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课件).ppt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课件(共29张PPT)

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
天皇任命;天皇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 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武士阶 层的长 期统治
武士道(展现武士阶 层道德与行为规范)
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武士道的实质
以最大的勇
敢和牺牲精 神做主人的
日本 武士
忠实奴仆。
课堂小结
古 代 日 本
C
B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 “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 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B
4、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建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统一:5世纪时,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改革: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 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统治:幕府统治时期,形成武士道精神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C
A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1张PPT)

)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寳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 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锐意改革,重视教育.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巩固提升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
镰仓幕府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
室町幕府
力。
德川幕府
影响: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 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2)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
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 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 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 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 税。
和同开珎
(始铸708年)
寳
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 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锐意改革,重视教育.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武士道精神: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巩固提升
1.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
2.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3.下列各项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的是( )
镰仓幕府
地位: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
室町幕府
力。
德川幕府
影响: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 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2)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 文化,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2)概况: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 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内容
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 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 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 土地 分给公民,每隔 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 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共27张PPT)

治的经典济制章度制,度又,吸进收了行中了国一唐系朝的列政改治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
中
国
商
改革性质
都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 渡改革。
鞅 变 法
大化改新 |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政 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 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 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 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 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 会 结 构
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
他私们有有自民己的,家地庭,位地位近近
似于奴隶。在贵族和部民之
间是似大批于平民奴,隶他们。的地位
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
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国 内 │ 矛 盾 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国 际 │ 矛 盾 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
社|会|结|构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 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 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 路,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 改革开始酝酿——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
大
习他国的长处。
化
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
新
革求新,与时俱进。
武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经济制度,于大化二年(公元646年)元
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
旦,发布《改新之诏》,实施了一系列
革改新新措施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 本 “ 平 安 京 ” 学 习 唐 朝 长 安 城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
中
国
商
改革性质
都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 渡改革。
鞅 变 法
大化改新 |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政 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 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 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 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 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 会 结 构
与,不能买卖和随便杀害。
他私们有有自民己的,家地庭,位地位近近
似于奴隶。在贵族和部民之
间是似大批于平民奴,隶他们。的地位
由于财产变化也在变化,时
刻有沦为部民的危险。
国 内 │ 矛 盾 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国 际 │ 矛 盾 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
社|会|结|构
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 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 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 路,于是,一场改变日本命运的 改革开始酝酿——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
大
习他国的长处。
化
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
新
革求新,与时俱进。
武 士 和 武 士 集 团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41张PPT)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 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新
政治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天皇制中央集权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 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经济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
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国有,征收赋 税,发展迅速。
大化改新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972年中日建交 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四 十周年,关系急剧恶化 2017年日本派团参加“一带 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和平友好、相互学习、合作共赢……
あの夏の思い出よ
1.同桌合作,搜集并整理集资料,了
解日文是怎样产生、成熟的。
2.思考: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 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 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 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 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大化改新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 1.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 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3.统一赋税。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 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 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 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三世一身法》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共29张PPT)

东京平面图
西 市 东 市
朱 雀 大 街
பைடு நூலகம்
唐长安城平面图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合作探究
1.武士集团出现之前,日本的社会状 况是怎样的? 2.武士是什么?
3.什么是幕府?日本的第一个 幕府统治是谁建立的? 4.在日本,幕府又怎样的地位?
一、武士出现的背景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日本的统一
日本富士山
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里沙漠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西亚游牧的阿拉伯从沙漠中崛起,在伊 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连接了东方和西 方。日本和阿拉伯是怎样翻开他们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 起学习本课,去了解它们走向兴盛的历史。
根 本 原 因
直接 原因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 动荡。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地方豪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争相蓄养武士。
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 重要的作用。
二、幕府统治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
二、大化改新的概况
4.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 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三、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四、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

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12.“7世纪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模仿,将日本
推入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日本“对中国文化”“追求和模仿”
而进行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经过100多年土 地私有化,各地 出现了不同规模 的庄园
大贵量族购、买豪、门兼、并寺土院地
建立庄园 特权:不输不入 不输:不向国家纳税 不入: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
三、幕府统治
(二)武士和武士团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背景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目的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B.国家
C.部民
D.贵族
五、课堂演练
3.“中国经历上下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
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利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4.图1为唐的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 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服装对比
货币对比
文字对比
启示:一个国家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要积极改革创新; 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三、幕府统治
(一)庄园的形成 阅读教材和材料,归纳日本庄园形成的过程和特权。
把土地分给所有 国民收租
土地大私化有改与新土百地余兼年并后盛行
为了刺激大家积 极性,天皇改变 了想法,日本土 地私有化开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9张PPT)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 是学习中国的吗?
室生寺五重塔
日本仿唐建筑
平等院凤凰堂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 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西
东
市
朱市
雀
大
街
朱
雀
大
街
西
东
市
市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善化于当模中有仿哪的些民地族方
是学习中国的吗?
日本铜钱和中国铜钱有何相似之处?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二、大化改新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化改新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 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 三级,由中央派官 治理。
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 将土地、部民收归 国有。成为公地、 公民;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运动,沉重打 击了日本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形 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 渡的标志, 为日本以后的繁荣发 展奠定了基础.
他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 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 不满。要想改造日本社会,只 有除掉苏我父子。
二、大化改新
大和国宫廷政变
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 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 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7世纪中期(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 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
“南无阿弥陀佛”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日本的大相扑运动
中国唐朝的相扑俑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 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 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 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 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 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6张PPT)

建 功 ” 先 进 个人,今 年被评 为**省 “三八 红旗手 ”。 **每 天 来 到 医 院的 工作日 程表总 是安排 得满满 的,坚持 对护 理 人 员 晨 间 提问,内 容为基 础理论 知识、 院内感 染知识 和专科 知识等 。指导 护理人 员 进 行 “ 三 基”培 训,即护 理理论 、操作 、技术 培训,并 每月组 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
4.日本发展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C
D.明治维新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A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本课小结
统治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第11课 古代日本
秦始皇 派徐福 出海, 相传到 达日本
1世纪起, 1 世 纪
成批中国 前后,
织工陶工 日本出
到达日本, 现国家,
中日交流 文明出
频繁
现
5世纪 大和统 一了日 本,最 高统治 者称天 皇
护 士 三 八 红 旗手事 迹材料 参考
护 理 人 生 绽 放美丽 风采
精 力 充 沛 、 办事干 练的**,是 **市 人民医 院一名 主管护 理师。 她20岁 从**卫生学校毕 业 进 入 医 院 工作,至 今从事 护理工 作30多 个年头 。在救 死扶伤 的岁月 ,她从一名护士 到 担 任 神 经 内科的 护士长 ,到担任 大内科 科护长 ,在看似 平凡的 工作历程留下了一串
幕府 与 天皇的关系
①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①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 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③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4.日本发展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C
D.明治维新
5.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A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本课小结
统治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第11课 古代日本
秦始皇 派徐福 出海, 相传到 达日本
1世纪起, 1 世 纪
成批中国 前后,
织工陶工 日本出
到达日本, 现国家,
中日交流 文明出
频繁
现
5世纪 大和统 一了日 本,最 高统治 者称天 皇
护 士 三 八 红 旗手事 迹材料 参考
护 理 人 生 绽 放美丽 风采
精 力 充 沛 、 办事干 练的**,是 **市 人民医 院一名 主管护 理师。 她20岁 从**卫生学校毕 业 进 入 医 院 工作,至 今从事 护理工 作30多 个年头 。在救 死扶伤 的岁月 ,她从一名护士 到 担 任 神 经 内科的 护士长 ,到担任 大内科 科护长 ,在看似 平凡的 工作历程留下了一串
幕府 与 天皇的关系
①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①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 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③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 的封建国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 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 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重 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你知道现在 日本的生活 中还保留了 中国唐朝时 的哪些习俗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特点: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 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 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 ,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 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 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 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 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 誉和安全。
吗?
•
而唐 优 来王 雅
朝美 的丽 妇的 女和 服服 饰是 改根 良据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 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西
东
市
朱市
雀
大
街
朱 雀 大 街
西
东
市
市
“南无阿弥陀佛”
•
字本甚 书身至 法就有 家是些
出日 色本 的天 汉皇
这本日本 小说史上 里程碑式 的作品引 用白居易 的诗句达 90余处。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 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 为“武士”。
(3)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 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 府于镰仓。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19世纪 (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2、时 间: 646年(7世纪中期)
3、人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A 6、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4、内容
1
政治方面: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
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 经济方面:废除一切私地、私民,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 公民;国家将土地给公民,六年一 颁,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比较日本大化 改新与中国隋唐政 治经济制度有哪些 相似的地方?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
“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
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B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国旗:日出之国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石:小晶
国徽:圆形,绘有 16瓣黄色的菊花
瓣图案
古代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
北海道
➢公元1-2世纪前后, 日本各地形成100 多个小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本
➢5世纪,本州中部
兴起的大和统一日
本州
平安京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5、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C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 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使 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 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中央集权、 政 三省六部制 治 科举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郡、里三级,由中央派 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
经 济
实行租庸调制
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 地给公民,六年一颁,不
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大化改新的作用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探究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 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组成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 不向国家纳税,也不许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 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 会政局动荡.
课堂小结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田 部” “海 部”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 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 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 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 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 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 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汉倭奴国王金印
日本“大化改新”
九 州
➢公四元国6世纪下半
叶开始,大和国出
奈良
现统治危机
探究 :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 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 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 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 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6、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 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 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重 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你知道现在 日本的生活 中还保留了 中国唐朝时 的哪些习俗
人 物:源氏首领源赖朝
地 点:镰仓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特点: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 权力;天皇实际大权旁落,成 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 ,而不仅是国家。
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 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 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 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 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 “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 誉和安全。
吗?
•
而唐 优 来王 雅
朝美 的丽 妇的 女和 服服 饰是 改根 良据
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 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西
东
市
朱市
雀
大
街
朱 雀 大 街
西
东
市
市
“南无阿弥陀佛”
•
字本甚 书身至 法就有 家是些
出日 色本 的天 汉皇
这本日本 小说史上 里程碑式 的作品引 用白居易 的诗句达 90余处。
(2)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 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成 为“武士”。
(3)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大的首 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幕府统治的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 府于镰仓。
2.幕府统治:
时 间:12世纪晚期——19世纪 (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背景(原因)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催化因素)
2、时 间: 646年(7世纪中期)
3、人物: 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A 6、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4、内容
1
政治方面: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
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 经济方面:废除一切私地、私民,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 公民;国家将土地给公民,六年一 颁,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比较日本大化 改新与中国隋唐政 治经济制度有哪些 相似的地方?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
“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之诏》,在
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B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国旗:日出之国
国歌:《君之代》 国花:樱花 国鸟:绿雉 国石:小晶
国徽:圆形,绘有 16瓣黄色的菊花
瓣图案
古代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州
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
北海道
➢公元1-2世纪前后, 日本各地形成100 多个小国
大和兴起的地方
本
➢5世纪,本州中部
兴起的大和统一日
本州
平安京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4、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5、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C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以学习和模仿中 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 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使 部民分得了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 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大化改新的意义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中央集权、 政 三省六部制 治 科举制;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 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 郡、里三级,由中央派 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
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
经 济
实行租庸调制
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 地给公民,六年一颁,不
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大化改新的作用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探究三 武士和武士集团
1、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和土地兼 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组成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 不向国家纳税,也不许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 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 会政局动荡.
课堂小结
和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 6世纪前的日本
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
古
代 日 本
时间、原因 大化改新
内容、作用
武士和武士集团
含义
依托武士集团建立 的幕府统治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田 部” “海 部”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 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 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 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 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朝 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 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汉倭奴国王金印
日本“大化改新”
九 州
➢公四元国6世纪下半
叶开始,大和国出
奈良
现统治危机
探究 :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王是日本大和国家首脑,豪族的同族集 团叫做氏,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姓。 这种以姓氏表示的政治关系称氏姓制度。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 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 民,地位近似于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