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拓展阅读:学会说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老师的温度木双①一个夏日,午后炙热的阳光下只有浓浓的睡意,走进研究生的小班课教室,立刻就闻到了咖啡的味道。

有个同学提议,我们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在树荫下上课,既凉快又好玩儿,谁都不会困。

②那天,要讲的内容是编剧课中的“人物弧光",为了让大家对此有更深透更可感的理解,去公园的路上我讲起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

一个小学同学打电话通知我,下周大家要一起去看望小学的班主任。

说到这里,一个女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毕业几十年了,居然还去看望小学老师?于是,我给他们讲起了我们“60后”当年的老师。

③“有一件事,你们可能觉得更不可思议。

回去看老师最频繁的是当年老师批评得最多最狠的同学,多数是男生。

"大家对此产生兴趣,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④公园里很安静。

我对同学们说起我们的小学班主任,当时她四十岁左右,是两个男孩儿的母亲,姓齐。

齐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如今回想起来,齐老师的语文课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管教我们的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表扬好的同学,批评淘气的同学,被淘气的男生气得不行时,她就非常忘我地使劲儿地批评他们。

这些男生是因此忘不了齐老师吗?⑤当我这么问自己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其他画面。

放学的时候下暴雨,齐老师陪我们留在教室里等雨停。

她没让我们写作业,也没给我们讲课,而是跟我们聊天儿。

她听我们讲,偶尔也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像我们的朋友一样。

后来我们知道她自己的孩子因冒雨回家冻感冒了。

班里有个同学,家里兄弟姐妹多,冬天的棉衣很旧,不保暖了。

齐老师带给他一件棉衣,说是自己儿子穿着小,不嫌弃就收下。

那个男生偷偷告诉我们,棉衣是新的。

我记得大家听后既羡慕又有点嫉妒,但老师的温暖我们都感受到了。

⑥那时候的小学条件很艰苦,教室里没有暖气,冬天要生炉子取暖。

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寓教于乐大讲堂(统编2024版)

11.《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寓教于乐大讲堂(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和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教学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奥秘、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有一个孩子,她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但她顽强地生活了下来,考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又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给人生存的勇气。

这一奇迹的创造,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但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莎莉文女士。

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听听她和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课件展示作者海伦·凯勒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她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

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再塑生命的人》

教案名称:《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海伦·凯勒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对教育的尊重和对生命挑战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文章的叙事结构和情感变化。

海伦·凯勒对生命、教育和个人成长的深刻反思。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海伦·凯勒对生命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对教育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表达个人对生命和教育的感悟。

教学准备:《再塑生命的人》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海伦·凯勒及其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文章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角色扮演的道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海伦·凯勒及其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人物和故事背景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海伦·凯勒的生平和《再塑生命的人》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文章鉴赏:分析文章的叙事结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讨论:学生观察人物图片,讨论文章中的情感变化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对教育的反思,每组准备分享。

3. 角色扮演:学生尝试将文章中的关键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文章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生命、教育或个人成长的感悟。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教案(2024秋)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教案(2024秋)

11 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重点)[审美创造]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想象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春天能看到鲜花遍地,夏天能看到绿树成荫,秋天能看到漫山红叶,冬天能看到雪花飞舞。

我们也能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能听到清脆的鸟鸣、美妙的音乐,抑或是父母的唠叨。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从有意识开始,我们的眼前就是一片黑暗,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我们的世界是黑暗又寂静的,那我们又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了解盲聋作家海伦·凯勒的童年生活吧!(板书文题及作者)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借助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分析题目所指师:本文标题是“再塑生命的人”,说一说,谁再塑了谁的生命?预设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3.概括事件师:文中具体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简要概括。

预设具体写了三件事:①送“我”玩具娃娃;②教“我”单词;③教“我”认识、理解水。

4.梳理脉络师: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预设第一部分(1—4):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初次见面。

第二部分(5—9):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人物形象形成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学习旁批阅读法师:默读课文,学习并参考课文旁批,批注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

1.理解旁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旁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积累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积累与运用

《再塑生命的人》语言积累与运用1.重点字词截然[jié rán] 塑造[sù zào] 感慨[gǎn kǎi]灌溉[guàn gài] 惶恐[huáng kǒng] 搓捻[cuō niǎn]绽开[zhàn] 脾气[pí] 穿梭[suō]涨红[zhàng hóng] 膝盖[xī] 碎步[suì]譬如[pì] 抚弄[fǔ nòng] 花团锦簇[cù]激荡[jī dàng] 惭愧[cán kuì] 企盼[qǐ pàn]冥思[míng] 迁徙[qiān xǐ] 瑟瑟[sè sè]背篓[bèi lǒu]翼:小心翼翼[yì] 希冀[jì]涨: 涨价[zhǎng] 涨水[zhǎng] 涨红脸了[zhàng]喷: 喷洒[pēn sǎ] 喷香[pèn]间: 间接[jiàn jiē] 挑拨离间[jiàn] 时间[jiān]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极。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 tán]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悔恨莫及[huǐhènmòjí]:悔恨:事后的懊悔。

莫及:来不及,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再塑生命的人》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品读──安妮老师教“我”学习“水”这个词
(一)以海伦学习“杯”和“水”的区别为例,说说“再塑生命”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1.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2.海伦对待挫折:
“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学生听读文章录音
整体感知文意
(一)利用题目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请同学们联系作者生平想一想:“再塑生命”的近义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标题,看看重音应落在哪里?谁再塑了谁生命?
“再塑生命”=“再造”;“再造”:重新给予生命(多用来表示对于重大恩惠的感激)。
2.“再塑生命的人”=再生父母=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重音落在“再”字上。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3.海伦·凯勒在这篇文章里把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言下之意是把安妮老师视作为重新给予生命的人。
4.那么安妮对海伦到底有什么恩惠呢?
安妮老师教会了海伦这个既盲且聋又哑的残疾人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爱和被爱。
(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1.主要写了两件事:
⑴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⑵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2.文章的纲领句是:
“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1.生命的原貌──黑夜
⑴“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
⑵“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的同情。”

第3单元《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第3单元《再塑生命的人》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2.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人生重要转折点上所遇到的“再塑生命的人”及其影响。
3.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句,学习描写人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4.掌握课文生字、词语,提高词汇积累。
5.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写作能力。
6.通过讨论、分享,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和帮助他人的思考。
本节课将结合课文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积累和写作技巧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2.教学难点ຫໍສະໝຸດ -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学生需要理解并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如对生命、成长、教育的思考。
-阅读理解与赏析:指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同时学会赏析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写作技巧的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词汇的实际运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学到的词汇和短语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做到活学活用。
举例解释: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时,学生可能难以体会海伦·凯勒在黑暗与寂静中的孤独与无助,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描述和情景创设帮助学生感知。
-对于阅读理解与赏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再塑生命的人》核心素养目标-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感受其坚韧不屈的精神,增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思维品质: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的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3.提升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彩语句,感受语言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再塑生命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再塑生命的人》


“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深入探究
请谈谈你对文章 标题“再塑生命的人” 的理解。
深入探究
文章为什么以“再塑生命的 人”为题?
“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 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
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3.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 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 当时我的感受如何?
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 将“我的感受”从文中划出。
4.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 识、了解大自然的?
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 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头脑中形 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 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暴风 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 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 给人仁慈,它有美好,也有残酷。
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
激。
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1、 海伦·凯勒本人强烈的求知 欲望、极高的悟性、坚强的毅 力。 2、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 善于启发引导 热爱教育对象
本文文字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 文诗,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为大家有 感情的朗读。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 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 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导语
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 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 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 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说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

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

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

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

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

”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

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

”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

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

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

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

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

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

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

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

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

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

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

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

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

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

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
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 1.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
答:
2.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答: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
4.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海伦“学会说话”的愿望是和亲人交流,回报亲人,这种信念激励她走向成功。

答案:是海伦回报亲人、和亲人交流的渴望,这使她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从而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最终学会了说话。

2.【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

从文章第2段中选取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3.【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

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作用。

答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

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

结合语境,联系语句内容体会两句话的情感。

答案:首段一句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帮助,以及海伦的感激之情;末段一句突出了海伦当时的兴奋程度,表现了学会说话对海伦的重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