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2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5 高考命题点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版高考语文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板块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学前启动真题体验——试考题·明考向一、(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注],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2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 高考命题点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2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2 高考命题点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含解析

[学生用书P357(单独成册)][题组一对点练]一、一词多义1.属(10年12考)(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____________(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____________(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并诗》)___________(4)衡少善属文(《张衡传》)____________(5)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_________(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____________(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____________(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____________答案:(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2)动词,隶属(3)动词,属于(4)动词,连缀(5)动词,通“嘱”,嘱托(6)名词,等辈、类(7)名词,等,辈(8)动词,接连2.鄙(10年5考)(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____________(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__________(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____________(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____________(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___________(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并诗》)____________(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形容词,庸俗,浅陋,鄙俗(3)形容词,见识浅薄(4)动词,当作边境(边疆)(5)形容词,见识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名词,自称的谦词(8)名词,村野之处,乡下3.致(10年5考)(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____________(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____________(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并序》)____________(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5)听妇前致词(《石壕吏》)____________(6)专心致志____________(7)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____________(8)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____________(9)退而致仕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情致(2)动词,到达(3)动词,招致、招来(4)动词,得到(5)动词,表达、表述(6)动词,集中(力量、意志等)(7)副词,极,尽(8)动词,招请,招集(9)动词,归还,交还4.期(10年6考)(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____________(2)未登程先问归期(《长亭送别》)____________(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____________(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5)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____________(6)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并序》)____________(7)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氓》)____________(8)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9)不期而遇____________答案:(1)动词,至,及(2)名词,日期(3)名词,(jī),穿一周年孝服的人(4)动词,约定(5)名词,期限(6)动词,期望,希冀(7)名词,时间(8)动词,满一年(9)动词,约定5.次(10年6考)(1)列坐其次(《兰亭集序》)____________(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报任安书》)____________(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____________(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____________(5)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6)鳞次栉比____________答案:(1)名词,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2)名词,下一等(3)动词,按次序,引申为“轮到”(4)动词,驻扎(5)名词,次序(6)动词,有次序地排列二、古今异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约为婚姻..⑤所以..也④项伯许诺..遣将守关者⑥..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臣与将军....⑧君王为人不忍..戮力而攻秦⑦臣战河南A.①④⑧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解析:选D。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含解析20200710267

文言文阅读在江苏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考生的正确率一般都较高,真正的难点和失分点是文言文翻译题和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

考生在作答翻译题时得分寥寥,甚至连大意分都能丢掉。

这其中固然有基础不牢、知识面狭窄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许多考生在积累已基本定量的前提下,没有强化应具备的翻译意识,不会合理规避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失分点,从而造成失分。

而对概括分析简答题,考生则常因读不通文本、概括提炼能力欠缺而无奈放弃。

本专题特设3讲,专攻文言文阅读的这2大易失分题型。

第1讲强化文言文翻译4个意识——保高分1.根据以往阅卷的经验,在翻译句子时,有好多同学居然经常把人物名字,尤其是长而怪的少数民族的人物名字,当作实词甚至虚词来理解,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缅甸土司传》中的卜刺浪、莽得刺、马者速、那罗塔等人名。

2.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下面[例1]中的传主“沈通明”,后面就成了“通明”。

有时在行文过程中,根据人物表述,还会改用“名”或“字”来代指人物,如《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籍”就是项羽的名,很多学生缺少人物意识,不知“籍”为何意,造成理解障碍。

强化人物意识,可以弄清人物关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有利于所译句子的翻译。

二、语境意识——揣摩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主要是利用一个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之内的语句表述连贯、语意密切的特点来翻译句子。

需要强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

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文段中所有与该词语相关的文句。

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还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

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完整语境不符的情况极具迷惑性,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要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其含义。

1.利用语境补出省略成分文言文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比较常见,量词、主谓宾,甚至句子都可能被省略,成分被省略的句子如果要求翻译,语境能提示我们补出这些省略成分。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1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 实战演练 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1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 实战演练 含解析

一、实词、虚词[学生用书P339(单独成册)]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对初学者而言,临摹是对经典碑帖从多个方面进行的________和把握,是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不二法门。

临摹的前提是找到范本,一些民间乱写乱刻的墓志慢慢被人们________出来,被有些人________,这些人以丑为美,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A.体验开掘奉为圭臬B.体味发掘奉为圭臬C.体味开掘奉若神明D.体验发掘奉若神明解析:选B。

“体验”强调的是在实践中体会、了解,对象是生活、现实等。

“体味”强调的是玩味,即细细地体会,对象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味、人的情意趣味等。

第一空说的是对“经典碑帖”的研究,故选“体味”。

“开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挖”,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事物;一个是“文艺上指对题材、人物思想、现实生活等深入探索并充分表达出来”。

“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对象既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

在“挖”这个意思上“发掘”要比“开掘”的适用范围广。

根据语境,第二空选用“发掘”更合适。

“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地信奉或尊崇(多含贬义)。

“奉为圭臬”指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第三空强调的是当成准则,故选“奉为圭臬”。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闲适和散漫都是从俗务中抽身出来的状态,其心境却迥异。

闲适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________,悠然自得,内心是________而澄澈的。

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里东抓西摸,________,内心是烦乱而混浊的。

A.踯躅静谧无所适从B.徜徉静谧不知所措C.踯躅宁静不知所措D.徜徉宁静无所适从解析:选D。

“踯躅”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句中所谈的对象是“闲适者”,用“徜徉”更准确。

“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静谧”指安静,形容静寂无声。

句中用“宁静”更合适。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2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四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2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6 高考命题点四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含解析

[学生用书P363(单独成册)][题组一对点练]一、翻译下面的文段,注意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

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余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答:答案:译文: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人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

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

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

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又跟她一起织布。

加点词: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在晚上;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答案:(1)(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1 专题五 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 实战演练 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新探究大一轮检测:1 专题五 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 实战演练 含解析

[学生用书P349(单独成册)]1.下列对联与所写人物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A.①孔子②荆轲③苏武④苏轼B.①老子②屈原③王昭君④苏轼C.①孔子②屈原③苏武④辛弃疾D.①老子②荆轲③王昭君④辛弃疾解析:选C。

①曲阜孔府旧称衍圣公府,从“公府第”与“圣人家”可以推知是孔子而不是老子。

②从“万顷重湖”和“一江千古”可以推知是屈原而不是荆轲。

③从“陇上羊归”可以推知是苏武而不是王昭君。

④辛弃疾作有“西北望长安”词句,从“望中西北是长安”可以推知是辛弃疾而不是苏轼。

2.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迁客逐臣乙、游子思妇丙、戍卒征夫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乙:③⑤丙:②⑥B.甲:①⑥乙:③④丙:②⑤C.甲:③④乙:②⑤丙:①⑥D.甲:③⑥乙:②④丙:①⑤解析:选A。

题目中所给诗句分别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一)》、何应龙的《行人》、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秦观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六)》。

作答时,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确定其刻画的人物形象。

如根据②中的“羌笛”“关山月”、⑥中的“宝剑”“楼兰”可知,②⑥塑造的是戍卒征夫的形象,属于丙;根据③中的“行人”“恨”“短长亭”、⑤中的“鱼鸟无消息”可知,③⑤塑造的是游子思妇的形象,属于乙。

据此运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为A。

3.下列语句描写的内容与使用场合对应正确的一组是()①音乐室:阳春白雪虽然和寡,高山流水但觅知音。

2020高考精准大二轮江苏专用版(课件+讲义+精练):第2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精准大二轮江苏专用版(课件+讲义+精练):第2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4.通假推断法 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可以从通假 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D项“其治以脉,不以证”中的“证”,可以从通假角度来 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状”。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题目。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
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典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
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 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召祸

文言 翻译 √ √ √
归纳 要点 √ √ √
课前诊断自测
课堂精准突破
1.近三年江苏高考卷文言文选材形式上不断求变:状、记、传。从表达方式上看, 基本上为记叙类,重点在记人叙事,尽管有些文本是几种表达方式兼用。 2.四道题目,题型相对稳定,全面考查五大考点,设题紧扣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 又能提供新的角度和知识点,如2017年加大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可以引发学生 深入思考,也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2018~2019年加大对 分析概括考查,预计2020年考查分析概括可能性比较大,其他题型相对稳定。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练习答案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练习答案

高三语文练习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A2.(3分)C3.(3分)C4.(3分)D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D(陟:提升)6.(3分)A(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才称为“状元”。

)7.⑴(5分)皇帝已经派遣使者秘密侦察(这件事),恭顺侯听说知道后,对瞿景淳说:“如果没有您,我差不多触犯法律了”。

瞿景淳说:“我知道朝廷使者按道理应当像这样罢了。

”评分建议:“诇”“微”“中”“义”各1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⑵(5分)现在皇帝正急用人才,因为南北方都没有足以使用的人,不在这个时候广泛选拔人才并且重重培养他们,有一天(需要人才)拿什么应对征召。

评分建议:“方”“博”“植”“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8.不畏权贵(坚守礼法);清正廉洁;明察事理;公正选贤(重视人才培养)。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思念友人、写扬州风光、感叹离恨。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连夜到”照应标题“夜到扬州”(1分)。

通过船行之快和相见惊笑的描写(2分),表达了与友人相见的急切心情,以及与友人相逢的惊喜、欢快之情,也暗含了久历宦海沉浮的感慨(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⑴约我以礼⑵入则无法家拂士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⑷恐年岁之不吾与⑸猿猱欲度愁攀援⑹觥筹交错⑺击空明兮溯流光⑻各领风骚数百年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B(错在“义儿对错误的认识和悔过”。

)13.(6分)孩子与家长的矛盾;学生与老师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率性作画,不受拘束,义儿感到舒适;远离唠叨,不受责骂,义儿感到惬意;寄宿学校,一切新鲜,义儿感到快乐;启示人们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P361(单独成册)][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

原文: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指传主陶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选项: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

比对:答案:张冠李戴。

“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

(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的错误。

(1)原文: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选项: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比对:(2)原文:(孙长卿)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

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

比对:答案:(1)时间错位。

原文中是“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由此看出秋芙让小狗搅乱棋局是在将要输棋之时,并非输棋之后。

(2)地点有误。

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

(三)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之处。

原文:刘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

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选项: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早晚拉着他谈论政事,恩赏礼遇十分优厚。

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比对:答案:曲解词义。

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并非拉着他。

“引接”是“接见”之意。

(四)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于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

原文: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

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

选项:在太原少尹任上,王缙整肃纪律,将恃功自居不受约束的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等以军法处斩,全军将校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

比对:答案:无中生有。

“再不敢居功自傲或玩忽职守”于文无据,文中只有“诸将股栗”的说法。

(五)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的错误。

原文: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选项: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比对:答案:因果失当。

余若水“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的原因,不是因为“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而是因为“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

(六)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6.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的错误。

原文: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亡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选项:钱乙医术高超。

晚年他想出将病症转移到双脚来保全生命的奇招。

他自制药液服用,使左侧手足出现挛缩症状,又派人挖来茯苓服用。

此后身虽偏瘫,却气壮骨坚。

比对:答案:以偏概全。

“将病症转移到双脚”不正确,原文有“吾能移之,使病在末”是将疾病移到四肢,而不仅仅是“双脚”。

[题组二综合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门山①之公署,旧有三老堂。

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②而稍庳③。

今以之馆.宾者也。

予到半年,茸而新之。

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

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

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④,小山林而大朝市。

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处进退,君子之大致。

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

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

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

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

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

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

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

始予得之,亲友失色,吊.而不贺。

予固戚然以忧,至则事简俗淳,使于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

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

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

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

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藉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

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⑤,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

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其谁曰不可哉?(有删改)【注】①门山:地名。

②甍(ménɡ):栋梁,屋脊。

③庳(bì):低矮。

④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后一句指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

⑤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以之馆.宾者也馆:安顿B.盖古今恬.不之怪恬:安逸C.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意:用意D.亲友失色,吊.而不贺吊:慰问、安慰解析:选B。

“不之怪”的意思是“不以之为怪”,据此可推知“恬”应该是“习惯”的意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到门山县任职半年后,把门山县公署原有的“三老堂”修葺一新,并将其更名为“吏隐堂”。

B.作者认为做官和归隐不可混淆,既为吏,取俸禄,即使是“抱关击柝”之事,也应做到尽职尽责。

C.作者任职之地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城,新朋好友都为他担忧,但作者从一开始就不以为意,淡然处之。

D.作者所说的“吏隐”并非世人所认为的“隐于朝市是大隐”,作者对边做官边隐居的尸位素餐者持批判态度。

解析:选C。

“但作者从一开始就不以为意,淡然处之”说法错误,由原文“始予得之……予固戚然以忧”可知,一开始作者也是忧愁的,并非“不以为意,淡然处之”。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译文:(2)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

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

译文:答案:(1)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却非得隐居在这里吗?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吸取它。

(2)等到国家边境警报四起,军事文书驰马传递。

出使的人在道路上纷繁交错,这个小县城却因为偏远阻塞而好像没有听到一样。

10.作者为什么要将“三老堂”更名为“吏隐堂”?请简要概括。

答:解析:作者在第一段末尾写自己将“三老堂”更名为“吏隐堂”,而前文提到“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

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这就是作者给“三老堂”更名的第一点原因。

作者为何偏偏更名为“吏隐堂”?文章倒数第二段“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是一个重要的提示,阅读倒数第二段可知,“吏隐堂”是作者根据自己为官的生活来命名的,作者做官如同隐居。

明确了这些,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①作者寻“三老堂”命名的原因而未得,担心有人问起自己却无法回答。

②作者认为自己做官十分安逸,如同隐居。

门山县的官署,过去有一个“三老堂”。

大概在正屋的西面,旧厅的东面,(与官署)屋脊相连,只是稍稍低矮些。

现在用它来安顿客人。

我到这里半年,重新修茸,使它焕然一新。

(我)猜测这堂名叫“三老”,(其中)一定有主人的名字。

然而搜求图册和记载的文字,却无法找到,询问当地父老,他们也不知道。

有客人问我(取名的原因),常常担心自己无法回答,于是就更名为“吏隐”。

“吏隐”的说法,从谁开始呢?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是笨拙的,而隐于朝廷的老子才是聪明的,(所以世人)认为隐于山林是小隐,隐于朝市是大隐。

喜欢奇谈怪论的人,常常将隐于朝市列为美谈,而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于是以此为借口(一边做官一边隐居)。

大概自古以来人们都已习惯了,不认为这是怪事。

唉!出仕和归隐,是君子的重要志趣。

做官就做官,归隐就归隐,两者的区别清清楚楚,是不可以混淆的。

做官却说归隐,这是什么道理呢?担当别人的职事,那就应该为别人的忧虑而担忧。

担当守门打更这样的职事,一定要想着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求称职。

岩穴之下,田野之中,行医、占卜、佛家、道家,哪一个地方不可以隐居?却非得隐居在这里吗?这是奸诈之人欺骗世人的言论,我不吸取它。

既然这样,那么我取“吏隐”为堂名的用意在哪里呢?我说:“我所指的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自己做官如同隐居。

门山县城是一座小小的孤城,高高地坐落在荒僻的山顶,人烟稀少,勉强叫作县。

这里四面荒芜险峻,令人不忍目睹,黯然神伤。

这是过往的客人看到了都会叹息的地方;是读书人所鄙视弃置的地方,不是迫不得已不愿来。

起初我得到这个地方的官职,亲朋好友都惨然失色,都来安慰我,没有人为我庆贺。

我本来也很忧愁,到了以后(才发现)这里事务简单,民风淳朴,以至于疏怠懒散,所以自己心里深感安慰。

等到国家边境警报四起,军事文书驰马传递。

出使的人在道路上纷繁交错,这个小县城却因为偏远阻塞而好像没有听到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