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等,以巩固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设计一道与课堂实验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学生在这个阶段,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能过于关注实验现象,而忽视了对实验原理和本质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应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实验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2.教师设计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讲授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讨论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各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组间交流,分享实验操作技巧和心得体会。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口头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有较高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规则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弱。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沟通交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以下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2H2 + O2 → 2H2O;(2)2Na + 2H2O → 2NaOH + H2↑。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教师强调实验室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则。
1.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2.基本实验操作,如取用固体、液体试剂,加热、冷却实验物质等。
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如观察实验现象、测量数据、绘制图表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实验。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新版新人教版: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学生的初中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⑵、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⑶、认识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2、过程与方法⑴、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⑵、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⑵、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⑶、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难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1、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关注三个方面)2、《中华题王》第12页“基础知识”习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固体药品的取用【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第18页“固体药品的取用”,结合教材第152第2条。
【实验操作】教材第18页实验1-6和1-7。
【讨论交流】⑴、在取用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时,为什么不能迅速直立试管?⑵、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什么要将粉末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总结提示】固体块状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固体粉末的取用:一斜二送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阅读教材】阅读教材第19页“液体药品的取用”,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规则。
【实验操作】观察教材第19页图1-26,图1-27,图1-28。
【讨论交流】⑴、教材第19页中间4个问题。
⑵、教材第20页上面的问题。
【总结提示】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时注意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液面保持一个水平面。
在选择量筒时要选择与所取液体体积相近的量筒。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思考练习】《中华题王》第12页相关练习“基础知识”和“几项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024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④ 实验安全: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并学会采取预防措施。
⑤ 实践活动: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⑥ 小组讨论:围绕化学实验室的应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当堂检测:
1. 请学生列举出至少5种常见仪器,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答案:学生应能够列举出至少5种常见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 请学生回答出至少3条实验安全规则,并解释遵守这些规则的重要性。
答案:学生应能够回答出至少3条实验安全规则,如穿戴实验服、戴手套、遵循实验规程,并解释遵守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如防止化学灼伤、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地方,它配备了一系列的仪器和设备,用于进行各种化学实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化学实验室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操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 学生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但同时,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缺乏耐心和细心,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5. 教学效果方面,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能够列举出常见仪器、回答实验安全规则、描述实验操作技巧等。但同时,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不足等。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和监督。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题分析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 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
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分配:1课时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2.过程与方法(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具准备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胶塞、量筒、水槽、烧杯、普通漏斗、滴瓶、三脚架、蒸发皿、试管架、试管夹、试管刷、天平和砝码、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药匙、坩埚钳。
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锌粒、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渡]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3课时教学设计

1.实验基本操作:介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试管、烧杯、酒精灯等;讲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如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滴加等。
2.实验安全知识:讲解实验室规则,如不得随意触摸化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等;介绍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如火灾、中毒等。
3.探究实验: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等基本化学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准确。
难点: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点: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捕捉实验现象,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探究,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心得,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基本操作与安全知识讲解: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强调实验规则。
3.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完成实验报告:针对课堂所进行的实验,每位学生需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化学实验,了解实验背景和实验原理,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分析其中涉及的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小组讨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物质性质、变化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说课稿

1.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
3.根据评估结果,反思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强化实验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教育。
3.优化作业设计,增加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接受和理解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较为感兴趣,对理论知识可能较为排斥;学习习惯上,学生可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习惯。
(3)成果分享:小组之间分享实验结果,交流学习心得,拓宽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中的有趣现象,如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火焰等,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化学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此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守实验规则。
(3)培养学生珍惜实验器材,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
(2)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3)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4.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升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实验室的图片,让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实验操作和理论题目,加深对实验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实验室知识和实验操作,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实验操作,确保实验安全、规范进行。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2.体会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探究
[提出问题]
化学实验通常在实验室里进行,进行化学实验要遵守实验规则,注意实验安全。
要保证实验成功并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还要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驻技能,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那么,怎样用试管给少量液体物质加热呢?
[猜想与假设]
甲生: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任何部位。
乙生:将试管垂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丙生:将试管倾斜成一定的角度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
[实验探究]
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将第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2cm处加热;第二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位加热,记录水加热至沸腾时各自所需的时间。
方案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3mL水,一支试管口向上垂直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另一支试管与桌面倾斜成45°角度加热,记录各自所需的时间。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1.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加热时要使试管与桌面倾斜成45°的角度。
[探究点拨]
1.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2.试管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发现总结
发现新知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加热时如果将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
沸腾后的液体会喷出伤人。
归纳小结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倒着放,标签朝手挨续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外焰加热;④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④加热前应先预热试管;⑤试管应倾斜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研讨应用
[例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1g以下用游码)样品,称量后发观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他实际称量的样品质量是多少克?
思路导引
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正确操作方法是硅码放右盘,称量物放左盘,称量物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放反以后,砝码的质量等于称量物质量+游码质量,因为1g以下用游码,所以游码的质量为0.6g,砝码为12g。
答案:样品实际质量为11.4 g
方法技巧
天平平衡时.左边的质量等于右盘质量和游码质量之和,
[例2] 两位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甲生俯视读出液体体积为32mL,倒出部分液体后,乙同学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24mL,则倒出液体体积于8mL。
思路导引
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成水平直线、仰视、俯视读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不符。
如图,俯视时,读数偏大,凑数为b,大于正常值a;仰视时,读数偏小.读数为c,小于正常值a,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应小于8mL。
答案:小
方法技巧
实际读数比俯视读数值要小些,比仰视读数值要大些。
[例3]下列仪器中,能够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量筒 B.燃烧匙 C.烧杯 D.试管
思路导引
化学实验离不开常见仪器的使用,特别是加热操作,仪器使用不当,可能会发生事故,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仪器的使用是否熟练、妥当,并要排除D项的干扰。
答案:D
方法技巧
—般常见仪器可分为:
不能加热
直接加热,如试管、蒸发皿等
能加热
间接加热,如烧杯、烧瓶等
答题关键要注意“直接”和“玻璃仪器”等要求。
随堂练习
1.取用少量碳酸钠粉末时应该( )
A.用药匙 B.用镊子 C.用手拿 D.倾倒
2.下列仪器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蒸发皿 D.量筒
3.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
A.滴管伸入试管内竖直滴加
B.滴管斜靠在试管内壁滴加
C.滴管位于试管口中央正上方,竖直滴加
D.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
4.冼过的玻璃仪器,自壁附着约水既不,也不时.表明仪器己清洗干净。
5.取用液体药品时。
瓶上的标签应向着,瓶口应容器口,将液体地倒进容器中,倒完液体后,要盖紧瓶塞,并把瓶子。
6.倾倒液体时,为什么要将瓶的标签向着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