场的经济,如韩国
双重双钻石
模型
Cho, Moon
和Kim ( 2006)
Cho, Moon和
Kim( 2008)
双重钻石模型只考虑了物的因素,九要素模型只考虑了国内因素。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需国际人力要素。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如加拿大和美国
Hale Waihona Puke 双重钻石模型Rugman ( 1991)
Rugman和
D’Cruz( 1993)
单钻石模型难以应用于经济规模小,市场容量不足以支撑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工业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的经济体。
考虑相关联国家的钻石联合体,包括:各国内资源禀赋,支持性的基础结构,支持产业和制度,企业、消费者及政府。
根据人口及土地面积大中小和竞争力强中弱两类维度,共同考虑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66个发展中、转型、发达国家和地区,用以验证模型有效性,并比照韩国和新加坡
2个外生变量:政府,机遇。
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瑞
典、瑞士、英国、美国
多因素
钻石
模型
Cartw right( 1993)
单钻石模型缺乏海外已经存在的客观环境分析,难以解释小国经济和出口依赖工业及资源为基础的工业国竞争力。
增加5个新的海外变量:海外要素创造能力,与在海外
环境中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联系,满足顾客需求的途
经济规模小的开放型国家,如加拿大。
名称
代表人物
对早期钻石理论的批判
竞争力的
决定因素
数据或
样本国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年总目录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年总目录专家视点能量信息化与新型5G供电技术 刘宝昌 ( 4 1)面向5G+AICDE的智慧建造应用方案研究 高鹏 (11 1) 5G安全技术与发展研究 张滨 (12 1)标准与规范政府数据治理体系研究 卢乐天, 阳梦华, 邓樱文 ( 1 29)无线基站电磁辐射安全距离技术研究 赵胜毅 ( 3 23)略谈通信网时频同步技术演进趋势 于佳亮 ( 4 31)通信机房分级要素研究 孙丽玫,李琴,雷鸣,吴文静 ( 7 24)工程与设计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在通信机房勘察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李威,王伟 ( 1 37)一种提升传输机房装机空间的优化改造方案 王会义 ( 1 42)基于智能化开放式ODF的应用研究高志英,李峥,林何平, 李鑫 ( 1 46)载波智能调度系统的研发及应用黄海晖,刘建强,陆南昌 ( 5 34)一种基于多维度排序的TD-LTE优化方法 段卫国 ( 5 40) 5G SA核心网信令组网方式分析卜忠贵,冯征,牛芳,刘蕾 ( 8 30)基于MEC和K-means聚类的天馈智能优化系统及方法设计李连本,张阳,胡博,贾磊 ( 8 36)全自动控制系统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罗永亮,丁银,徐敏锐 ( 8 40)基于机器学习的室内栅格化蓝牙定位系统设计李逸龙,王万宁,胡博,贾磊 ( 9 22)云专线和集客接入技术组网方案毛晓东,李勇,霍强 ( 9 25) 4G多频网络中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拆闲优化研究唐永川,覃功宾 ( 9 30)经验与交流国际通信网络的优化及业务的优选服务 秦政,秦保根 ( 1 51) OTN网络SDN技术应用及测试验证 韩笑,朱武增 ( 1 56) LTE高负荷小区聚类优化方法研究 吴桐 ( 2 32)基于网络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研究常玲,赵蓓,薛姗,洪东 ( 2 37) MDAS在多层居民区场景的应用研究 徐永杰 ( 2 43)云南喀斯特地貌无线网络覆盖 赵燕,罗书谨,王树辉 ( 4 39)一种基于用户体验的4G网络扩容策略研究黄圣红,李洲 ( 4 42)无源波分复用设备应用分析 余嗣兵,黄坤 ( 4 46)一种基于地图爬虫的场景边界识别与质量监控方法张璐岩,贾磊,方路成 ( 5 45)提升LTE驻留比对CSFB的影响分析古莉姗,邓也,汪陈,储刘庆 ( 5 50)微服务编排在网管支撑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杨朝晖,李飞,付永振 ( 6 31)家宽网络运维和优化手段探讨 成梦虹, 李端 ( 6 37)基于LTE网络视频业务感知评估分析邓也,王喆,古莉姗,牛春 ( 6 41) 6扇区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钟文清,曾昭山,孟书源 ( 8 44)移动互联网中用户位置信息的分布及保护方式研究张琳,刘佳,杜雪涛,张宏坤 ( 8 48)上行信噪比对VoLTE分组丢失影响及分场景优化余飞,赵春阳,王蔚 ( 8 53)基于非标频点的高铁公专网资源优配方案的研究叶婉玲,黄海晖,陆南昌,祝捷 ( 9 36)一种基于贡献度的LTE上网业务质量指标分析方法张令勇 ( 9 40)面向未来网络演进的局房规划思路及方法王计艳,宋小明,王改红,李昶 ( 9 45) GSM网络无线利用率提升思路研究 白晓平,贾磊 (10 24)多运营商高铁隧道移动网络覆盖方案 彭威城 (10 29)纺织子管建设实践与效益分析 刘仁志,杜刚亭,项余俊 (10 34) LTE语数分层策略研究及优化效果余飞,赵春阳,王蔚,俞喆 (11 67) C-RAN机房散热问题研究 李勇 (11 70)浅谈VC-OTN技术在传送网中的应用 强浩 (11 74) 5G+4G网络协同策略探讨 汪影 (12 77)基于提升运营商集中监控能力的采集监控技术研究 祝好 (12 83)运营与维护宽带装维业务的众包运营思路研究 罗红,彭程 ( 1 62)物联网卡业务运营风险监控系统的研究赵俊,刘浩明,王伟杰 ( 1 67)基于探针的端到端设备故障检测模式 夏昭,孙鹏 ( 1 73)基于selenium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改进与应用刘敏,周卫星,陈思,周亮 ( 1 78)道路移动用户运动轨迹定位回溯研究 史君黛, 梁荣锟 ( 2 46)基于信令分析的LTE网络CSFB优化策略 姜文涛 ( 2 50) LTE网络手游业务评估研究邓也,古莉姗,许伟东,储刘庆 ( 2 53)不限量套餐流量增长分析及容量保障策略研究李坤江,王乐 ( 3 31)基于聚类分析运营商流量精准营销研究朱琦,朱正键,刘肖 ( 3 34)一种基于大数据回归分析的LTE流量预测及扩容方法研究付航 ( 4 50)一种高效的室分系统问题定位方法李连本,胡博,贾磊 ( 4 55)基于信令分析的VoLTE时延优化施荣杰,张燕,彭鹏 ( 4 61)传输因素导致VoLTE异常的定位方法研究徐霖洲, 杨庭勋 ( 5 55)基于互联网应用数据的网络性能监测及问题定位的研究方伟津,龙晨,廖艳娟 ( 5 61)“携号转网”政策下的客户运营策略研究梅嘉玲,朱正键 ( 5 66)基于BP神经网络的4G话务预测方法研究刘建强,黄海晖,陆南昌 ( 6 48) VoLTE业务性能指标优化研究 叶茵 ( 6 54)基于OpenFlow流表的云网络异常行为主动监测和处理龚燕波,刘瑛,陈健林 ( 7 34)基于新型脑皮层的VoLTE视频感知指标监控方法钟其柱,罗耀满 ( 7 40)一种LTE网络利用率评估与扩容方法张之栋,李连本,高瑜鸿 ( 7 46)基于网络大数据的4G用户投诉精准定位模型 彭丽恩 ( 8 58)一种基于多数据源的楼宇弱覆盖小区评估分析方法何蕊馨 ( 8 64) LTE网络用户感知速率提升策略研究于德成,薛振,丁章,徐永杰 ( 8 69)一种家庭宽带用户精细化划分的方法 鲁明 ( 9 51)基于MDT数据优化小区空闲态与连接态覆盖一致性的方法储刘庆,邓也,古莉姗,汪陈 ( 9 55)一种智能化IT运维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谭敏,李国徽,谭家兴,胡记伟 ( 9 60) 4G/5G网络互操作部署策略研究 张秀成 (10 38)人工智能在网络故障预警的应用 吕品 (10 42)基于用户感知和网络效益的LTE无线扩容方法张之栋,李威,陈洁,杜犇 (10 46)基于NG-PON2的LTE信号和有线宽带信号混传接入技术研究王海洋,车悦,陈亚辉,王东 (11 79)网络安全攻防技术在运营商中的应用研究李雪芳,丁志刚,徐翔,裴明煜 (11 82)针对高速公路场景下的TF协同优化思路与方案何蕊馨,陈洁 (11 88)系统与方案LTE FDD和TD-LTE融合组网的相关问题研究任小强 ( 2 59)数字化室分系统应用研究及未来5G室内覆盖展望王海涛 ( 2 64) ATG地空通信业务分析与策略研究王靖,黄曜明,谢宁,黄松涛 ( 2 70)家庭宽带等系统虚拟化部署方案尹凤庆,冯征,吴丽华 ( 3 38)基于4G信令监测系统的NB-IoT共享单车解决方案包琅允 ( 3 45)基于SDN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感知监测的解决方案乔健,龚彦 ( 3 50) 5G用户语音业务解决方案刘博士,董丽华,桂霖 ( 3 55) LTE FDD与GSM频谱共享方案郭建光,张力伟,李丹,吕晨光 ( 4 65)关于运营商手机办公系统建设方案研究梁荣 ( 4 70) 5G通信网络中的安全布局分析 赵悦,马俊达,李翀 ( 5 70)一种基于5G云接入网络架构下的能耗获取方法曹桓,周昶,许勇 ( 5 74)移动应用支撑系统中全景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李映 ( 6 61)基于自适应的软件定义安全架构 陶云祥,李宙洲 ( 6 66) NSA部署初期的移动性管理优化策略 张炎俊,刘璐 ( 7 52)面向C-RAN的5G前传方案研究丁为民,陈一伟,胡远 ( 7 56)面向5G的智慧园区蜂窝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方案 王佳庆 ( 7 59)基于PCC的VoLTE业务精细管控方案 彭鹏,张燕 (10 51)高层楼宇弱覆盖解决方案自动输出方法研究徐永杰,魏宁宁,冯延钊,王仔强 (10 56)开发与研究传输资源管理“钻石”模型的研究和实践林海,潘广津,杨彬,李娇 ( 1 83)一种基于5W1H的数据异常访问分析研究李映壮,王瑶,周政成,刘松涛 ( 1 88)一种基于电信数据特点的新型特征挖掘方法吉晶,余凤丽 ( 3 61)基于Delaunay图形识别的移动网络位置区规划方法研究李正勇,权笑 ( 3 66)多运营商基站联合规划研究梁高光,温正阳,孙占委,肖建杰 ( 3 71)三域融合资源池研究与实践 黄艳,廖振松 ( 4 76)基于Non-GBR与ARP优先级的QoS管控研究陈嘉明 ( 4 81)面向5G的综合业务接入区演进方案甘康宁,林银,安春波 ( 4 88)智能监控应用平台告警关联大数据分析算法研究袁静,李大伟,陆绍雯,雷鹏 ( 5 80)基于多元高斯分布的数据质量波动监测模型研究王捷,马红艳 ( 5 85)基于石墨烯的光缆监测和追踪方案研究孟凡,安青青 ( 5 89)基于动态评估模型的基站传输受限问题识别方法研究田原,胡博,贾磊,李逸龙 ( 6 72) LTE网络异频切换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 周琳 ( 6 78)基于大数据用户画像技术的潜在家宽用户挖掘罗怀瑾, 徐晓东,刘艳, 田文静 ( 7 65)基于子网模型的运营商移动存量用户保有方法 周成贵 ( 7 71)基于线状特性的大数据地铁用户识别与定位方法叶婉玲 ( 8 74)基于业务切片的高负荷4G基站流量压抑还原算法研究王科,曹广山,杨宗林 ( 8 78)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马劲松 ( 8 82)一种提升楼间对打射灯天线设置精确度的算法及工具高博,张书铭,杨旭 ( 8 88)性能数据准确性自动监测方法的研究王西点,徐晶,程楠,赵文娟 ( 9 64)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光源优化方案的研究 孟凡 ( 9 67)一种改良的射线追踪模型原理及应用效果验证宋雷,张冬晨 ( 9 72)基于MDT的3D-MIMO天线权值优化方法研究与应用田原,李连本,贾磊,陈向前 (10 60)基于Apriori算法的手厅潜在客户识别模型研究刘晓燕 (10 65)基于多租户的VoLTE视频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应用罗耀满,钟其柱 (10 70)新技术应用Massive MIMO关键技术及应用刘艳, 罗怀瑾,潘磊, 徐晓东 ( 2 75)基于256QAM在4G+技术中的研究及应用李琦,谭群芳,孙朝晖,田艳中 ( 2 80)基于新型光纤的传输技术探讨戴广翀,杨天普,孙冀,李德莉 ( 2 84)基于石墨烯增强VLC接收装置的研究孟凡,张阳,张硕 ( 2 88)卫星通信在5G非地面网络架构中的应用和问题分析华政翔 ( 3 76) OTN集群技术工程应用研究孙冀,戴广翀,杨天普,翟睿 ( 3 81)基于VC-OTN大客户专线精品承载网探讨杨曦,王书勋,赵林,张岩 ( 3 87) 5G远程医疗的探索与实践刘金鑫,靳泽宇,李雯雯,李娜 ( 6 8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 李槜林,赖馨 ( 6 87)基于新型龙伯球天线的高密度组网方法宋锴,王晓琦 ( 7 76)人工智能在网络运维中的应用研究 韩冰,谭敏 ( 7 83)大规模天线技术在5G中的应用 颉斌 ( 7 88)卫星共视技术在铁路同步网性能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程华,吕博 ( 9 78) 5G IAB技术及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彭雄根,彭艳,李新,王浩宇 ( 9 83)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算法的室分用户定位与感知监控方法杜犇,陈洁,李威,张之栋 ( 9 88)新无线接入技术NR-MIMO赋形研究 陈嘉明 (10 76) NB-IoT并发终端错峰接入的研究王雪涛,刘海涛,马燕茹 (10 83)双层双联微模块设计方案 赵昱,朱丽,陈旭,张彦遒 (10 88)TD-LTE技术专题分场景TD-LTE网内干扰优化方案研究李行政,张冬晨,宋心刚,汪汀岚 ( 1 1) TD-LTE室分建设中的干扰抑制方法杨志华,韩晓亮,白巍,高超 ( 1 6)基于MR弱覆盖提升TD-LTE终端驻留比的方法姚岚 ( 1 11)结合MR数据设计方案提高TD-LTE室分故障排查效率方法的研究田桂宾 ( 1 16)面向网络质量的TD-LTE设计审核方法研究吴玉东,赵明峰 ( 1 23)VoLTE专题基于系统化OTT对比分析的VoLTE感知提升研究陈莉莉,廖振松,明亮 ( 2 1)干扰器场景下的VoLTE感知预干预机制研究与实践陈向前,贾磊,胡博 ( 2 6) VoLTE自动开通成功率提升优化与应用周佳佳,文英,张迎春,王涛 ( 2 11)一种基于话统的VoLTE接通率分析方法吴苏清,张燕,彭鹏 ( 2 15)基于语音质量eSRVCC切换研究及优化策略黄正彬,梁家溪,李坚,杨燕铭 ( 2 18) VoLTE网络跨Pool容灾方案研究设计与实现刘挺昕,侯华杰,马千 ( 2 23)物联网专题NB-IoT网络结构优化方法研究刘静, 杜日览, 武琳栋, 杨云峰 ( 3 1) NB-IoT网络容量和优化方法研究 白晓平,贾磊 ( 3 6)物联网业务识别模型初步方案郑波,崔洋,巢巍,陈彬 ( 3 10) LTE FDD与NB-IoT融合组网建设方案代修文,刘天培 ( 3 14)一种运营商物联网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方法 张令勇 ( 3 19)信息能源专题智能数字供电技术浅析 刘强,李玉昇,高兴旺,王海东 ( 4 5)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罗永强 ( 4 8)提高市电/不间断电源混供系统电能质量方案研究何茜 ( 4 12) 基于微网并网的智能电网用户用电福利研究潘婷婷,李军祥 ( 4 17)分布式光纤测温在通信机房热效能分析中的应用张瑜,李玉昇 ( 4 22)频繁市电断电地区基站后备电源解决方案 刘继亮 ( 4 27)人工智能专题人工智能在网络规划仿真中的应用方法研究与验证刘玮,任冶冰,孙伟,席思雨 ( 5 1)基于运营商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范丽丽 ( 5 7)一种基于SDN及人工智能的OTN资源规划及调度应用方法与系统张奇 ( 5 11)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投诉用户质差小区定位及预测的方法研究刘丽娟 ( 5 17)基于机器学习的细分业务用户感知评估方法马敏,李威,陈洁 ( 5 23)面向双千兆传输网络演进专题《面向双千兆传输网络演进专题》序 李学成 ( 6 1)面向双千兆业务发展的传输网络演进思考李学成,封志敏,汤进凯,崔珂珂 ( 6 2) 4G/5G混合场景下SPN组网关键问题探讨张奇,严钧,许闱帏,黄焕乾 ( 6 10)基于特大型城市双千兆覆盖需求的传送网优化研究章霄,刘华,张明浩,庄冀 ( 6 14)有线宽带PON网络千兆提速演进策略及应用严沁,步彤,胡海芳,张奇 ( 6 19) SPN网络建设过渡期组网策略研究胡轶凡,陆永辉,徐瀚,王励颖 ( 6 24)通信建筑专题多层仓储式数据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赵昱,李鸿飞,陈旭 ( 7 1)利用旧厂房改造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问题及对策王滨,吕青,万华芸 ( 7 7)数据中心10 kV供电系统双电源切换逐级投切的应用研究王海东,苗晓春 ( 7 12)高压直流系统与光伏混合供电的综合应用研究刘强,高兴旺,张瑜,叶红建 ( 7 15)一种新型双冷源节能型空调技术的应用朱亮,李世刚 ( 7 19)5G无线网络专题面向5G网络演进的超密集组网规划方案研究刘永涛,王磊,李军,张书铭 ( 8 1) 5G无线网规划部署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任小强,敬嘉亮,余树宝,杨玉忠 ( 8 7) 5G无线网络CU/DU部署策略探讨 周桂森 ( 8 12)基于5G仿真及测试的覆盖效果研究 李琦,周君杰 ( 8 16)面向5G的室内天线自动布点功能研究张明镜,邹卫霞,赵培,梁童 ( 8 20)5G传输网络专题全无源有保护的O-band CWDM型5G前传创新方案徐荣,邓春胜 ( 9 1)基于C-RAN组网方式的5G传输承载方案研究和实践吴钦雄 ( 9 7)面向5G时代的光纤复用设备建设策略研究 蔡航 ( 9 12)5G室分专题基于5G 2.6 GHz频段的室分系统演进策略研究杨旭,张书铭,高博,曹京京 (10 1) 5G移动通信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研究张振,张英孔,王二军 (10 5) DAS系统在5G室分建设中的融合与发展高光辉, 李勇, 卫钰, 刘光明 (10 10) 5G毫米波在室内的应用及探讨 许黎 (10 16)2019年中国移动科协“5G+”专题面向5G的云网融合发展探讨李莹,张乐,徐晓蕾,马洪源 (11 7)5G组网演进策略及优化研究 张巧琳,张烁 (11 12)微能量采集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研究 吴元钧 (11 18) 5G网络大气波导干扰研究王磊,陈锐,赵飞龙,林森 (11 23)一种基于GBDT机器学习的算法及应用研究周徐,方东旭,文冰松 (11 27) SBA架构下核心网各专业融合统一可行性分析李冰,李文娟,杨晓锦 (11 31)多模共存的5G网络部署关键问题探讨 肖子玉 (11 37)移动边缘计算安全风险分析及解决方案刘利军,柏洪涛,谭飞越,张双 (11 42) 5G时代下基于大数据AI的全周期反通信信息诈骗方案研究林宇俊,许鑫伶,何洋,鲁银冰 (11 47)端到端网络切片关键技术及应用孙晓文,陆璐,孙滔,王硕 (11 55)大数据安全与敏感数据保护技术应用实践王晓周,乔喆,白雪,王馨裕 (11 60)中国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专题基于可信计算构建物联网安全边界何申,黄静,赵海燕,杨林 (12 7)移动互联网用户隐私信息检测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许家乐,乔喆,王晓晴,李斐 (12 12)基于声学模型的不良语音识别技术研究杜刚,朱艳云,张晨,杜雪涛 (12 18)基础电信运营商威胁情报能力提升方案研究李乘宇,乔喆,王晓晴,白雪 (12 23)一种面向运营商CDN业务的不良信息检测方案设计与实现朱子涵,陈霖 (12 28)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的安全风险与管控研究 朱丽芳 (12 33)深度融合云环境自身架构的东西向攻击检测技术研究包森成,王珏,霍旺 (12 38)威胁诱捕感知系统设计与应用 张彤,徐引进 (12 45)云计算环境下新型网络安全技术及解决方案 罗原 (12 51)基于流量的攻击溯源分析和防护方法研究谭彬,梁业裕,李伟渊 (12 57)从传统企业网到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研究王晟,赵建福,乔辰龙 (12 65)互联网高级持续性威胁分析取证手段及技术研究白浩 (12 70)OVUM观察专栏RCS的未来 OVUM ( 1 34) 2019年趋势观察:大众移动宽带 OVUM ( 2 29) 2019年趋势观察:AI家庭助手 OVUM ( 3 28) 2019年趋势观察:大众固网宽带 OVUM ( 4 36) 2019年趋势观察:通信应用与服务 OVUM ( 5 30) 2019年趋势观察:高级OTT视频服务 OVUM ( 6 28) 2019年趋势观察:消费者人工智能 OVUM ( 7 30) 2019年趋势观察:无线接入网络 OVUM ( 8 25) 2019年趋势观察:电信运营与IT OVUM ( 9 17)消费者AI助手的演变 OVUM (10 19)人工智能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现状 OVUM (11 64)。
hr管理中的钻石模型

hr管理中的钻石模型在今天的企业管理里,HR(人力资源)管理可不只是“人事管理”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大大的谜团,充满了各种考验和挑战。
尤其是当我们聊到“钻石模型”时,你可能会想,钻石能跟HR有什么关系?别急,听我慢慢说。
大家得知道,钻石模型其实是由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你以为这个模型就和钻石一样,光鲜亮丽?其实并不是,它更像是一个综合的管理框架,帮助企业优化自己的HR管理,提升组织效能。
简单来说,钻石模型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单枪匹马”,它是一个多方面合作的团队,像一颗钻石,每个面都要精雕细琢,才能闪闪发光。
我们来看看钻石模型的四个基本要素。
首先是“战略导向”,这可不是我们平时说的“随便做做就好”那种心态。
这是企业整体战略的指引,是一个宏观的方向盘。
没有它,HR就像迷了路的船,只能在大海里漂泊。
换句话说,你得清楚,企业到底要什么样的人才,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否则HR管理就可能成了“打乱仗”的局面。
接下来是“组织结构”。
哎,说到这个就得好好聊聊了。
大家平时看到的那些复杂的组织架构图,真心让人眼花缭乱。
但它们并非看上去那么复杂哦。
好的组织结构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切割出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每个部门要怎么合作,怎么分工,人才该怎么配备,都会在这个结构中得到体现。
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就像给你一把坏了的锤子,啥都敲不准。
换句话说,搞定了组织结构,HR管理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后是“文化氛围”。
这里要说说HR管理的软实力了。
想想看,如果一个公司文化死气沉沉,大家互相之间都像隔着一堵墙,你能想象到团队合作的效果吗?肯定不行!要让员工有归属感,能够投入到工作中, HR得发挥出色的文化管理作用,培养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这就像一股暖风,能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心甘情愿地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最后就是“人力资源”。
这也是钻石模型中的重要一环。
有时候HR的决策可能看起来没那么“闪亮”,但实际上,它们是公司整体战略得以实施的根基。
钻石模型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钻石模型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重点分析了波特的钻石模型及其演变模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其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与产业发展的启示。
标签: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演变;启示1钻石模型及其演变1.1钻石模型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要素为:(1)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需求条件,包括本国需求结构、需求规模、需求拉动方式、需求的全球性、超前性和挑剔性;(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等。
此外,机会和政府作为另外两个辅助要素影响着上述4要素。
这六方面的要素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由此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1.2国际化钻石模型Dunning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的一个缺陷是其仅仅关注“母国基地”。
而忽视了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活动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波特钻石模型中的各个互动的关键要素,应该将其看作第三个外生变量添加到钻石模型中。
Dunning的国际化钻石模型就很好地解决了波特的钻石模型低估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对国家竞争优势影响的问题。
1.3双钻石模型鲁格曼和克鲁兹(Rugman&Cruz,1993)在研究加拿大国家竞争优势时,发现单一的“母国钻石”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规模经济小、开放的贸易经济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一方面,加拿大本国企业可以利用美国市场来扩大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
那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的美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发展生产,为加拿大本国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这样产业竞争优势就不仅仅源于加拿大国内经济环境,也源于美国国内经济环境,更源于两国经济往来形成的环境。
为此,鲁格曼和克鲁兹构建了双重钻石模型来解释加拿大竞争优势的来源。
管理学TCL钻石模型

04
CATALOGUE
控制管理
财务控制
财务预算
制定财务预算,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务报告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成本控制
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运营控制
战略规划
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 目标。
组织结构
领导力发展
自我认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个人价值观和 目标。
决策能力
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沟通能力
有效沟通,倾听和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意 见。
情绪管理能力
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处理冲突和压力。
团队领导
目标设定
团队建设
明确团队目标,制定可行计划,分解任务 。
培养团队凝聚力,建立互信关系,促进团 队协作。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分 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水平。
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01
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需求。
质量检验
02
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质量改进
03
通过质量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管理学TCL钻石模型
contents
目录
• 理论概述 • 战略管理 • 组织管理 • 控制管理 • 领导力 • 人力资源管理
01
CATALOGUE
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管理学TCL钻石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 和提升组织管理效能的理论框架,由 战略、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关键要 素构成。
钻石模型模板

2.2 市场需求——钻石条件
(2)我国能源消费逐年递增。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 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 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2011年上半年 GDP204459亿元,同比增长9.6%, CPI同比上涨5.4%,单位GDP 能耗同比 下降3.5%,节能减排仍是重中之重,加快垃圾发电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3)我国电力需求逐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将保持8.5%的年均增长速度,每年 要增加5000亿度电。“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还将保持5.5%的增长 速度,即未来十年全国电力需求将保持平均7%左右的增长速度。有关专 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垃圾发电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左右,按每 千瓦4500元的设备造价计算,中国垃圾发电市场容量为149亿元人民币。
2.2 市场需求——钻石条件
(1)电力市场发电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电力装机 8500万千瓦,可见我国电力供应距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差距还很 大,还要加大电力发展力度。 在发展传统的水电、火电的同时,也要发展核电、风力发电和垃圾 发电等。在几种主要的发电方式中,火力发电受煤价影响较大,燃料成 本约占总成本的60%以上;水力发电存在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且受季节影响较大;太阳能发电目前受技术水平限制,成本较高。风力 发电受风速影响,受发展地区的影响。而垃圾发电由于受这些因素影响 较小,适于在城市周边建设。
我国实现了大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本土化,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在 近5年间增长了5倍。
(3)我国垃圾发电项目将落户更多的城市。 目前我国的垃圾发电厂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 和地区。但是,国家政策也逐步向欠发达的省份倾斜,至2009年,西部 地区经济水平已有了很大改善。 (4)垃圾焚烧发电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已经向多元化发展。 其主要的建设形式由原先的以政府投资并负责运行管理为主,转变 为现在的大多采取BOT方式建设,另外,BOO(Building- OwningOperation)模式是一种正在推行中的全新的市场化运行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期n电信工程技术矣标項化传输资源管理“钻石”模型的研究和实践林海、潘广津'杨彬'李娇2(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山528400; 2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30)摘要通过一年半对传输网络业务、资源、流程变化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传输资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模型,“钻石”模型充分考虑了全量资源系统化管理的要求,从存量、增量、减量三大方面对资源进行系统的管控,提升资源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资源调度这一先于资源的主动管控手段,提升资源准确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优化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16项主流程,保证了管控措施能够有效落地实施,经过一年的实践检验,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传输网;传送网;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99 (2019) 01-0083-05随着家庭宽带、集团专线、4G等多种业务的大发 展,传输网络也由原来以无线配套为主,逐步转变为有 线网络无线网络并重,并日益成为网络领域的核心战略 资源。
各公司都竞相加大建设力度,网络规模快速增长。
X才传输网络资源的管理措施,也从过去的电子表格为主,向建设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及管线资源管理系统等进行转 移,提升资源管理能力。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却出现了数据准确性不高、需 求响应速度慢、市场支撑力度不足、管理效率低等问题,海量资源管理成为继资源短缺之后新的挑战。
通过深入 的研究发现,要解决这一挑战,构建新的传输资源管理 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收稿日期 ■ 2018-04-281现状分析1.1资源现状分析传输资源经过近年的大规模建设,获得了快速增长,但资源管理体系未同步建立,导致资源的利用准确率低、及时性低、制度流程陈旧、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业务需 求,下面以某市为例进行介绍。
i.i.i资源规模增长要求数据更准(1)资源规模增长迅速,管理困难増大。
从2014 ~ 2016年,管道增长率20%,光缆增长率29%。
传输PTN设备增长率35%,管理难度日益增加。
(2)资管系统冗余数据多。
管道长度、管井数、站83电信工程技水患标璀化幵发与1112019圧第I 期点数等系统数据与实际数量存在很大的差距,系统中存 在大量冗余数据,无法有效的支撑规划设计。
1.1.2业务变化要求更快响应随着公司向全业务经营转型,传输资源由主要为无 线基站提供业务通道,变为光缆、传输资源向服务于全 业务用户的方式转变。
(1)响应时间大幅缩短:由过去基站建设的月量级 变为全业务工期的天量级,对资源满足的及时性提出了 更高要求。
(2)资源管理系统,管线系统数据准确率不高。
家 客资源准确率为51%,与省公荀要求的准确率指标,有 很大的差距,导致系统数据无法直接为业务发展提供有 效支撑。
1.2流程制度现状分析1.2.1资源管理流程重叠冲突为了分析问题,我们对现行的流程制度进行了整理 分析,分析发现其中规定的内容存在相互冲突。
例如对 于标签的格式规定在传送网命名规范、驻地网业务标签 挂牌标识规范、网络综合资源管理办法、传输电路调度 管理规范等多份文件中均有规定,但格式要求部分存在 冲突。
1.2.2资源管理流程缺失(1)流程缺失,导致出现退网只是现场资源退网未同步系统数据退网或者系统上已经退网,现场资源还在 现网未拆除退网等情况,产生大量的冗余资源数据。
(2)修改流程缺失,导致发现数据错误无相关流程 进行修改,更新。
(3)流程说明书,职责不明确,影响流程执行。
1.2.3流程未闭环管理部分流程在资源方面未形成闭环管理,导致资源错 误。
例如割接流程不全,割接施工完成未对资源数据进 行更新,流程未闭环。
紧急业务开通,应急维护等流程, 在执行过程中,未形成闭环管理,在开通,维护完成后, 无专职人员对后续复原工作进行闭环管理。
都导致资源 准确性降低。
8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4流程内容不适应部分流程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全业务发展了。
例如设 计流程由于工程和客响分别负责本地网和驻地网设计, 在现有的流程中,所有的设计都要走工程或者客响、 网管、网络部3级审核,流程时间长,同时缺少与现 网资源比对过程,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
1.3根本原因分析从以上资源情况和流程制度的分析我们发现,资源和业务的快速増长都对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们的制度流程在这些新的要求面前显得力不从 心。
导致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是资源管理没有被当成网 络管理的核心,而是从属于网络建设和维护,因而没有 形成系统的资源管理体系。
网络的建设维护一般是按照规划阶段、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维护阶段等进行的。
资源管理是 跟随各个阶段开展,没有资源管理的核心思路,因而零 散不成体系。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业务竞争的同质化,取胜更多 的要依靠网络资源的供给量和供给速度,因此提升 网络资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网络效益是急需解决 的问题。
2解决措施2.1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以上分析发现,要从根本上解决传输资源管理 的问题,首先要改变资源管理的被动跟随状态,主动建 立系统的资源管理体系。
2.1.1 “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以资源准确性为目标,以存量、增量、 减量管控为抓手,以调度为基础,实现全量资源的系统 化管理。
如图1所示。
准确性是指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与现场网络的实 际使用情况相一致。
■■■2019年第1期孖发与細电信工趕技木患标碓化存量资源管理是指对资管系统中大量存在的现有数 据的准确性进行管理。
増量资源管理是指对资管系统中新増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管理。
减量资源管理是指对资管系统中停闭数据的准确性 进行管理。
资源调度管理是指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实行先调度再 使用,并严格按照调单进行使用的管理。
“钻石”模型的管控以清查存量,控制资源增量、 减量,做好资源的先调度后使用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 资源准确性,从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和及时性。
2.1.2 “钻石”模型的落地“钻石”模型的每个方面以具体的流程制度和规范、 模板、手册等进行支撑,确保管控目标落地。
(1)増量资源管理包括集中录入流程、设计流程、人网流程、传输验收流程4大流程,具体的流程、规范、 模板、手册等10项。
(2)存量资源管理包括资源清查流程、故障资源变 更流程、割接资源变更流程、资管数据修改流程4大流程, 具体的流程、规范、模板、手册等6项。
(3)减量资源管理包括设备退网流程、光路退网流 程、电路退网流程、空间资源退网流程4大流程,具体 的流程、规范、模板、手册等4项。
(4)资源调度管理包括机房跳线流程、光路调度流程、电路调度流程、机房跳纤流程4大流程,具体的流程、规范、模板、手册等7项。
流程体系如表1所示。
表1流程体系列表体系方面流程名称具体规范流程体系增量资源管理集中录入流程资源录入流程; 竣工图纸模板; 资料审核模板设计流程工程类,客响类设计流程; 设计标准化图纸模板;设计文件审核模板入网流程空间资源,设备资源入网流程; 空间资源,设备资源标准化定义 入网审核要点传输验收流程验收中对资源管理的要求存量资源管理资源清査流程清查流程; 清査操作手册故障资源变更流程故障引起资源变更流程割接资源变更流程传输割接资源变更流程资管数据修改流程资源变更流程;资管数据修改操作手册减量资源管理设备退网流程设备退网流程光路退网流程光路退网流程电路退网流程电路退网流程空间资源退网流程空间资源退网流程资源调度管理机房跳线流程优化机房跳线施工规范; 优化电路测试规范光路调度流程光路调度流程; 光路调度规范电路调度流程电路调度流程; 电路调度规范机房跳纤流程机房跳纤规范2.1.3 “钻石”模型主要流程概要资源管理的16项核心流程是资源管理体系落地的基础,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资源管理体系的成效。
在制定过程中,一方面是围绕提升资源准确性这一目标,同 时也结合现有相关条款,进行反复论证,形成系统明确的资源管理流程,降低后续实施过程中的难度。
以下选取了几个主要的流程进行说明。
电路调度流程如图2所示。
传输割接资源变更流程如图3所示。
资源变更流程如图4所示。
85图2电路调度流程3效果验证2017年,“钻石”资源管理体系经过一年的实施,86取得了明显效果,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1)资源管理制度流程顺畅,横向责任清晰、纵向衔接流程,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 资源准确率由实施前的51%,提升到95%。
(3) 新増资源准确率由55%,提升到96%。
■电信工程技术怎标璀化幵发与冊究ana 年第I 期锏圈_驊织r 0^m s縣核求需2019年第1期n 电信工程技术矣标項化(4) 减量资源准确率由55%,提升到81%。
(5) 资源调度数量超过5 000条,及时率98%。
(6)清理发现不在用的呆滞业务占用网络端口 8 万个。
4小结资源管理的“钻石”模型充分考虑了全量资源系统 化管理的要求,从存量、增量、减量三大方面进行了系 统的管控,全面而清晰,系统的提升资源的准确性。
同 时通过资源调度这一先于资源的主动管控手段,通过事 前规划和调度,提升资源准确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形成调度使用的良性循环,不断优化资源使用的合理性 和有效性,通过16项主流程,保证了管控措施能够有效落地实施,经过一年的检验,取得实际效果。
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过去一年半我们主要从构建资源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后续将继续对哑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不断提升资源的准确性, 充分发挥网络价值。
参考文献[1] 林川捷,何志勇,朱丽芳.网络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分析H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2] 沈仲明.电信运营企业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应用和发展M .电信科学,2003.[3] 丁玉生.全业务用户接入光缆网建设方式比较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3.Research and practice o f "diamond" model for transmission resource managementLEV Hai1, PAN Guang-jin1, YANG Bin1, LI Jiao 2(1 China Mobile Group Guangdong Co ., Ltd . Zhongshan Branch , Zhongshan 528400, China ; 2 Guangdong Telecom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Co ., Ltd ., Guangzhou 51063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resources , business process change a year and a half , put forward a system model of transmissio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 the "diamond "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otal amount of resources system management , stock , increment and decrement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resources .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resource scheduling this resources before the active control means , enhanc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 forming a virtuous circle ,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use of resource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 through the 16 main processes ,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to landing , after a year of testing ,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ransmission network ; transport network ; resource management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