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智慧照破情执?

合集下载

智慧戒邪淫

智慧戒邪淫

智慧戒邪淫戒淫先戒心,戒心先戒目;心目若清明,淫魔自退缩。

一正压百邪,正气内存邪不相干。

如果一个人全是正念、善念,心中的淫念便无处藏身,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邪淫了。

只要有邪淫就是正念不足的缘故。

贪心很重,关键时候无正知正见,就成为执着,被这一邪念所牵制,成为它的奴隶。

做人要以正觉为习惯,而不是以执着为习惯。

有贪就有妄念,多是妄想纷飞、贪着色相与表相所引发的。

即被相所迷惑。

所以想断除邪淫,就要断妄想、破色相才是根本。

有贪就要妄念,所以要学习和煅炼自己拒绝的能力,不是强戒强忍。

要学大道,多跟佛菩萨学习,凡事要用智慧来解决。

女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她的身材和色相。

想要破身材和色相就要了解女人的本质及淫女实相。

女人的历害之处在于她的以柔克刚,想要破这个局,唯一的一点就是守住本心,内心清净,何防外物常围绕。

邪淫有什么好处?无任何好处。

淫女实相带肉之骷髅,姣好之身躯,不过是缠筋骼ge骸,薄皮包裹脓血屎尿,九孔常出不净秽物,花瓶盛粪,蒙衣漏厕,放屁打嗝,岂值贪恋!有的还带有性传染急病、爱滋病毒等,一旦沾染,浑身溃烂,自毁前程,生不如死,岂值贪恋!邪淫有什么坏处?浑身难受生不如死、骨髓糟糠、头病无法思考问题、印堂发黑、心脏病、胃病、损钱、损福德、损阴德,邪气入体凝其湿气炎血堵塞五脏六腑经络使其生病、一次邪淫至少进入体内10大口左右的邪气,如果不及时忏悔念佛排出,等它与湿气炎血结合后就很难再排出了、邪淫与邪念都会招至啖精气鬼缠身吸你精气、招惹鸠盘荼鬼也叫南瓜鬼压你身心、命终带你灵魂堕入地狱受无量劫苦报。

不戒淫精气不足,心不清净,无法入定,无法开智慧,更不用谈解脱。

急思身旁鬼神怒目切齿,见我一举一动,头上三台明察秋毫看我一言一行,若一念失守,子孙之富贵福禄在此断送,阎王之严惩簿上由此具名,现生则神诛鬼戮破家败身,殁(mo同没即死)后堕入地狱极刑伺候。

邪淫天地所不容,神鬼所愤怒,一有此心,虽未行其事,已大损阴骘。

犯邪淫者由此而夺命者有之,由此而减禄者有之,由此而破家者有之,由此而绝嗣者有之。

第四章 情执太重怎么办

第四章 情执太重怎么办

第四章情执太重怎么办很多人一生为情所困,很痛苦,就是没有看破情执。

什么叫情执?就是在感情方面特别的执着。

执著是最容易产生问题,产生斗争的。

没有执著,自身清净,不对任何事物特别地在意,任何事物在我们眼里边,都是一种相对的东西,都是虚幻的,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愤怒、去痛苦了。

之所以愤怒痛苦,一定是我们自己还有很多不理解,很多看不清楚的东西,被外界打扰,使内心不安,才出现这样的问题。

那么,如何破除情执,解除情执重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呢?一.明白爱情是缘的表现,不必执着感情就是过去世结下的缘分,在这一世成熟了。

过去世的缘分好不好呢?不一定。

如果我们是帮助别人,人家现在就来真心对我们;如果过去不好,或者时好时坏,这一世也是一样,刚开始很好,后来就不好了,都是因果。

感情这个东西,的确是生死的源头,我们被感情折腾来折腾去。

我们修行啊,要明白,这个情,看淡点,感情只会带我们在六道轮回,依然痛苦,看淡点、看淡点。

打个比方,指南针是指南的,但是拿块磁铁,往它旁边一放,它就偏了。

表面上好像指南针被磁铁吸引,其实是磁铁的磁力在起作用,如果磁铁被消磁了,指南针还会偏吗?自然就不会了。

这就说明了“缘”的道理。

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并不是它的本性,只是它遇到了磁铁这个缘。

当我们爱上了一个人,是因为宿世的业力在引导、推导我们这一世的缘分。

那么有了缘分,它内在往往就有一种力量在牵引着我们,导致我们偏向他了。

我们以为是自己爱那个人,实际上不过是被缘牵引,被业力所牵引。

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的道理,一切实际上都是缘,是缘的表现,业力的牵引而已。

我们懂得了爱情无非就是缘,有开始就有结束,有高潮就有低谷,一切是缘生的,也会随着缘灭,本质是空的,我们就别太执着了,把爱情看得淡一点。

通过修行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我们周围的磁场,这样我们就慢慢有了抗拒“磁铁”的能力。

佛教如何看待情执?

佛教如何看待情执?

我们自认为恋爱了,爱上了外面的某个人,其实我们并非真的爱上了外面的某一个人,其实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一个影子,一个理想的影子,幻想的影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理想和追求,把这些喜好、理想和追求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幻想的影子,一旦碰到一个条件与这个幻影相似的人,就不由自主把这个幻影套在这个人的身上,认为这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爱人!拼死拼活的去爱这个人,追求这个人。

其实我们爱的是自己心灵中的幻影,这就是为什么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经不起变化的考验的理由所在。

因为我们心中的那个理想的幻影在不断地变,随着时间、年龄、阅历、文化、修养、条件、环境、习惯在不断地改变。

那么怎么破情执呢?我试着找了下资料,可资料也没告诉我答案。

情执很难破,需要下大功夫,可以先去尝试下:
1.先去拜八十佛
2.念经回向你喜欢的人,希望ta幸福
3.看楞严经,诵楞严咒。

思考一下,情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喜欢ta?
或者你可以把喜欢的人,爱的人,当作是众生。

迷则有情执,觉则为慈悲
放下对外在的人和事的贪爱,就必须放下各种苦受,乐受,放下各种受,就需要放下对外境的触,放下触就需要放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
明白以后,会发现,这一切无不是业,会发现,我们一直都是受业力的牵引!谁在贪爱?谁在受?谁想得?谁得到了?根本就没有一个我,都是六入,触,受,爱,取,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所以无我!
一切皆是因果,一切皆是虚幻泡影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

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

观照|如何用智慧剑斩断情丝文殊菩萨,全名文殊师利菩萨,又被称作曼殊室利菩萨、妙吉祥菩萨。

文殊,意译为妙吉祥,是因为文殊菩萨在古印度舍卫国出生时,室内出现了十种吉祥瑞相:一、光明满室,二、甘露垂庭,三、地涌七珍,四、伸开伏藏,五、鸡生凤子,六、猪诞龙豚,七、马产麒麟,八、牛生白泽,九、仓变金粟,十、象具六牙。

文殊菩萨常见造像为右手持剑,左手执莲花,莲花上有一部《般若心经》,骑乘青狮。

文殊菩萨所持的不是一般的刀剑,而是智慧剑,象征着文殊菩萨拥有大智慧,能够斩断一切无明烦恼;莲花清净无染,而《心经》代表般若智慧,运用理智之德,则能够断妄念执着。

相爱的人分手,至亲家人过世,夫妻因为工作等因素分居两地,孩子去了外地读大学......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这些“爱别离”,人人都曾体会过这种苦,我们在爱别离时都是十分痛心的。

还有很多人痛不欲生,因难以承受分手的重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文殊智慧剑所杀的即是烦恼和执着,分手后,如果暂时无法放下对方的名字,可以将对方名字用阿弥陀佛佛号、文殊菩萨圣号代替,让内心不再陷入感情烦恼,那么念佛的方法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斩断情丝的一把智慧剑。

如果我们现在还无法参透自己的本来面目,无法参透情为何物,深受爱别离苦,乃至于因为分手而对前任充满种种怨恨不满,不如将分手的情人看作提升自己的因缘,感谢对方丰富了自己的生命,祝福对方,也感谢这一段感情能够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内心。

佛陀也说:父子、夫妻等一切关系都只是暂时的因缘和合,就如寄居一处的旅人们般,不久便会离散……佛经中有许多对人生的透彻认识,如果人人都能懂得,就不会引起特别强烈的苦受了。

否则,一旦与所执着的人别离,便会感到天崩地裂、极难忍受。

线上随喜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

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

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佛教用智慧语言帮你看透爱情

佛教用智慧语言帮你看透爱情

精心整理佛教用智慧语言帮你看透爱情佛教用智慧语言帮你看透爱情佛学里的爱情是什么样的?佛教的智慧无边,那么爱情存在什么奥秘呢?佛教用智慧语言帮你看透爱情认识爱情本质上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量,人,两人相互约定,希望下辈子再来成为夫妻。

因为彼此都惦记这个约定,故在轮回中两人再次相遇,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甚至很快便决定共渡一生。

另外一种情况,因受到对方的恩惠,无以回报,如生病被救活,或者帮忙偿还债务,或者救回爹娘至亲,故愿意来生做牛做马回报,所以因为感恩报恩的心愿,来生可能成为妻子侍候,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种愿力经过多生多世之后,仍会发生。

就业力来说,如一个人欠下巨债,无以偿还,虽然今生至死都没有还清债务,然后就有一股力量,在未来世发生作用。

如果是成为夫妻的情况,先生便有一种无奈,夫妻关系的类型粗分为五类:一、恩爱型:两人相处虽有不同原因,但因往世结下了善缘,关系和睦,非常恩爱,不易分离。

二、怨偶型:往世结下恶缘,两人相处,或者冷淡,或者争吵,或者压迫伤害,甚至杀害对方。

三、鸟巢型:两人关系简单,感情平淡,不稳定,随时可能分离。

12、相敬如宾型:彼此态度稳重,也比较和谐。

由于双方个性成熟稳重,能为对方考量,不以自己为中心,所以相处时较少争执,这是以成熟为基础的爱情。

这些男女往世缘分较好,互相照顾和关心。

3、甜似胶漆型:彼此的甜蜜如胶似漆,但是在个性上较依赖,也欠缺独立,感情是互相依赖,这是以互相依赖为基础的爱情。

这种往往是往世感情深刻的父子母女等家亲眷属今生相遇,因往世的疼爱之情印象深刻,所以今生仍然如此强烈的互相依赖占有对方。

456情。

7相珍惜这份情谊,于是由情生爱而进入爱情。

在有深厚的友情基础上,这份爱情能耐得起岁月的考验。

恩爱型的爱情一般来自过去曾结的善缘,留有好的感觉,不管是恩情、爱情、亲情、友情,在彼此的意识或潜意识,留有好的记忆。

从这个角度而言,居士学佛,仍应善待对方,为对方付出,关心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不管今生或来世,至少相处或再见面时,对方也能回报善待,互相都以好的态度相处,这也是善的循环。

以禅宗和中观:破能所,得解脱

以禅宗和中观:破能所,得解脱
一切事物,当你自然体会到“法相空,法体空,法性空”时,你会怎样?我注意到,大海再也没有了造作,然而一切海生物最得自在,那里成了海洋群族们的天堂。当我们有如此的认识时,心就变成了这样的海。大海日夜涌起着百千万亿浪花,演奏着不同的歌,然而它没有一点纠结。解脱者的心如同大海!
以禅宗和中观:破能所,得解脱
问:怎样修行才能更有效,更具摆脱情感诱惑和纠缠的智慧和能力?
不管选择哪样的法门,最直接和彻底的修行分两步:第一,直接打掉你的第七意识——“我”的幻觉主体概念;第二,去认识一切事物——皆是缘起、无自性,不可得。即破能所,也就是破掉我们的人我执和法我执。
修行围绕这两个方面进行,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第一步,禅宗行者最常用,被称为“打七”。当你打掉了错觉中以为有我的意识,一切围绕“我”建立起来的知见、情感,一切依附于我而生的见解、事业,也就统统瓦解或变得不再那么牢固。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说,当没有了能执的人,所执也就开始动摇。这是直求解脱的第一步。
由经禅宗的训练,我们知道,一切法相是空,唯识所生;经由中观的训练,我们知道,一切法体是空,假合而成。这样,一样事物——不管能执的人还是所执 的物,法体是空,法相是空,你还执著什么和怎样执著呢?如此修行,你必然变得踏实和老实,你不得不息心或停止任何造作,你没有别的出路或可能!
如此接下来,你自然变得寂静。当你寂静,你开始认识到万物的寂静。当你认识到人、物皆寂静时,涅槃的境界自然发生。当你于一切法处,一切时中,涅槃 寂静时,你必然归于法性。归于法性,你便知,一切法性亦空,无自性!
第二步,是中观行者所常做的。中观修行者观察一切事物皆是缘起、无自性,一切法唯有假名字,可见不可得。这样,从法体上破解了一切所执。这是修行的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从此开始进入无为法。

知止修心 方得智慧

知止修心 方得智慧

知止修心方得智慧作者:来源:《醒狮国学》2018年第06期讲记修行七要:知、止、定、静、安、虑、得。

知,是智慧,知道明道。

大学的核心修为一个字“止”,人最大的业障就是不知止,不知道放下、舍得、安住。

知止,才能去贪心、妄心、痴心。

当下人的欲望被打开,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

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吃喝拉撒名食睡,很多人热衷竞争、贪婪,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见利忘义。

贪官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止,不知足。

迷恋权势,为了攀爬更高官位,工于心计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竞争一个小小的村官,厚黑手段几乎无所不用其极。

贪官贪财、好色、好名、好利,攫取财富的手段五花八门,被抓获的贪官家中经常存放大量现金、美元、珠宝、名表、古董、瓷器、名画、玉器等。

美女美色更是贪官的一大特色,几乎90%的贪官都与情色有关,甚至有的情色糜烂,荒淫无度,日日宴欢。

不知止的人,总是焦躁、挣扎、执着、占有。

为了外物不停奔波尘劳,为了七情六欲身心疲累,很难淡定从容。

金刚经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知止,就是安顿,就是安心。

知止就是不执着,就是看破看淡。

河南有个400年13代连续兴旺发达的大家族:河洛康家。

富甲天下,物流天下。

祖训:留馀。

其要义就是知止知足、放下。

知止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留有余地,后退一步,忍让一分。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河洛康家告诫历代子孙,不可巧取豪夺,更不可机关算尽,要厚道存善,凡事不可十全十美,天道忌盈。

知止才能有定力。

定心、定性,如如不动。

失去定力,人心浮躁,朝秦暮楚朝三暮四。

佛家讲戒定慧,奉持戒律,克己省治,才能生定力。

戒律就是知止,就是心戒、如今人们整日忙忙碌碌,四处奔波,追逐名闻利养,很难安静很难淡定,比较浮躁、焦虑、焦躁、烦恼。

心,不断攀援,打尘劳说妄语,没有一刻消停,精气神不断丧失。

都是因为内心没有摄受,没有戒律,没有止学智慧,信马由缰,心生忐忑。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的意思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的意思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的意思“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这句话,是佛家常用的一句比喻,是指人们的智慧能够帮助他们破除无知的迷雾,让人们得到清晰的认知和启示。

整句话所包含的意义很深,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开发自己的慧眼和智慧,才能够发现真诚和光明的道路。

首先,这句话告诉我们,无明之暗室是一个自我限制的地方。

许多人都被自己的想象限制住了,他们不能真正地看到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些限制都是由于我们的无知和狭隘的见解引起的。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开发自己的智慧来破除这些限制。

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启自己的智慧,才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真正本质。

其次,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开启自己的慧眼,才能够真正地看见世界。

慧眼是指我们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只有当我们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足够强大,才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看到表象。

这种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发展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

此外,这句话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当我们开启自己的慧眼和智慧时,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真正精髓,发现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同时也能够看到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最后,这句话提醒我们,破除无知和迷惑需要耐心和努力。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智慧,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思考,才能够真正地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同时,我们应该也能够接受我们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对事情的认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智慧和慧眼。

总之,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

这句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喻,提醒我们要开发自己的智慧,破除无知和迷惑,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且需要耐心和努力地进行实践和思考。

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被我们自己的见解所限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何以智慧照破情执?
这个问题以前我也问过我的皈依师父,当时师父给我的一句话:“情来不染,以定虽愚而安。

不起心动念。

”当时不理解,因为我当时正好在谈恋爱,很执着的。

觉得根本做不到“不起心动念”。

还有就是不要执着。

我们好多人,你骗我,你骗我,全是错的!从来就没有人骗过你,只是在那个时候讲的那个话,现在情况变了,所以人就变了。

比如,我说给你1万块,我是真的想给你了,后来你骂我一句,我就不给你了,怎么能说我骗你呢?是因为你说了一句我不高兴的话,我现在不想给了,就这个意思。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就是无常的。

书上说:“一切爱欲都是无常的、痛苦的,它是众生非理执着引起”。

我们一直执着的都是虚妄、不真实的。

把错误的妄心当作真心,所以才会非常动心的去执着情爱。

用虚妄的心去追求的虚妄情爱,一直一直的去贪、去执着,结果到最后发现得到的都是虚幻的时候,就只剩痛苦了。

上师说:“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著,当自己执著一个人时,暂时有一些快乐,不过,这种执着终会带来痛苦。


末学回答完毕,感恩师兄们!阿弥陀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