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对话2017物理1-1-3
与名师对话·高三课标版物理3-1牛顿定律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对应学生用书 P44)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 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 力 迫使它 改变 这种状态.
具体地说,如果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且物体在该方 向上无初速度.则物体在该方向永远保持静止不会产生位 移;若在该方向上有初速度v,则物体就以v匀速直线运动.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 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 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小球 m,劈形物体从 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2)意义 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
叫 惯性定律
.
②指出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改变 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 加速度 的原因.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2.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
态的性质. (2)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 固有
属性 ,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无关 . (3)量度: 质量 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 的
与名师对话高考物理课标一轮课件:1重力和弹力

基 础 知 识 导 学
考 点
考点
互
动
探
究
名 师 讲 坛
第18页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随
堂
训
互动探究
练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必修1 第二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考向一 弹力有无及方向判断
础
知
识
导
随
学
堂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考
训 练
点 互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1)有形变才有弹力,只接触不发生形变不产生弹力.
导 学
(2)几种典型接触弹力的方向确认
随 堂
训
考
弹力
弹力的方向
练
点
互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动
探 究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 指向受力物体
课 时 跟 踪
必修1 第二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轻杆弹力的确定方法
导
随
学
杆的弹力与绳的弹力不同,绳的弹力始终沿绳指向绳收缩的
堂 训
考 点
方向,但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其大小和方向的判断
练
互
动 探
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可以理解为“按需提供”,即为
课
究
时
了维持物体的状态,由受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得到所需弹
【与名师对话】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讲 电流 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 新人教版选修31PPT课件

(对应学生用书 P133)
1.R=ρSl 是电阻的决定式,对同一段导体,往往 l 与 S 是相 关联变化的,分析求解时应全面考虑.
2.要根据电流正确判断l、S,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 为l,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截面积才是S.
3.电阻定律中涉及的l、S可以与实际问题巧妙地结合 起来,解题时要能正确分析.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 (2)公式:P=Wt = UI . 3.焦耳定律 (1)电热:电流流过一段导体时产生的 热量 . (2)计算式:Q= I2Rt .
(1)电功与电热的比较
纯电阻电路
非纯电阻电路
电动机、电风扇、电解槽 常见电器 白炽灯、电烙铁、电炉等
思考 有电动机的电路一定是非纯电阻电路吗?在非 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是否成立?
[提示] 不要认为有电动机的电路一定是非纯电阻电路, 当电动机不转动时,仍为纯电组电路,欧姆定律仍适用,电能 全部转化为内能.只有在电动机转动时才为非纯电阻电路, U>IR,欧姆定律不能适用,此时大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定义式和决定式的比较
公式
R=UI
R=ρSl
电阻的定义式
①电阻的决定式.
②电阻定律的表达式.
不 仅提供了一种测定电阻的方法,并 指明了电阻的决定因素
同 不能说明电阻 R 由 U 或 I 决定
点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
适用于计算纯电阻电路的电阻
导体和浓度均匀的电解
液
相同 都不能反映电阻的实质(要用微观理论解释)
与名师对话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与名师对话. 高一物理

与名师对话. 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_x=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3.水平方向位移S_x=V_o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2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_t=(V_x2+V_y2)1/2=[V_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_y/V_x=gt/V_o7.合位移S=(S_x2+S_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_y/S_x=gt/(2V_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与名师对话·高三课标版物理本章整合4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解题思维操作示范] 审题→关键词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 过程模型→圆周运动 ↓
运动学特征:v=ωr 规律→动力学特征:a=Fm合
a=ω2r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 分析:由于飞行器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周期 相同,根据 v=2Tπr可知选项 A 正确;由 a=(2Tπ)2r 可知选项 B 正确;飞行器的向心力由地球和太阳的万有引力共同提供,选 项 C、D 错误.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 反思:抛体运动规律包含了运动独立性分解思想,解题时 不可随意想象,要通过运动方程获取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水 平位移由初速度和高度两者决定的规律,切不可大意. [答案] D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热点强化】
1.(2012·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右图所示,AB
[答案] AB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热点强化】
1.(2012·山东潍坊一模)a是放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是
近地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a、b、c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做
逆时针方向的圆周运动,某时刻,它们运行到过地心的同一
直线上,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
的
()
与名师对话
与名师对话 热点二、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
高考总复习 ·课标版 物理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 60 kg 的体操运动员,做“单臂大回
环”,用一只手抓住单杠,伸展身体,以单杠为轴做圆周运动.此
过程中,运动员到达最低点时手臂受的拉力至少约为(忽略空气
阻力,g=10 m/s2)
高中物理与名师对话选择性必修一电子版

高中物理与名师对话选择性必修一电子版1、94.由同种材料制成的A,B两个金属球,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 =128g、mB=72g,体积分别为VA=16cm3、VB=12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A是空心球,B是实心球B.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3cm3(正确答案)C.实心球的密度是8kg/cm3D.空心球的密度是8g/cm32、甲、乙两灯的两端电压相等,甲、乙两灯一定是并联[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甲乙电阻相同时,串联或并联电压都相等3、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单选题]A.用干手器把湿手吹干(正确答案)B.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C.酒精灯用后及时盖上灯帽D.冬储白菜放到阴凉处存储4、2.车轴处经常涂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5、5.物体间不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在总功相同或者额外功相同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7、24.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特殊测量”,下面的几种方法中()①用天平、水测出墨水瓶的容积;②用天平、刻度尺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③用量筒、水测出小钢珠的质;④用量筒测出20g酒精. [单选题]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正确答案)8、3.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2倍.[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叫做化学能[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核能不是化学能10、4.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1、4.研究地球的公转及自转时地球都可视为质点.[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2、其原因错误的是()*A.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B.电路中有断路(正确答案)C.开关接触不良(正确答案)D.电路的总电阻过大(正确答案)13、2.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s.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14、4.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为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也很大.[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15、49.由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实心球,按照如图所示方式摊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右盘内,天平仍平衡。
与名师对话·高三课标版物理1-1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 这段位移 x 比值,即 v= t ;其方向与 位移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 所用时间的
的方向相同,是矢量.
时刻 或某一 位置 的速
度, 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 是矢 量. (3)速率: 瞬时速度 的大小,是标量.
课前自主回顾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板 物理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板 物理
(对应学生用书 P1)
一、质点(理想模型)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 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 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形 状和 大小 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板 物理
A.甲先到达B地
B.乙先到达B地 C.只要v1、v2取值合适,甲、乙两人可以同时到达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课前自主回顾
课堂互动探究
课时作业
与名师对话
高考总复习 ·课标板 物理
x x [尝试解答] 设 AB 两地相距 x,则 t 甲= + , 2v1 2v2 x 2v1v2 所以 v 甲= = ,设乙从 A→B 经历时间为 t,则 t甲 v1+v2 t t v1 +v2 v +v v 乙 v1+v22 2 2 1 2 v 乙= = ,所以 = . t 2 4v1v2 v甲 由于(v1+v2)2-4v1v2=(v1-v2)2>0,所以 v 乙> v 甲,所以由 x v = t 得 t 乙<t 甲,即乙先到达 B 地,应选 B.
与名师对话

与名师对话. 高一物理与名师对话-高一物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物理学习是小升初知识接班的开始,同学们踌躇满志地迈入物理学习的新阶段,有时候也会感到迷茫和焦虑,怎样能更好的学习物理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名师的意见。
### 从知识结构入手把物理学习比作乐器,知识结构就像乐器的核心,只有正确理解了知识结构,才能够正确把握学习全过程。
物理学习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物理量、物理定律、物理原理。
这三大部分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只有正确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正确把握学习全过程。
### 注重实践当同学们理解了物理学习的知识结构之后,便要注重实践。
学习物理的实践,要从实验开始,要注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总结出实验得出的定律。
其次,要多做题目,不断的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深化所学到的知识。
### 对比分析学习物理还要多加思考,思考物理问题,要多加对比分析。
不同定律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有时候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来进行思考,将所学的不同定律或者原理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的理解。
### 正确对待最后,正确对待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习是一个耐心、科学、深入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来,充分利用好老师的教学和课堂上的互动。
学习物理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尝试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尝试、发现,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习。
### 总结在学习物理方面,要从正确理解物理学习的知识结构开始;注重实践;多加思考与对比分析;正确对待。
只有正确地理解了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来实际应用,才能够真正掌握物理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 s前后加速度都为正,故加速度方向不变,选
项A错误;3 s末加速度方向改变,物体由加速变为减速,但 速度方向不变,选项B错误;加速度为0时,速度有极值,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第15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跟踪训练]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1.(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该质点( )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A.在第 1 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 2 秒和第 3 秒的速度方向相反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A.甲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甲物体 8 s 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 80 m C.乙物体前 2 s 的加速度为 5 m/s2 D.乙物体 8 s 末距出发点最远
第19页必修1Fra bibliotek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由 v-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 a=1.5 m/s2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0+vm (2)设 20 s 时速度为 vm,0~20 s 的位移 x1= t 2 1 20~45 s 的位移 x2=vmt2 vm+0 45~75 s 的位移 x3= t 2 3
第23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一条倾斜的直线 .
②若 x-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 处于 静止 状态.
第3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2.v-t 图象 (1)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 速度 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 (2)两种特殊的 v-t 图象.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第3讲
专题: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第1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第14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x-t图象上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 斜率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 v-t图象上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 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x-t图象的纵截矩表示初位置 (5)“截距” v-t图象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
)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6.两个物体在追及过程中,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逐渐减 小( )
[答案] ×
第8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7. 速度较大的汽车刹车一定能够避免与前方速度较小匀 速运动的汽车相撞(
[答案] ×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物体 的运 动性
③
表示物体从零位移处开 表示物体从静止做正 始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 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质
④
表示物体做正向匀加速 表示物体做加速度增 直线运动 大的正向加速运动
第13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相向运动的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 等于 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第6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1.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答案]
√
(
)
2.x-t 图象和 v-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 x=x1+x2+x3 x 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v = t1+t2+t3 代入数据得 v =20 m/s.
[答案] (1)1.5 m/s2 (2)20 m/s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解析]
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 x-t 图象,图线不表示物
体运动的轨迹,A 错误;由题图甲可知 4 s 末甲位移最大,为 80 m,B 正确;乙物体的运动图象是 v-t 图象,前 2 s 做匀 加速运动,计算得加速度为 5 m/s2,2 s~4 s 做匀减速运动,4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s~6 s 做反向匀加速运动,6 s~8 s 做反向匀减速运动,所以 4 s 末距出发点最远,C 正确,D 错误.
[答案]
BC
第20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考点二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图象问题的解题思路
用图象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是物理学中常用的 方法,是一种直观且形象的语言和工具.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 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第21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2015· 福建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求: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1)摩托车在 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 a; (2)摩托车在 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v .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若追不上前者, 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 相等 时, 两 者相距最近.
第5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 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第26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A.物体在1 s末加速度方向改变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B.物体在3 s末速度方向改变 C.前4 s内物体的最大速度出现在第3 s末,大小为5.5 m/s D.物体在第2 s末与第4 s末的速度相同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x-t 图象 图 象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v-t 图象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物体 表示从正位移处开始一 表示先正向做匀减速 的运 ① 直做反向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再反向做匀 动性 并越过零位移处 加速直线运动 质 表示物体做正向匀速 ② 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直线运动
第12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第2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知识点一
直线运动的图象
1.x-t 图象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随 时间变化 的规律.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2)两种特殊的 x-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是
[核心提示] 2 类图象:x-t 图象、v-t 图象 3 类思想方法:临界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法、函数法、图象法
第11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考点一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两类运动图象的比较
1.x-t 图象和 v-t 图象的比较
)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第9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第10页
必修1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答案]
×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3.x-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
[答案]
第7页
×
必修1
(
)
第 1章 第 3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4.两条 v-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答案] ×
)
5.两条 x-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答案] √
课 时 跟 踪 训 练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1 1 s 末的位移为 x=- ×2×1+ ×2×1=0,因此这两个时刻 2 2 质点处于同一位臵,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