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我国关税税率及贸易顺差统计的片面性及其修正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影响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问题备受关注。
这一问题的存在并非单纯由一两个原因所引发,而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结构、国际竞争力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分析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并探讨贸易逆差所带来的影响。
一、经济结构原因目前,美国在全球经济中处于发达地位,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消费市场。
然而,美国经济结构转型不完全,依然以服务业为主导,而制造业占比较小。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较为发达,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制造业领域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美国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制造产品,从而导致了贸易逆差的产生。
此外,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相对较强,而中国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与之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导致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国际竞争力原因除了经济结构原因外,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存在还与国际竞争力相关。
尽管中国的制造业相对发达,但其部分产品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仍然相对较低,无法与美国企业的产品相媲美。
因此,美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而中国制造的产品则多用于低端市场。
此外,中国的商品价格相对较低,也是美国进口中国产品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成本角度考虑,中国生产的商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这使得美国企业更愿意从中国进口产品。
三、政策措施原因政策措施也是导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通过降低关税、实行出口退税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资,推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提升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此外,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来抑制中国产品的进口。
例如,对一些中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阻碍中国技术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发展等。
贸易逆差的影响:1. 经济影响贸易逆差使得美国大量的财富流向中国,使得美国的经济增速相对受限。
同时,中国逆差收入的增加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2. 就业影响贸易逆差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呈现出多变的特征。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从鼓励到限制再到当前的对抗性转变,对华贸易的演变直接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一、鼓励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鼓励特点。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试图打破中美之间冷战遗留下的隔阂。
美国逐渐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出口农产品、机电产品等,而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大国,为美国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
美国相关企业从中受益,中国也从中获得了出口市场和外资技术。
二、限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然而,自90年代末开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逐渐转向限制。
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采取措施,以遏制中国商品的进入和限制美国技术的输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对中国进行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指控,以及对中国钢铁、纺织品等领域实施的贸易制裁措施。
这种限制性的政策转变,主要由于美国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所推动。
美国一些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面临了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压力。
美国认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和“不公平贸易行为”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因此,美国加强了进口限制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中国的贸易调查和制裁力度。
三、对抗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一步加强,呈现出明显的对抗性特征。
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约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出口,以及对中国投资进行审查等。
这种对抗性政策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对国内经济的保护。
特别是在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美国认为中国未能履行其国际承诺,对美国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中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干条文解释的通知-[86]财税协字第033号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中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干条文解释的通知-[86]财税协字第0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bf537f7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6.png)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中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干条文解释的通知正文:----------------------------------------------------------------------------------------------------------------------------------------------------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中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若干条文解释的通知(1986年12月10日(86)财税协字第0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哈尔滨、西安、广州、青岛市税务局,加发南京市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局各分局:我国同美利坚合众国签订的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以下简称“中美税收协定”),业经财政部以(86)财税字第323号文通知你局,从1987年1月1日起执行。
现对执行中若干条文解释明确如下:一、对于确定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是否为缔约国的居民,在中美税收协定第四条第一款同时列有总机构所在地和注册所在地两个标准,这是适应双方国家法律的实际需要商定的。
在判断其是否为我国的居民时,应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只适用总机构所在地的标准;在判断其是否为美国的居民时,可以适用注册所在地的标准,凡是按美利坚合众国联邦的法律或州的法律,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可以承认其为美国的居民。
在实际执行中,鉴别其是否为美国居民,可以要其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填报本企业注册地及其所依据的法律,并按照总局1986年9月10日(86)财税协字第015号《关于执行税收协定若干条文解释的通知》第一条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各地在执行“注册所在地”标准判断其为美国居民公司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对于在美国按照联邦法律或州的法律注册成为美国的居民公司,如果该公司的实际管理机构或总机构设在第三国,根据我国同第三国的税收协定,同时为第三国居民时,即该公司不应视为美国的居民享受中美税收协定待遇;(二)为了防止中美税收协定有关“注册所在地”等条款规定被滥用,如果发现有第三国的公司主要是为了享受中美税收协定优惠的目的而成为美国居民的,应将有关情况报告总局,由中美双方主管当局进行协商,不给予中美税收协定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优惠。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简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成为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背景、影响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背景: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两国间的贸易摩擦。
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不公平,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强制技术转让以及市场准入壁垒等问题。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二、影响:1.经济影响: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实施导致两国贸易额下降,对中国出口企业和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此外,美国国内企业也受到了负面影响,因为中国对美商品的报复性关税措施影响了美国企业的出口业务。
2.全球产业链调整: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使得一些企业将生产线撤离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以规避关税影响。
这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重大的调整和影响。
3.贸易战升级风险: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实施引发了中美贸易战,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陷入紧张局势。
贸易战的升级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三、发展方向: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未来发展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以下是可能的发展方向:1.协商解决:中美两国正在进行贸易谈判,寻求解决彼此的关切和问题。
如果谈判达成协议,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可能会有所缓解。
2.关税调整:美国政府可能根据贸易谈判的进展和双方互相妥协的情况,逐步调整对华关税政策。
这有望减轻中美贸易局势的紧张程度。
3.多边合作:美国可能转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问题。
这将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和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
结论: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对两国经贸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面对现有贸易纠纷,双方应本着平等和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共同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
同时,多边合作和构建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缓解贸易摩擦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合作与协商,中美贸易才能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与中美贸易关系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与中美贸易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尤为重要。
然而,近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变动,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原因和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原因1.1 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经济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和产业链的重构,美国国内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和就业岗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1.2 不公平贸易行为另一个导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存在一些不公平贸易行为,如知识产权侵权、市场准入壁垒以及国有企业的优势等。
这些问题在过去一直引起美国的关切,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力度,以促使中国改变其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2.1 贸易摩擦增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这引发了中美之间的报复性行动。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对双方的经济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此背景下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商业计划。
2.2 供应链调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促使一些跨国企业调整其供应链。
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选择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以避免受到更高的关税和贸易限制。
这种供应链调整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美贸易关系,降低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流动性。
2.3 世界经济不稳定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还将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巨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局势将给全球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波动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的分析与应对李佩林改开放以来,在引进外资和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对外贸易增长了68倍,为我国带来大量外汇收入,并逐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0。
然而,随着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基数越来越大并呈加速增长之势,已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态势及其影响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对于促进国内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防止大规模资金流出对本币币值稳定的威胁;有利于保证外债还本付息和支付外资分红、股本收益;有利于增强出口部门吸纳就业能力;有利于推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国内产业升级,等等。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高,使进出口贸易逐渐出现/失衡0倾向,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我国经济运行的难点。
国际上通常以顺、逆差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0,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
依据该标准,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占当年贸易总额的比重已达1011%,开始触及贸易不平衡的边缘。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贸易顺差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达到102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2006年跃升至1775亿美元,而2007年仅1)6月份已达112513亿美元,同比几乎增长了一倍。
如果按这一幅度增长下去,预计2007年全年贸易顺差将达2000亿美元之巨。
巨额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一是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美欧,导致贸易摩擦频发。
2006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了83起贸易摩擦案件,主要为美欧发起。
为了应对贸易逆差,除了采取反倾销、保障和特保调查等措施以外,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开始在隐蔽性更强的反补贴领域开辟第二战场。
二是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巨额贸易顺差意味着国民储蓄大于投资,也意味着大量经济资源为他国所用。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分析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分析自2018年7月开始,中美贸易战就从一场简单的贸易纠纷逐渐升级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全面对抗。
这场贸易战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会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做出分析和评估。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缓中国经济增长中美贸易战导致了中国对美出口减少,这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2018年初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速一直在下降,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下降更加显著。
在中美贸易战之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额的约20%。
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加征关税,中国出口受到了影响。
2019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总额下降了近15%。
根据国内数据,2019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6.1%,创下了近30年来的最低值。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包括就业、消费和投资,这些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 中美贸易战影响了中国出口市场中美贸易战不仅限于双方之间的贸易,它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贸易。
由于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一些公司和生产商开始在外部市场寻找贸易伙伴,这会生生削弱中国作为全球出口国家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中美贸易战也促使一些生产商从中国转移生产工厂到其他的国家,比如越南、印度和泰国等国家。
从长远来看,中美贸易战对中美两国都是消极的影响。
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 增加美国的财政赤字中美贸易战已经影响了美国经济,特别是对于在贸易中逆差的国家。
根据数据显示,许多美国公司和制造商已经开始从中国转移过去,以避免关税。
一方面,这可以使美国商家竞争更加公平,但对于政府而言,关税的附加成本往往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会造成物价的上涨,尤其是那些受影响较大的领域,比如汽车和电子产品。
这也会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影响,提高国民的在底层财政支出。
2. 影响美国产业中美贸易战也会影响美国的产业。
贸易战可能导致很多企业本质上关闭或转移至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
虽然我们不能驳斥美国的其他产业中心,但是美国的失业率很可能上升。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与解决方案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两国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经济议题。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贸易逆差问题的原因1.1 出口和进口结构的差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两国商品出口和进口结构的差异。
中国以制造业为主,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的投入使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保持着相对的优势。
而美国则更加侧重于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对于中国的进口需求则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品上。
1.2 汇率问题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也是导致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多年来,美国一直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使得人民币低估,从而使中国的出口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这也对美国造成了贸易逆差。
1.3 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中美经贸关系的问题。
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感到不满,这也摩擦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二、解决方案2.1 加强贸易谈判中美双方应加强对话与沟通,通过贸易谈判找到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途径。
双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的贸易体制,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干扰。
2.2 促进市场开放中国应继续推进市场开放,降低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壁垒,为美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和机会。
同时,美国也应对中国市场进行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评估,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2.3 推进汇率机制改革中国应加快汇率机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市场化和自由化。
这将有助于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减少贸易逆差。
2.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了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应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打击力度,保护创新和创造力的权益。
2.5 加强合作与交流中美两国应加强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这将有助于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三、总结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不仅仅是两国经贸关系中的一个争议点,也涉及到两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和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对我国关税税率及贸易顺差统计的片面性及其修正□文/华北电力大学管理系 钟 伟1995年底,在法国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研讨会上,美国和法国的经济学家称中国为“世界上贸易保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中国专家当即反驳说,中国实际关税率不足5%,不仅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低得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小;此外,美国和欧盟每年公布的对华贸易额中,总有巨额逆差,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往往表明顺差甚小,个中奥妙大概在美国对我国关税税则的曲解和对贸易发生额的统计上存在片面性,对此有进行统计修正予以澄清事实并进一步分析其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必要。
一、对我国进口关税税率的测算进口关税税率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其一是将税率表的税率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即得到简单关税税率;其二是根据分类商品的进口和相应的关税税率计算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其三是利用海关实际征收的关税除以同期进口贸易额,这是最客观的实际关税率。
依据上述公式可算得表1。
从表中不难看出,我国关税税率最大的弊病是名不符实。
三种税率中,美国据以为由的算术平均税率虽很高,但并没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我国进口商品弹性很小,大多为税率很低的初级产品和机电产品,而只对奢侈消费品课以高关税,加权进口关税税率就低得多;即使是税率相对较高的商品,只要争取也往往可以得到各级政府的计委、经委、主管经济的各部局领导的减免许可,这使简单关税率与实际关税率相去甚远,象1995年我国进口总额达到1630亿美元,而实际关税征收额为65.1亿美元,实际关税率竟低于4%!表一中列出的关税值是考虑到“三来一补”等贸易形式(约占我国年进口额的30%)和外商对我国以设备进行直接投资(约占我国年进口额的20%)等正常关税减免之后的修正值。
美国不是没有注意到我国关税体系的问题,但却以简单进口关税率为由不恰当地将我国形容为最封闭的市场,从而导致了国际上对我国外贸形象的误解。
表1.我国各种进口关税税率估测项目/年份198819891990199119921993简单进口关税率(%)394041434336加权进口关税率(%)293028233222名义关税收入(亿元)59666072178214221317实际关税收入(亿元)155182159187213256实际关税税率1(%)7.548.27 6.18 5.50 4.79 4.28实际关税税率2(%)15.116.512.411.09.68.6进口关税流失(亿元)143148201209498402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5年②W B F T R f ——应用研究 《江苏统计》1997.3:199orld ank :C hi na oreign rade e orm 199418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片面计算结果也提醒我们,使我们有必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认真反思。
其一,尽管我国关税的功能早已摆脱了作为财政收入组织手段的原始阶段,而主要是充作价格调节机制。
我国从1991以来也一直在调低进口关税税率,但是以政府公布的关税税率名目表计算出的我国平均加权税率仍然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13%-14%的水平,由Pritchet t和Sethi提交给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也指出,我国关税率仅低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与巴西的水平大体相当,但大大高于周邻的东南亚国家。
因此目前仍应切实执行江泽民主席在大阪会议上年内将进口关税税率降低1/3以上的承诺,进一步降低名义税率。
其二,我国关税结构中的确存在着某些商品的关税率非常高而成为“水税”(Wa ter in tariff)的现象,从而对特定商品形成了禁止性进口。
实际上如果某些所谓“幼稚工业”在经历建国后四十多年的发展仍未能走出襁褓的话,倒的确有必要适当降低水税,使其在相对竞争而不是垄断的环境下获得新的活力。
其三,实际关税率与名义关税率的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多过滥的进口关税减免和多头的行政审批决策,这不仅导致了对外贸易体制的不透明化,妨碍了市场规范和平等竞争。
每年几百亿元关税的行政减免权在成为腐败的温床的同时,发达国家感受到的不是我们国内市场的开放度而是种种要靠关系打通的非关税壁垒,于己于人均得不偿失。
以1992年为例,在全国67类进口商品中,受进口许可证和配额限制的占14.7%,受计划进口和第1、2类进口管制的共9.1%;在进口总额中受前者限制的占32. 8%,受后者覆盖的为32%,受这五种关税壁垒共同限制的比例为51.4%,高于发展中国家28%的平均水平。
因此尽快将非关税壁垒的数量限制转化为统一折算的关税,并集中削减进口许可证及配额、进口管制和进口计划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是我国迅速调整国际贸易形象的必由之路。
二、对中美贸易顺差的测算美国统计出的中美贸易差额水份极大,双方每年为此争执不休,如1995年美国商务部公布其对华贸易逆差为338亿美元,而我国估计为盈余207亿美元,这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美国奇特的对华贸易统计程序引起的,问题出在美国对香港进出口贸易的处理上,在统计方法上我国采取了严格的地区分类法,而美国则采用了夸大逆差、隐瞒顺差的统计处理。
其一、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约有2/3是由香港贸易商出口的,这些企业虽已将其生产实体迁至大陆,但这仍应视为香港对美出口而不应视为中美贸易,否则中国的同一笔货物将在贸易收支上表现为对港和对美两个出口额,而美国海关恰恰将香港对其出口视同我国对美出口。
客观地说我国贸易统计可能稍稍低估了对美的顺差(同时也就高估了对港的顺差),因为香港对美出口产品中,大体上有3/4是由大陆出口到香港的,这很类似于转口贸易,但剩余的1/ 4不应计入对华贸易顺差。
仅此一项使美国对华年贸易赤字虚夸150-180亿港元,而我国统计数据可能将对美年贸易顺差低估了500-540亿港元。
其二,既然美国商务部将香港对美贸易视同对华贸易,当然由美国出口到香港、而最终经香港出口到大陆的贸易额当然也就应视同美对华出口额,但美国海关对此则又采取盲视态度。
据估计美国出口至香港货物的1/2将最终出口到大陆,忽视这一部分贸易额使美国对华年贸易赤字高估了160-300亿港元,而同时我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也高估了这个数额,并等幅低估了我国对港贸易逆差。
但反映到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时,则我国贸易盈余总量并不受影响,而美国则出现了一个对华贸易逆差的净增量,统计修正值如表2所示。
例如1995年美国的赤字值由于第一种因素的影响虚夸了70亿美元、由于第二种因素则虚夸了50亿美元,而我国的统计数据仅低估了13亿美元的顺差,并且随着美国对我出口的增加,美方的虚夸值越来越大,而我国则甚至有高估对美贸易顺差的可能。
如果考虑到两国贸易统计之间还存在着产品的估价、原产地认定等其它干扰因素,则美方的统计虚夸值更大。
当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夸大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如将通过韩国、台湾等的转口贸易额计入逆差,甚至将中国在美投资企业的产出也视为贸易逆差等等。
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商务部甚至提出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久可能超过其对日赤字的无稽之谈,事实则是日本对美的贸易顺差由1980年的20亿美元稳步上升到1995年的1070亿美元,而中国对美贸易时有逆差,即使偶有顺差也是微不足道的。
相反地,美国对华出口近五年来是以平均每年22%的高速扩张的,比其总出口增长速度快2倍半,目前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的高关税和大量鞋帽服饰涌入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则对其正从中国获得比从法国、意大利更多的贸易收入闭口不谈。
——应用研究19□文\唐建荣等级分类中的应用聚类分析在企业信用 聚类分析亦称点群分析(CLUSTER AN AL-YSIS ),它是一种实用的多元统计分类方法。
聚类分析的过程实质上即是利用样本指标测定数据,定量客观地确定样本或指标的相似程度或亲疏关系,并在物以类聚的原则下选择相似或相近的样本或指标依次归并成类,以形成分类谱系图进而实现分类目的的过程。
因其处理对象的不同,聚类分析亦可归集为样本聚类或指标聚类二种。
本文介绍的系统聚类分析则是一种典型的样本分类方法,其对于企业信用水平的分类界定,亦具有适用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界限的模糊淡化,市场风险也水涨船高。
企业信用等级的合理分类,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选择可靠的信贷对象和切实落实扶优限劣的倾斜政策,亦有助于 表2.中美贸易顺差虚夸额估测项目/年份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香港对美国出口额(亿港元)642728729722664629646香港从美国进口额(亿港元)232322414462518588706美方的顺差虚夸额(亿美元)34.744.249.852.854.558.066.5中方的顺差低估额(亿美元)46.849.643.539.730.322.916.9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②《中国外经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美国之所以在关税税率、贸易逆差等统计方法和结果上大作文章,并以其片面的进口关税税率估算值和虚夸的对华贸易逆差值为依据,对我国进行种种指控,以至于我国被描绘为世界上最封闭的市场之一,且我国外贸商均为从事歧视性商业活动的不公正商人。
其用意无非是以下三点:首先是加重其自身与中国就知识产权、市场进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上的谈判砝码;其次是美国相信只要中国愿意减少其关税和关税壁垒,美国对华出口必将大增,顺便也就搭上了亚太经济增长的快速列车;再者是借口贸易赤字可以掩盖其本国劳动密集型行业日益衰退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事实,从而将国内失业问题归结为受中国商品倾销所致,事实上恐怕这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
其一,美国对华大宗出口商品如机电产品、木材和矿产品等名义关税税率已相当低,下行余地已很小;其二,我国关税实际税率已很低,这意味着目前绝大部分进口水税商品大体上是通过各部委或地方政府享受到了进口关税的减免,即使我国进一步调低如汽车、计算机和家电等产品的进口税率,美国企业所得到的实际收益也决不会太大,何况其他发达国家也必将分一杯羹;其三,我国从总体上说贸易项目的收支并不稳定,从1978年以来,出现贸易赤字的年份有13年,这意味着我国无法象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通过削减贸易顺差来增加进口,如在短期内要保证进口用汇则必须有其它政策的配合,象举借外债和利用资本项目的盈余等,从长期看这无疑将使我国国际收支恶化,从而降低对美进口商品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并影响到美国企业对华的直接投资热情,所以美国若以误导的关税税率和贸易差额来抨击中国,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同时也必然损害了美国的长期利益。
(责任编辑薛金龙)——应用研究 《江苏统计》199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