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 向孟子问道 答案
《孟子》精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孟子》精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构屯离蹇”一词中,()的意思是指遭遇。
答案: 构 ; 离2.赵歧是东汉经学家,初名赵嘉,撰有《孟子章句》。
答案:对3.义的依据不包括()。
答案: 利益的舍弃4.孟子认为,义利关系是()。
答案: 以义为枢纽的互相统摄 ; 义对于利的统摄和制约是产生利、保证利的根本5.古人认为,名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枢纽。
()答案:对6.宋荣子是老子道家思想传人,他主张()。
答案: 止战 ; 均平 ; 寡欲7.根据功利进行简单的本能的反应就是()。
答案: 机械主义8.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是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答案: 庄学9.伦理起点的矛盾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
答案: 目的论 ; 义务论10.战国时期改革家商鞅是()代表人物。
答案: 法家11.“义利之辨”中的“义”是指()。
答案: 合适的事情12.孟子说服齐宣王接受他的王道思想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答案:错13.孟子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和判断依附于现实环境,是完全正当的事情。
()答案:对14.韦伯权威类型中的()又称个人魅力型,指依靠个人的非凡魅力而获得权威。
答案: 卡里斯马型15.韦伯把权威分为三种类型,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
答案: 制度型16.«士与中国文化»采取了通史式的写法,是一系列的史学专题研究。
()答案:错17.孟子将民众分为()。
答案: 民 ; 士18.把仁政可为的基本模型推己及人,明确地讲述出来是孟子游说齐宣王过程中的()。
答案: 明心19.()的观点认为,“不得已”就是顺应造化。
答案: 庄子20.儒家对社会基本秩序的观点认为,人是高于动物而存在的。
()答案:对21.人性深处的恻隐之心是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轻易动摇的。
()答案:对22.儒家的政治评价标准从民族主义转向()。
答案: 民本主义23.齐桓公与晋文公是春秋两大霸主。
()答案:对24.在一个政治权利激烈争夺的年代,孔子的调和态度是十分受用的。
《孟子》教育智慧品绎_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孟子》教育智慧品绎_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属于孟子对“大丈夫”提出的要求是()。
参考答案:贫贱不能移_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2.与孟子推崇的“闻过则喜”、“善与人同”精神一脉相承的是()。
参考答案:知耻3.《孟子》充分彰显出“仁政”的教育主张。
参考答案:正确4.《孟子》中的“四心”是指()。
参考答案:是非之心_恻隐之心_羞恶之心_辞让之心5.孟子为宣扬仁政学说所举的历史例证包括()。
参考答案:舜流放共工_周征攸国_葛伯仇饷_舜流放三苗6.被孟子斥为“独夫”、“民贼”的古代君王是()。
参考答案:商纣王7.孟子认为培养“浩然正气”应配合()。
参考答案:义8.向孟子提出“嫂溺不援手”问题的思想家是()。
参考答案:淳于髡9.对孟子求教“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产生疑问的学生是()。
参考答案:咸丘蒙10.觉察到《尚书·武成》记载不尽属实,并撰有《论衡》的汉代学者是()。
参考答案:王充11.在经学发展史上,孟子处于“尊经”时代。
参考答案:错误12.在《孟子》书中,“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指的是()。
参考答案:颜回13.孟子与淳于髡辩论时提出“嫂溺叔援”的主张,体现出的处世哲学是()。
参考答案:激进权智14.孟子对春秋时期历史的总体看法是()。
参考答案:春秋无义战15.孟子为孔子“仁者爱人”思想注入的新内涵是()。
参考答案:义16.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中第一个“书”字,具体是指()。
参考答案:《尚书》17.对“君子远庖厨”理解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孟子教导齐宣王修养仁慈的品德18.下面作者跟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赵岐《孟子章句》_焦循《孟子正义》_朱熹《孟子集注》_杨伯峻《孟子译注》19.“威武不能屈”的上半句是()。
参考答案:贫贱不能移20.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是指()。
参考答案:由道德情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21.孟子认为培养理想人格的关键是()。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堂演练: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含解析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
他义正词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在文章中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错误!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赏美文孟庙的苍鹭孙继泉苍鹭为什么选择了孟庙?它们是什么时候来的?它们还要在这儿住多久?没有人知道.毕露饱含英气的话语燕子不能比拟,蝙蝠也无法理喻.只有苍鹭.就让苍鹭在广阔的天际慢慢展示《孟子》这部浩浩长卷,就让苍鹭在幽深的孟庙默默地陪伴寂寞却坚定大气的孟子吧.岁岁年年。
永永远远.课内素材孟子的“四心”“四端”说在人类发展史上,一切有利于善性的扩展、良知的培养、正气的周流、道德的提升的思想,都应该得到尊崇和发扬。
孟子的“四心”“四端”,就是这样的思想.孟子把“四心”作为完美人格基本的价值尺度,假如没有同情恻隐之心,羞恶知耻之心,礼敬谦让之心,褒是伐非之心,那他就是一个心性有缺陷的人,一个麻木的人,一个不合格的人.孟子认为,“四心"“四端”是先天潜在的本性;但他同时认可后天培养的作用。
因为“四心"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比较脆弱,如果不用心加以培养扩充,就很容易夭折。
孟子的“四心”“四端”说,穿越两千年时空,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运用角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激活了人们的欲望,孟子“四心"说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物质欲望极大地膨胀。
这种强烈的物质欲望也极大地冲刷了人本身具有的“仁、义、礼、智”的善良本性。
这是当今社会外部环境因素致使人们内在“善”的基本属性失落的社会根源.由此,人们为了在经济活动中盈利,就制造出了一系列欺诈性的假、冒、伪、劣产品来危害他人的利益。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认为:当人的行为举止与他人的审美情绪相悖、引起他人的痛苦、造成他人的损失时,这就是恶的行为,“人性善"就被彻底扭曲。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国学智慧(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1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国学智慧(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周易》的占卜体系中同样一个卦对待不同的人来解释是不一样的。
()A.错误B.正确2.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A.民心B.民生C.民权D.民主3.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A.贵族共和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君主立宪4.现代中国社会中丧礼是可以不办的,但是婚礼一定要办,否则会遭到社会舆论指责。
()A.正确B.错误5.在儒家学说体系里边什么是人所有道德的来源?()A.信B.勇C.顺D.孝6.礼在其前两个功能形成之后就会担负起的第三个功能什么?()A.司法B.哲学C.教化D.伦理7.我们中学时候的言行称为什么?()A.习惯B.教养C.修养D.涵养8.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要具备哪三方面的素养?A.知识,能力,权谋B.知识,能力,修养C.权谋,知识,修养D.权谋,知识,人生观9.《诗经》的三种文体中能够起到匡正作用的是什么?A.风B.颂C.雅D.谣10.儒家和道家讲的“道”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天地大道。
()A.错误B.正确11.运用大量物象、神话故事等,不在于说理的诸子典籍是哪一部?()A.《庄子》B.《道德经》C.《韩非子》D.《墨子》12.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中总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A.3000B.1000C.305D.7513.在孟子看来什么是人类道德感的根源?()A.精神B.文化C.心D.自然14.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A.经学B.子学C.佛学D.心理学15.《尚书》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A.怎么做好礼仪教化,怎么治理百姓,怎么巩固政权B.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礼仪教化,怎么治理百姓C.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一个大臣,怎么认识老百姓D.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一个大臣,怎么做好礼仪教化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宇宙的本质特征是什么?A.道B.空C.太阳D.地球2.“赋”法所担任的功能有:1、概括功能,2、描写自然的生和色,3、叙述功能。
文化经典阅读《孟子》精练参考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孟子》)板块精练参考答案1.(1)【参考答案】D【解析】这句话说的是要行仁义。
【参考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
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2)【参考答案】仁义思想。
“保民而王”说的是行仁义就能行王道,而上述文字的中心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说的也是要行仁义。
2.(1)【参考答案】B【解析】“老百姓要到别的国家,就要顺其自然”错。
【参考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不是不锋利,甲胄不是不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孟子》两章孟子的思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一. 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 课文分析:1.中心论点:2.“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3.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7.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直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孟子直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孟子直解》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小题3分)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
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
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
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汉学与宋学之分。
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
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
这以后,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
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
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
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
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
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
孟子其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
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
可亚圣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
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
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亚圣和兖国公,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
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左传》等九经,《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
对话先秦哲学答案(全)字母

A按照周公礼制,天子享受()的舞蹈。
八佾C“从自然之道出发,利用自然规律并用以治人”属于老子思想中的()。
内圣之术D道家使人类获得永恒寄托的途径是人的肉体和精神回归()。
自然“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
”是哪位思想家的话。
()韩非子对于历史上重要人物语言的引用以及他们言语的讨论是()。
重言F“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的观点。
孟子G古人读书中提到“左孟庄骚”中“庄”指的是()。
庄子的书H《韩非子》中指出儒家后来分成()派。
8.0和与谐可以连接成词是在()代开始。
唐“和谐”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
礼记“和以天倪”中“和”是混合的意思,在庄子的文本中指的是()。
重言和寓言中混有卮言J教化的基础和本源是()善“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是()的行事原则。
孔子K孔子认为在他的弟子中,()达到了仁的标准。
颜回1孔子在对“文与质”的关系阐释中,质指的是()。
自然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问题。
礼L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字是()。
伯阳《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的作者是()。
詹剑锋老子的道论是人生修养的()。
境界论老子和庄子共同认定()是实在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道历史上关公形象中的永恒精神价值是()。
义M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表明孟子思想中含有()。
兼爱墨子的()思想为了消除嫡庶亲疏的观念,因而代表了新兴的社会政治意识。
兼爱民间学术的特点是()。
自由“明于知礼仪,而陋于知人心。
”是庄子对()的批评。
儒家N鸟类可以飞行,一方面它们体重轻,另一方面它们有(2)个肺,可以贮藏空气。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中“怒”的含义是()。
奋起R“仁”在十三经中总共出现了()次。
465.0“仁”在“礼”中的体现是()。
慈爱孝亲儒家思想中“仁”的品质是()。
温和润泽儒家的核心理念是()。
仁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为政境界、理想境界是()仁S“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孟子问道》——测试答案
1.孟子认为“不喜欢杀人的人就能统一”。
正确
2.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徒弟。
错误
3.孟子思想最精彩的地方是:人性理论
4.孟子比较重视人心内在,对于后天习惯不重视。
错误
5.我们学习孟子的比喻语言表达方式时,可以直接用
而不进行任何修改。
错误
6.孔子教学生有四阶段,下列错误的是:骑射
7.尧舜之道说白了就两个字,是:孝悌
8.孟子用以表达“不能自我反省就无法认识自己”的格言是:反求诸己
9.战国时期,教会人们看清别人的学派是:道家
10.儒家特点表现与外的不包括:国家统治
11.战国数代在尊重老百姓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儒家
12.探讨人性的原因是:人有自由
13.对人生经验进行全面的反省的学科是:哲学
14.孟子把人的身体当做小体,心当做大体。
正确
15.孟子举例“小孩子爬向水井”,这时候出现的“惊恐怜悯”是:本能
16.孟子所谓的“人之四端”,引申为:仁义礼智
17.孟子的人心四端的第一端是:恻隐心
18.孟子认为早晨是人性比较清明的时候。
正确
1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说明:人要坚持
20.儒家的学说所讲的平等更多的是指:道德上的平等
21.下列最符合儒家观点的是:勇于反省自己
22.孟子所谓的“不动心”,跟此关系最大的是:勇敢
23.孟子提出“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错误
24.在谈“虽万人吾往矣”时,判断自己对错的方法是:反省
25.在一个团体中,相较于和谐,更重要的是:原则
26.孟子所说的“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与他本人的
主张是相背离的。
错误
27.孟子认为君子有三种快乐,选项中不符合的是:称王天下
28.人性向善,但是在向善的路上,需要一个发展阶梯和发展过程。
正确
29.“乡愿”这种人是指:不要分是非
30.儒家的善观念,认为善人是天生的,不需要实践。
错误
31.孟子最想效仿的圣人是:孔子
32.孔子在孟子心中认为是表现出完美的智慧。
正确
33.“有之于自己叫做信”是六种境界中的:真
34.人格境界中,相较于大,化更具有动态。
正确
35.孟子认为的人格六种境界,起点是:善
36.“人禽之辨”中,最后孟子强调:教育
37.不属于孟子的贡献的是:有教无类
38.“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人性论。
错误
39.“与人为善”的原意是从别人身上找到优点,在自己身上实现,
然后帮助别人实现行善。
正确
40.孟子认为人心有四端,下面不属于这四端的是:成败之心
41.对于仁义,认为仁是由内而发、义是由外而发的人是:告子
42.从西方哲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的是:伦理学
43.一个人一旦一生富贵,在孔子看来,这个人就无法成为圣人。
错误
44.孟子认为那些所谓合纵连横者走的是正道。
错误
45.孟子最崇拜的古人是:舜
46.说出“食色性也”的是:告子
47.孟子说的“理义”中的“理”是指:说话合理
48.对圣人的定位认识中,标准定的最高的是:孔子
49.西方哲学分为三部分,下面不属于的是:训练
50.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人的弟子收集写过书,是:曾参
51.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的辩论是:王霸之辨
52.孟子对自暴自弃的态度是尽力教导。
错误
53.商家标明“童叟无欺”都是因为要用这种手段牟利。
错误
54.人的四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同时起作用。
错误
55.孟子是孔子的后代,所以两人的思想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错误
56.“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是说“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谢谢
你的邀请”。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