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峰图片

合集下载

爬天都峰教案设计

爬天都峰教案设计

爬天都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天都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绘景色。

(3)通过爬山经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天都峰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实际体验爬山的乐趣和挑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3)通过爬山过程中的挑战与收获,培养学生自信、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天都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描绘景色。

(2)如何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资料等。

(2)设计户外爬山活动方案。

(3)准备爬山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2)准备好户外活动所需的衣物、鞋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

(2)简要介绍天都峰的历史文化背景。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有关天都峰的文学作品,了解作者对天都峰的描绘。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学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景色。

3. 户外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爬山活动,实际体验爬山的乐趣和挑战。

(2)引导学生观察沿途景色,用词语描绘出来。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爬山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天都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

3. 学生在户外爬山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战胜困难等。

爬天都峰课文主要内容

爬天都峰课文主要内容

爬天都峰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作者是黄奕波。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爬天都峰课文主要内容,欢迎阅读!爬天都峰课文内容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文题目在“天都峰”前冠于一个“爬”的动词,就有了两个表达内容,一是“天都峰”形态内容,二是谁,怎样“爬”内容。

教学时要根据这个明显特点,抓住两大板块,因势利导,分层推进。

丰富对天都峰“险”的感性认识;角色体验,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身感受,攀爬的艰难和奋力。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内化语言,同时放飞想象,发散思维,陶冶情操。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似”等11个生字。

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

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

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

17 爬天都峰 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含反思)

17 爬天都峰   表格式教案(2课时 含反思)

17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的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弄清楚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堂总结,拓展知识1课文虽然没有描写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画面。

朗读对话时,可以体会到两个人的兴奋心情,感受到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还可以联系上文,联想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是怎样互相鼓励和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的。

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黄山的古诗。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练笔:尝试为天都峰画一幅画,并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解说词。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没有关注到少数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7《爬天都峰》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7《爬天都峰》 (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7《爬天都峰》(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爬、峰”等生字,理解“石级、鲫鱼背”等词语的意思,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关键词句,理解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描写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够理解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爬天都峰》一课,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爬天都峰的过程。

2. 难点:理解课文中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的过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新课内容: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 生字词学习:通过卡片展示、朗读、书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4. 课堂练习:通过填空、选择、简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1. 课题:爬天都峰2. 作者:佚名3. 主要内容: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4. 生字词:爬、峰、石级、鲫鱼背等作业设计1. 朗读作业: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书写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要求规范、正确。

3. 思考作业:思考课文中的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的过程。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的过程。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

《爬天都峰》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激发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天都峰的位置、特点和历史背景。

探讨爬山的意义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爬山的经验或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爬山的意义,如挑战自我、锻炼身体、欣赏美景等。

第二章:了解天都峰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天都峰的自然环境,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介绍天都峰的文化背景,如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分享。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天都峰的了解和文化背景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制定登山计划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了解登山的准备工作和安全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讨论登山所需的装备和物品。

探讨登山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路线、注意天气变化等。

3.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每组制定一个登山计划,包括路线选择、装备准备等。

分享和评价:各组分享他们的登山计划,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第四章:进行登山活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毅力。

让学生体验登山的乐趣和挑战。

4.2 教学内容进行实际的登山活动,让学生体验登山的过程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可以选择附近的登山路径。

在登山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欣赏美景。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并反思登山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登山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景观和环境。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登山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语文第单元《爬天都峰》

语文第单元《爬天都峰》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宵啊!齐读。
天都峰高1829M,而我们的教室只有6M!
再次齐读。
第二句:这么高、这么陡的石级,你能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④背诵写天都峰的句子。
四、总结延伸
如此高大,如此险峻的天都峰,要想爬上去,对于一个小朋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来说,大家可想而知,那他们又是怎样攀爬上去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研究。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①自由读这两个句子,特别是哪些词体会到天都峰险峻?圈出来。
②指名说,板书:笔陡、挂;
笔陡:陡是生字,请看老师写这个字。这样笔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笔陡。
齐读词语。
从天上挂下来:正因为山峰如此地笔陡,石阶旁边的铁链才会像从天上挂下来一样。
③指导朗读: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还要手脚并用向上爬?<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天都峰的险峻、体会小妹妹、老大爷的心理活动)
师:多险啊!再读“这一句”。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5、课文写了谁去爬天都峰?
指名说
板书:小朋友老爷爷
三、体会“险峻”,背诵积累
1、这一老一小都来到了这座奇险无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板画: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请你们读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句子。
2、谁来读你划出来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生齐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进语境。

我整了整自己的小biàn zi().在天都峰的jì yú()背前xiào hē hē()地拍了张jì niàn()照。

2.词语理解运用。

(1)课文中,“我”和老爷爷居然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居然”还可以用(A.果然 B.竟然 C.忽然)来代替,让人有一种(A.出乎意料 B.不出所料 C.理所当然)的感觉。

(2)“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说明了爬天都峰的。

我也会用“终于”写句子: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①这句话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事件是。

②仿写一句话,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攀着铁链上,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①这句话把“我”比作,形象地描写了“我”。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4.读句子,看图片,完成练习。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结合图片和以上句子,我能概括出天都峰的特点:。

(2)作者写天都峰的特点,目的是(①赞美天都峰的景色②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鯽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鼓励)我,我还下不了(决定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吸取)力量!”(1)联系上下文,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选文主要描写的是()的场景。

A.爬天都峰前B.爬天都峰时C.爬上天都峰之后(3)认真读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互相感谢呢?()A.因为他们的行为鼓舞了对方,促使对方最终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顶。

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 补充材料也可由学生来完成。【天都峰高 1892米,可以和我们学校教学楼比较,感 受天都峰到底有多高,有了感受再去读课 文就容易理解了。】
4.抓住文中重点句子来读。
• “我爬得上去吗?” • “叫人发颤” 了 ──怀疑自己 ──自己已经犹豫不决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 物的情感变化。
• 1.同桌练习朗读不同角色的对话,读完后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两个人为什么互相 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 2.“我”遇到老爷爷之后,两个人的对话, 体现了一个心情变化的过程。 由 “发颤 —— 到
激趣导入
•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更有闻名于 世的崇山峻岭:大家看看老师找的这几幅 图片: • 谁知道这是什么山的景色?根据你自己搜 集资料的经验判断一下?
黄山景色
• 黄山,是中国 十大风景名胜 中唯一的山岳 风景区,以奇 松、怪石、云 海、温泉、冬 雪"五绝"著称于 世。 黄山集名 山之大成:泰 山之雄伟、华 山之峻峭、峨 嵋之清凉、匡 庐之飞瀑、雁 荡之巧石、衡 山之烟云、黄 山无不兼而有 之。
所以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登黄山天下无山"的美誉。
风 起 云 涌 天 都 峰

天都峰
• 天都峰山势陡峭, 坡度有八十度, 险峻异常,一步 一景,有爬山不 看景,看景不爬 山之说。上面的 台阶顶着你鼻梁, 下面的脚跟碰着 他人的儿童、额 头,可谓高矣。
上山之路
• 小道台阶之窄, 只容一人通过, 上、下之人要你 呼我喊,免得碰 车,上下不得。 至此已无回旋余 地,只能硬着头 皮往上爬,望下 看,头晕目旋, 不敢侧目。真是 步步险,步步紧, 一步一重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都峰图片
篇一:关于天都峰的资料
关于天都峰的资料
2019-09-06 21:34:23| 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高达1800多米,直冲云霄,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

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

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

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

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遥接大海,俯瞰群
山,千峰竞秀,万水奔腾,美不胜收。

天都峰虽高不及黄山的主峰莲花峰,但其险峻程度则绝非莲花峰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

天都峰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

古时候,天都峰无路可登,能够登上天都峰者寥寥,唐代释岛云,慕东国僧掷钵神异,来游黄山,成为有记载的登天都峰第一人。

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舟梯;迥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

他山青点点,
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


天都峰,其脊如客至此无不战战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难通”感慨。

民国二十六年(1937)建登峰梯道,长3里,有1564级台阶,194个石栏干和600米铁索,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绝顶。

1984年于峰腰
另辟新径至峰顶。

站在峰头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风光无比壮丽。

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民谣云:“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

”意为此峰为游黄山必游之地。

天都峰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数十人。

室外有石,形如醉仙斜卧,名为“仙人把洞门”。

另有石如桃,称为“天都仙桃”。

峰顶有“登峰造极”等石刻。

极目远望,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

古诗有句:“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1965年5月,董必武题咏:“奇险天都著,遥观亦有缘;大雄无与并,苍浑莫之先。

今有民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

”意为游黄山而不登天都,等于虚此一行。

1983年,在半山寺上方,从天都峰腰另辟新径至天都峰顶,又增添了新的景点。

峰内有仙人把洞门、鲫鱼背、天桥、百丈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
朝佛等景点。

篇二: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教学时间:月日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