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篇1《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涉江采芙蓉》注释⑴芙蓉:荷花的别名。
⑵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芳草:这里指兰草。
⑶遗(wèi):赠予。
⑷所思:所思念的人。
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⑸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⑹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
漫,路长貌。
浩浩,水流貌。
⑺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⑻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此诗开篇之“涉江采芙蓉”的人,有人认为是离乡的游子(即思妇的丈夫);但有人反对这种观点,理由是游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别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
因此,有人认为“涉江采芙蓉”者是在江南家乡的思妇(即妻子)。
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谐“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
所以,“涉江采芙蓉”的人当为思妇。
“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蕙草,发出阵阵幽香。
这里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说兰泽有很多美女。
这与《乐府诗集·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涉江采芙蓉》原文:佚名〔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转头看。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鉴赏《涉江采芙蓉》译文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涉江采芙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痛苦忧伤。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方。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
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鉴赏

《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鉴赏《涉江采芙蓉》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涉江采芙蓉的古诗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涉江采芙蓉》原文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翻译译文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么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赏析《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读者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原文翻译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显得那幺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于是我们要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涉江采芙蓉》作品赏析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幺,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涉江采芙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涉江采芙蓉珠帘秀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及注释】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旧乡:故乡。
6、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
形容无边无际。
7、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8、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9、还顾:回头看。
【赏析】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
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的,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当不可径指其为“游子”。
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
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更教人心醉。
——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涉江采芙蓉原文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原⽂及翻译赏析 《涉江采芙蓉》通过对游⼦思念妇⼥采集芙蓉的场景进⾏描写,来表达漂泊异乡的游⼦的的相思之情。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涉江采芙蓉原⽂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涉江采芙蓉原⽂: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路漫浩浩。
同⼼⽽离居,忧伤以终⽼。
翻译: 我踏过江⽔去采荷花,⽣有兰草的⽔泽中⻓满了⾹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的爱⼈。
回头看那⼀起⽣活过的故乡,⻓路漫漫遥望⽆边⽆际。
两⼼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起,愁苦忧伤以⾄终⽼异乡。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有兰草的沼泽地。
遗(wèi):赠。
远道:犹⾔“远⽅”。
还顾:回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尽头。
形容⽆边⽆际。
同⼼:古代习⽤的成语,多⽤于男⼥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终⽼:度过晚年直⾄去世。
赏析: 《涉江采芙蓉》是⼀⾸写别的情诗。
在古代封建社会⾥,⽣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与⼈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期被截断。
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法往来,相隔两地⾳信全⽆,就成为许多⼈私⽣活中最伤⼼的事。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
兰泽:⽣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
夏秋时节,江南⽔乡,⽇暖花⾹,荷花盛开,⼥主⼈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摘取了芬芳的兰草。
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装饰的绚丽灿烂,让⼈顿感主⼈公形象雅洁,⼼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送,远道:远⽅。
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上⼈远在天边。
这两句⾃问⾃答,感情陡然⼀转,由欢乐转为悲哀,⼀腔热忱,遭到兜头⼀盆冷⽔泼来,⼀霎时天地为之变⾊,草⽊为之含悲,⼼中⽆限的凄凉寂寞,伤⼼失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夏日采莲图。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芙蓉意象:荷花、莲 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意象:“芙蓉”“兰 泽”“芳草”。
意境:高雅纯洁 欢快愉悦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 双关、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描写方式:细节、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议论、抒情(抒情方 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 志等)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铺垫等。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梁武帝萧
古
1 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 衍长子.曾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中国现存 最早的汉 族诗文总
九
集《文选
首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史称
《昭明文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选》。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 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小结
自古至今,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赞誉不 断,钟嵘评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 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透过《涉江采芙蓉》我们 可略窥《古诗十九首》的精妙。
遗(wèi):赠。以义定音。 谁(shuí):口语与书面语区分开。 还(huán)顾:回头看。
读懂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 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 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 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注意这里的诗歌表达手法: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 、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 处的处境,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 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 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 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 果,使哀之更哀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探究: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 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女子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
(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语 ( 女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分析: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就有这样的描绘“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 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男子一般在京都 洛阳求取前程,不太可能回到江南去采莲。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 往往暗关着“夫荣”,“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 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对面落笔”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 1.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
映衬。2.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宛 转曲达。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云:“代为 之思,其情更远”,请做具体分析。
①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②诗人宕开一笔,不 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引起,描写友人 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现在 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湘,清凉的月 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③由眼前情 景转为设想友人抵达后的凄凉清冷处境和孤寂愁 苦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 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思妇怀远
一个借采莲来表达思念的女子,想象自己 的爱人也在远方回望故乡,思念自己,前 4句为实写,5、6句为虚写。
对面落笔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 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而是反 弹琵琶,从对方着笔,简单说就是不写自己如何 思念对方,而是着力描绘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的一 种手法。这样,就使得作者的怀远或思归之情, 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既深化感情,又强化 主题。形式上,常用“忆”、“想得”、“遥 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分析: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 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分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 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 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 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 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如此,更显出他 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泰戈尔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 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 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 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 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 子的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 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 写自己的人生。
2、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欢快
失望
以乐景写哀情
诗歌1、2句通过兰泽、芳草、芙蓉等意象,描 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表现主人公情怀的高雅, 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3、4句 笔锋一转,转喜为悲,用夏季美景烘托出内心 的孤寂,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伤。
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 “转”。
评价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 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读准字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