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加速安徽产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安徽省的中药产业正在加快对外贸易的步伐。

作为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安徽在中药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探究安徽中药产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对外贸易情况。

一、安徽中药产业出口总体情况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安徽省共出口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等中药产品1200多种,出口额达7.16亿美元,同比增长7.9%。

其中,出口中药材、中药饮片分别为4.7亿美元和2.1亿美元,分别占安徽中药出口总额的65.7%和29.5%。

按照出口目的地划分,安徽省中药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中东、欧洲等地。

二、安徽中药产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发展机遇安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节点,对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安徽中药企业可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增加中药出口量和效益。

其次,安徽中药产业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展中药产业的海外市场。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鼓励使用中药的人口数量众多,安徽中药企业可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中药文化的传播和技术交流,打造民族品牌,树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安徽中药产业面临的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安徽中药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着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品牌、市场准入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安徽中药企业加强贸易往来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参加国际贸易交易会和展览会,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生产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其次,安徽中药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语言、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企业的产品研发和营销策划。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安徽中药企业加强对当地文化和市场的了解和研究。

最后,安徽中药企业也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口碑,增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一带一路”助力安徽企业“走出去”

“一带一路”助力安徽企业“走出去”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7年5月127“一带一路”助力安徽企业“走出去”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王晓辉摘 要: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开阔的市场和广泛的投资机遇。

近几年,安徽省企业“走出去”的潜力逐步显现,“走出去”的能力不断提高,成绩显著。

为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安徽企业应紧抓“一带一路”这一发展契机,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战略,打出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企业“走出去”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1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127-031 “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迎来了战略机遇期。

“一带一路”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理念,致力于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了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把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资金融通、资源能源、贸易畅通等方面,主张发挥中国和沿线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走出去”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1.1 “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开阔的市场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中国在国际来往中的空间被拓宽,在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合作的同时,把握住与处在“一带一路”交会之地中东和东非国家的合作机会,主动与沿线的发达国家借鉴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较我国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相对而言,我国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累积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企业对这些国家或地区开展投资活动,能够获取廉价的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2 “一带一路”为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基础设施相互联通的优势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发展领域。

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中国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设备和资金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的对外投资环境。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探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超级计划,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这个计划涉及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跨境贸易。

安徽作为中国的中药产业基地之一,对外贸易发展很有前景。

本文将探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安徽是中国中药材核心产区之一。

据统计,安徽省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49万亩,药材种植品种丰富,涵盖了中药经典名方中的几乎所有草药。

安徽还拥有大量的传统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安徽中药产业以其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技术在海内外市场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认可。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为中国企业在市场开拓和贸易合作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中药是中国传统的特色产品之一,中药在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拥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安徽中药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贸易,打开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两个重要的区域:陆上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安徽企业在这两个区域的贸易都有很大的机会。

1.鼓励中药成为“一带一路”重要中的特色产品,并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开发安徽省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国际交流等方面大力支持区域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加大对中药产业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培育中药国际合作与加强国外市场对安徽中药的认可,促进安徽中药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中药企业需要利用新的贸易机会来扩展海外市场。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建立国外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开拓国际网络销售等方式增加对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欧洲、南美洲等地区的贸易。

2.推进中药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大量的中药材作为原材料,这为安徽中药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可以通过加强与包括出口商、进口商、贸易合伙人、跨国公司、国际机构以及高水平药物制剂生产企业等在内的各个环节的合作,提高中药贸易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国际化。

安徽融入“一带一路”对策研究

安徽融入“一带一路”对策研究

安徽融入“一带一路”对策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安徽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安徽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产业合作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安徽的制造业出口量和外商投资较多,但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安徽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提高安徽的产业竞争力和技术水平,同时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安徽投资兴业。

二、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安徽是我国贸易重镇之一,但主要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崛起,安徽需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多元化的贸易渠道,降低区域贸易风险,并锁定未来市场需求。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保障。

安徽需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促进本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

四、加强文化交流文化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重要的合作内容。

安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安徽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文化交流,安徽应该通过在当地设立文化交流平台、培养文化交流人才等方式,扩大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五、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安徽需要积极加强人才培养,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构建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渠道,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来安徽发展,同时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提升全球化人才竞争力。

总之,安徽需要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与安徽的深入融合,推动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层解析安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深层解析安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化产业是安徽经济 发展的未来趋 向。尽管 文化 产业具有一定 的 业结 构 的 优 化 升 级 。 后发优势 ,但发展 文化 产业仍然需要切合地 方经济发展 的实 际
首 先 ,作 为技 术 创 新 重 要 主 体 的 文 化 企 业 ,应 通 过 不 断 提 情 况 ;文 化 产 业 的迅 速 发 展 ,必 须 是 社 会 经济 发 展 到 一 定 水 平 升 其 文 化 产 品 和 服 务 的科 技 含 量 来 开 发 、引 导 和 转 变 市 场 文 化 基 础 上 才 能 够 实现 ,这 意 味 着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首 先 要 有 适 量 的 经 产品的消费热点 ,同时联 系企业 自身或地域文化 资源优势 ,想
二 创新机制与人才储备
客 观 来 看 当前 安 徽 省 文 化 产 品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并 不 是很 强 ,
实现跨越式发展必 须寻找捷径。安徽要选择一 个在实现跨越式 其 重 要原 。众 所
发 展 的 同时 ,又 不 付 出 高 昂 的 资 源 和 环 境 代 价 、 有 特 色 的发 展 周知 ,创 新 是 提 升 文 化 产 品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关 键 因 素 , 为 此 ,应
济基础。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得越 好, 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就越高 ,
展 与 社 会 生 产 力 成 正 比 ,它 是 人 们 物 质 生 活 丰 富 的 必 然 结 果 。 安 徽 省 目前仍 然 处 于 工 业 化 中期 阶 段 , 尚未 进 入 后 工 业 化 时 代 ,
深层解析安徽文化产业 “ 走 出 土’ ' 战略
叶 舒 然
安徽 国际商务职业 学院
摘要 :对 外文化贸 易的发展利 益或动态利益 已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所证 明,本文从文化产 品和服务 的国际贸易视角深 入探 讨 当前安徽文化产业 “ 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认为 安徽对外文化贸易总体发展模 式不 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同 时应当注重创新机制 的培养和创新人才 的储备 ,此外还 要关注文化产业和贸易聚焦城 市的建设 ,采取切 实可行 的举措 来 推动文化产 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 关键词 :安徽 ;文化产业 ;对外文化 贸易

安徽融入“一带一路”对策研究

安徽融入“一带一路”对策研究

安徽融入“一带一路”对策研究“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重要经济战略,旨在通过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方式促进沿线各国的发展。

安徽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的重要省份,也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为此,我们进行了安徽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安徽需要在道路、桥梁、港口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以便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安徽还可以通过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国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二、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倡导的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安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安徽可以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推动经济互惠发展;还可以通过投资海外开拓新市场,实现产业转移和国际化发展。

三、加强人文交流和文化互鉴“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合作,还涉及到人文交流和文化互鉴。

安徽可以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推广安徽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招收国际学生、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形式,加强人才交流和培养。

四、加强政策协调和政务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协调和政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安徽可以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和协调,推动互利共赢的政策体系建设;还可以通过加强政务合作,共同解决双方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五、提高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能力“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一些安全和风险挑战。

安徽需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以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和顺利。

综上所述,安徽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文化互鉴、加强政策协调和政务合作、提高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视角

“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视角

2021年第20卷第4期“一带一路”倡议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视角□马晓青【内容摘要】“十二五”规划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结构问题,转变经济结构成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所以,产业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结构升级成为了经济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产业经济的前提不仅要理清产业结构,与之联系紧密的对外贸易也要作出分析。

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而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也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本文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研究安徽省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的关系,随后从当前现状出发,探讨并分析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落实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上来。

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的协调发展,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院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研究———基于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视角”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晓青(1987 ),女,安徽马鞍山人,马鞍山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一、引言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之后,借助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原来的合作机制和既有的合作平台,秉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

同时,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触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持续增长,我国经济正在从封建落后的制度演变为开放自由的成长模式,并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展现出自己的活力,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二五”规划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结构问题,转变经济结构成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我们不断寻求转换贸易的新方式,稳定和加大需求的供应,并保证外贸发展实现质的突破。

不能只注重成本而忽视了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要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外贸体系和结构。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快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快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快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作者:许正环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安徽产业结构升级、投资合作格局优化、贸易格局完善、物流体系健全等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新一轮贸易竞争中,安徽应紧抓“一带一路”政策机遇,调整外贸发展思路,从外贸制度环境的优化、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走出去”投资合作格局的完善、跨境电商生态圈的优化、物流与通关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逐步将政策红利激发的外贸潜能转化成竞争实力,以推动安徽外贸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安徽;对外贸易;对策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065-05一、问题的提出WTO的加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安徽外贸在贸易总量、贸易主体结构、贸易配套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全省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

数据表明,安徽外贸依存度从1993年的6.88%增长到2007年的16%,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当年外贸依存度迅速回落到10%,后又增长至2016年的12.22%[1]。

但是,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外部影响,以及内部产业结构体系转型、升级与创新力度与进度的制约,安徽外贸发展逐渐呈现出新的瓶颈与障碍。

如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传统优势产业与商品的质量、品牌、技术、标准等综合竞争力不强;贸易市场过度集中,欧美传统贸易市场经济疲软,新兴市场开发力度较弱;贸易方式单一化,传统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产业关联性弱、辐射和技术溢出能力低;商品贸易与服务结构发展不均衡等。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双向开放”“内陆统筹”的发展导向,以及要将合肥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发展定位,为安徽外贸乃至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政策红利与发展机遇。

特别是紧随其后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出台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修订)》版的落地,为安徽外贸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背景下加速安徽产业“走出去”战略研究作者:徐梦来源:《商场现代化》2018年第15期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更深层次的形式,安徽省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自身资源、产业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需要深入发展,加速产业走出去。

本项目从加速安徽产业“走出去”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安徽地理、资源产业优势分析,研究产业走出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安徽省优势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可实施性措施,促进安徽产业“走出去”。

关键词:一带一路;安徽产业;走出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各省凭借其各自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积极参与其中,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经过将近5年的发展,我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进入加速阶段。

安徽省位于中国内陆,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进程,到目前为止,省属企业已经与沿线8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实际合作投资达12599万美元,同比增长110%,这表明安徽产业“走出去”潜力巨大。

但其面临着发展的区位瓶颈,省属企业总体实力不强,与“一带一路”核心区合作较少,与周边省份有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开放型经济也一直是其“短腿”之一,对外贸易基础相对薄弱,进出口总量不大。

所以,如何深入融入“一带一路”,促进安徽产业“走出去”成为安徽经济开放突围的重要契机。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安徽省的产业加速“走出国门”模式,探讨产业“走出去”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使用性的实践价值。

一、“一带一路”战略--安徽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全球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旧显著,经济复苏缓慢,贸易情势低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虽然也在恢复中,但存在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等问题,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有关“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贸易通道,借助这一通道,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积极地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与相关国家建立多边贸易机制,寻求新的经济增长之道,以此来顺应全球化趋势,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国及其沿线国家的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和平与发展的新常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经将近五年,项目建设进程已经步入深层次的阶段。

其中,在2017年,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阶段,经贸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达1.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

这表明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迅速。

在各省积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安徽省借此机遇,大力实施开放的对外发展战略,鼓励产业走出去,同时实施了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设立专门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并成立省专项的对外开放发展研究小组,并在各市构建专门的协调机构,以此来创建人才网络。

而同时对省内产业体系加强创新建设,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外开放的条件大幅度的改善。

在贯彻“一带一路”策略下,安徽省在对外贸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17年安徽全省在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首次突破500亿美元,总计达到了5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安徽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是指一个地区利于其发展所固有的区域和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但不仅限于地理位置,而是一个综合因素决定。

安徽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与周边省份相比,在地理上具有发展的天然优势,加上优厚的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借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17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8.3%,位于全国增速排名第六位,经济增长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1.地理位置优势地理位置优势是一个地区产业走出去的先决条件,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外进行贸易就会受到限制。

安徽省地处华东地区,横跨长、江淮河,并于上海、江苏、浙江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借助长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政策,安徽长江沿岸的市被划分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

东邻经济发达城市江苏、浙江,这有利于安徽省产业与之交流,并借助江苏、浙江的经济优势,便利安徽省产业优化与走出去。

西邻武汉、河南、山西等中部城市,承东启西,沿江通海,在吸引外资,扩大市场上具有优于中部其他省份的特点,并沟通南北,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

安徽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地理优势为走出去提供基础。

2.自然资源优势资源禀赋在对外贸易过程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安徽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内主要耕种产品产地。

安徽省凭借其特殊的地形,生产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比如茶叶中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矿产资源优势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230万吨,居全国第六,铜矿储量占华东地区20%。

2017年全省茶叶出口5.7万吨,同比增长0.35%,出口金额2.43亿美元,增长6.97%。

在“一带一路”中,优厚的自然资源给安徽省企业以及产业走出去创造了优势条件。

3.交通优势便利的交通会降低对外贸易和投资成本,安徽省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决定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而安徽省内交通网络布局合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投资的发展。

铁路陇海线横贯安徽,连接东西市场,并延伸到海外市场;津浦、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安徽已成为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枢纽,这就给产品和技术输往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交通枢纽使得区位优势被放大,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安徽产业“走出去”优势更加明显。

三、“一带一路”战略--安徽产业优势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依靠产业来牵引,产业的等级层次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深度。

根据产业效应,一国应该选择具有较大扩散性的产业作为其支柱性产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安徽制造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产业呈现发展优势,“走出去”潜力巨大。

安徽省的制造业基础结构稳固,其中机械行业在全国排名前3位,工程机械及其汽车制造成为全省最大的工业行业;同时,安徽省白色家电制造业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内冰箱、洗衣机家电产品产量均由安徽省占据,总出口量在全国范围内所占比重显著;空调器、制冷压缩机等空调零部件均居全国第二,工业制造实力雄厚。

安徽省的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黄山、茶叶被认为是安徽的符号,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

2017年安徽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已经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安徽电视周”、“安徽文化周”等一系列品牌。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过去五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在中部六省中增速最快,比全部工业高5.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所以安徽省在工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都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这将有利于安徽省产业的走出去。

四、“一带一路”战略--安徽产业走出去模式1.“走出去”现状目前,安徽省产业“走出去”初步效果显著。

2017年以来,安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规模逐渐扩大,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幅度为20%左右,但是2017年11月和12月的增长幅度稍有下降。

出口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机电产品的出口占60%,对东南亚的出口超过总量的30%。

从进口方面来看,原材料以及资源型的产品进口需求量增多,与伊朗、印度的贸易份额占比相对比较大。

年初,全省新批境外企业14家,到目前为止,已设立境外企业达到800多家,对外实际投资累计60多亿美元,但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结构仍旧在逐步优化。

安徽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仍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

安徽省是“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却不是主要的“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省市,同时又处于容易被边缘化的位置上且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如果不能及时对外开放,加快产业走出去步伐,就容易被邻省的江苏、河南、山东、武汉抢占发展机会,拉开与其之间的差距,因此,深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速产业走出去,这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一次机遇。

从区域分布来看,安徽对外经济扩展对象是一些非洲、东欧、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中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多数是单打独斗,进行对外投资的项目分布不集中,这将导致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阻碍深入走出去的步伐。

2.产业“走出去”模式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于安徽省来说,其资源相对更加丰富、能源供给充足,这给安徽省的外向型产业走出去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安徽省的制造业处于比较优势地位,而部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就给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同时安徽省的文化产品种类丰富,文化产业“走出去”潜力巨大。

同时,新兴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崭露头角,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应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走出去。

安徽省在制造业、文化产业以及一些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应该集中促进并加快这些产业走出去。

(1)制造业走出去模式制造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劳动力需求大是其显著特点,应选择安营扎寨的模式促进其走出国门。

安徽省的汽车制造业发展处于全国前列,奇瑞、江淮已经在境外投资,其中奇瑞通过在俄罗斯、乌拉圭、巴西、伊朗、马来西亚等国直接投资建厂,在境外成立自己的企业;江淮在通过合资的方式在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建立工厂,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降低成本。

对于这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制造业,应该通过设立工厂,在境外安营扎寨的模式走出去,在东南亚、中东、南美和东欧这些地区的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生产制造,劳动成本低廉的国家进行组装,以此来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大型工程机械,可以采用此模式走出去。

对于家电这些依靠核心技术占据市场的行业,应采用品牌战略进入国外市场,在此基础上安营扎寨,依据不同国家需求,采用本土化的战略的模式走出去。

安徽已拥有美菱、日立等一些品牌,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稍逊于美的、格力、海尔等品牌,这就需要这些企业相互成立联盟,共同渗入外国市场,并在海外建厂,逐渐的收购海外的生产线,壮大品牌影响力。

(2)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文化走出去历程长,传播速度慢,形式多变,被挖掘的市场有限,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传统文化产品走出去主要是依靠文化渗透的模式。

安徽文化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文房四宝传统文化产品,以及剪纸、铁画、茶叶、黄梅戏等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过国际上的影响力低,渗透到国外的文化极少,所以文化走出去首先依靠的是大众媒体的宣传,文化产品可以在安徽省举办的“安徽电视周”、“安徽文化周”等平台上对安徽省传统文化进行宣传。

借助国际文化巡演将本省的传统文化附加到外国文化中,逐渐的提高安徽省的文化渗透度,依靠出口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产品的走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