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的交往逸事——画家李明久与作家闻章
成都市金牛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成都市金牛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游于酒/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若豪富有势力者索之/旁若无人C.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遂欲自沉于水/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7课时 既有考查难度又有考查深意的__主旨标题题

第7课时既有考查难度又有考查深意的——主旨、标题题小说的主旨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意蕴等,它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创作的意图所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对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标题有时就是作者创作意图的精要概括。
所以解答主旨、标题题,首先要想到文章的创作意图。
题型一主旨题这里说的主旨题,其范围要广一些,除了小说主题外,还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例一] (2018·江苏高考)阅读《小哥儿俩》(文本见第4课时题型二“典例”)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目: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6分)答:[解析] 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往往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背后,需要读者调动个人的情绪和感觉,透过字里行间去揣摩和把握。
主要看作者关注什么,选取什么内容;突出什么,在哪方面着墨较多,描写了哪些细节等。
标题“小哥儿俩”,轻松快乐,暗含作者对童真童趣的喜爱。
文中对大乖二乖的动作、语言等描写细致逼真,二人可爱的形象在读者眼前活灵活现,这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作者对“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都是在关键处,如“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大乖二乖的快乐成长与母亲的关爱是分不开的,这些反映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
文中爸爸、叔叔、妈、厨子,大家都是善良和蔼的,他们共同为孩子创造了快乐温馨的成长环境。
通篇来看,作者对家庭琐事的叙述流露着脉脉的温情,这表达了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将上述内容分类梳理、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①对童真童趣的欣赏;(抓人物形象的角度)②对儿童成长的关注;(抓情节的角度)③对母爱的颂扬;(抓人物形象的角度)④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抓环境描写的角度)⑤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李明 一念清明万物生

文:石皓 图:受访者提供李明一念清明万物生李明是一个孤独的画家。
瘦瘦的身躯,文人的情怀。
在采访中发现,他总是把外界现实生活的艰难投射在绘画中。
他说,自古那些绘画大家,他们的生存境遇与绘画是相互成就的。
艺术是漫长,也是孤独的。
每一个艺术家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万物只是一面镜子,只会把他们的心擦得更干净。
藏拍推荐RECOMMENDATION《山水》180cm ×140cm 纸本水墨 2020年断阐释了其营造的美学意象。
借鉴基弗的古今穿越另一方面,李明所实现的是水墨于当代语言的一种表达。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很多古代文人画,甚至是宋代山水画的特质,但是李明所表达的并非是一种传统的延续。
在采访中,他谈到了他的偶像是基弗,他的作品色调上就有基弗的冷黄调,像是废旧工业的材料,像铜铁一样锈迹斑斑的痕迹。
尤其是李明的风景,有很多风景画中的场景萧条与孤冷、黯然。
李明其实不是一个乐观的人,现实中承担了更多的敏感与善良。
很显然从李明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属于高敏感的人群,这对绘画者可以说是一种天赋。
这也是他的作品独特语言与风格的所在,脱离世俗与平庸。
在李明的画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元素,他试图用一种物象表达自己的宇宙观、信仰。
他有着对事物的好奇,保持着这种神秘的绘画表达,尤其是一层薄雾般的灰尘让表达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在李明的作品中,看似有着浓厚的传统文人画的基调,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当代视角。
既研学古人金农、陈洪绶的古拙之美,亦有新表现主义基弗、席勒的取长之法。
他不拘泥于古人表达的束缚,相反近年来一直对国外现代派艺术家思想有着自我的解析。
他作品既有山水、动物,亦有风景,万物寂静,画中有着孤独的诗意,这是李明作品一贯的风格。
随着近年来新水墨的兴起,李明的作品作为其中的代表,都是在传统与当代之间,通过不断解构、创新,拓宽水墨的边界,这是一个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过程。
探寻传统绘画之外的可能性李明是山东人,本科与研究生都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之后一直走着职业画家的道路。
九根手指的读书时间

九根手指的读书时间
九根手指的读书时间,这个主题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我会尝试写一个简短的作文,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李明的男孩,他天生只有九根手指。
尽管如此,李明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反而更加热爱生活,特别是读书。
他相信,书籍能够开阔视野,丰富内心。
每天放学后,李明都会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他用仅有的九根手指翻阅着书页,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他的专注和热情却让人动容。
他读历史,了解古今中外的故事;他读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他读文学,感受文字的魅力。
李明的读书时间,不仅是他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他通过读书,学会了理解不同的观点,学会了同情和包容。
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本书都有它独特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明的读书时间成为了小镇上的一道风景。
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用九根手指翻书的男孩,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
他们开始思考,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完美的条件,也能追求自己的梦想。
李明的读书时间,成为了他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他用九根手指,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而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拥有什么,只要我们有梦想,有热情,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
这篇作文通过李明的故事,传达了即使在不完美的条件下,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也能够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
希望这个作文能够激发读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名人逸事

名人逸事:xx三请xx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
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
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
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xx草庐不果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
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
”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
”徐悲鸿挽请说。
xx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
冒雨三顾金石开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
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
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经验,恐引教师非议,又恐顽皮学生捣蛋,连课都上不成。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
”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
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
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
”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
”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
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
大画家小故事

大畫家小故事廖孟青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的大畫家,這些畫家的作品流傳千古,但我們卻不見得知道他們的生平事蹟。
在你的想像中,畫家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是長鬚飄飄,仙風道骨;還是不修邊幅,瀟灑自在?其實畫家們私底下的那顆赤子之心,常會令人絕倒哦!!東晉畫家顧愷之,小名虎頭。
生平有三絕:癡絕、才絕、畫絕。
他的為人寬厚通達,有時還帶點小糊塗。
有一次,他將一箱畫寄放在大軍閥桓溫的家中,桓溫為表示自己絕不會侵占畫作,就在眾人面前將箱子上鎖,以示清白。
但待眾人走後,卻從箱子後面撬開木板將畫偷走了,顧豈之不願得罪桓溫這種人,就故作驚訝的說:「沒想到我的畫奇妙通神,竟不翼而飛,一定是得道成仙了。
」也因此化解了一場危機。
像這樣假裝糊塗的事還多的很,因此人稱為「癡絕」,就是由此而來的。
北宋畫家米芾也是一位這麼癡傻可愛的畫家。
他畫圖的時候,不一定用筆。
有時以蔗渣,有時用蓮蓬,常有新的創意。
他和宋徽宗的關係極好,一日,徽宗令他在金殿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前,在屏風上寫『周官篇』,他運筆如飛,須臾之間,一篇龍飛鳳舞的『周官篇』出現在眾人面前,贏得眾人齊聲喝采,徽宗便問他:「卿如此才華,朕封賞你何物好呢?」米芾說:「只請皇上賜給剛才寫字的那方硯台。
」徽宗笑道:「區區小物,有何難哉!拿去吧。
」米芾一聽,拔腳便往書案前跑,不小心採到袍角,差點摔了一跤。
他抓過硯台便往懷理揣,滿滿的墨汁順著衣襟往下流,一直流到腿上,弄的滿身黑乎乎地一片,旁人大笑不止,他卻像個孩子似的毫不在意,高興地一癲一癲的雀躍不已。
徽宗見此情景也不禁大笑起來,隨口說:「好個米癲。
」米芾一聽,便立刻轉身向皇上叩謝:「謝主賜號!」從此便以「米癲」自譽。
他以癲作癡,行為狂放,有一次在臺州作官,見一巨石,狀貌奇醜,大喜,跑回去換了一身整齊的衣服,然後撮土焚香,扣拜頑石,呼為石兄,旁人側目,他老兄可不以為意呢!元朝四大家之一的倪瓚,號雲林,性格怪癖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在他所畫的山水畫中了無人煙,別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今世哪復有人?」而他愛清潔的程度更令人發笑,庭院中的樹木每天都要清洗,台階上的青苔不許損壞,甚至佣人挑來的水只用前面的那一擔,唯恐後面的那一桶有糞屁氣,只能用來洗腳。
高中语文 阅读之做人与处世 迷恋细节素材

迷恋细节那天我去拜访一位画家,她正在画一幅油画,两个高颧骨、厚嘴唇的中国女人,一是百姓,另一是军人,衣衫褴褛,神情悲壮,茫然望着天低云急的前路。
这幅画在画室挂了好久。
她老说“还差一点儿〞。
有一天,她的丈夫来到画前,语气很冲地指责它的不是。
画家恼了,和他吵了一通。
他给气跑了。
第二天丈夫消了气,买一束玫瑰花来画室赔罪。
看着火红的玫瑰,画家灵机一动,走到画幅前,在两个女人的前襟,各添上一朵玫瑰。
血似的玫瑰,在色调和氛围冷峻酷烈的画面中,如此突兀、神奇!蕴藏在画内的情感,在花朵所制造的缺口中喷涌而出。
画家以最后的细节征服了自己,征服了艺术。
我觉得,对细节的经营,使人生趋于密实。
对生活、爱情和婚姻而言,关键在于细节。
青年时期,以热血浸泡出来的理想,“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高远诚然高远,却和脚下的大地没有多少关连,生命成了气球,充满空言,飘浮在半空。
中年以后,人生规划已然成形,除非出现变故,问题不在“往哪里走〞,而在“如何走好〞。
如何走好?答案是:让细节填满人生。
在家庭、职业、社交、趣味、信仰等方面都已大体固定的岁月,生命的质量系于细节。
大凡活得津津有味的人,都是痴迷于细节的智者和行动者。
一个主妇,她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切得像线般的葱丝,花八个小时炖出来的甲鱼汤,熨得笔直的裤线,纤尘不染的客厅,闪闪发亮的灯台,这些细节能表达出她内心的美好和周到,展示出她的优雅与风度。
无论你做什么事,从一个细节上,都能看出心智是否健全,能反映出你对生活的认真和尊重。
为人处世也需要细节,有很多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
一位香港导演邀请某位明星到他那里拍戏,这位明星犹豫不决。
一天,他无意间发现这位香港导演的一个细节:他们在拍一组武打镜头,万事俱备,演员们即将开始表演,导演却走过去,在演员的位置左看看右瞧瞧,还做出一些有力的武打动作,在试完一些道具后,他才命令大家各就各位。
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明星,导演在拍戏时总喜欢这样将自己当成演员,在演员的位置站一站,甚至像演员那样亲自试一试;导演常说:“演员能到的地方,导演必须先到。
阅读短文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一次邀请他的至友(交情极深的朋友)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到他家作客。
饭后,罗丹带着客人参观他的工作室。
他们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矗立在他们的面前。
茨维格不禁拍手叫好,并向罗丹祝贺,祝贺大雕塑家的又一杰作诞生了。
可是,罗丹自己端祥一阵后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斜了一点,脸上……,对不起,你等我一会儿。
”说完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维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就知趣地悄悄站在一边。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嘴里有时叽哩咕噜,像同最亲近的人密谈;有时眼里闪着异样的神色,似乎在与人进行激烈的争吵。
他的脚把地板踏得吱吱直响,他的手不时在空中舞动……。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的动作越来越有力,情绪更为激动了。
他好像喝醉了一样,好像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已经消失了。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罗丹才停顿下来,他对着那座女像发痴(呆的意思)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维格见罗丹工作完毕了,就走向前去,准备同罗丹交谈;不料,罗丹这时竟旁若无人地径自向门外走了,而且出门后还拉了门准备上锁。
茨维格莫名其妙赶忙把罗丹叫住喂我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呀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尊贵的客人是在他身旁的他很抱歉地对茨维格说:“啊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茨维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时说:“这一天下午,我在罗丹那里所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的要丰富得多,因为,从那时以来,我便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那就应该全神贯注。
”3.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共有( )句话4.文中“旁若无人”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小河与大海(17分)秋天,河水上涨,河面变得宽阔了。
小河觉得天底下只有自己最大了。
他得意洋洋地流向大海,想和大海比一比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 信 时 代 的 交 往 逸 事
画家李 明久与作家 闻章
■ 刘 贤
想一定要结交闻章这位朋友 。 机 缘 巧合 , 毛 剑宾 是 闻章 的 同学 兼 好友 , 那 时他 正好 负责 《 河北 E t 报 》的 “ 艺境 ”版 , 他请 闻章去 蹊 园 采访 李 明久 。正是 春 天 , 到处 是花 。见 李 明久先 生 之 前, 先 见 花开。有黄 的迎春 、白的玉 兰、 粉 的杏花 , 还 有一株 不知 名 的树上 开 着不知 名的花 , 花不 大 , 极是 清香。闻章是 嗅着浓浓 淡淡 的花香 进蹊 园的。 蹊 园不 是 园, 而是 李 明久 先 生 的寓所 。 他们 一 开 始便说 周 围的那 些花 , 他们 也是 嗅着 花香 品茗聊 天 , 进行 这 次愉快 的采访 的 。 好 的画是 一 个好 的世 界 , 好 的世 界 是好 心情生 出来 的。因此 闻章 看 画家 , 看画,
汇 ,相互成就。墙怕 多,灯不怕多 ,灯是越多越亮。 我想 ,李明久与 闻章两位先 生的交往 ,便 是这种 善的力量 ,是 相互点灯 。 相 识 。花 自开 李 明久 说起结识 闻章 的缘 由 ,很是有趣 。那是几
年前 ,在赵 贵德先生 捐赠省博物 院作品研讨会 上 。李 明久发 言中谈到赵 贵德的笔墨修 炼和艺术构 建之后 , 闻章发 言直 指李 明久 的论点 ,他 说 “ 大雅之声 ,绝不 在雕虫小技 ” 。当时 ,李 明久 听后十分赞 服 ,不仅赞 服他 的观点 ,更赞服 他的真诚 态度 ,在赞服 之余暗 自
可 以说 ,李 明久 与 闻章 的相 识 相知 ,足 r 引 。而 后 果 然 是 花 开 纷 纭 。 《 花 开 由 自》发 表之 后 ,李 明 久专 门 册页 《 致 闻章先 生书 》,表达 自己对 闻章文气 敬 。一次 ,闻章突然想 到一幅对联 :雪 净山
水久 ,此联不但适 于 山水 ,而且还嵌进 了 “ 字 ,于是想写成 条幅送 给李 明久 。将 意思都 久 了 ,但是屡 写不 成 ,只好 另写一纸 《 惭愧
人
。
李 明久 ,一个弄墨 的。 闻章 ,一个舞文 的。两人 的交往 ,在 字画之 内 ,也在字 画之 外 ,总让我 觉得值 得记 录下来 。 人 与人 相 处 ,有 多 种方 式 。大 略 分为 好 的 与不
好的 。不好 的好 比砌墙 ,你砌一道 ,我砌一道 ,墙与 墙相互妨碍 ,相互挤兑 ,空 间越来 越小 ;好 的好 比点 灯 ,你点一 盏 ,我点一 盏 ,灯 与灯 相互照亮 ,相互融
的白色 中式服 装 ,还钟爱 一只 向鹦 鹉。这 只 E
60,
是李 明久偶然 在花鸟 鱼虫市场 看到 的 ,没想 到一见钟 情 。白鹦鹉 见到李 明久 ,主动打招 呼 ,说 “ 你 好” , 李 明久 摸摸 它的头 ,它又说 “ 谢谢 ”。于是李 明久 当 即决定请 它 去 自己的寓所蹊 园共度 朝夕 。在 随后 的 日 子 里 ,李 明 久 与 白鹦鹉 之 间 ,就构 成 了一 种 生 活方 式 ,甚 至生存 方式 ,似乎谁也 离不 开谁 了。他 们之 间 有默 契 ,见 面必打招 呼 , “ 你 好 ” ,你好 ” ; “ 恭 喜 发财 ” , “ 恭 喜发财 ” ;……人 的声音与 鸟的声音 , 相 随相和 。在人 眼里 ,鸟 已经不是 鸟 ,而是 宝 贝 ;在 鸟眼里 ,人不但是人 ,而且 是上帝 。 闻章 与李明久 时不时 见面 ,他 知道李 明久 与白鹦
精神情 致是 孤寂 的。就这 些斑斑 点点 的心史 相近 的东 西, 使 俩人很投 缘 , 这也许 就是合 得来 的原 因吧。 采访 中 ,毛剑宾 即说题 目可叫作 《 花 开 由 自》。
他们 就这样交 往起来 ,在事上交 ,在心_ J
以真 诚 对 真 诚 ,以 简 单 对 简 单 。 相 惜 ,书 画缘 闻章说李 明久是一个 爱干净 的人。他常受
也看 人 。画里 能 看 出人 来 的 , 是好画; 画 里看 不出人 来 的, 那 画即便 好 , 也不是 他 的。当李 明久先 生说 , 绘 画这 东西 也如 修炼 , 最重 要 的是境 界 , 而 不在 于怎 么 画和画什么 时, 几 个人会心而笑 。境界没在 别处 , 就 在 李 明久 的这句话里 。 画在境 界里 , 境 界在心里 , 而心性 有清浊 , 心量有宽 窄, 心境有 高低 。 人 之善恶 由此分 , 画之优 劣 亦 由此分。闻章 的心 境是 清净 的, 李 明久 的 心境 是 虚化 的;闻章 的精 神情 致 是超 然 的 , 李 明久 的
鹉 的关系 ,也 由此悟 到人 与鸟 的关 系恰也 是人 与艺 术 的关 系 ,于是就 画了丽幅 小品送 给李明久 看 。画面是 李 明久和他 的鸟 ,题 字 :你 是我 的鸟 ,你 说我 的话 ; 我是 我 的佛 ,我 画我 的画—— 为李 明久先 生造相 。持
事情 上 的交 往与情 感上 的交 流 , 所 有这些 都是 他 在 占 便宜。 他 的书画敢拿给韩 羽看, 敢 拿给李 明久看 , 敢 拿 给贾 又福 看, 坏 处是不 自量力 , 好处 是在 班 门左近能 遇 到鲁班 , 鲁师一 句话 , 功抵十年 , 甚至不止十里是一份情谊 ,在我这 里却成 了惭愧 。 的难 看。 当年 韩羽先生 曾嘱咐我 ,书画之事 , 慎 重 ,写 不好 画 不好 ,不能 送 人 。我后 悔 话 。 不 是 没 听 他 的 话 ,是 我 当 时 感 觉 不 到 不 女 真 的是 不知好 歹。但现在就 知道 了么?也难电 今是 而昨非 。再 过几年 ,肯定墙上这些 东西 . d 西 了。虽然不是 东西 ,但是 它却记 录下来 了 些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