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2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作业含解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也(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之奠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答案】C(A.比:近来。

就:就职上任。

凭:临。

B。

应:应付。

D.止:留居。

既:不久,后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C(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

②⑧人称代词,你的。

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

⑥连词,假如。

⑨语气助词,表揣测。

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3.下列对《祭十二郎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亲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

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答案】B(“少为长祭"错,应该是“长为少祭”)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 人教版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同步练习人教版一、选择题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闻汝丧.之七日(sàng)形单影只.(zhī)B.吾少孤,及长.(zhǎng)虽万乘.之公相(shèng)C.不省.所怙.(xǐng hù)尚飨.(xiǎng)D.并令守汝丧.(sàng)请归取其孥.(nú)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捕捉)辞.不赴命(拒绝)B.遽.去吾而殁(立刻)不省所怙.(依靠)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D.止.一岁(只)远具.时羞(准备)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往河阳省坟墓省所怙··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城··C .速祸焉汝之子始十岁·D.惟其所愿曷其有极··4.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去今之墓.而葬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对“明年丞相薨”中“薨”有如下四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指诸侯或高位官员的死B.专指帝王的死C.专指大臣的死D.指一般官员或百姓的死6.下列各句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是()A.从嫂归葬河阳B.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D.其后四年,而归视汝7.下列各句与“莫如西归”的“莫”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B.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C.侧目莫敢过其门D.莫能与之争8.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A.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译:如果是真的,那么我那有高尚品德的哥哥反而早早地丧失了后代吗?纯正聪明的十二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B.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正是所谓天意实在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明白呀!所谓事理不可推究,而寿命不可预知呀!C.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祭十二郎文》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测试题1.找出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请归取其孥孥:nǔ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嗣:sìC.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丧:sàngD.窆不临其穴窆:fá2.找出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丞相薨薨:古代除皇帝以外的人死都称薨。

B.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戚:忧伤C.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泽:恩惠、恩泽D.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墓地3.指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殁不能抚汝以尽哀D.敛不凭其棺4.指出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汝来省吾,止一岁A.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B.省徭役,减征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5.指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亦未知其言之悲也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C.吾其无意于人世矣D.其无知,悲不几时6.找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终葬汝于先人之兆D.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7.找出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乃能衔哀致诚B.既又与汝就食江南C.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D.是年,吾佐戎徐州8.下列各句括号里,依次填入虚词正确的一项①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 )②孰谓汝遽去吾而殁( )③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 )A.矣也矣也邪B.也矣也矣乎C.乎也也矣乎 D.也乎也矣邪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10.与原文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B.少者强而夭殁,长者衰而全存乎?C.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D.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祭十二郎文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祭十二郎文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测试卷[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应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解析】A项,“比”解释为“近来”,“就”解释为“就职上任”,“凭”解释为“临”;B项,“应”解释为“应付”;D项,“止”解释为“留居”,“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连词,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人词“他、他们”。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解析】A项,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数学领域的一分支。

B项,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D项,古义,把……当作是……;今义,认为。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沛公军.霸上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C.左右欲刃.相如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解析】D项是名词作状语,A、B、C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专题15《祭十二郎文》(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祭十二郎文》(满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共9分.每题3分)唐宋古文运动①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②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③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

宋代的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

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

高中语文 第23课 祭十二郎文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23课 祭十二郎文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3课祭十二郎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①不省.所怙(ɡū) ②中年兄殁.南方(mò) ③吾往河阳省.坟墓 (xĭnɡ) ④万乘.之公相(shènɡ) ⑤其竟以此殒.其生乎(yŭn) ⑥窆.不临其穴(fàn)A.①②④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⑥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比.得软脚病比:等到B.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应:答应C.其又何尤.尤:怨恨D.止.一岁止:停止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B.将成家而致.汝C.东亦客.也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下列句子中,“其”不做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请归取其孥C.不克蒙其泽矣 D.其无知,悲不几时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祭十二郎文》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祭十二郎文》人教版含答案

祭十二郎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A.归取其孥.(nú)殁.死(mò)汴.州(biàn)B.不省所怙.(ɡù)丞相薨.(hōnɡ)嗣.(sì)C.殒.生(yǔn)奴婢.(bēi)窆.不临其穴(biǎn)D.尚飨.(xiǎnɡ)万乘.之公相(chénɡ)颍.水(yǐnɡ)解析:B项,“怙”应读“hù”;C项,“婢”应读“bì”;D项,“乘”应读“shèng”。

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解析:D项,比:近来。

戚:忧伤。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解析:A项,几何: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今指几何学。

B项,成立:成长立业。

今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D项,以为:把……作为。

今义为“认为”。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语气助词,表示揣测;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祭十二郎文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D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曷.(何)其有极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其信然..(真实、确实)邪D.比.(等到)得软脚病抱无涯之戚.(欢乐)【解析】D项, 比:近来。

戚:忧伤。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吾与.汝俱幼吾与.汝毕力平险B.诚知其.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C.未可以.为信也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C.其传之.非其真邪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解析】D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

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2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膺字符礼,颍川襄城人也。

膺性简亢,无所交接。

初举孝廉,迁青州刺史。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

鲜卑数犯塞。

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

先是,百姓屡被其害。

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

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再迁,复拜司录校尉。

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

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受辞毕,即杀之。

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

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庭日乱,纲纪颓败,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

”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

考死,妻子徒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
屏气 鞠躬:弯腰行礼。

B.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休沐:宫吏按例休假。

C.考死..,妻子徒边 考死:被拷问处死考。

D.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禁锢:限制不准做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的是……………………………………………………………( )
以母老乞不之.
官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慕如此 .欺于王而负赵 .后世无传焉 ,至乃
.杀孕妇 .
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膺重声誉、讲节操的一组是…………………………………………………………( ) ①膺性简亢,无所交接 ②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③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④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 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⑥乃诣诏狱 A.①③⑤ B.②④⑥
A
C.③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性情简慢高傲,不喜欢跟人交际。

他多次被征召担任重要职务,在抵御鲜卑侵犯、守卫边塞上屡有战绩。

B.李膺曾因公事免职,回到纶氏居住,教授弟子常达千人之多,但不收樊陵为门徒,事实证明樊陵是个没有节操的人。

C.李膺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在担任司隶校尉时惩治了贪残无道的张朔,在宦官中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D.在朝纲颓败时,李膺独自守持法度,保守名节,后来张俭事发缉捕同党,李膺敢作敢当,诚心伏罪,投案自首。

<5>翻译。

(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2)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3)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

[参考答案]
1.A(谨慎小心。


2.D(A.到。

B.被。

C.因为。

D.竟然;才。


3.C
4.D(“敢作敢当,诚心伏罪,投案自首”不当。


5. (1)鲜卑屡次进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箭雨飞石亲自参加战斗,每每打退敌人,敌人十分惧怕。

(2)今天才能够为李先生驾车呀。

(重点词;乃、御。


(3)自从李膺到了边塞,鲜卑人远远望见他的气势就都畏惧顺服,先前所掳掠的男女,全都送还到边塞跟前。

(重点词:望风、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