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周处 同步练习沪教版
沪教版七上《周处》word扩写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周处》扩写周处20多岁的时候,脾气很凶暴,而且任性使气,好争斗,武艺高强。
在乡里的人要是得罪了他,他就立刻把那个人打死,他脾气很坏,很容易被得罪,因此乡里人很多都被打死了。
后来乡里人就把周处认为是祸害。
过了一段日子,他们住的那个叫义兴的地方涨了洪水,山上也多了条白额虎,水里也多了一条蛟。
白额虎咬死了很多人,就没有人敢上山了。
蛟无比强大,也侵害了不少人。
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周处,白额虎,蛟称为三害,但是周处更厉害,他是个不良少年。
有一天,两人正在讨论如何除掉这三害,一个人说:“我有个主意,让周处去刺杀白额虎和蛟龙,这样就能让他们互相残杀,等于狗咬狗。
”另一个人说:“好主意,那样周处横竖都是死了!”“哈哈哈……”他们一想到“三害”要死,就都乐开了花。
于是他们拍了一位老伯去劝说周处,他说:“你武艺高强,我希望你去杀白额虎和蛟龙,算是为自己还有大家做一件好事。
”周处二话不说,因为他一提到打杀之类的词就会一蹦三尺高。
他带上了宝剑,就到了山上。
只见白额虎向天怒吼一声,响声如雷,发疯似地向他扑来,他轻轻翻了一个筋斗,跃过了白额虎。
然后周处死死按住了白额虎的头,还见老虎那庞大的身躯在不停地挣扎,周处索性坐在老虎身上,一剑刺中了它的心脏,老虎尖叫一声便断气了,正值蛟龙又向百姓发起了洪水,周处潜入水中,开始与蛟龙搏斗,蛟身长六米,有着坚韧的牙齿。
他一剑向蛟龙刺去,只见蛟龙缠住了他的身体,他用力一蹿,把蛟龙甩得远远的,蛟龙又向他发起了反攻,甚至咬伤了他,他忍着疼痛,趁蛟龙不留神,把蛟龙的首级砍了下来。
那是,人们都以为他死了,敲鼓的敲鼓,拜佛的多激情,酒席的多热闹!嘴里异口同声念着:“老天爷,感谢除害……!”这是周处挺着血淋淋的身子从水中出来了,见到这番情景后惊讶不已,本来满以为可以得到大家的赞扬,可是没有想到却是……他这才知道自己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地位了。
他想要改过自心,于是收拾行李,背井离乡去找陆氏二兄弟了……。
《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共3篇

《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共3篇《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1《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周处》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了解《周处》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3. 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周处》的基本情节。
2. 理解文章中的手法和语言风格。
3. 分析文章的寓意和主旨。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周处》这个故事。
2. 教师讲解《周处》的基本情节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意思和思想。
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文学知识和阅读技能。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课堂讲授法。
2. 情境教学法。
3. 小组讨论法。
4. 课外拓展法。
五、教学评估:1. 教师对学生的评分。
2. 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3.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这方面技能。
2.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此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态度的培养,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视野和审美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2《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处的历史背景和身世,了解他孝顺和勇敢的事迹。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次周测语文试卷

2012(二)初一语文周测(七)(完成时间60 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默写填空(26 分)1.,名纸相传尽贺冬。
,呼卢笑语自沉着。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生长明妃还有村。
4.输赢兵家事不期,。
5.,不知愁思落谁家?6.一去紫台连朔漠,。
7.,卷土重来未可知。
8.,分明怨恨曲中论。
9.画图省识春风面,。
10.夫战,,,,,;,故克之。
(此题一空 1 分)二、基础累积(17 分)(一)看拼音写汉字(9*0.5=4.5 分)Piāo()泊遗hàn()pí()邻时máo()中 yōng()shē()chǐ()遵xún()发chù()(二)成语填空(分)()声()迹()落有()()长()飞()衣()食()而复始飞()()达(三)文学知识(14*0.5=7分)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爱莲说》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3.《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的中心思想是、。
4.《公输》选自《》,墨子的中心思想是、。
5.《曹》自《》,此相是期(人名)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体史。
三、文言文(40 分)曹十年春,伐我,公将。
曹。
其人曰:“肉食者之,又何焉?” 曰:“肉食者鄙,未能。
”乃入。
:“何以?”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分人。
” 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不可以察,必以情。
” 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
从。
”公与之乘。
于勺。
公将鼓之。
曰:“未可。
” 人三鼓。
曰:“可矣。
” 。
公将之。
曰:“未可。
”下其,登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
既克,公其故。
曰:“夫⋯⋯故克之。
夫大国,也,惧有伏焉。
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加点含(30*0.5=15 分)肉食者之又何焉肉食者鄙....何以衣食所安弗敢也....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一鼓作气....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不可以察忠之属也....可以一公将鼓之公其故....望其旗靡故逐之既克...(二)翻以下句子(8 分)1.肉食者鄙,未能。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1周5周处(第1课时)复习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字词:谓:认为更:轮换,交替更相庆:互相庆祝。
译文: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互相庆贺。
8、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有自改意。
字词:竟:最终始:才改意:悔改的想法、愿望
译文: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听到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在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被人们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自我悔改的意思。
5周处(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圈画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脉络,感悟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周处的生活经历中体味勇于改过自新的可贵。
教学 重 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教学难点:感悟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字词:又:另外并:一起暴犯:侵害
译文:并且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 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
5、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字词:击:斩
译文:周处就杀死了老虎,又跳进河里斩杀蛟龙。
6、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字词:或:有时 与之俱:同它一起没:沉没。
译文: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同蛟龙一起(浮沉漂行)。
由上学期所学的《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一书引入
1.出处: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出自这部书的故事有:望梅止渴、管宁割席
我们学过的出自这部书的课文有:《陈太丘与友期》、《周处》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上周处教案1.doc

理解。
1・文章结尾处详写了周处与陆 云的谈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2.讨论交流:如何评价周处?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作者通过陆云的话,揭 示了 “朝闻夕死”这样 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 活道理:只要认识错 误,并且决心改止错 误,无论何时都不算 晚。
人物性格分析:
1.英勇:杀虎斩蛟
2.善于反省:闻里人相 庆杀蛟。蛟在水
9.或说(shiii):有的人劝
里有时浮起、有时沉
说。或:有的人
下,周处与蛟龙一起浮
10•冀:希望
沉了几十里远。经过了
11.蛟或浮或没:或,有时。
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
12.始:才
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
13.为:当作
了,交替着互相庆祝。
14.更:轮番。
周处最后杀死了蛟上了
二.听读 课文,注 意读音。
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注意生字 读音。
周处或说三横 蛟龙蹉匪不彰 更相庆邪
(注音见PPT)
三.散读
翻译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重
散读课文,在教师的引
课文,梳
要字词。
导下翻译课文。
理文意。
1・凶强:凶暴强悍。侠气:
周处年轻时,凶暴
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
强悍,好争斗,被乡亲
的意思。
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
19•清河:指陆云,字士龙, 世称陆清河。
20.患:祸害。
21.修改:修,提高修养;
改,改止错误。
22.贵:意动用法,以……为
贵,认为是宝贵的。
23.朝闻夕死:早上听了圣贤 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 度此生。
24.Z:放在主谓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无义。
25.皆:都。
26.彰:显露。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6《周处》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

《周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翻译,熟读课文并能够翻译全文2、掌握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的巧妙4、感受周处复杂而剧烈的内心活动,明白有错误贵在能下决心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掌握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的巧妙教学流程:一、导入1、历史上的周处文韬:周处著有《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也曾撰集吴国历史《吴书》。
《风土记》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
武略:孤军奋战,壮烈牺牲:(周处)自旦及暮,斩首万计。
弦绝矢尽,播、系不救。
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
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
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2、周处年少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恶少,他到底恶到什么程度呢?他又是如何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周处》中。
二、初读课文,把握层次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个别朗读2、参考课下注释,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自读课文,要求:通过语速、语气的变化表现故事情节发展。
个别朗读3、齐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三、围观恶少1、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表现周处怎样的人物形象?文中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的?“凶强侠气”2、“凶强侠气”这个词包含哪几层意思?凶——凶暴乡人更相庆强——强悍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3、文中作者如何体现出周处的“凶”“强”“侠气”?凶——为乡里所患暴犯百姓三横强——尤惧杀虎斩蛟或浮或沉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侠气——或说处……即有求于己则义不容辞4、“凶”“强”“为乡里人所患”我们可以理解,但“侠气”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的理解中多少有点见义勇为的意思,为什么也会“为乡里所患”呢?你怎么理解?引导学生意识到:“讲义气”的前题是“辨是非”四、内心的震撼1、周处的人生在什么时刻发生了转变?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周处当时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为周处写一段50字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的要求:有承前——对过去的反思和悔恨有启后——对未来的思考和决心(不要误将他人的惧怕当作尊敬,应当思考如何获得真正的尊敬)五、虚构的陆云1、周处想要改变自己后,他做了什么事情?入吴寻二陆2、既然已经想好要改变自己了,周处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入吴寻二陆”呢?(引导学生从“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入手思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处内心受到的刺激很大,要彻底改变自己需要很大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周处想要从贤人处获得方法和信心3、陆云是从哪些方面来开导周处的?学习再迟也不晚——明道理前途尚有希望——析现状立志必定成功——鼓信心4、对比周处(238-299)和陆云(262-303)的年纪,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周处年少时候,陆云还没有出生,这个故事有虚构的成分3、这个故事中虚构出陆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品读陆云对周处说的话,对比之前学过的前秦寓言故事)故事的道理不再通过作者之口说出,而是借文中人物之口说出,说理不再是独立于故事之外的,而是融入故事之中的。
《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

《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周处》教案(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篇一」周处的万能教案《周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翻译,熟读课文并能够翻译全文2、掌握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3、理解课文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的巧妙4、感受周处复杂而剧烈的内心活动,明白有错误贵在能下决心改正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掌握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融说理于叙事之中的巧妙教学流程:一、导入1、历史上的周处文韬:周处著有《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也曾撰集吴国历史《吴书》。
《风土记》是记述地方风俗的名著,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
武略:孤军奋战,壮烈牺牲:(周处)自旦及暮,斩首万计。
弦绝矢尽,播、系不救。
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
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
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2、周处年少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恶少,他到底恶到什么程度呢?他又是如何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呢?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周处》中。
二、初读课文,把握层次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个别朗读2、参考课下注释,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自读课文,要求:通过语速、语气的变化表现故事情节发展。
个别朗读3、齐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三、围观恶少1、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表现周处怎样的人物形象?文中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的?“凶强侠气”2、“凶强侠气”这个词包含哪几层意思?凶——凶暴乡人更相庆强——强悍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有“好争斗”的意思3、文中作者如何体现出周处的“凶”“强”“侠气”?凶——为乡里所患暴犯百姓三横强——尤惧杀虎斩蛟或浮或沉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侠气——或说处即有求于己则义不容辞4、“凶”“强”“为乡里人所患”我们可以理解,但“侠气”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的理解中多少有点见义勇为的意思,为什么也会“为乡里所患”呢?你怎么理解?引导学生意识到:“讲义气”的前题是“辨是非”四、内心的震撼1、周处的人生在什么时刻发生了转变?发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周处当时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为周处写一段50字的内心独白内心独白的要求:有承前——对过去的'反思和悔恨有启后——对未来的思考和决心(不要误将他人的惧怕当作尊敬,应当思考如何获得真正的尊敬)五、虚构的陆云1、周处想要改变自己后,他做了什么事情?入吴寻二陆2、既然已经想好要改变自己了,周处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入吴寻二陆”呢?(引导学生从“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入手思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处内心受到的刺激很大,要彻底改变自己需要很大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周处想要从贤人处获得方法和信心3、陆云是从哪些方面来开导周处的?学习再迟也不晚——明道理前途尚有希望——析现状立志必定成功——鼓信心4、对比周处(238-299)和陆云(262-303)的年纪,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周处年少时候,陆云还没有出生,这个故事有虚构的成分3、这个故事中虚构出陆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品读陆云对周处说的话,对比之前学过的前秦寓言故事)故事的道理不再通过作者之口说出,而是借文中人物之口说出,说理不再是独立于故事之外的,而是融入故事之中的。
《周处》同步练习及答案

《周处》同步练习及答案一、《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此书不仅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而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因此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
当然,因为刘义庆当时人在扬州,听说了不少当地的人物故事、民间传说,所以在《世说新语》中,也记载了一些发生在当时扬州的故事。
如后世熟悉的成语“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担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的中军将军殷浩被废为平民后,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
扬州的吏民顺着他的笔划暗中观察,看出他仅仅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大家这才知道,他是借这种方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说新语》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二、周处(238—299年[1]),字子隐。
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
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三、常识填空1、《周处》一文出自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为南北(朝代)刘义庆(人名)编撰2、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
本文中“平原”指陆机这是因为他曾任平原内史;“清河”指陆云,这是因为他曾任清河内史。
3、“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化用而来。
四、重点句子翻译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xiá气.,为乡里所患.。
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任性使气,这里指“好争斗”的意思。
为:被。
患:祸害(认为是祸害)。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是祸害。
2.又义兴水中有蛟[jiāo],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bào犯.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处同步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对下列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⑴或说处杀虎斩蛟⑵具以情告
A.⑴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
⑵(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是祸害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陆云)。
B.⑴有人说周处已经去杀虎斩蛟。
⑵周处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陆云)。
C.⑴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了。
⑵周处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陆云)。
D.⑴有人说周处已经去杀虎斩蛟了。
⑵(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是祸害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陆云)。
2.结合句意判断下列句子中“谓”“并”两字的意思。
⑴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⑵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⑶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⑷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两个“谓”字意思同,两个“并”字意思同。
3.促使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请用自己的话分析)
5.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也。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参考答案:
⒈A
⒉相不
⒊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⒋三个方面。
⑴讲述“闻道”的重要意义,“古人贵朝闻夕死”。
⑵对周处进行鼓励,“君前途尚可”。
⑶指出周处一定能达到目的,“何忧令名不彰”。
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