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合集下载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于晶格中离子的同晶替代造成的,例如硅氧四面体中的Si4+被
Al3+所取代,或者铝氢氧八面体中的Al3+被Mg2+所取代等,都会 产生这种永久负电荷。另一部分为可变电荷,主要随着环境pH
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原因是 Si-OH中的H+ 在碱性溶液中的离解。
Si-OH+OH-=Si-O-+H2O。
特征:这种吸附是一种可逆反应,能够迅速达到平衡。 不受温度影响,酸碱条件下均可进行,其交换吸附能力 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及吸附剂性质等有关。对于那些具 有可变电荷表面的胶体,当体系pH高时,也带负电荷并
n
以lgG对lgc作图可得一直线。lgk为截距,因此, k值是c=1时的吸附 1
n 量,它可以大致表示吸附能力的强弱。
浓度增长的强度。
该等温线不能给出饱和吸附量。 L型等温式为:G=G0c/(A+c)
为斜率,它表示吸附量随
式中:G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 G对c作图得到一条双曲线,其渐近线为G=G0,即当c→∞时,G→G0。 在等温式中A为吸附量达到时溶液的平衡浓度。 转化为:1/G = 1/G0 + (A/G0)(1/c)
1 以G
1 对 作图,同样得到一直线。 c
等温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附剂与吸附物的特性,其形式在许
多情况下与实验所用溶质浓度区段有关。当溶质浓度甚低时,可能在 初始区段中呈现H型,当浓度较高时,曲线可能表现为F型,但统一起 来仍属于L型的不同区段。 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溶液pH值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颗粒物对重金 属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大。当溶液pH超过某元素的临界pH值时, 则该元素在溶液中的水解、沉淀起主要作用。吸附量(G)与pH、平衡 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G = A· C· 10BpH式中:A、B—常数。

第二节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

第二节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

同理可定义矩阵的初等列变换(所用记号是 把“r”换成“c”). 定义2 矩阵的初等列变换与初等行变换统称为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变换的逆变换仍为初等变换, 且变换类型 相同.
ri rj 逆变换 ri rj ; 1 ri k 逆变换 ri ( ) 或 ri k ; k ri krj 逆变换 ri ( k )rj 或 ri krj .
二.初等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初等变换是矩阵的一种基本运算,应 用广泛. 定义2.2.3 由单位矩阵 E 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 到的方阵称为初等矩阵. 三种初等变换对应着三种初等方阵.
1. 对调两行或两列; 2. 以数 k 0 乘某行或某列; 3. 以数 k 乘某行(列)加到另一 行(列)上去.
类似地,以 En ( i ( k )) 右乘 矩阵 A,其结果
相当于以数 k 乘 A 的第 i 列 (ci k ).
3、以数k 0乘某行(列)加到另一行(列)上去
以 k 乘 E 的第 j 行加到第 i 行上 ( ri krj ) [或以 k 乘 E 的第 i 列加到第 j 列上 (c j kci ), 1 第i行 1 k E ( ij ( k )) 第j行 1 1
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分析:用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的过程.
引例 求解线性方程组
2 x1 x2 x3 x4 2, x x 2 x x 4, 1 2 3 4 4 x1 6 x2 2 x3 2 x4 4, 3 x1 6 x2 9 x3 7 x4 9,
以 Em ( ij( k )) 左乘矩阵 A,
a11 a ka i1 j1 Em ( ij ( k )) A a j1 a m1 a12 ai 2 ka j 2 a j2 am 2 ain a jn a jn amn a1n

第二节 欧式空间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欧式空间的基本概念

α1 = (1 , 1 , 1)T , α2 = (1 , 0 , -1)T , α3 = (1 , -2 , 1)T ,
是一个正交向量组 ,请将该向量组化为正交单位向量组 .

ao = 1 a
|| a ||
1
=
1
|| 1
||1
=
1 (1,1,1)T = ( 1 ,
3
3
1, 3
1 )T . 3
2
=
1
证毕
, .
(3)三角不等式 ||α+β||||α||+||β||.
3 、向量的夹角
定义非零向量a与b的夹角φ为
= arccos a,b ,
|| a || || b ||
(0 )
规定: 零向量与任意向量成任意角.
• 若<a,b>=0, 则称向量a与b正交.
• 范数为 1 的向量称单位向量.
α = 0.
其中α,β和γ是V中任意向量, k是任意实数, 则称实数 <α,β>为α和β的内积, 称定义了内积的实线性空间V为 实内积空间或欧几里得空间, 简称为欧氏空间.
❖ 关于欧氏空间的两点说明
① 欧氏空间定义中的条件(1)-(4)称为内积公理,
其中的(2), (3)统称为内积的线性性质, 且可以写成
(1)与(2)的证明板书推导. 下面证明(3).
三角不等式的证明
|| ||2 = , =|| ||2 2 , || ||2
|| ||2 2 || || || || || ||2 = (|| || || ||)2
两边同时开方可得
||α+β||||α||+||β||, 故三角不等式成立.

生物化学: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生物化学: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4.辅酶Q(CoQ)
辅酶Q属于醌类,由于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系统中,所 以又叫泛醌(UQ)。
辅酶Q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质组分。它分子小 ,且呈脂溶性,可以在线粒体内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 疏水区自由扩散,往返于比较固定的蛋白质类的电子 传递体之间进行电子传递。
5、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是以铁卟啉(血红素)为辅基的蛋白质,红 色,广泛存在于生物细胞中。
由NADH开始的呼吸链 —— NADH呼吸链; 由FADH2开始的呼吸链 —— FADH2呼吸链。
2、电子传递链分布 原核细胞存在于质膜上 真核细胞存在于线粒体的内膜上
二. 呼吸链的组成
电子传递中有四个复合体参与:
NADH-CoQ还原酶(复合物I) 琥珀酸-CoQ还原酶(复合物Ⅱ ) 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III ) 细胞色素氧化酶(复合物Ⅳ)
五.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
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1. 烟酰胺脱氢酶
是指以NAD+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 属于烟 酰胺的衍生物。以NAD+为辅酶的脱氢酶主要参与线 粒体底物到分子氧的传递, 以 NADP+为辅酶的脱氢 酶主要参与将电子传给生物合成过程.
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同时其辅基FAD 还原为FADH2,然后FADH2又将电子传递给Fe-S聚簇。
最后电子由Fe-S聚簇传递给琥珀酸-Q还原酶的辅酶CoQ。 这一步不能形成的ATP.
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三、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 (复合体Ⅲ)
功能:将电子从泛 醌传递给细胞色素 C
2. 黄素脱氢酶 以FMN,FAD为辅酶

第二节 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第二节 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县、区政府人员
市政府人员
市人大代表
乡、镇政府人员
间接选举 省人大代表 市检察院、法院人员
………………
4、选举制度的制约因素
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受国 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国家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选举制度
国家经济制度
文化发展水平
5、投出庄严的一票
(1)公民成为选民的程序:
D、意义(目的):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A、内容: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 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B、方式:公示 C、依据(原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 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D、意义(目的):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3)社会听证制度 A、内容: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 提出建议 B、方式:听证会 C、依据(原因):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D、意义(目的):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4)专家咨询制度
A、内容: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 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 透明度高威力大时效 快影响广 见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1)监督机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重要 的是公众的直接监督。 (2)公众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 用的基础。公民可通过检举、控告、上访等形式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渎职行为实 施监督。
间接选举
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 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 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

高一化学 第二节 氯 课件

高一化学 第二节 氯 课件

相 同 点:最外层7个电子 核电荷数递增 递变规律: 电子层数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氯气的化学性质
和金属反应 2Na + Cl2 == 2NaCl
H2 + Cl2 == 2HCl
点燃 点燃
和非金属反应
和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和碱反应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小结
H Li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Na
F Cl Br I At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K Rb Cs
三、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1.碘单质(Ⅰ2)被用于制作碘酊 (别名:碘酒)
用于一般皮肤消毒和 手术前手术局部皮肤的 消毒 。
2.溴化银(AgBr)被用于制作感光胶卷 和变色玻璃
②、
氧化性: Cl2>Br2>I2 还原性:I->Br->Cl-
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氢化物的难易 或氢化物的稳定性程度。越容易与H2化合,则 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 根据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阴离子还 原性越弱,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感光胶卷
变色眼镜
原理: 2AgBr
光照
CuO 无色透明晶体 黑色小颗粒
2Ag+Br2
暗红色
3.碘化银(AgⅠ)被用于人工降雨
500℃

生成氢化物的 稳定性 HF很稳定 HCl稳定

第二节_屏护

第二节_屏护

第二节屏护一、屏护的概念、特点、种类1、概念:屏护是指采用专门的装置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防止人体接触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电气设备发生短路,以及便于安全操作的安全防护措施。

屏护装置主要包括:遮栏、栅栏、围墙、罩盖、箱闸、保护网等。

2、特点:屏护的特点是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对所用材料的电气性能无严格要求,但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3、分类:(1)屏护装置按作用不同,可分为屏蔽装置和障碍装置(或称阻挡物)两种。

两者的区别在于:屏蔽可以能防止人体有意识和无意识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障碍只能防止人体无意识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不能防止有意识移开、绕过或翻越该障碍触及或接近带电体。

从这点来说,前者属于一种完全的防护,而后者是一种不完全的防护。

(2)屏护装置按使用要求分为永久性屏护装置和临时性屏护装置两种。

前者如配电装置的遮栏、开关的罩盖等;后者如检修工作中使用的临时屏护装置和临时设备的屏护装置等。

(3)屏护装置按使用对象分为固定屏护装置和移动屏护装置两种。

如母线的护网就属于固定屏护装置;而跟随天车移动的天车滑线屏护装置就属于移动屏护装置。

二、需要使用屏护的场合屏护装置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具体有:(1)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例如闸刀开关的胶盖、铁壳开关的铁壳等;(2)人体可能接近或触及的裸线、行车滑线、母线等;(3)高压设备,无论是否有绝缘;(4)安装在人体可能接近或触及的场所的变配电装置;(5)在带电体附近作业时,作业人员与带电体之间、过道、入口等处应装设可移动临时性屏护装置。

三、屏护装置的安全条件就屏护的实质来说,屏护装置并没有真正“消除”触电危险,它仅仅起“隔离”作用。

屏护一旦被逾越,触电的危险性仍然存在。

因此,对电气设备实行屏护时,通常还要辅以其他安全措施1、凡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为了防止其意外带电,必须接地。

2、屏护装置本身应有足够的尺寸,其与带电体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二节  振幅、周期和频率

第二节振幅、周期和频率知识要点:一、振幅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是标量,振幅常用A表示,其单位为长度单位:米(m),位移: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2、物理意义:振幅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对于同一个振动系统来说,物体的振幅越大,振动越强,振幅越小,振动越弱。

二、周期和频率1、一次全振动:振动物体从某一初始状态(位移x、速度v)开始,再次回复到初始状态(即位移、速度均与初状态完全相同)所经历的过程,叫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2、周期: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s)。

3、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1Hz=1s-1。

4、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注意运动快慢与振动快慢的区别,运动快慢可用速率大小来表示,振动快慢则需用周期的长短或频率的大小来表示。

5、固有频率:简谐运动的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与振幅的大小无关。

我们把由振动系统本身性质所决定的频率称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三、三者的关系1、振幅是标量,是指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总是正值。

2、在简谐运动中,振幅跟周期和频率无关,在稳定的振动中,振幅是不变的,而位移是时刻变化的。

3、振动物体在一个全振动过程的路程等于4个振幅,在半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等于两个振幅,但在四分之一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等于一个振幅,与振动的起始时刻有关。

4、在一个周期内振动的路程s与振幅A的关系是s=4A,在时间Δt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Δs=(Δt/T)·4A=[Δt/(T/4)]·A。

5、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都互为倒数关系,即T=1/f,或f=1/T。

周期越长,频率越低,振动越慢。

典型例题例1、如图9-11所示,弹簧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振动,则()A.从B→O→C→O为一次全振动;B.从O→B→O→C→O为一次全振动;C.从C→O→B→O→C为一次全振动;D.振幅大小为O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盈率法
股票发行价格 = 每股收益 × 发行市盈率
净资产倍率法
发行价格=每股净资产值×溢价倍率(或折扣倍率)
八、股票发行程序
申请、预告、申报、复审、批准、募股
九、股票发行制度的三种模式
1.注册制 2.审批制 3.核准制
审批制
o 审批制是指在股票发行监管中,首先由证券 监管部门下达股票发行指标,同时对各地区、 部门上报企业的数量也作出限制,掌握指标 分配权的政府部门对希望发行股票的企业进 行筛选和审批,然后作出行政推荐,最后由 证券监管机构对企业发行股票的规模、价格、 发行方式、发行时间进行审查。
核准制
o 核准制是所谓的“实质管理原则”,是指证券 发行者不仅必须公开有关所发行证券的真实 情况,而且所发行的证券还必须符合公司法 和证券法中规定的若干实质性条件,证券监 管机构有权否决不符合实质条件证券的发行 申请。
注册制
o 注册制即所谓“公开原则”,是指证券发行者 在公开募集和发行证券前,需要向证券监管 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申请注册登记,同时依法 提供与发行证券有关的一切资料,并对所提 供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
3. 债券面值 4. 债券的期限 5. 债券的偿还方式 6. 付息方式 7. 发行价格 8. 发行方式 9. 是否记名 10.担保情况 11.债券选择权 12.发行费用
企业债券发行制度
1.核准制 2.注册制
债券的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是由专门从事信用评级的独立的社会中 介机构,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 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记录、企业素质、经营水 平、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外部坏境以及可能出现的 各种风险等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研究之后, 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可偿债程 度)所做的综合评价,并用特定的等级符号标定其信 用等级的一种制度。
二、发行市场的参与者
证券发行市场由证券的发行者、证券投资 者和证券中介机构三部分组成。 1.证券发行人 2.证券投资者 3.证券中介机构
第一节 证券发行方式
一、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
按照有无证券 中介机构介入
(一)直接发行 直接发行(Direct Placement)是指证券发行人自己承担证 券发行的一切事务和发行风险,直接向证券认购者推销出售证 券的方式。 (二)间接发行 间接发行(Indirect Placement)是指发行人委托证券发行 中介机构代理证券的发行方式。 1.代销 2.包销 全额包销 余额包销
1.设立发行 (1)发起设立发行 (2)招股设立发行 2.增资发行 (1)有偿增资发行 ① 增发新股 ② 配股 (2)无偿增资发行 ① 积累转增资 ② 红利转增资 (3)并行增资发行 ③ 股票分割 ④ 债券转股票
三、我国股票发行方式及其演进
o o o o o o o o 发售认购证或者申请表方式 储蓄存单方式 全额预缴、比例配售方式 上网竞价发行方式 上网定价发行方式 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方式 上网发行和市值配售相结合的方式 战略配售、网下配售与网上资金申购相结合方式
2.
3.
三、招标发行(二)
根据确定中标的规则划分
1. 2. 荷兰式招标 (单一价格招标) 美国式招标 (多种价格招标)
第二节 股票的发行
一、股票发行的目的
1)筹集资本,成立新公司; 2)追加投资,扩大经营; 3)提高自有资本比率,改善财务结构; 4)其他目的:
ü 转换证券 ü 公司兼并
二、股票发行的方式
信用评级的意义
(1)方便投资者进行债券投资决策 (2)债券信用评级可以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的 筹资成本
企业债券(长期)信用等级及其含义(如图所示)
级别 分类 级别划分 级别次序 AAA 投资 级 一等 AA A BBB 二等 BB B 投机 级 三等 CCC CC C 级别含义 债券有极高的还本付息能力,投资者没有风险 债券有很高的还本付息能力,投资者基本没有风险 债券有一定的还本付息能力,经采取保护措施后有可能按期还本付息, 投资者风险较低 还本付息资金来源不足,有可能延期支付本息,投资者有一定的投资风 险 还本付息能力脆弱,投资风险较大 还本付息能力低,投资风险大 还本付息能力很低,投资风险极 大 还本付息能力极低,投资风险最大 企业濒临破产,到期没有还本付息能力,绝对有风险
绿鞋机制
o 绿鞋(Green Shoe)也称超额配售选择 权,是一种主承销商在获得发行人许可下超 额配售股份的发行方式,目的是平衡市场对 该只股票的供求,起到稳定市价的作用 。 一般情况下,获得超额配售选择权的主承销 商可以按同一发行价格超额发售不超过包销 数额15%的股份。
四、股票发行的条件
一、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发行方式
(1)计划派购方式 (2)私募定向方式 (3)承购包销方式 (4)招券的发行条件
1.发行额 2.债券的利率
影响债券利率的因素 v v v v v v v v 发行单位信誉 债券期限 同期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率 市场债券发行总量 税收 债券的流动性 保值贴补率
o 初次发行股票的条件 o 增资发行股票的条件 o 配股条件
五、股票发行价格
1.面值发行 2.市价发行 3.折价发行
六、股票发行价格的影响因素
1. 净资产 2. 盈利水平 3. 发展潜力 4. 发行数量 5. 行业特点 6. 股市状态
七、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方法
1.市盈率定价法 2.净资产倍率法 3. 现金流折现法 4.竞价法 5.议价法 (1)固定价格方式 (2)市场询价方式
二、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
按募集对象的 不同划分
(一)公募发行 公募发行又称为公开发行,是指发行人通过中 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广泛地发售证券。 (二)私募发行 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非公开发行或内部发 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三、招标发行(一)
根据招标竞争标的物划分
1. 缴款期招标。投标人以缴款时间作为竞争标的物,发 行主体按由近及远的原则确定中标者,直至募满发行 额。 价格招标。进行价格招标时,发行主体先将发行票面 利率确定,然后根据投标价格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中 标者和中标额。 收益率招标。收益率招标是以债券投资收益率为投标 竞争标的物,发行主体按由低到高的顺序确定中标者。
第二章 证券发行市场
证券发行的概念
o 证券发行是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以募 集资金为目的向投资者出售代表一定权力的 有价证券的活动。 o 证券发行是整个证券市场行为的基础,证券 交易是证券发行的延伸。
证券发行市场的定义及特点
证券发行市场,是证券发行人将股票或债券等通 过一定方式推销给投资人以筹集资金的市场。由于新 发行的证券是初次面向市场,所以有时也将证券发行 市场称为“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没有具体的固定场所,是一个无形 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的最基本功能在于为筹资者在较短 时间筹集到巨额资金。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变革历程
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直至2000年,我 国股票发行制度一直实施的是行政审批制度。 199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法》规定, 我国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
第三节 债券的发行
债券发行的含义
债券发行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 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发行代表一定债权 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