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发展史

合集下载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和工作过程在人类干预下减少或者消除,实现自主运行和控制的过程。

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自动化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自动化发展史的详细内容:1.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到来标志着机械化生产的兴起。

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但仍然需要人力操作。

自动化的雏形开始浮现,例如自动纺织机、自动织布机等。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先后(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更多的机械化生产设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自动武器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浮现。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为了满足战争需求,各国纷纷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自动化导弹、自动化飞机和自动化战舰的浮现,使得战争的规模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战后,自动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

自动化生产线的浮现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减少了人力成本。

在这一时期,计算机的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5. 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浮现使得自动化技术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化交通系统的浮现,使得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总结起来,自动化的发展史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演进,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操作过程在人类干预下减少或消除的过程。

自动化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的历程。

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是自动化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如纺织工业中的纺纱机、织布机等。

这些机械设备的出现,使生产过程不再完全依赖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自动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以电力为动力源,通过电气元件和电路实现自动化控制。

例如,自动开关、计时器等设备的出现,使得生产设备能够在特定时间自动启动或停止。

3. 计算机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自动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

计算机可以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和逻辑判断,使自动化系统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工作。

4. 机器人技术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开启了自动化的新篇章。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自动化设备,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

机器人的出现使得生产线上的工作更加高效、精确,并且可以承担一些危险或重复性工作。

5. 信息技术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生产设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实现智能化的生产。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自动化系统具备了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6. 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自动化技术将继续向着智能化、柔性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更精确、高效的生产。

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自动化发展史经历了从机械化到电气化、计算机化、机器人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等多个阶段。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

自动化发展历程与展望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生产过程或工作活动能够自动完成的一种技术手段。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一、自动化发展历程1. 机械自动化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利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完成一些重复性、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代表性的发明包括自动纺纱机、自动织布机等。

2. 电气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利用电气设备来实现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高效。

代表性的发明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

3. 计算机自动化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使得自动化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精确、智能化。

代表性的发明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

二、自动化展望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通过引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化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式。

2. 人机协作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人机协作。

人们将与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共同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跨行业应用自动化技术将在更多的行业得到应用。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自动化技术还将在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4. 网络化连接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将更加注重网络化连接。

通过物联网技术,各种自动化设备将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5. 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和减少资源浪费,自动化系统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总结: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自动化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通过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史。

1. 机械自动化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机械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最早的阶段。

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设备来替代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水力纺织机、蒸汽机械等的应用,使得纺织、矿山等行业实现了自动化生产。

2. 电气自动化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电气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力来驱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例如,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连续运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电气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设备的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

3. 电子自动化时代(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电子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第三个阶段。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使用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生产。

例如,数字逻辑电路的应用,使得设备的控制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

同时,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更加方便和高效。

4. 信息化自动化时代(20世纪末至今)信息化自动化时代是自动化技术的当前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将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的自动化系统。

例如,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设备之间可以实现实时通信和数据共享,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生产。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具备了更强的学习和决策能力。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减少,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等。

总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机械自动化时代、电气自动化时代、电子自动化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时代四个阶段。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本文将从自动化的起源开始,详细介绍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自动化的起源自动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蒸汽机和机械装置来代替人力,实现生产过程的部分自动化。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气化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 机械自动化阶段(20世纪初-1940年代)在这个阶段,机械装置和传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以实现一些简单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使得产品的制造过程可以自动进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控制自动化阶段(1940年代-19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控制自动化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电子元件和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例如,自动化仪表的应用,使得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

3. 计算机控制阶段(1970年代-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运算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

三、自动化的影响自动化的发展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不需要休息和休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

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和损耗,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提升产品质量自动化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更加精确和可靠,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使工作或者过程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过程。

自动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早的机械自动化到现代的智能自动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史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1. 机械自动化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机械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起点。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工业革命中的自动化机械。

早期的自动化机械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控制装置,实现了简单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水力纺纱机和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纺织业和创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2. 电气自动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电气控制系统的应用。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气控制系统逐渐取代了机械传动和控制装置,实现了更精确、更可靠的自动化操作。

例如,自动化电梯、自动化生产线等应用广泛浮现。

3. 电子自动化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电子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电子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元器件的浮现使得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更加精确、灵便。

例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浮现使得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仪表的应用使得工业过程的监测更加准确。

4. 计算机自动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计算机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最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计算机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例如,工业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得工厂的生产过程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5. 智能自动化阶段(21世纪至今)智能自动化阶段是自动化发展的最新趋势。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是人工智能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和优化,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自动化操作。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自动化是指利用机器、电子设备或计算机系统来替代人类进行工作或控制过程的技术和方法。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复杂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断推动着工业和生活的进步。

1. 机械自动化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工业革命时期,机械自动化开始出现。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

例如,早期的纺织厂使用自动织布机来代替手工织布,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电气自动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随着电力的普及和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逐渐兴起。

电动机的应用使得工厂的生产线能够实现自动化运行。

同时,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也为工业设备的自动化提供了支持。

3. 计算机控制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飞跃。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对复杂的工业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监测。

例如,汽车工厂中的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组装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网络化自动化阶段(21世纪至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化自动化成为新的趋势。

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1. 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重复性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2. 降低成本: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和人为错误,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4. 提升安全性:自动化系统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危险或有害的工作,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5. 释放人力资源:自动化可以使人们从繁重、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创造性和高级的工作。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提升。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交通运输行业。

同时,自动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人员技能需求的变化和就业岗位的调整等。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

自动化发展史引言概述:自动化是指通过机器、设备或者系统来实现自主操作和控制的技术。

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始于工业革命时期。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动化发展史的五个部份,分别是:古代的自动化技术、工业革命时期的自动化革命、电气和电子自动化的兴起、计算机与控制系统的融合、以及现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古代的自动化技术1.1 水力自动化:古代的水车和风车是最早的自动化设备之一,利用水力或者风力来驱动机械,实现自动化操作。

1.2 机械自动化:古代的钟表和自动演奏乐器是机械自动化的代表,通过精密的机械装置实现自动操作。

1.3 工艺自动化:古代的陶瓷烧制和冶炼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如利用温度控制实现自动烧制和合金冶炼。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自动化革命2.1 蒸汽动力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和交通运输得以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2 机械化生产线的兴起: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得汽车创造过程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2.3 传动技术的改进:传动技术的改进和应用,如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使得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提高。

三、电气和电子自动化的兴起3.1 电力的应用: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厂和家庭的照明和动力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3.2 电磁控制技术的发展:电磁继电器和电磁开关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的控制和操作实现了自动化。

3.3 电子元件的应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明和应用,为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了更高效和精确的手段。

四、计算机与控制系统的融合4.1 数字控制技术的兴起: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控制系统从摹拟控制转变为数字控制,提高了控制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4.2 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系统的浮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4.3 人机界面的改进:计算机图形界面和触摸屏技术的应用,使得人机交互更加直观和方便,提高了自动化设备的易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装置是网络化的电子计算机。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人是最巧妙,最灵 活的控制系统。它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而作 出正确的处理。如何将人的智能应用于实际 的自动控制系统中,这是个有重要意义的问 题。 七十年代开始,人们不仅解决社会、经 济、管理、生态环境等系统问题,而且为解 决模拟人脑功能,形成了新的学科--人工智 能科学,这是控制论的发展前沿。
Introduction to Automation
自动化专业概论
主 讲:黄从智
办 公 室:主楼E0521 电 话:61772820
Email:hcz190@
课程目标
解答如下问题: 1,自动化的历史 、现在和未来 ? 2,自动化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 3,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
控制论发展三阶段
第二阶段是六十年代的现代控制理论时期, 着重解决机组自动化和生物系统的多输入多输 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系统 的控制问题; 主要数学工具是一次微分方程组、矩阵论、 状态空间法等等; 主要方法是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 理论等; 重点是最优控制、随机控制和自适应控制; 核心控制装置是电子计算机。
上水箱流出的水量增加,导致液位上升;8,最终中水 箱液位稳定在某一稳定值附近;9,由于中水箱液位比 较稳定,流出中水箱的水量基本恒定,下水箱的液位会 随时间成比例地增加,从而可通过刻度指示时间。
铜壶滴漏-中国古代自动计时装置
同样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先人们也发明了铜 除了最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水从 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 又细又均匀。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
系统(System):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对于一个具体的系统, 系统环境:系统以外的部分。
系统边界:系统与系统环境的分界。
系统与控制
系统输入:系统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系统输出:系统对系统环境的作用。
系统边界
系统输入
系统输出 系统 环境
系统工程:研究大系统和复杂系统。
系统与控制
控制(Control):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达
公元1788年 J. Watt发明离心式调速器,并将其与蒸汽机的阀门连 接起来,构成蒸汽机转速的闭环自动调速系统。
人们发现蒸汽机转速会忽高忽低,即系统会 发生振荡(不稳定)。这迫使一些数学家从理论 上来加以研究,提出多种稳定性判据。
1868 年英国物理学家J.Maxwell用微分方程描述 并总结了调节器的理论。
技术 农业技术
(种植、畜牧、造林、园艺等)
医疗技术
(中医、西医、临床等)
自动化学科属于工程技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工程(Engineering):应用科学知识使自
然资源最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项活动。 工程不等同于技术,还受到政治、经济、 法律、美学等非技术方面的影响。技术存在 于工程之中。 工程也指具体的科研或建设项目,如三 峡工程、发电厂工程等。 工程师(Engineer):专门从事工程活动的 专家,也是一种技术家。
控制论的奠基人
1945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 把反馈的概念推广到生物等一切控制系统。1948年, 维纳出版名著<<控制论>> (CYBERNETICS)一书,标 志着控制论正式诞生。
中国自动控制的学术泰斗
工程控制论,1954 钱学森 (Tsue Shen Tsian) (Engineering Cybernetics)
Inform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orrelated data Knowledge Connection among the structured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of utilizing knowledge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Intelligence
科学、技术与工程
科学家的任务是如何认识,因而可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工程师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工程师须在多种可能方案中作出选择, 谋求最可靠、最经济的解决方法。
三峡水电站工程
系统与控制
相互影响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 有机整体。 如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本身也是系统, 则称之为子系统。
经典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
应用对象不同:SISO,SISO和MIMO,各种复杂 系统。 数学方法不同: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状态方程和 输出方程,搜索、自学习和模拟进化等; 对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要求不同:经典控制和现代 控制均需要了解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而智能控制则 不需要详细了解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控制算法的不同: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基于精确的 控制算法,而智能控制算法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
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改变或控制其环境的手段 和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
技术的任务:利用和改造世界,以其生
产的产品为人类服务。 技术家(Technologist):专门从事技术工作的 专家。如工程师、农艺师、医师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工程技术
(机械、电气、能源、动力、化工、 土木、计算机等)
4,如何学好自动化专业?
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
主要内容-Content
一.绪 论 二.自动化发展简史 三.自动控制系统专题 四.自动化专题 五.工业自动化专题 六.火电厂自动化专题 七.自动化专业专题 八.自动化展望及复习
自动化专业概论
第二讲 自动化发展简史
黄从智
hcz190@
壶滴漏计时器、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壶”。
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
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
铜壶滴漏
指南车-自动指示方向
计里鼓车
自报行车里程
饮酒管
V合适时
吸入饮酒者中的酒 V继续变小 V变大 V恢复为合适速度
V变大时
V变小时
保持均匀饮酒速度
酒杯中的酒
漏水转浑天仪
1877年英国数学家Routh提出Routh判据; 1895年德国数学家A.Hurwitz提出Hurwitz判据; 1892年俄国数学家A.Lyapunov提出稳定性的严 格数学定义并发表专著,至今他的稳定性理论 仍是研究分析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飞球调速器 古希腊水钟 铜壶滴漏 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 飞球调速器 微分方程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300 1000 1788 1868 1948 1954 1960
大系统理论 1970
智能控制理论
1985
控制论发展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的经典控 制论时期,着重研究单机自动化,解决单输入 单输出(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系 统的控制问题; 主要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和 传递函数; 主要研究方法是时域法、频域法和根轨迹法; 主要问题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 确性。
到特定的目的,通过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而施 加到系统的作用。
所有系统分为可控系统和不可控系统。不
可控系统无法进行人工控制、干预;可控系 统可进行人工控制、干预。
反馈、调节与决策
反馈(Feedback):将系统的实际输出与期
望输出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从而为确定下 一步的控制行为提供依据。
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反馈
第二讲 自动化发展简史
古代自动化装置 一些重要术语 自动化发展简史 自动化教育、科研机构、学术团体 自动化期刊、国际会议
古代自动化装置
自动控制思想及其实践可以说历史悠久。它是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就运用反馈控制原 理设计了浮子调节器,并应用于水钟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发展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通过计算机的强 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来开发人工智能,并用 它来模仿人脑。在没有人的干预下,人工 智能系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学习和 自我组织,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
出相应的决策和控制。
智能控制 (Intelligent Control)
将人工智能引入到自动控制系统中,形成智 能控制系统。 特点:具有智能,能解决一些以往的自动控 制技术解决不好或不能解决的控制问题; 它将人工智能中的专家系统、学习控制、模 糊逻辑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分别与自动控制 和系统工程的一些方法结合,形成一些新的、 具有独特性能的智能自动控制系统。
经典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
经典控制主要用于分析线性定常单入单出系
统,其分析工具是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
现代控制还可以分析非线性时变多入多出系
统,其分析工具是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智能控制是模仿人类智能所构成的一类控制
系统,它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系统,其求解过程
主要依靠搜索、自学习、模拟进化。
(反馈信息使系统输出的误差逐渐增大)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信息使系统输出的误差逐渐减少)
反馈、调节与决策
调节(Regulation):通过系统的反馈信息
自动校正系统的误差,使诸如温度、速度、 压力或位置等参量保持恒定或在给定范围之 内的过程。
调节:以反馈为基础。
闭环控制:以反馈为基础。 控制 开环控制:无反馈。
Intelligence Knowledge Information
房间温度高 解决温度 高的办法
温度高原因
通风量不足
增大通风量
Data
房间温度 32℃
理想温度 23℃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Intellig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