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 (共21页)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1张PPT)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 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锐意改革,重视教育.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巩固提升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
镰仓幕府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
室町幕府
力。
德川幕府
影响: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 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2)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
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 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 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 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 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共22张PPT

4.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
次改革是 B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 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 进行治理。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治维新
5.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大化 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 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
B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内容 D.大化改新的影响
3.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以下表述能正确反
映亚非文明的是 B
A.金字塔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 B.《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
要遗产 C.古代印度等级制中的首陀罗享有崇高地位 D.古代日本大化改新前处于封建社会
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
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
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化改新
1.开始:646年,孝德天皇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
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 里。 经济上:施行“班田收授法”、 施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3.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是日本从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室町幕府
(足利尊)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
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
幕府统治时期。 江户幕府
(德川家康)
幕府统治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 “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 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 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 士阶层手中。

《古代日本》PPT优质课件

《古代日本》PPT优质课件

——《日本书纪》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
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
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背景:1.大和国社会矛盾尖锐; 2.隋唐的强大先进刺激日本;
向中国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
国内: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国外: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
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 出十几次遣唐使,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建立,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源平之争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 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 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 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 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 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 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幕府将军。
小的武士团追随、 服从一个更强大 的首领组成大的 武士团。武士团 有时代表庄园利 益与地方政府对 抗,有时也响应 朝廷号召去征战。
效忠对象不是国家, 而是他的主公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 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
经济:
1.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将土地分给公民,六年分一次,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史称“大化改新”。
土地国有,根据规定分田 统一赋税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 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A 3. 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课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时间:646年,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 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 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 一赋税。 代表人物:中臣镰足。
2.教师提问: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 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 种礼仪性的摆设。
3.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 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汉字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服饰
建筑
中国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安京平面图
钱币铸造
开ēn (始铸708年)
目标导学二: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 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 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 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 己的势力。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 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 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 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 步、强盛。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第四单元
第11课 古代日本
新课导入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 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 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 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 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 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 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 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 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共29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租庸调制、班田收授制)
③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6、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文字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利用汉字的草书与 楷书的偏旁创制的。
服饰
中国唐服
日本和服
建筑
中国:岳阳楼
日本:京都平安神宫
铸币
中国唐朝铸币
日本铸币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西街 东
课堂小结
地理特点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合作探究2:
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总结7—10世纪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
发展的影响之后,有一段值得引人深思的论述: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留学生、留学僧学满带回的中
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日本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
一、大化改新:
2、背景(原因):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唐朝先进文化制度(催化原因)
3、时间、人物: 646年,孝德天皇,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6张PPT)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幕府统治
王室衰微 地方做大 社会动荡
武士阶层崛起
10世纪时期日本的城堡分布
幕府统治
武士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 己的庄园,组成一种 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 结合的军事集团,成 员成为“武士” 对抗对象 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 地方政府对抗 有时响应朝廷号召去 征战
幕府统治 武士效忠对象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
今日日本称自己是大和民族的由来
大 和
初步统一
经济形态 领地经济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王室和贵族的关系?
王室只是地位高于普通贵族,属于大贵族阶层。
古代日本领地上的部民与哪里的什么居民相似?
西欧庄园里的农奴。
大化改新 背景
人物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 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
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 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西 市
朱 雀
东 市


唐长安城平面图
朱 雀 大 市西 街 市东 平安京平面图
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贵
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
4.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 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 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古代日本
课堂Hale Waihona Puke 结6世纪前的日本:大和统一日本
背景
大化改新
时间 内容:政治、经济
影响 武士集团的形成
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小试牛刀
1.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世纪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 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 号大化。
2.时间: 646年
3.人物: 孝德天皇 4.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 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 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统一赋税等。
孝德天皇
5.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 本发展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制的封 建国家。
日本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共30张PPT)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的概念在幕府时期逐渐发展完善,形成了 诚、义、勇、忠、仁、礼、名誉、克己的武士信条。
在幕府时期,将军任命御家人担任各地武的士守道护。、地头,
御家人则要无条件服从主君,为其作战,定期前往幕 府或京都担任警备,自行承担费用。
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 国家,叫 “ 大和国”。5 世纪初,大和政权 统一了日本。
合作探究
大和国王古坟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4)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 大化改新的特点与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 武士集团的崛起 ✓ 幕府政治的建立
小试牛刀,我能行
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 百国。“倭人”指的是( )
A.日本 C.阿拉伯
B.拜占庭 D.朝鲜
小试牛刀,我能行
2.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 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仿效的是 () A.希腊共和制度 B.中国明清制度 C.唐朝典章制度 D.罗马元首制度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足利 室町幕府 (1336-1573)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 期。
从整个日本古代史看,天皇掌握实权仅局限于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间,国家实权先后由豪强、 摄关、武士掌握,并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央集权。
德川 江户幕府 (1603-1868)
3.武士道。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 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 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 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 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田 部”
“海 部”
二、大化改新
7世纪时日本,阶级矛盾尖锐,政局 十分混乱。而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 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 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 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 者。
第11课 古代日本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 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 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 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 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 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 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 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 摆设。国家大全基本掌握在武士 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 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 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想一想: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 的实质是什么? 1.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仅是 国家。 2.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 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 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 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 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 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 志。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 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 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发展成为 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武土出现后,逐渐从分散走向集中, 聚集在地区最强大豪强贵族的旗下 ,形成武士团。武土团有时代表庄 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 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 武士集团,源始首领源赖朝获得“征 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 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 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 府统治时期。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含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根据我国的文献记载,1世纪-2世纪 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30多 个曾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它 们都是由朝鲜半岛来到中国。
大和政权的统一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 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 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大和国 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三、武士和武士大量购 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大庄园享 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 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人庄园,干涉 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 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 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为“武 士”。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 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 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 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 号大化。从646年开始, 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 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 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 能买卖;统一赋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