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合集下载

山药块茎生长期5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块茎膨大的影响

山药块茎生长期5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块茎膨大的影响

山药块茎生长期5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块茎膨大的影响【摘要】山药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其块茎生长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山药块茎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探讨了激素对块茎膨大的影响。

在初期,激素含量的变化影响了块茎的初步膨大过程;中期,激素的水平对块茎的中期膨大起到关键作用;后期,激素的变化进一步促进了块茎的膨大。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通路也对块茎的膨大起到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内源激素在山药块茎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探究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内源激素在山药块茎生长中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为山药的生长及产量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山药块茎、内源激素、生长期、激素含量变化、膨大、相互作用、信号传导、调控机制、研究方向、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是一种重要的根茎作物,被广泛种植和利用。

山药的块茎是其主要经济部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块茎的形成和发育是山药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内源激素在调控山药块茎生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内源激素是由植物本身合成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山药块茎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块茎的膨大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内源激素在山药块茎生长中的变化规律和作用机制,可以为优化山药生长的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块茎产量和品质。

深入研究内源激素在山药块茎生长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推动山药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内源激素在山药块茎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块茎膨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内源激素调控机制提供参考,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正文2.1 激素含量变化对块茎初期膨大的影响在山药块茎生长的初期阶段,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对块茎的膨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山药植株而言,最为重要的激素之一是赤霉素。

1植物生理学习题10

1植物生理学习题10

第十套(一)填空1.花粉中含量最多的酶类是。

(水解酶)2.可育花粉和不育花粉在内含物上的主要区别是、和的多少或有无。

(淀粉,蔗糖,脯氨酸)3.双受精过程中,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核。

(合子,胚乳)4.在育种工作中,一般用、和等条件来暂时保存花粉。

(干燥、低温、低氧)5.花粉的识别物质是,雌蕊的识别感受器是柱头表面的。

(壁蛋白,亲水蛋白质膜)6.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的无机离子是。

(Ca2+)7.元素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效应。

(B)8.孢子体型不亲和发生在柱头表面,表现为花粉管不能,而配子体型不亲和发生在花柱中,表现为花粉管生长。

(穿过柱头,停顿、破裂)9.受精后雌蕊中激素的含量会大大增加,从而使雌蕊的代谢发生剧烈变化。

(IAA)10.种子中的胚是由发育而来的;胚乳是由发育而来的。

(受精卵,受精极核)11.多数种子的发育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胚胎发生期,种子形成期,成熟休止期)12.种子中的贮藏物质主要有、、。

(淀粉,蛋白质,脂类)13.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是由转化来的。

(碳水化合物)14.油料种子发育时,先形成脂肪酸,然后再转变成脂肪酸。

(饱和,不饱和)15.昼夜温差大,有机物质呼吸消耗,瓜果含糖量,禾谷类作物千粒重。

(少,高,高)16.北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南方的。

北方油料种子的含油量比南方的。

(高,高)17.温度较低而昼夜温差大时有利于脂肪酸的形成。

(不饱和)18.风旱不实的种子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较。

(高)19.同一种植物,无籽种的子房中生长素含量比有籽种的。

(高)20.人们认为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原因是由于果实中产生的结果。

(ETH)21.果实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和。

(薄壁细胞的数目,细胞体积,细胞间隙)22.果实成熟后变甜是由于的缘故。

未成熟的柿子之所以有涩味是由于细胞液内含有。

(淀粉转变成糖,单宁)23.休眠有多种形式,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则以作为休眠器官;而多种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则以休眠的、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度过不良环境。

《植物生理学》第九章植物的生殖与衰老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九章植物的生殖与衰老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第九章植物的生殖与衰老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授粉:指发育成熟的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 授精作用(fertilization):开花后,经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伸长进入胚囊,完成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融合的过程。

3.识别反应(recognition response):识别(recognition)是细胞分辨"自己"与"异己"的一种能力,表现在细胞表面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反应和信号传递。

本文中的识别反应是指花粉粒与柱头间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和柱头乳突细胞壁表层蛋白薄膜之间的辨认反应,其结果表现为"亲和"或"不亲和"。

亲和时花粉粒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能伸入并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受精;不亲和时,花粉则不能在柱头上萌发与伸长,或不能进入胚囊发生受精作用。

4.双受精作用:指精核与卵相互融合成合子的同时,另-精核与极核细胞融合形成有3n的胚乳核。

5.单性结实(parthenocarpy):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单性结实一般都形成无籽果实,故又称"无籽结实"。

6. 假单性结实指植物受精后,由于种种原因使胚停止发育,但由子房或花托继续发育成的无籽果实。

7.休眠(dormancy):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

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以休眠芽过冬;多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则以休眠的根系、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渡过不良环境。

8.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 dormancy):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

如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的休眠。

9.强迫休眠(epistotic dormancy):指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休眠。

如秋天树木落叶后芽的休眠。

植物生理学-10-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植物生理学-10-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第一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第二节芽的休眠和萌发第十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maturation & senescence )第三节种子发育和成熟生理第四节果实生长和成熟生理第五节植物的衰老第六节植物器官的脱落第一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一、种子的休眠休眠是指植物生长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而这些特性或多或少地被遗传固定下来,成为植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

种子休眠有两种情况:强迫休眠:种子已具有发芽的能力,但因得不到发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

深休眠或生理休眠:种子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段,即使供给合适的发芽条件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通常所讲的种子休眠为种子深休眠。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1)种皮限制,如苜蓿种皮不透水、椴树种皮不透气、苋菜种皮太坚硬(机械、化学)(2)种子未完成后熟,属生理后熟型(种胚发育完全,但生理上未完成后熟。

如苹果、桃、梨等(低温层积处理)(3)胚未完全发育,属形态后熟型,如珙桐、银杏等(低温层积处理、GA处理);(4)抑制物质的存在,如ABA、HCN、有机酸、生物碱等(去除抑制物质、GA处理)种子休眠的延长:可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B9或PP333二、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过程(1) 吸胀(2) 萌动(3) 发芽生长吸水吸胀吸水缓慢吸水2、影响种子萌发的生理条件(1)种子休眠(2)种子新陈度种子寿命是指种子从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新陈度是指种子贮藏期间的衰老程度,可以用种子发芽力或生活力来判断。

(3)种子的饱满度种子的大小常与其发芽力呈正相关。

种子的发芽力的检测方法:TTC法(利用组织还原力);红墨水法(利用原生质膜的选择透性);荧光物质法(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

3、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种子萌发的适宜外界条件是: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喜光种子需光(莴苣、烟草),喜暗种子需暗(番茄、瓜类)。

种子的化学成分影响到种子的吸水量:蛋白质种子、淀粉质种子、脂肪质种子的吸水量依次降低。

五大植物内源激素

五大植物内源激素

一、生长素类增加雌花,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光合产物分配,叶片扩大,茎伸长,偏上性,乙烯产生,叶片脱落,形成层活性,伤口愈合,不定根的形成,种子发芽,侧根形成,根瘤形成,种子与果实生长,座果,顶端优势。

但就是必须指出,生长素对细胞伸长的促进作用,与生长素浓度、细胞年龄与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一般生长素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浓度较高则会抑制生长,如果浓度更高则会使植物受伤。

细胞年龄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非常敏感,老细胞则比较迟钝。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也不一样,根最敏感,其最适浓度就是10-10mol/L左右;茎最不敏感,最适浓度就是10-4mol/L左右;芽居中,最适浓度就是10-8mol/L 左右。

二、赤霉素类(一)促进茎的生长1、促进整株植物的生长尤其就是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但GA对离体茎切段的伸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IAA对整株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小,却对离体茎切段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GA促进矮生植株伸长的原因就是由于矮生种内源GA生物合成受阻,使得体内GA含量比正常品种低的缘故。

2、促进节间的伸长GA主要作用于已有的节间伸长,而不就是促进节数的增加。

3、不存在超最适浓度的抑制作用即使GA浓度很高,仍可表现出最大的促进效应,这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具有最适浓度显著不同。

(二)诱导开花某些高等植物化芽的分化就是受日照长度(即光周期)与温度影响的。

例如,对于二年生植物,需要一定日数的低温处理(即春化)才能开花,否则表现出莲座状生长而不能抽薹开花。

若对这些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GA,则不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很明显。

此外,GA也能代替长日照诱导某些长日植物开花,但GA对短日植物的化芽分化无促进作用。

对于花芽已经分化的植物,GA对其花的开放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三)打破休眠GA可以代替光照与低温打破休眠,这就是因为GA可诱导α-淀粉酶、蛋白酶与其她水解酶的合成,催化种子内贮藏物质的降解,以供胚的生长发育所需。

52其它植物激素(学生版)高二生物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2其它植物激素(学生版)高二生物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7.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生成
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B.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
C.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D.乙烯可以促进果实发育
2.图甲为豌豆苗茎节段赤霉素(GA)合成途径末端图(其中GA1有生物活性,其他无活性),图乙为外源添加生长素(IAA)对离体豌豆苗茎节段GA含量影响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去除顶芽的豌豆苗相比,保留顶芽的茎节段中GA8的含量较低
B.给离体豌豆苗茎节段添加IAA,能促进GA20至GA29的合成
C.若用乙烯处理豌豆苗,茎节段中的GA1含量上升
4.如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B.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若去除顶芽后,豌豆苗茎节段伸长,侧芽萌发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科学基础专项复习(四)

植物科学基础专项复习(四)

植物科学基础专项复习(四)一、名词解释:1、植物激素: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故又称内源激素。

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类似植物激素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3、环剥:是指在木本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用刀环割两圈,两圈之间的宽度根据枝条和树干的粗度而定。

4、生长中心:是指正在生长的主要器官和部位。

5、休眠:指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内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

6、强迫休眠:这种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所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

7、自发休眠:这种不是由于外部条件所引起的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自发休眠或深休眠。

8、生长大周期:生理学上将植物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慢——快——慢的过程,叫做生长大周期或大生长期。

9、极性:植物体形态学上下两端,在生理上的差异,叫极性。

10、再生:指当植物失去某些部分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恢复失去的部分,重新形成完整的植株,这种现象叫做再生。

1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现象,叫做相关性。

12、组织培养:如果将植物的任何生活部分,放到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同样可以再生长出新的个体,这叫做组织培养。

13、根冠比:是植物根和茎、叶的干重比值。

14、顶端优势:指一般植物茎的顶芽生长很快,侧芽生长较慢,甚至潜伏不长,这种顶芽生长占优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15、黄化现象:指栽培在黑暗溃的植物,细胞伸长不受抑制,因而茎部伸长,节间也长,但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细嫩多汁,根系生长不良,叶呈黄色,故称黄化苗,这种现象黄化现象。

16、春化作用:许多植物秋季播种,出苗后经过冬季的低温,来年春夏才能抽穗开花。

这种经低温诱导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叫做春化作用。

17、春化处理:用人工低温处理小麦种子,使其通过春化作用的方法,叫做春化处理。

18、光周期现象:许多植物要求每天有一定的光照和黑暗的反应才能开花,这种现象叫做光周期现象。

高优指导2018高三生物(天津)参考练习单元质检卷10植物的激素调节含解析

高优指导2018高三生物(天津)参考练习单元质检卷10植物的激素调节含解析

单元质检卷十植物的激素调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单元质检卷第20页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1.下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

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B。

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C。

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如果玉米苗尖端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中生长素含量高,b中因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而含量相对较低,即a〉b,同理可推出图丙中c〈d。

如果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则分析图丙和图丁可得出c+d=e+f,但由于云母片插入情况不同,图丁中向光侧的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侧,所以e〈f。

图甲中由于没有单侧光的照射,所以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图丁中云母片插在尖端下部,不妨碍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所以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快。

2。

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图丙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部向地生长,且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则其浓度范围为(c~d) mol/LB.图乙中曲线②代表的是根C。

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①②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将图丙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易存活的是②答案:A解析: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此浓度对根起抑制作用,结合图乙知浓度应在(c~d)mol/L之间;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则图乙中的①表示根;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图丙中的①有幼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易于成活.3.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一组是()①植物的向光性②茎的背地性③根的向地性④植物的顶端优势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7. [ 9 ] Jav is B C, Sh annon P R M, Y asm in S1 Inf luence IBA on rooting
and RNA syn thetic in stem cu tting ofP hase lus aru reus R oxb [ J]. P lant C ell Physio,l 1983, 24: 1391 [ 10] K iyosh i T, K aien F, Y osh io K, et al1 Expan sion of potato cells in response to jasm on ic acid[ J] 1 P lant S c,i 1994, 100 ( 1) : 31 [ 11] K oda Y, Ok azaw a Y1 Characterist ic chang in the levels of endog-
图 3 半 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 ZR 质量分数的变化
始 5 d内, ABA 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从 5 d以后开始 回升, 在 15~ 20 d趋于平缓, 20 d以后急剧上升; 在 块茎中 ABA 的含量在 0~ 25 d一直处于上升的趋 势, 特别是 10 d以后出现了急剧上升, 25 d后开始 下降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 (图 4) 。
图 1 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 IAA 质量分数 的变化
21212 JA 含量的变化 叶柄中 JA 的含量在 10 d 以后略有上升, 但一直都是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在 块茎中 JA 含量也远 远的高于叶柄, 呈现上升的趋 势, 特别是在 20 d以后急剧上升, 此时是半夏试管 块茎快速膨大时期。因此, JA 亦参与了半夏块茎膨 大的整个过程, 可能对半夏试管块茎的膨大和成熟 具有重要的作用 ( 图 2)。
[ 摘要 ] 目的: 通过分析 5种 内源激素 IAA, GA3, ABA, ZR, JA 在半夏块茎形成过程中的动态 变化, 初步探讨了 半夏试管 块茎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 将半夏叶柄正置入 M S+ 6-BA 01 5 m g# L - 1 + NAA 01 1 mg# L- 1 + 5% 蔗糖培养基 中诱导形 成块茎, 取不同生长时期的小块茎和叶柄, 对内源激素进 行提取, 采 用 EL ISA 法 进行测 定。结果: IAA, A BA, JA, ZR 在 块茎膨 大时期迅速上升; GA3的曲线呈倒 S型。结论: 在半夏试管块茎形 成过程中, 内源激 素 ABA, JA, IAA, ZR 和 GA3起着重 要的调 控作用。
JA 能增加细胞中蔗糖的积累, 促进微管微丝的 增粗, 从而促进马铃薯块茎的膨大 [ 10] 。在半夏试管 块茎膨大过程中, JA 的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 且在块茎迅速膨大时期, JA 在块茎中的含量最高, 可见 JA 参与了半夏试管块茎的形成, 并且有可能起 重要的作用。
K oda等 [ 11] 认为 CTK 促进淀 粉积累和 细胞分 裂, 因而是重要的块茎形成促进物质。半夏试管块 茎形成过程中 ZR 的含量呈 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影 响半夏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细 胞分裂和促进细胞扩展 [ 12] 。
[参考文献 ] [ 1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1 中 药志 1 第 2 册 [M ]1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281 [ 2 ] 江 年琼 1 半夏 # 天南 星 [M ] 1 北京: 中 国 中医 药 出 版社,
2001: 1141 [ 3 ] 何奕昆, 何孟元, 胡阿林, 等 1 半夏试管块茎的 形态建成及人
[ 关键词 ] 半夏; 试管块茎; 内源激素; 动态变化
半夏 P inellia ternata Berit1 为天南星科半夏属 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以块茎入药, 是传统的中药 材, 有润燥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 近年来又有半夏 抗肿瘤、抗早孕的报道 [ 1] 。
半夏作为杂草性植物, 随着荒山荒坡的开发和 过度采挖, 野生资源趋于枯竭。人工栽培中多年沿 用块茎无性繁殖的方法, 致使半夏感染病毒严重, 产 量和品质下降, 造成人们种植半夏的积极性不高, 而 国内外对 半夏的 需求却 有增 无减, 其 价格逐 年攀 升 [ 2] 。通过组织培 养可以达到脱毒 和生产人工种 子的目的, 关于半夏的组织培养前人有许多报道, 如 何奕昆 [ 3] 、薛建平等 [ 4] 将试管内诱导的小块茎制作 成人工种子栽培后, 其块茎产量是栽培苗的 2倍, 有 效成分生物碱含量提高了 116倍。但由于试管小块 茎形成的内在生理生化机制不清楚, 造成半夏试管 小块茎诱导率低, 因而影响到半夏试管块茎在生产 中的实际应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半 夏试管块茎的内源激素进行提取, 分析这些激素在 半夏块茎形态形成中动态变化, 为半夏试管块茎的 高效诱导提供理论依据。
半夏叶柄正置离体培养, 刚开始 5 d 叶柄中 IAA 含量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 输导致的, 即由生理学的上端运送至处于培养基中 生理学的下 端 [ 8] 。在块茎 形成的初 期块茎中 IAA 的水平也比较低, 可能需要低水平的 IAA 才能诱导 块茎原基的形成, 10 d 后块茎开始较快的膨大, 这 时 IAA的含量迅速增加以促进块茎的生长, 15~ 25 d为块茎快速膨大的时期, 高含量的 IAA 有利于块 茎的快速膨大。 Jav is等 [ 9] 证实 IAA 含量的增加可 诱导 RNA 合成的增加, 因此, 在半夏块茎膨大时, 块 茎中 IAA 含量的增加可能调节特异的 mRNA 的合 成, 从而翻译特异的蛋白质, 使半夏的叶柄下端膨大 形成试管块茎。
酶联 免 疫 吸 附 法 ( EL ISA ) 测 定 吲 哚 乙 酸 ( IAA )、细胞分裂 素 ( CTK )、赤霉素 ( GA )、茉 莉酸 ( JA )、脱落酸 ( ABA ) 含量。其中, 细胞分裂素测定 玉米素核苷 ( ZR ), 赤霉素测定 GA3。激素测定方法 参照何钟佩的方法 [ 6] 略有改动, 激素试剂盒由中国 农业大学作物化 学控制研究室 提供。样品 处理方 法: 将 01 5 ~ 11 0 g 新 鲜样 品用 80% 甲醇 ( 含 1 mm o l# L- 1二叔丁基对甲苯酚 BHT ) 匀浆, 4 e 提 取 4 h, 4 000 r# m in- 1离心 15 m in, 沉淀再用 80% 甲 醇提取 1 h, 合并上 清, 上清液 过 C18固 相萃取 柱。 氮气吹干, 样品 稀释液 ( N aC ,l KH 2 PO4, N a2H PO4 # 12 H 2O, 明胶, Tw een-20)定容, 用于 EL ISA 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1 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脱毒半夏试管苗由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 实验室提供, 经薛建平教授鉴定为三叶半夏 P 1 ternata。在无菌条件下剪取半夏试管苗叶柄, 然后正 置入 M S+ 6-BA 015 m g# L- 1 + NAA 011 m g# L- 1 + 5% 蔗糖的培养基中诱导形成半夏块茎 [ 5] 。培养 30 d , 每 5 d取出叶柄 01 5~ 11 0 g, 沿叶柄中间剪开, 提取上下两端的激素。 112 内源激素的提取、纯化和测定
工种子的生产 [ J] 1 作物学报, 1997, 23( 4) : 4821 [ 4 ] 薛建平, 张爱民, 葛红林, 等 1 半夏的人工种子技术 [ J] 1 中国
中药杂志, 2004, 29( 5 ) : 4021 [ 5 ] 薛建平, 朱艳芳, 张爱民, 等 1 半夏试管块茎直 接再生技术的
本试验观察到, 半夏块茎中 ABA 含量在块茎膨 大时就呈升高趋势, 块茎迅速膨大期最高。较高的 内源 ABA 含 量促进块茎膨 大的可能原 因是, ABA 促进了块茎中淀粉合成的酶活性, 增加了淀粉的合 成, 从而增加对蔗糖的需求而促进物质向块茎中的 转运 [ 13] ; ABA 通过调节块茎库中酸性转化酶和 ATP 酶活性, 促进了蔗糖的吸收和卸载, 提高了块茎中可 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 14 ] 。
图 2 半夏试管块茎形成过程中 JA 质量分数的变化
21213 ZR 含量的变化 叶柄中 ZR 的含量一直处 于比较低的水平; 而在块茎中, ZR 的含量在 15 d之 内上升缓慢, 15 d以后急剧上升, 25 d达到了最高 点, 到 30 d开始降低, 说明半夏试管块茎的形成需 要高水平 ZR参与 (图 3) 。 21214 ABA含量的变化 叶柄中 ABA的含量在开
研究 [ J] 1 作物学报, 2004, 30( 10) : 10601 [ 6 ] 何钟佩. 农作物化学控制实验指 导 [ M ] .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出版社, 1993: 60. [ 7 ] 柳 俊, 谢从 华 1 马铃薯 试管块 茎发育 机制及 相关基 因表达
[ J] 1 植物学通报, 2001, 18 ( 5) : 5311 [ 8 ] 潘瑞 炽 1 植物 生理 学 [ M ] 1 北 京: 高 等 教育 出版 社, 2004:
高水平的 GA3不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 是块 茎膨大的抑制类物质, 其膨大过程中 GA 3总体呈下 降的趋势 [ 7] 。H ussey 等 [ 15] 在马铃薯离体块茎的研
究中发现, ABA 对块茎的促进作用可能被外源 GA 3 抵消。本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夏试管块茎形 成的初期, GA3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而在试管块茎迅 速膨大期, GA3含量急剧增加出现一个峰值, 这有可 能与这个时期块茎的伸长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在半 夏试管块茎的形成初期需要低水平的 GA3。
[ 收稿日期 ] 2009-12-07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0973963 ) ; 安徽省自 然科学 基金项 目 ( 090413252 ) ; 安 徽 高 校 省 级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重 点 项 目 ( K J2009A 160 ) [ 通信作者 ] * 薛 建平, Te:l ( 0561 ) 3802025, E-m ai:l xuejp2000@ yahoo1 com1 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