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
新时代担负新的文化发展使命作文

新时代担负新的文化发展使命作文
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文化的使命啊,真的像一座灯塔,照亮我
们前行的路。
它不仅仅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更是咱们创新、创造的新动力,给社会注入了无限活力。
这片土地上,文化的发展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你看那些古老的
典籍,再看看现在的潮流创意,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简
直让人惊叹不已。
文化不再受传统束缚,它大胆跨越,拥抱多元化,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新时代嘛,文化发展得更快了,要求也更高了。
我们得保护好
那些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还得有创新精神,开创新的文化领域。
咱们得开放心态,学习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让中华文化跟世界文
化一起,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现在这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咱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发
展的“小推手”。
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文化繁荣尽一份力。
无
论你是搞艺术的,还是搞科技的,或者是传承文化的、普及教育的,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咱们一起扛起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大旗,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
努力,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里更加绚丽多彩。
咱们手牵手,肩并肩,一起走向那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新时代吧!。
人类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人类的社会与文化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断地演变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将从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1. 史前社会的文化发展在人类社会的起源阶段,人们生活在一个原始的自然环境中。
在这个时期,文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的组织形式和工具的发展上。
人类开始形成最早的社会组织,如部落和家族,同时发展了最原始的工具和武器。
这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农业社会的文化发展农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开始学会种植和养殖,形成了稳定的定居制度。
这种定居制度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人们开始发展更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了城市和国家。
在这个时期,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对文化的传播和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工业社会的文化发展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转型。
从手工业转向机械化生产,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工厂、企业等兴起,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同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也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信息社会的文化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社会。
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化。
同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结语: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从史前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和发展轨迹。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将继续前行,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融合共生的作文

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融合共生的作文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融合共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而时代发展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那么,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文化传承并不意味着守旧和固步自封。
相反,文化传承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比如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它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生命力。
相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现在,我们不仅可以用汉字来书写文章、交流思想,还可以用它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甚至可以用它来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
这就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融合共生的最好例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时代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迎合潮流和时尚。
相反,时代发展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养生等等理念,虽然可能在过去看起来有些过时或者陈旧,但是它们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方向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融合共生的目标。
我想说的是: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时代发展,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当我们能够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互动作用和互补优势时,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未来。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共同推动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融合共生的大潮向前涌去!。
作文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

作文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中国作文: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传承,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底蕴。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冷落,面临着被淘汰的困境。
如何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保护好传统文化,使其与时俱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和审美情趣。
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传递这些传统给后代。
传统文化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因此,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文化的魅力渐渐被新兴的文化形式所替代。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他们更多地追求时尚和流行。
这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教育是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
加大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投入,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此外,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播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
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传统文化要能够吸引现代人群的眼球,需要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
例如,传统戏曲可以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传统绘画可以融入现代艺术形式;传统手工艺品可以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方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增加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于新时代发展新文化的作文

关于新时代发展新文化的作文新时代发展新文化,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那么,什么是新文化呢?新文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它是新的、先进的、有活力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那么,新时代发展新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好的东西,什么是不好的东西。
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学会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
我们要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
我们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学会创新。
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灵魂。
我们要敢于突破陈规陋习,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打破常规。
我们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新能力。
我们要学会合作。
合作是新时代发展的基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
我们要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协作共赢。
我们要有合作精神,有合作意识,有合作能力。
我们要学会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我们要有自我要求,有自我约束,有自我激励。
我们要有进取心,有上进心,有自信心。
新时代发展新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自我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在这个时代中立足、发展、进步。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展开论述。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的价值和观念逐渐淡化,需要进行传承和挖掘。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也同样重要。
新时代的中国需要加强文化自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陈出新,鼓励文化创新,创造出新的文化现象和符号。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文化融合互联网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堪称世界第一。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文化融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网络技术,文化交流的成本和难度大大降低,各地文化和民族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弭,文化融合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同时,互联网上的新文化元素也不断涌现,这些新文化元素可能存在一些缺陷或者违背传统文化,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将创造和传播文化纳入了市场经济的体系中,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文化价值,文化产品逐渐丰富,艺术市场不断升温,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同样重要,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介入和投入,打造精品文化产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青年人对文化的重视青年人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思想观念、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和先锋性。
在当代中国,随着年轻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青年人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在现代文化中敢于探索和创新,开辟出新的文化发展道路。
总之,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许多复杂而又多元的挑战和机遇,既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需要注重文化创新,加强文化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和引导青年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它包括了道家,儒家,佛家等众多流派和流传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多样性,还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文化、商业文化、互联网文化等多种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和传播上面临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与发展前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1.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这些悠久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等,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而中国文化的灵魂在其中。
弘扬中华文化传统,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坚守中华文化本土性和文化独立性的必要手段。
2.激发民族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且多姿多彩。
它不仅源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还与中国境内的地理环境、民族特点、考古发现等密切相关。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丰富历史背景。
它不只是一种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的信仰和信念,它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前进。
如今,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搭建中华民族自信的平台,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民族精神。
3.加强文化自信正视中国传统文化,既是立足现实的一种兴起,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课本,更是我们今天所处的现实。
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在于,它不会沦为陈章老套的东西,而是要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更亮眼的火光。
加强文化自信,就要树立中国文化软实力,把传统的中华文化变成当代强国的引领力量。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1.文化创新为了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带入现代感,在文化创新方面年轻人就应该有更多的探索。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文化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这种文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代表着一种文化的进步,还代表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是我们国家在文化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它的迅猛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带来了许多优势。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从文艺创作上讲,包括了电影、音乐、文学等多个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电影已经走出了低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优秀电影成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在音乐上,不少年轻音乐人的出现已经让音乐行业焕发出青春活力。
在文学上,新生代作家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对社会的思考和描绘,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精品。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音乐、电影、文学作品在中国引领一股聚焦时代发展的文化风潮。
这些文艺作品的出现一方面满足了社会需要,另一方面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从文化产业上讲,也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后,其快速发展更是为国家经济注入中国式文化的新鲜力量。
电影市场超过美国,电竞产业快速崛起,全民阅读逐渐成为文化品位的重象征,文化消费也成为现代消费变革中的重要因素。
这标志着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推动着我国经济向着文化创意和创新型国家不断前进。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从文化自信上讲,体现在国家强大的软实力中。
如今,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标杆,中国文化的名字也是越来越在世界文学领域中高耸;国际社会也越来越认可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
此外,“文化自信”更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知、接受、尊重,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跨越发展的自信心,发掘文化创新活力,凝聚民族精神力量,拓宽文化视野,展示了一种充满力量的文化形象。
总体来讲,我国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产业的支持和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新时代的文化大发展,不仅支撑着中国的现代化文化建设并得到世界尊重,也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能够有效推动文化体系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全民整体素质,创立出多元、又富有特色的国家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作者:梁晓娟来源:《领导之友》2015年第02期边发吉,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河北省委主委、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
长期致力于杂技剧(节)目和综合晚会的编创等艺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编排的杂技《四人顶技》《流星》《轻蹬技》《圣坛祭》分别获法兰西总统奖、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瑞典马戏节第一名、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全国少儿杂技比赛银狮奖。
策划编排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故乡》《天缘》,大型魔术主题晚会《玄光》分别为第六、七、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玄光》还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导演的《中华魂》获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节金菊奖,本人获最佳导演奖及金菊奖终身成就奖。
此外,还主编出版了《河北杂技》《杂技老照片》和《杂技概论》三部专著。
本刊记者:边主席,您好!您长期致力于音乐、演奏、作曲、杂技节目编创等艺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您的作品曾获得法兰西今日青年马戏节第一名、瑞典今日青年国际马戏节第一名,并多次获得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
您本人也先后荣获第一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唯一最佳导演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作为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请您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边发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需要实现转型。
为此,必须了解并正确认识人类发展所处的时代。
因为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所悟所行都会受到认识制约,如果不了解人类发展所处的时代,就会茫然,就会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满腹无知道理多”的状态,经济转型就无从谈起。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
从小分子、微分子慢慢进化到小动物,变成人,再从爬行、半屈、半直立、直立到智人,这是一个过程。
进入智人,人类就进入了崇神时期。
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知之甚少,实践更少,认为一切都是神赐予的,所以人类第一个文明时期可称作崇神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农神时期。
农业文明开始出现,人类学会了种植粮食、饲养家禽。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
这个时期催生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又反哺了工业革命。
就像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大学讲课时说过的,社会就像一枚硬币,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是硬币的正反两个面。
第四个时期是现代主义时期。
其特点是传播方式垂直根状,传播方向单一,符号是文字,话语权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
这一时期,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层出不穷。
当一个时期不能包容另一个时期,并且出现反叛的时候,就有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本刊记者:当前我们处在人类发展的哪个时期?边发吉: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交叉的时期。
这个时期传播方式不是垂直的,而是平面的;传播方向不是单一的,而是互动交流的;科技体征不是印刷术,而是电子媒介;符号不是文字,而是图像;话语权不在知识分子手里,而在受众手里。
这个时期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又不都是艺术家,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如在河北晋州,农民拿着手机里简易的摄像机拍电视剧,拍的内容就是身边的事情。
再如张艺谋导演拍摄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边没有一个专业演员,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这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大狂欢、大审美。
什么叫大审美?如原先购买衣服只是为了遮体、保暖御寒,而今天衣服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衣服的本质功能,很多衣服已经是艺术品了,人们已经从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层面过渡到了需要精神需求层面。
在这个时期,艺术需要混搭、跨界、杂交、大复合。
比如我执导的《黄粱梦》,里边有魔术、杂技、舞蹈等多种艺术种类,受众能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最精华的东西,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
所以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会边缘化,就会衰落,最后走向死亡。
艺术不为人民服务,不扎根于人民,那就是空中楼阁、孤芳自赏。
本刊记者:请您谈谈什么是文化?人类发展至今经历了几大文化类型?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边发吉: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就叫文化。
从文化角度讲,人类经历了四大文化:一是农耕文化;二是海洋文化;三是游牧文化;四是市井文化。
人们在固定的地域长时间居住而派生的事物叫市井。
中国就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大国。
在农耕社会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舌根底下有冤魂,唾液汹涛淹死人。
”在我导演的交响锡剧《天涯歌女》中,著名的影后、大歌星周璇就是被各种流言蜚语所伤。
这是农耕文化的封建残留。
但是也应该看到,纵观历史,凡是农耕文化繁荣,也就是汉人执政的时期,就没有侵略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侮,而非养兵打战。
到了汉朝,胡人越过长城入侵,汉朝只好采取其他方式换取和平,如和亲,和亲不行只好迎战,于是开辟了丝绸之路。
农耕文化发展到今天虽然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其有极为深厚的底蕴,它能包容同化外来文化。
海洋文化从上个世纪开始引领世界,其原因是危机意识的存在,如海啸、台风、地震、能源危机等,必然导致人类为了生命为了生存而发展海洋文化。
游牧文化的特点是人类经常迁徙,人们骁勇善战,疆域很大,但是攻打下来的城池往往保留不长,原因就是文化底蕴不深,如我国的元朝就是如此。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三教合一,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三教合一的,只有中华民族,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文化是伟大的、光辉灿烂的,是给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我们绝不能小觑自己,妄自菲薄,而是要汲取教训,重塑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
”当今世界的战争更多的是文化之战。
比如中东战乱,有利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文化战争。
再比如中日战争,是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战争。
在巴黎,有十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了一个宣言:21世纪世界文化将是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世界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有依据的,是实实在在的。
本刊记者:请您谈谈中国以及河北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边发吉:中华文化走到今天,经历了历史的巨大震荡。
康乾盛世之后,中国的经济一路衰败,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好转。
今天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经济结构依然以资源型、劳动密集型、高污染为主,离可持续发展相距甚远。
我们急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转向哪里?转向文化、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物流服务行业。
文化产业是很大的一个范畴,不是搞搞演出那么简单。
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很广,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意识形态类(如电影、电视、小说)、工艺制作类(如图书、绘画、雕塑、建筑)、参与体验类(如体育、旅游)以及科技创新类(如阿里巴巴)。
现在,很多国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柱性产业。
美国文化产业就已经达到本国GDP的25.6%,超过了航天业和重工业。
日本动漫产业占世界动漫的60%,占日本GDP的20%。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台了14条法律法规,重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它的文化产品占全世界3.5%,中国的文化产业因为起步晚,目前占全世界2.85%。
河北地处京畿腹地,文化历史悠久,不能跟北京、天津搞同质化竞争。
北京、天津都是国际性大都市,人口密度高,人们在水泥森林中穿来穿去,时间的压力、道路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压力,使得人们必然要出去放飞心情。
河北有广阔的地域,应该发挥优势把他们吸引过来,打造成一个好吃、好喝、好玩、好住的地方。
所以搞价值经济、旅游经济是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可以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产业旅游区、文化产业娱乐区。
而且,河北有很多的文化资源可以发掘。
如石家庄正定古城、西柏坡,保定直隶总督署、红色文化、皇家文化,邯郸是赵国古都,解放后,毛主席26次到大名县,邓丽君的家乡就在大名,搞一个邓丽君纪念馆,完全可以用文化的招牌把它做好。
坚持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手抓,符合人类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央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团结一致、解放思想,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河北省支柱性产业。
本刊记者: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作为受邀请的艺术家之一,请您谈谈对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感想。
边发吉:这次座谈会把文艺工作提上了重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文艺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是一支重要力量”。
我认为这是我国文艺面向未来发展繁荣的大计,是我们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纲领性文件。
特别是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近几年,一些文艺从业者“一切向钱看”,以经济效益为创作出发点,深陷拜金主义泥潭不能自拔,浑身铜臭气,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影响,常常以经济价值去衡量一部艺术作品,把一部作品能否上座、能否有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产生了“千好万好,没有经济效益就是不好”的思想。
听完总书记的讲话,我认识到了自己思想的差距。
国家和民族培养了自己,如果艺术产品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就失去了艺术产品的根本属性。
所以说艺术家需要良心,需要内心干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扎根于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地为人民服务。
本刊记者:谢谢您接受本刊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