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物素材积累 陶行知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及练习专题46逆行人生作文素材整理:名言金句+人物事例+真题演练+精彩时评文

名言金句:临危不惧,勇也。
——骆宾王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
——培根命运女神帮助的是勇敢的人。
——维吉尔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懦夫未死之前,已死过数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有了勇气便能粉碎厄运。
——塞万提斯太胆小是懦弱,太胆大是鲁莽,勇敢是适得其中。
——塞万提斯出于虚荣心、好奇心,或者贪心去冒生命危险的人,不是勇敢的人。
——托尔斯泰人物事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
他们积极发动内战,残酷镇压知识分子的进步活动。
1946年7月,他们先后暗杀了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著名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
陶行知毫不畏惧,他积极投身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运动中。
有位好心的人告诉他,他的名字已经列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名单上,是“第三位”要暗杀的对象。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替他担心,劝他小心行事,提防“无声手枪”。
陶行知却毫不在乎,他沉着地说:“我等着挨第三枪。
”华罗庚没有上过大学,1930年的一天,年轻的他看到一篇数学论文,作者是当时的权威人士、大学教授、数学家——苏家驹。
华罗庚反复读了几遍,觉得有问题。
他迅速拿起笔,经过缜密的推理和运算,竟得到了同苏教授的论文完全相反的结论。
经过反复验算,他最后认定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
于是,他发表了论文,在数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华罗庚可贵的地方,是他在权威面前不但不迷信权威,而且勇于向权威挑战。
当众多教授学者臣服于纳粹之时,朋霍费尔依然坚守着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叛徒的名义与纳粹抗争;博尔赫斯即使离开自己心爱的图书馆,也拒绝沉默,公开反对庇隆的极权统治;索尔仁尼琴在苏联的铁栅栏中横冲直撞,用尖锐的笔锋揭露极权统治下的群体之恶。
他们都是不畏强权、直道而行的知识分子,敢于与时代“唱反调”,走常人不敢走之“歧途”,用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家精神案例素材

教育家精神案例素材1. 陶行知先生,那可是教育界的传奇人物啊!他主张生活即教育,就好像园丁精心呵护每一株幼苗。
你想想,他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奔走于乡村和城市,为了孩子们能接受好的教育付出了多少努力!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2. 蔡元培校长,哇哦,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提倡兼容并包,这不就像一个广阔的舞台,让各种学科和思想都能尽情展现。
当年在北大,他和师生们的那些互动和交流,真的是太精彩啦!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巨大变革。
3. 苏霍姆林斯基,这名字听起来就超厉害的!他对学生的关爱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
举个例子,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谁能做到像他这样啊!他的著作到现在都被视为经典。
4. 孔子,那可是教育的鼻祖啊!他弟子三千,这是多么庞大的队伍。
就好比是一艘大船,带着弟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真的是太伟大了,放到现在也毫不过时呀!5. 杜威,美国教育的巨匠啊!他强调实践和经验,这简直就是给学习插上了翅膀。
他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的场景,是不是感觉特别生动?他的理论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6. 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的英雄!他深入农村,像点亮黑夜的明灯一样为农民带去教育的希望。
想想那些农民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识字读书,那是多么让人欣慰的画面,难道不是很了不起吗?7. 陈鹤琴,儿童教育的专家呀!他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就像守护天使一样保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他的教育方法有趣又实用,真的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呢!我觉得这些教育家们的精神真的太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啦!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高中人物素材积累摘抄大全

高中人物素材积累摘抄大全陶行知一个孩子把家里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遭到了父母的惩罚。
陶行知听说后,建议父母带着孩子把金表送到修表铺,在钟表师傅修理时,让孩子在一旁跟着学习如何修表。
这样一来,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老师,孩子得到了最好的教育。
其主题是,好的教育需要呵护童心,鼓励好奇心。
石曼卿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
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
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这说明坚持,高雅志趣,付诸行动,付出与回报柏拉图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
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
这文表明坚持,恒心,毅力,是成功的基础。
钱三强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
有人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属牛的。
”也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国防科技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需要奋斗拼搏,矢志报国,吃苦耐劳,中国梦,三牛精神。
齐白石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
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
(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
冯友兰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
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完成一项事业需要,积累沉淀,坚持不懈,厚积薄发,甘于寂寞。
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名人故事】陶行知的故事――拜人民为师

【名人故事】陶行知的故事――拜人民为师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19世纪初期的中国南方农村,从小就受到了父母的良好教育,后来在东南大学和耶鲁大学接受了更高级的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尊重,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对中国的文化贡献不少。
陶行知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他年轻时学习的经历开始说起。
当时,他希望能够更多地接触当地乡下人的实际生活,就觉得自己应该抛开高高在上的学识自居,适度地去逐渐学习乡下人的知识,同时讲述学过的知识,来了解这个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
他曾对自己说:“拜人民为师,以民间所称为体系,为学问所学也为心智所学”,他希望人们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东西,而要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这就是最好的学问。
在他的教育和学术观念方面,陶行知坚信“不讲追求“问题”而在追求价值上,不求得到于价值本身,而认为获得于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种方式的质量,要把教育目标放到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健康、快乐、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和生活现实中,使民众真正感受到教育所引领、所实现的目标和意义,然后才能取得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这也是他人格魅力耐人寻味的原因之一。
陶行知不仅在教育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在政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后,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职务,这就涵盖了本世纪初,他努力争取长期为中国所饱受的劣质教育和教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曾深入实地调研,尝试将教育振兴放在民生这个核心问题上,为中国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反思和未来的思考。
陶行知,是一位有趣且有深度的人,他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也在引领和推进着中国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他的所作所为,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仍然令人钦佩不已,他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重要贡献也颇具启示意义。
高中语文优秀阅读材料 民国故事 陶行知的“演”、“说”教育素材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等各种类型的学校,这些学校为社会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才。
一次,陶行知到一所师范学校演讲。
只见走上演讲台的陶行知提着一个纸箱子,到了台上后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什么也不说。
台下的学生全都愣住了:陶先生是来演讲的,怎么还拎一只大公鸡来呢?只见陶先生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公鸡两只脚蹬在桌子上只想向后退,根本不吃桌子上的米。
这个法子行不通,只见陶行知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
陶行知“表演”完后,这才开口开始了演讲:刚才大家看到了鸡最喜欢的吃米方式。
我认为,教育学生读书就像给鸡喂食一样,一定要讲究方法。
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输给他,就像按住鸡的头让它吃米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鸡并不乐意;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这跟把
米撒在地上,让鸡随意啄食的道理是一样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

【名人故事】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泰斗”和“教育家之父”。
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为中国的民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陶瓷家族,因此取名为陶行知。
他的父亲是陶瓷业主,但由于陶行知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色,他的父亲决定将他送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陶行知先后就读于东京第三高等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
他在日本生活期间,深受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这对他日后的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回到中国后,陶行知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秉持着改革传统教育的理念,主张让教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他提出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即“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
他强调教育要以培养完整的人格为目标,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他主张教师要倾听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陶行知自己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创办了广州市实验小学和南京国民教育研究所,开展了许多教育实验和研究工作。
他在广州的实验小学中实行了“学生自治”的教育制度,给学生以较大的自主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的决策。
这种做法一度引起了人们的诧异,后来证明,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除了在教育方面的贡献,陶行知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并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政治言论。
他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和教育改革,呼吁推动社会进步。
他关心劳动者的权益,参与工人运动,提倡工人合作社和工人参与企业管理。
他还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参与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陶行知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社会观念,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爱民的人物素材

爱民的人物素材
爱民的人物素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焦裕禄:焦裕禄是兰考县原县委书记,他以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带领全县人民战胜自然灾害,改善生活条件,为兰考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载史册。
2. 孔繁森:孔繁森是西藏高原的一位优秀干部,他为西藏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他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生活,为促进西藏的繁荣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被誉为“西藏高原的人民公仆”。
3. 陶行知: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主张“生活即教育”,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爱国情怀。
4. 郑成功:郑成功是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他收复了台湾,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
这些人物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古代教育家作文素材

教育家作文素材--------------------------------------------------------------------------在备考教育写作文时同学们是否曾遇到,能够准确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却找不到论据支撑的情况?是否曾经努力背了许多素材却发现不能很好的与中心观点形成联系,找不到材料的适用主题?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积累一些关于教育名家陶行知的素材,并分析一下相关素材的适用主题吧!一、人物素材之陶行知【事实论据】(一)陶行知的“强按鸡头不吃米”有一次,国立武汉大学邀请陶行知做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是先说话,而是先从自己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抓出一只公鸡。
台下听讲的学生们顿时愣住了,不知道这个著名的教育家要做什么。
陶行知并没有解释,而是从口袋中掏出一把米放在演讲的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因为受到惊吓,无论如何也不肯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于是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公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就是不肯吃。
面对这只不肯吃米的公鸡,陶行知又换了一种方式。
他把公鸡放在桌子上,自己退后了几步。
大公鸡看周围的环境安全,就自己愉快地吃起米来。
这时候,陶行知的演讲开始了,他说,教育就像喂鸡吃米一样,再好的东西也要学生主动去学,作为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去学习,填鸭式的教育是要不得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消化不良。
【素材解析】用暴力的方式,强迫鸡吃下米时,鸡是不愿意吃的,而当鸡确定环境安全后却会自己主动去吃米。
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去强迫学生,而是应该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安全的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适用论点】教育应当顺其自然;成功教学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自觉习惯最重要。
(成功的教学应当是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孩子自觉的习惯)(二)陶行知的师德理论育才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由于对学生不收学费和生活费,因而办学经费非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人物轶事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
最后演讲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阻挠和迫害,育才学校已难以在四川重庆附近生存。
1946年4月,陶行知风尘赴赴来到上海,一方面寻找新的育才学校地址,一方面为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奔走呐喊,他在三个多月内演讲一百多次,并积极筹组“中国国际人权保障会”。
1946年4月21日,陶行知在育才中学讲演《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24日,在储能中学召开的上海教育界欢迎会上演讲。
在大任小学、圣约翰大学、大同中学、沪江大学……到处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身影。
6月23日,上海各界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代表团赴京请愿,陶行知在北站五万人欢送大会上发表演讲。
陶行知大声呼吁:“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假装的民主太丑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6月25日,陶行知在国际饭店代表54个人民团体举行外国记者招待会上,要求美军立即撤退。
6月29日,陶行知与郭沫若、沈钧儒等发起《致美国人民书》。
7月,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先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亦被列为黑名单的第三名。
陶行知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他写信激励育才师生为民主斗争“再接再厉,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以底于成。
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爱棠路爱棠新村13号突然去世。
惊悉噩耗
后周恩来匆忙赶到,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温。
许多民主人士猜测这可能又是特务暗害,经沈钧儒行医的儿子诊断判明还属因脑溢血病亡。
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万国殡仪馆挤满了前来悼祭的群众。
中共代表团的挽联是:“中国人民教育旗手,民主运动巨星”。
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礼堂也举行陶行知追悼会,毛泽东送的挽词是:“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人物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
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人物评价
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
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
(人民网评)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中山网评)
人物纪念
陶行知纪念馆始建于1951年晓庄师范复校时,附设于晓庄师范校园内,馆内收藏保存陶的一批照片、手稿、遗著和遗物。
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
1985年,纪念馆展览室扩建,陈列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实了展品内容,展出照片429幅,实物319件。
为了进一步弘扬行知精神,继承并发扬行知教育思想,1993年,纪念馆从校内迁出,在劳山脚下建造了新馆,新馆占地面积达800平方米。
屋顶为水泥浇制,仿茅草顶,显得古朴端庄。
门楼高达25米,大门上方挂有张劲夫题写的“犁宫”和陆定一题写的“陶行知纪馆”两块铜匾。
门厅内有一尊陶行知全身铜像,背景是毛泽东题写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个金色大字。
馆内有两个展厅,展出内容分为八个部分:青少年时期,提倡教育改造时期,乡村教育时期,普及教育时期,国难教育到战时教育时期,全面教育时期,民主教育时期,纪念陶行知、学习陶行知。
展厅共展出了近400幅珍贵图片,200多件陶行知的遗著、遗物、遗稿等,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陶行知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人物格言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陶行知
4、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陶行知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
6、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
7、以教人者教已,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
8、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
——陶行知
10、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陶行知
1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陶行知
12、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这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眼睛,二解放双手,三解放头脑,四解放嘴,王解放空间,六解放时间。
——陶行知
13、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
14、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15、教育是立国之本。
——陶行知
16、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陶行知
17、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
——陶行知
18、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
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陶行知
19、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
——陶行知
20、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
2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2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23、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4、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陶行知
25、本来事业并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
——陶行知
26、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27、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28、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行知
29、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陶行知
30、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