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研究进展
鲜切花保鲜研究进展

鲜切花的衰老及保鲜研究郭海军(阜阳师范学院09体教四班学号200941210406)摘要:鲜切花在农产品中最娇嫩,最不耐运输、贮藏,而又最具有发展前景。
因此,研究鲜切花保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鲜切花衰老的原因和保鲜的方法,从而为鲜切花爱好者和经营者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鲜切花衰老原因保鲜方法注意事项鲜花的大量需求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们生活水平质量和欣赏情趣提高的重要标志。
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鲜切花更是一枝独秀,深受百姓的喜爱。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鲜花不能芳颜永驻,由于鲜切花采后仍进行着生命活动,贮藏和观赏寿命有限。
切取几日后会自然凋萎,这为花卉产品的存放、运输、销售、瓶插观赏等环节带来诸多不便。
鲜花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的原因会大量的枯萎凋谢,因此鲜切花的保鲜问题成为园艺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受到各国园艺工作者及花卉爱好者的极大重视。
鲜切花的衰老及保鲜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已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在这我们进行了一些总结和研究,希望内给与鲜切花爱好者和经营者一定的帮助。
一、鲜切花的衰老机理1.1 水分失去平衡鲜花是植株很娇弱的部分,如果得不到充分的水分就会萎蔫。
只有当其细胞保持一定的膨压,使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并保持鲜花的固有形态,这只有在吸水速度大于蒸腾速度时才能获得。
如果木质部的导管部分被堵塞,使吸水减少,最终引起缺水而造成鲜切花衰老凋萎。
而先切花失水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微生物的繁殖封闭了导管,从而造成导管堵塞;是插花用水不洁,水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被花枝吸收而封闭了木质部导管,干扰对水的吸收,导致鲜切花失水调萎;三是花茎切口处受伤细胞的分泌物质会引起茎堵塞;四是要植株水分专职缺情况下剪切花枝,空气容易进入木质部导管而防碍吸水,引起鲜切花凋萎。
1.2 缺乏能源物质鲜切花衰老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离开母体的鲜切花缺乏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糖,因为鲜切花所带的绿叶较少,且离开植株后各种因素都不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所以糖元越来越少,以致影响正常代谢而使鲜花凋萎。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牡丹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卉,其盛开时美丽绚丽,但是采后易发生衰老和凋谢。
为了延长牡丹鲜切花的观赏期,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研究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机理,并通过不同的方法探索延长牡丹花期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对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一、牡丹鲜切花的生理特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牡丹科、牡丹属植物,根系发达,具有厚厚的茎,叶状的叶片和丰富的花朵。
其开花期一般在春末夏初,花期长达一个月左右,花朵颜色丰富多彩,是园林观赏和切花材料的良好选择。
牡丹采后易出现脱水、萎凋和细胞膨压失衡等问题,导致鲜切花的观赏期大大缩短。
探究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机理,对于延长牡丹鲜切花的观赏期至关重要。
二、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机理研究进展1. 细胞膨压失衡牡丹鲜切花在采收后,细胞膨压失衡是导致其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牡丹鲜切花采后少数器官的细胞膨压会出现下降,导致细胞间物质的流动性降低,从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合成,加速了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2.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细胞和组织发生损伤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而牡丹鲜切花在采后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压力和外界伤害,导致氧化应激的产生。
这会引起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加速了牡丹鲜切花的衰老过程。
3. 生理活性物质的改变牡丹鲜切花采后,其生理活性物质的改变也是导致其衰老的重要原因。
植物激素的失衡、细胞壁松弛和蛋白质降解等,都会加速牡丹鲜切花的衰老速度。
三、延长牡丹鲜切花观赏期的可能途径1. 低温保存低温保存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延长牡丹鲜切花观赏期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牡丹鲜切花置于低温环境中,可以有效降低其呼吸速率和水分蒸发速度,减缓细胞膨压失衡和氧化应激的发生,延长牡丹鲜切花的观赏期。
2. 抑制乙烯合成和作用乙烯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采后衰老的重要激素之一,而抑制乙烯合成和作用是延长牡丹鲜切花观赏期的有效途径之一。
月季切花的衰老机理及保鲜剂研究进展

2020年第18期现代园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鲜切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费量逐渐增加。
据统计,我国鲜切花交易量已占全世界花卉交易的一半以上[1]。
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因其花色艳丽丰富、花型独特优雅、品种繁多,成为最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花卉之一[2]。
月季切花因其代表“爱情”的美好寓意,消费市场的热情一路走高,因此,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始终在世界花卉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
月季切花作为我国出口创汇花卉,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我国鲜切花产业起步晚,保鲜技术相对落后,造成切花品质损耗大,难以提高价格成为高端消费产品,不利于进入国际市场[3]。
1月季切花衰老机理和内部的生理变化鲜切花离开母体后,就意味着开始走向衰老,引起切花衰老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子和内部的水分代谢、呼吸代谢、细胞内含物降解、酶活性的及内源激素变化等诸多方面。
而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总是通过内在的生理生化变化来影响衰老过程[4]。
1.1水分代谢为了保持切花的观赏价值,水分代谢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月季切花水分亏缺会使细胞丧失紧张度,导致出现弯颈现象,降低商品价值[5]。
在正常情况下,月季切花从瓶插至盛开期间,花瓣鲜重增加极为显著,花枝吸水大于失水,使其保持较高的膨压,可以充分伸展,正常开放。
若水分供应不足,花朵就无法正常开放而出现“僵蕾”“僵花”等现象。
花朵盛开后,失水明显大于吸水时,花朵出现萎蔫[6]。
1.2大分子物质降解月季切花的衰老进程中伴随着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蛋白质降解生成了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产生增加了组织的pH 值,使色素及其复合物质发生改变,出现花瓣蓝变[7]。
由于花瓣中的淀粉可分解为还原性糖,所以,瓶插前2d还原性糖先增加后逐渐稳定;瓶插初期,花朵进一步开放,而后进入衰老期。
因此,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均呈现先短暂上升后下降的趋势[8]。
切花衰老及植物激素在鲜切花上

• 3. 切花衰老过程中细胞内含物的变化 • 伴随着切花的衰老过程,切花呼吸 作用增强,细胞内含物逐渐降解,如蛋 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被破坏,DNA 酶、RNA酶等活性明显增强,游离氨基 酸的含量不断增高。
•
在月季、香豌豆等切花瓶插过程中, 碱性氨基酸含量增加,组织PH值急剧上 升,使花瓣产生兰变现象;碳水化合物含 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呼吸作用的 增强有关。切花是离体器官,库-源关系 发生改变,花与叶片之间存在对碳水化合 物的竞争,总趋势是碳水化合物从叶片运 输到花瓣,同时叶片也促进了花枝从瓶插 液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并运输到蕾中。
• 6. 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 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植物生长激素的 生理特性,如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等 用于切花保鲜,能延缓月季、唐菖蒲等 切花衰老,改善品质。
•
植物生长激素在切花保鲜上应用很广, 而且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但 在应用过程中,不同的植物生长激素种类、 不同浓度和不同的使用时期,会产生不同的 效果。因此,初次使用植物生长激素,或者 首次在鲜切花上的应用,都需要进行少量试 验,待取得成功试验后,再扩大应用,避免 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
唐雪梅、高俊平等研究了不同月季品 种在24小时水分胁迫后瓶插寿命的缩短 情况,发现耐性强的品种比耐性差的品 种表现了较强的保水能力,而且叶片、 花朵中SOD的活性较高,相对电导率较 低,耐性强的品种能维持较高保护酶的 活性,有利于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 有较强的水分胁迫耐性。
• 2. 激素与切花衰老 • 香石竹切花的衰老对乙烯十分敏感,是研究乙 烯对切花衰老影响的常用植物,但人们也发现了对 乙烯不敏感的品种 ‘Sandra’和 ‘Chinera’, 它们的 瓶插寿命是乙烯敏感品种 ‘White Sim’ 的2倍,它 们的衰老机制有质的区别, ‘Sandra’ 在采后过程 中不生成乙烯,ACC水平和EFE的活性也很低,不 表现典型的花冠内卷症状,它的衰老以花瓣褪色并 逐渐坏死为标志,但对外源乙烯十分敏感,其寿命 的延长是乙烯自催化作用失败的结果;品种 ‘Chinera’ 切花寿命长是正常的衰老症状大大延迟 的结果,该品种对外源乙烯极不敏感,这一发现对 香石竹抗衰老研究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鲜切花采后衰老分子特征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王 冰,黄安琪,王 雷.鲜切花采后衰老分子特征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0):30-3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10.004鲜切花采后衰老分子特征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王 冰,黄安琪,王 雷(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鲜切花是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鲜切花在剪切后的生理变化导致了其衰老进程的加快,极大影响切花的品质,尤其对于商业性花卉,贮藏保鲜技术更是限制其产业发展。
针对此现象,综述了鲜切花采后衰老分子特征,包括水分代谢、呼吸代谢、大分子物质代谢、细胞膜的变化、内源激素变化及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归纳整理各类不同的保鲜方法,从化学保鲜方法(保鲜剂、液膜剂、1-MCP)、物理保鲜(包装保鲜、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抗蒸腾剂、辐射保鲜)以及基因调控技术三方面进行概括,为研究鲜切花采后衰老分子特征与贮藏保鲜技术提供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鲜切花;采后衰老;分子特征;保鲜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0.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3)10-0030-09收稿日期:2022-06-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0152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21MC185);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GNC106065)。
作者简介:王 冰(1998—),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抗逆生理,E-mail:august13ice@163.com;共同第一作者:黄安琪(2001—),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抗逆生理,E-mail:lotus7281@163.com。
通信作者:王 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
E-mail:freshair928@163.com。
鲜切花是指从活的植株上,切取其具有观赏价值的部位,如叶、枝、花果等,制作成花卉装饰的植物材料。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牡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名花之一,以其娇艳的花朵和浓郁的香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牡丹作为切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老,花朵逐渐枯萎。
研究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对于延长牡丹切花的供应期和提高其品质非常重要。
本文将综述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涉及多个生理和生化变化。
以下是一些研究展示了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主要机理。
生理方面的变化是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切割导致了牡丹植物的细胞壁破裂和脱水,进而导致水分和养分的丢失,从而影响了花朵的发育和维持生命的能力。
切割还会破坏牡丹植物的细胞结构,导致细胞的死亡和组织的坏死,从而加速花朵的衰老。
酶的活性变化也是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多种酶参与了牡丹鲜切花的衰老过程。
脯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加可以导致脯氨酸的降解,进而产生乙烯,促进花朵的衰老。
类黄酮酶的活性降低则会导致类黄酮的积累,从而减慢花朵的衰老。
内源激素的变化也与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牡丹花朵的发育和衰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赤霉素可以促进牡丹花朵的开放和生长,而脱落酸则会逐渐累积,并抑制牡丹花朵的生长和发育。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牡丹鲜切花的采后衰老。
研究表明,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牡丹鲜切花的衰老速度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高温和强光会加速花朵的衰老,而低温和弱光条件下,花朵的衰老速度会减缓。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生理变化、酶的活性变化、内源激素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等。
深入研究这些机理有助于延长牡丹切花的供应期和提高其品质,对牡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提高牡丹鲜切花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牡丹(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被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牡丹鲜切花是牡丹开花期间采集鲜花,用于室内装饰和鲜花市场销售。
由于其生理特性的限制,牡丹鲜切花在采集后往往会迅速衰老和凋零,影响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研究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对于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些研究表明,采后衰老主要与鲜花的生理特性有关。
牡丹花朵在开放初期会产生大量的呼吸热量和乙烯,促使花朵开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鲜切花在采集后会失去水分,导致细胞脱水和组织松弛,进而引发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色素的流失。
一些研究还揭示了一些可能影响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分子机制。
一些研究表明,鲜切花中的某些酶活性的增加与鲜切花的采后衰老相关。
类似木质素酶、过氧化物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等酶的活性都在鲜切花的采后过程中显著增加。
这些酶的活性增加不仅可以降低细胞膜的透性,减少水分的流失,还可以降解有害物质,促进鲜切花的衰老。
一些研究还观察到,鲜切花中的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证明了这些基因在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还发现,外界环境条件对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可以延缓牡丹鲜切花的采后衰老。
一些处理方法,如切口处理、药物处理和保鲜剂处理等,也可以延长牡丹鲜切花的使用寿命。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系统和综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对一些环境因素的定量分析等。
今后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明确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的机理和相关基因的功能,以及制定高效的保鲜技术,以延长牡丹鲜切花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

牡丹鲜切花采后衰老机理研究进展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其花色美丽、花形优美,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牡丹采后很容易出现衰老现象,影响了其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
本文将从牡丹采后衰老的机理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1.生理和生化变化牡丹采后发生的衰老会在生理和生化层面上产生变化。
例如,花瓣的细胞结构会受到破坏,导致水分丢失,蛋白质分解加速。
同时,花色素的合成也会减少,导致花色淡化。
此外,氧化脱氢酶等酶类活性也会增强,促进花瓣的分解,加速花朵的衰败过程。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牡丹采后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和气体浓度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花卉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
在室温下,牡丹采后的生命周期较短,花朵容易萎蔫、脱水和凋萎。
在高温条件下,花朵会迅速脱水,降低细胞活力和激素合成,导致花朵变色、质地变差。
3.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侵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花卉的损伤和衰败。
例如,花蕾受到虫害或病菌感染后容易脱水、萎缩,严重时会导致花卉断裂和脱落。
此外,病虫害还会引起细胞壁的破坏和感染,从而加速花卉的衰老过程。
4.保鲜措施对牡丹的采后处理和保鲜措施也会直接影响花卉的保鲜效果和寿命。
例如,采后应迅速进行处理,去除叶子、枝条和污物等,防止紫外线损伤和病菌感染。
同时,采后应立即放入保鲜剂中,保持花卉的湿度和营养供应,防止脱水和氧化反应。
此外,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也有利于保持花卉的颜色、形态和质地,延长花卉的存放寿命。
总之,牡丹采后衰老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机理涉及生理和生化变化、环境因素、病虫害的侵袭和保鲜措施等多个方面。
对牡丹的采后处理和保鲜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可以有效地延长其存放寿命,提高其商业价值和观赏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研究进展薛秋华林香(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州 350002)摘要:本文综述了鲜切花采后的内源激素水平变化,以期为应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切花衰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切花;衰老;内源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图分类号: S68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Current Advances of 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Senescence of Cut FlowersXUE Qiu-hua Lin Xiang(College of Horticulture ,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Abstract: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during cut flower senescence were reviewed.The theory ground that the senescence of cut flowers was deferred with outside plant growth regulator was provided.Key words:cut flowers;senescence;endogenous hormones;plant growth regulator 植物是一个多细胞组成的复杂有机体,要维持正常协调的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各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
担负这种信息交流任务的化学信使之一就是植物激素[1]。
植物激素除生长素(AUX)、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乙烯(ETH)等5大类传统激素外,还有新的植物激素,如油菜素内脂(BR)、茉莉酸(JA)、水杨酸(SA)和多胺(PA)等。
切花即可用于切取和制作花卉装饰品的花卉材料,它包括:枝条、叶片、花朵、花枝和果枝等[2]。
鲜切花切离母体后,就意味着开始走向衰老,引起鲜切花衰老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子和内部的水分代谢、呼吸代谢、细胞内含物降解、酶活性变化和内源激素变化等诸多方面,鲜切花衰老过程与内源激素的种类及其平衡状态密切相关[3]。
近年来,国内外对鲜切花的衰老过程、衰老机理和保鲜过程的研究有许多报道,本文综述鲜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以期为应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切花衰老提供依据。
1 切花衰老过程中各类激素的变化1.1 生长素与切花衰老生长素等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有正的作用,也有负的作用[4]。
在切花衰老过程中它也有两方面的作用。
①生长素的延衰作用:Gilbart和Sink指出,生长素在一品红的衰老控制中起核心作用。
两个一品红栽培品种的内源生长素的含量随年龄减少,但是,寿命短的减少快一些[5]。
②生长素加速衰老的作用:反映在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上,如在兰花和香石竹上,生长素通过刺激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的形成,从而间接引起乙烯生物合成[6、7]。
在万带兰上,伴随着传粉作用,生长素从花粉转移到花柱,启动花柱乙烯生物合成反应链[8]。
蜡梅切花激素研究表明:IAA(吲哚乙酸)、ABA均持续上升。
IAA的骤增与授粉有关,ABA与IAA是主要促衰因子[9]。
魏文辉研究牡丹切花衰老过程表明:室温下IAA出现高峰与乙烯释放的高峰是同步,即室温下IAA 对乙烯具诱导作用[10]。
生长素对切花的作用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加速衰老的过程主要与乙烯的释放增加有关。
1.2 细胞分裂素与切花衰老细胞分裂素对切花衰老的影响有三种情况:①细胞分裂素的延衰作用。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水分的吸收、防止蛋白质的分解,具有延衰的作用[11]。
魏文辉等研究认为CTK延衰是因为能维持液泡膜的完整性,防止液泡中蛋白酶渗漏到细胞质中消解可溶性蛋白及线粒体等膜结构的蛋白质;或是通过抑制羟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的形成,避免自由基对膜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保护膜体系免于降解从而延缓衰老;另外CTK还可通过促进营养的运输来延迟切花的衰老[10]。
Mayak等在对切花玫瑰的观察中发现,长寿命品种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短寿命品种。
Van Staden 等对康乃馨切花的观察表明,衰老花瓣中,O-葡萄糖苷细胞分裂素活性降低,DZ、DZR类细胞分裂素含量则呈现下降、上升、急剧下降的趋势[12]。
细胞分裂素对切花的延衰作用主要是在保护膜的完整性,减缓物质的消解,提高水分的吸收上。
②内源细胞分裂素含量与植物衰老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如切花衰老过程中细胞分裂素活性降低。
③有少数试验表明,细胞分裂素含量变化与植物衰老无关。
这种现象只在白羽扇豆活体叶片衰老中发现[12],而切花上未见报道。
生产中,KT(激动素)、6-BA(6-苄基腺嘌呤)、iPA(异戊烯基腺苷)等细胞分裂素也都常作为衰老延缓剂用于切花保鲜[12]。
1.3 脱落酸与切花衰老ABA 在衰老中的作用是矛盾的。
①Kelly 等指出,ABA并不是衰老中的关键因子[13]。
②Nooden 指出,ABA是仅次于乙烯的衰老促进剂[14]。
盛爱武也认为ABA的含量增加促进了切花的衰老[9]。
月季试验表明,衰老快、花期短的品种ABA出现得早,花期长的品种ABA就少[12]。
郭维明等研究梅花切花表明:ABA以促进乙烯生成及增加切花对乙烯敏感性的方式促进衰老[15]。
张微等对9种花衰老的原因进行研究后指出,短寿花的ABA含量较高,其CTK/ABA的比值较小(﹤1.1);而长寿花CTK/ABA比值较大(﹥1.7)。
同时证明,外源ABA对衰老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6]。
杨秋生研究百合切花表明:当ABA出现高峰后,花朵外部很快表现出衰老的症状,因此认为ABA可能是影响切花衰老的主要因子[17]。
Cooper W. C.等认为,ABA是通过诱导乙烯生成促进衰老[18、19]。
③Leshem 等却提出ABA是抵御衰老的物质[8]。
ABA可通过关闭气孔,防止水分散失在短期内抑制切花的衰老[11]。
Hanisch ten Cate 等研究表明:内源ABA含量与脱落无关[20]。
ABA对切花促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乙烯的合成,提高乙烯的含量而起作用。
1.4 赤霉素与切花衰老赤霉素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如:长寿花含有较高水平的GA3(赤霉酸),约为其衰老时的1~3倍;而短寿花则较低[16]。
蔡永萍等的研究表明:GA1/3含量下降,是促使贮藏切花瓶插寿命短,观赏品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21]。
朱诚研究桂花结果也表明,维持高水平GA含量,可延缓花的衰老[22]。
另一种是无直接作用,如在百合切花衰老过程中看不出GA3与切花衰老有直接的相关性,认为GA3只在激素平衡中起作用[17]。
在蜡梅切花衰老中,GA1+3整个发育过程中持续上升,蜡梅切花衰老时GA并不匮乏,应非为蜡梅衰老的诱因,或与延衰无密切相关[9]。
1.5乙烯与切花衰老研究证明,乙烯在切花衰老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乙烯与花朵萎蔫有联系,曾报道如兰花、康乃馨,其花瓣凋萎为乙烯显著提高所致[23]。
切花对乙烯的敏感性有不同,乙烯敏感型花卉如香石竹,乙烯不敏感型花卉如菊花和扶郎花,对乙烯敏感性不同的全部生理背景的性质尚不清楚[24]。
研究认为:切花菊对乙烯不敏感型主要是内源ACC欠缺[25]。
乙烯对切花的作用与结合组织部位有关、与组织的敏感性有关[24、26],不同的敏感性还与组织将乙烯氧化为有活性的代谢物的能力,以及催化这些反应的酶有关[27、28]。
杨秋生等研究认为:常温下百合切花内源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跃变型果实完熟过程类似;低温下内源乙烯释放量始终未出现明显的高峰,这说明乙烯不是衰老的启动因子,而只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衰老的进程[17]。
另一种可能是,不敏感的组织含有激素(如细胞分裂素)、代谢物质(如糖类),它们作为乙烯的拮抗体而起作用。
的确,细胞分裂素[29]和糖[30]最近证实能阻碍香石竹花中乙烯的合成。
1.6 其他激素与切花衰老现已发现茉莉酮酸可促进植物衰老[24]。
水杨酸类有多种生理作用,能延缓切花的寿命,这可能是水杨酸阻断了ACC向乙烯的转化,因而减少了乙烯的生成[31]。
Robert等报道,在香石竹切花衰老过程中,内源Spm(精胺)和Spd(亚精胺)变化不大,而Put(腐胺)变化与乙烯释放曲线呈平行关系[32]。
Son等研究结果是,香石竹切花采收后Put增加,而Spd含量开始下降,后期呈现不规则变化[33]。
Myeong研究表明,香石竹切花采收后开始几天,Spm和Spd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后伴随着乙烯释放高峰到来而下降[34]。
多胺变化在跃变型和非跃变型切花中表现不同。
跃变型香石竹品种“Arthur”和非跃变型香石竹品种“Killer”在衰老过程中多胺含量变化有不同,跃变型,Put 含量持续增加,而Spd含量开始比Put高,后一直持续下降至第6天,而后又上升直到衰老末期;非跃变型,其Put、Spd变化不明显,但Spd含量较高,约为Put的3倍[35]。
切花一般在切花期或蕾期采收,采后包括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及凋谢过程。
1.7 激素平衡与切花衰老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不仅与植物内源激素的绝对含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各类激素间的平衡有关,尤其是生长促进激素与生长抑制激素的比例与平衡[36]。
杨秋生等研究表明:牡丹切花衰老是几种内源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TK/ABA比值变化与实际的切花衰老进程十分吻合,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两类激素间的平衡是影响切花衰老的重要因子之一[37]。
张微等对月季、玫瑰、兰花等花卉的试验证实了衰老与CTK/ABA比值有关,比值高,切花衰老延迟;比值低,衰老快[16、38]。
杨秋生等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切花ABA/IAA和ABA/GA3比值的大小与花朵发育和衰老时间比较吻合,IAA和GA3在激素平衡中起一定的作用[17]。
2 激素与切花保鲜鲜切花在采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从栽培者、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都可以使用花卉保鲜剂。
它能使花朵更大、保持叶片和花瓣的色泽,从而提高花卉品质,延长货架寿命和瓶插寿命。
生长调节剂亦用于花卉保鲜剂,它们包括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和阻止内源激素作用的化合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引起、加速或抑制植物体内各种自我表现生理和生化进程,从而延缓切花的衰老过程。
细胞分裂素为最常用的保鲜剂成分。
细胞分裂素能延迟康乃馨、玫瑰的衰老,将盛开的切花保存在IAA、BA或激动素质量分数0.001%溶液中,可推迟衰老。
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在于可降低切花对乙烯的敏感性,抑制乙烯产生,从而延长切花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