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小公务员之死教案

一、导入设计:
请根据描述猜测人物。
二、形象、性格分析:
1、故事情节:
小公务员打个喷嚏――反复道歉――惶恐而死
2、“文似看山不喜平”,而本文故事情节却波澜不惊,但就在这波澜不惊之中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
这得益于什么?
3、通过前面阅读,看看作者对人物做了哪些描写?
4、通过描写,你能看看小公务员每次道歉后的心理变化吗?
5、小公务员在整个故事中的表现可以怎样形容?
三、主题挖掘:
1、“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人死了,谁是凶手?
2、契诃夫认为:人应该活得像个人。
结合本文谈谈:我们怎样活才能像个人?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淡定处事,从容做人。
淡泊而不消极,进取而不贪求。
走出奴性,回归自我。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把握小说的情节。
2. 圈画文中的精彩描写,分析描写的作用。
3. 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历程,分析其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4. 理解切尔维亚科夫之死背后的主要原因: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教学重点:1. 圈画文中的精彩描写,分析描写的作用。
2. 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心理历程,分析其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切尔维亚科夫之死背后的主要原因: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不知道大家有没看过胡歌用《无极》改编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一个喷嚏引发的血案”,当我们一不小心把喷嚏喷到别人身上的时候道个歉也就过去了,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中没管住自己喷嚏的这个人可就没那么轻松了事,他因为这个喷嚏赔上了自己的性命,真是一桩“血案”啊!也正如作家莫泊桑所说的:“生活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把你断送,也可以把你拯救出来!”二、介绍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家。
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文官的死》、《变色龙》等。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年轻时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个秃头的干瘪小老头,并且在一间好办公室的大写字台后面呆着。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一)听范读,理顺字音(二)复述小说大体故事情节。
明确: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一不小心把喷嚏碰到了将军的脖子上,在多次道歉被拒后走向死亡。
(三)划分情节,概括主要内容明确:序幕--小公务看戏开端--一个喷嚏发展--反复道歉高潮--将军暴怒结局--小公务之死四、作业:阅读拓展资源:《契诃夫》(康费定)第二课时一、导入阅读了康费定的《契诃夫》,你对契诃夫有了哪些了解?学生畅所欲言,进行交流。
二、深入研读,分析形象(一)从情节上分析1.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有几次?明确:五次。
2.他每次道歉是出于什么原因。
吉林省德惠市第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小公务员之死》教案2 长版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2、学习本文用夸张、讽刺的手法表现社会现实的写法。
教学重点1、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寻找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
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设计一、导入:记得六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课文《凡卡》,文中那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凡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作者就是28岁就被俄国科学院授予“普希金奖”的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契诃夫。
契诃夫擅长描写小人物的故事。
有人评价契诃夫“只用一个词就可创造一个形象”,这句话道出了他在语言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今天我们将接触一位小职员,看看契诃夫笔下的这个小人物又有着怎样的命运。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2、给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列一个提纲。
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明确:本文写了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担心看轻歌剧时打的喷嚏溅着布里扎洛夫将军,再三向他道歉,担惊受怕,终日惶惶不安,最后一命呜呼的故事。
(人物+事件+结果)(板书:小职员道歉死了)3、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⑴文中切尔维亚科夫前后共道歉了几次,分别是哪几次?(朗读并体会小职员的心情)明确:分别是第4节、第9节、第16节、第20节、第25节。
(语言描写)⑵作者除了运用了语言来塑造人物,还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塑造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的呢?明确:作者主要从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对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
⑶请学生圈画出小职员切尔维亚科夫五次道歉前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
说说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
切尔维亚科夫五次道歉前后的心理活动与神态变化为:(四)本文讽刺、夸张的手法小说结尾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有什么作用?三、课堂小结四、拓展五、学完本文后,你有何收获?六、作业片断练习:《试卷发下之后》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小公务员之死》优质课课件

《小公务员之死》优质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的特点。
2、分析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的人物形象。
3、探讨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4、学习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切尔维亚科夫的死因,剖析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2)掌握小说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技巧。
2、难点(1)对小说主题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感到不安和焦虑。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小公务员的世界,看看他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最终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 1904),19 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他的作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取材,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揭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第六病室》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生阅读后回答)小说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的身上。
他为此感到惶恐不安,多次向将军道歉,最终在精神重压下死去的故事。
2、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进行分析。
(1)“他凝神瞧着,觉得幸福极了。
可是忽然间……在他的喉头底下,呃,在锁骨旁边,起了一个小肿块。
这个小肿块,他感觉得到,一分钟比一分钟大。
”这里的心理描写表现出切尔维亚科夫的敏感和神经质。
(2)“‘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大人……请您原谅……我本来……出于无意……’”切尔维亚科夫的道歉语言谦卑、惶恐,反映出他地位的卑微和内心的恐惧。
小公务员 之死

2011-2012年初一语文导学案教师评价:班级: 姓名: 组别:组长评价:《小公务员之死》导学案主备人:课型:自学验收课审阅:【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和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
2、、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及其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
【学习难点】对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的理解。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初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自主处理生字词。
2、反复诵读,在书本上批注自己的理解,。
3、在朗读过程中,把握这篇小说所表达的感情。
4、在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并写在我的疑问处。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笔调有幽默,寓意深刻。
小说主要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戏剧有《伊凡诺夫》《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关于作品《小公务员之死》写了一个小公务员因看戏时不慎把喷嚏喷到了将军的光头上而向将军道歉,又发展到为打扰了建军的“听戏”、休息和应酬事务而道歉,直至在过分恐惧中死去。
小说的讽刺锋芒主要是冲着官府里的小官小吏,对这些人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卑微怯懦的奴才性格,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
3、写作背景19世纪后期,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
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地将人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重逾千斤。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喷嚏.()搅.扰()窘.()撇.()磨磨蹭蹭(...)契诃..夫()()枢.密()庶.务官()2、词语解释庶务官:窘:惶惶不安:【自主学习】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口答)2、本课是怎样安排情节的?【我的疑问】【合作探究】3、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举例说明。
第十二课 小公务员之死

《小公务员之死》选自长春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教案小公务员之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试着分析“小公务员”的形象,学习语言、心理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小公务员”性格形成的原因,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题教学方法:讲解法,点拨法、组际交流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研读《小公务员之死》。
二..熟悉课文: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喷嚏将唾沫喷到将军的头上而内心不安,反复找将军道歉,最终抑郁惊吓而死的故事。
2.道了几次歉?标出来五次2段、8段、15段、19段、24段3.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切尔维亚科夫卜里兹查洛夫将军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深入理解,思考讨论:1.结合人物的描写,分析切尔维亚科夫和卜里兹查洛夫将军是怎样性格的人?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懦弱卑微,敏感多疑,畏首畏尾,奴性十足卜里兹查洛夫将军:傲慢暴躁、专横粗暴、以权谋私2.切尔维亚科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简介背景,帮助理解:19世纪后期,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
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的将人束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
契诃夫生活的时代是俄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精神与经济危机最为严重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俄国的农女制度虽然在契诃夫出生的第二年就废除了,但数百年的农奴制度却在俄国人民的民族特性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废除的。
社会原因: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俄国森严的等级制度对普通人民精神上的摧残与压迫。
小公务员之死教案设计

小公务员之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公务员之死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和讨论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学生将了解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小公务员之死》这本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要解释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2. 提问学生对于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的了解和看法。
阅读活动:1. 学生阅读《小公务员之死》的第一章节。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故事背景是哪个时代和地点?这个背景对故事的发展有何影响?- 故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你对这些问题有何看法?-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3. 学生小组之间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写作活动: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一篇关于《小公务员之死》的读后感。
2. 学生可以选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是否成功?- 故事中的社会问题是否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 故事的主题是否与现实生活有关?对你有何启示?- 你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何看法?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修改自己的作品。
总结活动:1. 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给全班,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教师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对故事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分享,以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也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
教案扩展: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社会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比较。
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探讨社会现实主义文学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发展和影响。
3. 学生可以进行创作活动,写一篇以社会问题为主题的短篇小说或散文。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小公务员之死》word教案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观点。结合文中人物刻画的描写方法,探究人物性格,进而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先自学,进行批注性阅读,再进行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3.三读: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
透过作者绘声绘色的语言,切尔维亚科夫似乎就在我们的眼前,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奴姓十足
备注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教材第13课)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李丽娜
2016年7月1日
他创作出许多震撼人心的作品,是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之一。
引出契诃夫,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
学生结合预习,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三、了解背景
出示创作背景,简要介绍。
四、研读文本
1.一读:整体感知,读正确,读流畅。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圈点勾画生字词,自己解决不了的查字典或读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小结:
他的死源于偶然却死于必然。因此,作者嘲讽他活得不像人,也批判了制度的腐朽。
五、拓展延伸
跳出文本,故事给了你什么收获呢?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布置:
1.以小组为单位,以课文为剧本,编排课本剧。
2.推荐阅读:《变色龙》《套中人》
八、板书设计
小公务员之死
谨小慎微
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懦可鄙的奴性
唯唯诺诺病态的社会
重
难
点
重点:学习本文用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学习本文用夸张、讽刺的手法表现社会现实的写法。
方
法
自学法讨论法
点拨法
手
段
多媒体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二十四中学
郑海燕
《小公务员之死》教学设计
郑海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小说中的心理描写
2.学习夸张与讽刺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赏析情节,从而把握文章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本文的趣味性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小说的特点。
2.了解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所揭示的社会内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夸张与讽刺的手法
教学难点
对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吗?——法国莫泊桑、美国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他们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契诃夫,学习他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二、作者介绍
安东·诃契夫(1860——1904),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出生于亚速海沿岸塔干罗格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
祖父曾是家奴,后赎得自由身份。
父亲开设一个杂货店,常常逼迫契诃夫去帮工,因此,童年生活给契诃夫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却为日后的创作提供了生动的引人入胜的素材。
1879年契诃夫进入莫斯科大学攻读医学。
1880年开始在通俗幽默杂志发表作品,以补学资。
1884年大学毕业,一边行医,一边继续创作。
到了1888年,契诃夫已经成为俄国知名的短篇小说家。
同年,发表风格严肃的中篇小说《草原》,从此契诃夫告别幽默戏谑风格,转向严肃创作。
1890年契诃夫横穿俄罗斯,到库页岛考察社会生活,目睹野蛮、痛苦、灾难等等残酷现实,相继写成《第六病室》《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农民》《装在套子里的人》《醋栗》《姚内奇》《宝贝儿》《带狗的女人》等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19世纪90年代,契诃夫对戏剧产生兴趣,创作出《海鸥》《三姊妹》《樱桃园》等改变世界戏剧史的著名剧作。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三、背景介绍
19世纪后期,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政府暴戾无道,扼杀自由;百姓饱受压制,怨声载道;整个社会被恐怖笼罩,人心惶惶。
上尊下卑的封建烙印死死地将人束缚住,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官场中强者倨傲专横,弱者唯唯诺诺。
各种各样的恐惧感、焦虑感压抑着人们,重逾千斤。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
教师在学生朗读后,简单点评并纠正错字、音。
五、整体感知、讨论分析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这篇课文课了一个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喷嚏将唾沫喷到了将军的头上而内心不安,反复找将军道歉,最终抑郁惊吓而死的故事。
2.你认为这是一个悲剧还是喜剧故事?
这个问题可以锻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要求答案统一,言之成理即可。
3.我们暂且把这个故事当喜剧看,结合情节谈谈哪些地方滑稽可笑?
明确:事情的起因竟然是唾沫喷到将军头顶,切尔维亚科夫反复向将军道歉;甚至在将军已经原谅的情况下还要登门道歉;结果居然是被活活吓死。
4.我们再把它当悲剧来看,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悲剧人物,请同学们结合情节谈一谈他身上有什么性格特点?
(1)他凝视瞧着,觉得幸福极了。
(满足于平常的生活感受,对生活要求并不高,也不过分。
)
(2)他拿手绢擦了擦脸,而且照有礼貌的人那样,往四下里看一看:他的喷嚏搅扰别人没有。
(注重文明礼节,平实而谨慎。
)
(3)他开始惶惶不安,定不下心来。
到了休息时间,他走到卜里兹查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了一会儿,压下自己的胆怯,喃喃地说……(犹豫彷徨,胆怯迟疑,谨慎而谦卑。
)
(4)“已经忘了,可是他的眼睛里有一道凶光啊。
”(心理自我作祟,畏惧权势,多疑猜忌。
)
(5)“这怎么会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就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呀!他是将军,可是他竟不懂!既是这样,我也不愿意再对这个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好了,我再也不来了!皇天在上,我说什么也不来了!”(对权贵不满,放胆自壮,却只能通过内心苦想以寻求自我安慰,一处心里潜在因素的伏笔,更见其在乎且慌张。
)
教师总结:切尔维亚科夫卑微、胆怯、奴性十足的性格,这是一种被扭曲的病态的性格。
5.切尔维亚科夫的死仅仅是性格悲剧吗?还悲剧在哪里?
悲在时代制度(沙俄时代等级制度森严,下对上必须是恭敬的服从的)
6.如果切尔维亚科夫敢于反抗能不能死?
悲在精神思想
7.文章想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通过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喷嚏将唾沫喷到了将军的头上而内心不安,反复找将军道歉,最终抑郁惊吓而死的故事反映了沙俄制度对人性格的扭曲及批判。
8.“小公务员”这个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典型形象,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一定还将永远流传下去。
请问,这一形象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明确:小公务员性格的本质是一种奴性心理。
契诃夫通过他的作品在提醒我们:人在任何情况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尊严,要消灭精神奴役,追求精神的平等、自由、勇敢。
人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时代和制度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破除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形成开放的眼光。
六、总结
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创作,对世界上的许多作家及读者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些优秀的作品不仅有助于后世认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旧世界的罪恶,而且能激起我们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请同学们课后关注此类作品,让优秀的作品陪伴我们走过人生。
七、布置作业
阅读契诃夫的《变色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夸张与讽刺的艺术效果,并摘录小说当中最具讽刺意义的文句或文段。
八、板书设计
201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