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合集下载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陆地自然带[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表现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

首先,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那么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

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如人类在沙漠地区引水灌溉,改变水这个要素,就会使其它因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沙漠中的绿洲。

又如,在赤道两侧,一般是热带雨林地区,但在赤道两侧的安第斯山脉和东非高原,由于地形这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引起其它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也发生变化。

安第斯山脉地理环境呈垂直分布,而东非高原那么属热带草原景观。

另外,地理环境各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如赤道两侧低平地区,由于全年高温多雨,因而生长茂密的热带雨林,地面发育着砖红壤,森林内生活着多种动物,在这里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原因,茂密的热带雨林等是结果。

但在某些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气候、土壤、动物等,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

显然,在这里植被的变化是原因,其它要素的变化却成了结果。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25-
解析:第(1)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该景观照片拍摄于春季,图中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8-
[解后反思] 1.错因分析:
。 2.思维建模: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9-
[抓主干·破疑难]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
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8-
2. (押题指数:★★★★)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岛面积约 3 635 平方千米,拥有 宽阔的大陆架,白色沙质海滩四周环布。岛 上多荒漠,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数量 较少。 材料二 龙血树是甲岛独特并具有代表性的 植物,生长在山区只有少量土壤的地方,外 形像一把巨伞,多刺的树叶上有一层蜡质。
象。读图,回答(1)~(2)题。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4-
专题一
第5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1
高频考点2
高频考点3
专题限时训练
-15-
(1)下列有关于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封闭地形不利于水汽深入 B.北天山山脉可阻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侵入 C.河流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极少 D.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冬暖夏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1)图中自然 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B_ _______C___ _____D_____ ___ (2)从图中可 以看出,非洲 自然带大体以 _______为对 称轴,南北对 称分布,各自 然带大体沿着 _______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 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型是_____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 _________带,C._______带。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B (2)A 答案】 【解析】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 解析】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 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 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亚热带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 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陆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对应分析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以北半球为例) 以北半球为例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赤道 ↓ 热量带:赤道 热量带: ↓ 植被: 植被:赤道 (硬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硬针叶林、苔原、冰原两极 硬针叶林 ↓ 土壤: 土壤:赤道 两极 雨林、 雨林、常绿阔 两极 两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自 然 带 更 替 方 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

变化方向
自然带延伸方 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

三、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在高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而导致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水分组合的 分异,进一步产生了植被土壤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山地自然带,这种自然带的分异叫垂直地 带性分异。这种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区最典型,如横断山、乞力马扎罗山等。
四、 主要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原因
因素
海陆分 布
地区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理想模式状况 苔原带、针叶林 带
实际状况 无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温带草原带、温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成因
南半球该纬度几乎无大陆 无北极地区大部分是北冰洋 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处于
背风坡雨影区
地形起 伏
递减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热量带:赤道 —————————————————→ 两极 ↓ 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植被:赤道 ————针—叶—林——、—苔—原——、—冰—原———→ 两极 ↓ 酸性、中性、偏碱性
土壤:赤道 ——————————→ 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
非地带性现象。如 40°S~50°S 安第斯山的东侧临海却分布着温带荒漠带,因而为非地带
性。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非高原
东西延伸,南北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更替,呈带状 呈长条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撒哈拉沙漠 (受副热带 高压带及信 风带控制)
气候干 燥、降 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 风成作用显著
大片沙 漠、砾 漠 动植物稀少
以红树林为例说说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生物
地貌 气候
水文
土壤
深圳红 树林(位 于亚热带 海岸)
气候温 暖湿润
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
是红树植物和候 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
人类乱 砍滥伐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 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 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 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 的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 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 规律更替现象叫地域分异规律。
什么是自然带? 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更替有什么规律?
世界气候有冷热、干湿等地区 差异,陆地上反映各地气候特点的 自然景观也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 种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所以叫 自然带。 自然带的形成:
高山苔原
2100米高度
高 度
灌木林1800米高度
针叶林
1100米高度
针阔叶混交林 500米高度 长 白 山 落叶阔叶林 山麓
非地带性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具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像海陆分布、地
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在自然界的分布就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所以叫做
非地带性因素。这些非地带性因素使自然带未完全按某一方向延伸或更替 的现象叫非地带性分布,如湖沼、绿洲的分布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B
)
3.· 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C
)
4.上图是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分析回 答: ⑴填出自然带名称: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 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⑵A→B→C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由 沿海 内陆 到 的地域分 水分 异,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为基础的。

地理环境的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解读】1、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梳理与练习】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1)包括有哪些要素?(2)请举例说明他们之间如何作用、影响的?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1)请举例证明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填出图中代号分别指代的陆地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单峰驼荒漠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阿尔卑斯山羊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猕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亚寒带针叶林带冷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驼鹿,紫貂灰化土苔原带苔原气候(极地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土冰原带冰原气候(极地气候)冰雪裸地北极熊,海豹未发育2、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_________ _________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_________ _________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_________ _________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2)、垂直地带性的判读①基带与水平自然带的关系:②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的关系③同一自然带阳坡与阴坡的分布高度:④自然带的数量:在山脉纬度足够低、海拔足够高时,垂直自然带的变化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⑤雪线与纬度、阴阳坡、迎风背风坡的关系(3)非地带性分布:(典型地区)1.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为 内蒙古高原 。
(3)C地为 塔里木 盆地,其自然带是 温带荒漠
带。
(4)A-C的变化,体现了大陆自然带的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规律,这种
分布规律主要以 水分 条件为基础的。
(5)C北侧的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垂直 地
带性规律,这反映了从山麓到山顶的 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
(6)C处盆地四周出现的环状绿洲,应属 非 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4.非地带性
自然带的分布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 素影响。
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 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 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
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 做“宜粮则粮”。
这里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 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 做“宜牧则牧”。
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 业。这叫做“宜渔则渔”。
读我国北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提示】A为大兴安岭, 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 的重要分界线;B为内 蒙古高原,C为塔里木 盆地。
(1)A为 大兴安岭 山脉,其以东的自然带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
(2)B地东部的自然带是 温带草原 带,该地区所属的地形区

性气 亚热带
地中海 候 季风气
气候

温带落 温带 温带落叶
叶阔叶
温 带
阔叶林带
林带

漠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常 带 阔叶林带
绿硬叶林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热量 水分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 考 图 形 突 破
图5–8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分布高度的因素为热量 和水分条件。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
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
高 考
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垂直地带性的判读(优化设计P50)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的周围平地上的一致 2.山上自然带谱的数目 与山脉所处的纬度、山脉坡向、山脉相对高度等有关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高带谱数越多。同一山峰 一般阳坡比阴坡带谱数多
3.山上的自然带类型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
高 考 图 形 突 破
图5–9
返回目录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该区域( )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递减)
向) 化的方向)
3.垂直 热量和水分 自然带呈环 由山脚向山 在山地
地带性

顶更替
4.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非地带性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 素
分布实例
造成一些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如南半球
海陆分 布
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因为相应的纬 度地带均为海洋
地形起 伏
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如南美巴塔哥 尼亚高原虽地处西风带,但位于背风坡,降 水稀少,形成荒漠;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 因海拔较高,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带,而是热 带草原带。由于受到南北向高大山脉的影响,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各自然带紧逼沿海, 地带性自然带的空间分布受到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原因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温带荒漠带。(地形 )
地形 )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自然带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东非高原赤道附近为热带草原带。( 地形 )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 向较高纬度延伸。( 洋流 )
雪线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 发生改变。
变化规律:类似于纬 度地带性
森林上限
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高山植被带模式图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 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上图 );纬度越低,山 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 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比较: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海拔 5895米,3 °S)
北美洲麦金利山 (海拔 6194米,63°N)
哪个垂直分带现象更明显?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积雪冰川 4000 高山垫状植物 3500 3000 针叶林 2500 干旱山地草原 2000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1500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高山草甸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南坡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本应为森林带或草原带,但表现为热带荒漠带。 ( 洋流 )
昆仑山麓的绿洲(本应为温带荒漠带)( 水分 )
尼罗河谷地Fra bibliotek绿洲(本应为热带荒漠带)( 水分 )
赏析古诗: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其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橘橘 生生 淮淮 北南 而则 为为 枳橘 春羌 风笛 不何 度须 玉怨 门杨 关柳 山人 寺间 桃四 花月 始芳 盛菲 开尽
(1) 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甲、乙、丙
天山、秦岭、台湾山脉。 (2)能否判断三地可是哪三座山脉: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北坡是阴坡,为迎风坡,降水多。
珠穆朗玛峰的南北坡自然 带类型和分布有哪些异同 ?
高寒荒漠带
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的特点:
A.基带: 与山体所处纬度的自然带相一致。 B.带谱的变化: 与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相一致。 C.带谱的数量多少: 与纬度高低成负相关;与海拔 高低正相关;与相对高度成正相关。与坡向有关。 D.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与纬度(负相关)、坡 向有关。 E.雪线:影响因素:降水(雪):迎风坡雪线低于 背风坡;气温:向阳坡雪线高于背阴坡。地形, 缓坡低于陡坡。纬度:雪线高度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 两侧递减。
规律
从赤 道到 两极
从沿 海到 内陆
从山 脚到 山顶
成因
纬度位置不 同引起热量 差异 海陆位置不 同引起水分 差异 海拔高度不 同引起水热 差异
基础
热量为基础, 水分起一定作 用 水分为基础, 热量有一定影 响 水热共同作用
经度 地带性
垂直 地带性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 为什么荒漠中会有 绿洲?
2
3

地形起伏引起自然带中断· 改向· 约束· 延伸 (如东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 ) 洋流影响自然带延伸方向(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 高纬延伸;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局部水 改变:尼罗河谷地· 河水灌溉· 昆仑山 山麓冰雪融水 和地下水丰富,形成绿洲---块状

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则积雪越多, 雪线位置越低;陡坡积雪易下滑,雪 线位置就较高。
全球雪线位置最高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 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这是因为 赤道地区降水量比副热带大得多,而温度 差别不大,消融量也差不多,因此,赤道 地区雪线高度比副热带低。

地 域 分 异 规 律 图示
纬度 地带性
垂直自然带谱的丰 富程度决定于山地 的海拔高度和纬度 位置、基带的海拔 高度。
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
垂直自然带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 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同一自然带随着所在山体纬度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 ⑤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 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 域分异
垂直地域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
地 理 环 境 的 整 体 性 和 地 域 分 异
整体性
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表现
地域分异
概念: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 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 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 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
方法:带谱倾斜高度定半球,基带定纬度。
向阳坡的判定: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 在南半球:北坡为向阳坡。
N
S
N
S
南半球
北半球
理由:同一种自然带 北坡分布海拔高。
理由:同一种自然带 南坡分布海拔高。
考点突破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 国,丙地位于某岛屿。
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南段的东西两侧的自 然景观有何差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 部和西半部景观有何 差异? 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 些差异?这种分异现 象是地带性分异吗?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 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 带性分异。
4.、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布不具备地 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海陆分布引起自然带缺失 1 (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 山顶
3.垂直地带性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基础:以 水热状况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思考: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变化吗?影响因素是什么?
③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终年积雪 苔原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灌木带 针叶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