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案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4【设计理念】本节教学可以借助一些现象明显的实验,定性对比、定量分析,说明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的程度,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通过理论指导加实验验证方法,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是对必修一电解质概念的再分类。
在设计教学时可以用分类思想来指导学生进入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要求学生在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发生电离和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教材编写内容知识的逻辑性较强。
同时理论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化学实验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模块时我们引入了分类思想来分析物质之间的联系,在此可以运用分类思想来指导学生分析强弱电解质和其他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另外,学生在第二章已经学习过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所以一旦认识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着可逆过程,那么很自然就会运用化学平衡理论产生对电离平衡的分析。
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会写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四、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3.1 弱电解质的电离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设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标要求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课标解读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3.了解酸、碱电离的特点。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弱电解质。
通过化学平衡知识复习以及图表分析,运用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的方法,建立电离平衡概念,学习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方法。
是本章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人们称之为蚁酸(主要成分为HCOOH)的有机酸。
当人受到蚊叮蚁咬时,皮肤上常起小疱,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被破坏所致。
若不治疗,过一段时间小疱也会自行痊愈,这是由于血液中又恢复了原先的酸碱平衡。
你能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这一事实吗?【提示】当人受到蚊叮蚁咬时,血液内被注入蚁酸,使人体血液内的酸性增强,由人体内的平衡H2O+++HCO-3,可得出酸性增强后,平衡向生成H2CO3的方向移动,浓度增大后血液中便可以释放出CO2,使酸性降低,从而减轻由于酸性增强引起的小疱,自行痊愈。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4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强弱电解质”,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41~P4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弱电解质的电离”,并完成【思考交流2】。
(3)看教材P42~P43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电离常数”,并完成【思考交流3】。
⇒步骤1:导入新课并分析本课时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2,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设计:3.1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案【板书一】、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如弱酸、弱碱和水)强弱电解质的比较离子化合物大部分的盐类强碱共价化合物强酸弱酸弱碱水}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强碱:强酸:弱酸:弱碱:√记住:HCl 、H 2SO 4、HNO 3、HClO 4、HBr 、HI CH 3COOH 、H 2CO 3、H 2SO 3、H 3PO 4、HClO 、HF 、所有的有机羧酸NaOH 、KOH 、Ca(OH)2 、Ba(OH)2NH 3·H 2O 和所有难溶性的碱二、弱电解质的电离1、弱酸电离方程式书写【思考】弱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存在溶质分子吗?H2CO3 ,HF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用可逆符号还是“=”【学生讨论书写】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存在溶质分子。
要用可逆符号【讲解】不完全电离,溶质分子和离子共存,所以要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书写,将醋酸加入水中,醋酸分子发生电离得到H+和CH3COO-【板书】二、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2CO3 H+ + HCO3-HCO3-H++CO32-2、多元弱碱不分步书写Mg(OH)2Mg2+ + 2OH-【学生讨论】电离平衡影响因素实例(稀溶液)CH3COOH H++CH3COO-ΔH>0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n(H+)c(H+)导电能力电离度加水稀释→加入少量冰醋酸→升高温度→加CH3COONa(s)←【教师】讲解导电能力和电离度概念,然后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引导提问学1.现有①硫酸铜晶体、②碳酸钙固体、③纯磷酸、④硫化氢、⑤三氧化硫、⑥金属镁、⑦石墨、⑧固态苛性钾、⑨氨水、⑩熟石灰固体,其中(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1

教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电离平衡的特征;1、掌握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能应用电离平衡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2、通过化学平衡知识复习以及图表分析,运用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的方法,建立电离平衡概念,学习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方法。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学习,体会自然界物质间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建立;温度、浓度对电离平衡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电离平衡的建立。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式、讨论式要用【课后习题】1、在10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浓度减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热B.加入10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C.加入少量的0.5 mol·L-1的硫酸D.加入少量的1 mol·L-1的NaOH溶液答案 D解析A项,加热促进电离,H+浓度增大;B项,H+浓度不变;C项,加H2SO4抑制电离,但H+浓度增大;D项,加入NaOH,OH-与H+反应,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减小。
2、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①自来水②0.5 mol·L-1盐酸③0.5 mol·L-1醋酸④0.5 mol·L-1 NH4Cl溶液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电能力变化就不大。
在H2O中、CH3COOH中加入NaOH固体,离子浓度都增大,向HCl中加入NaOH固体,自由移动离子数基本不变,则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向NH4Cl中加入NaOH固体,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四 第三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

第三单元 水溶液的离子平衡课题1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考点、热点回顾【知识与技能】[课标要求]1.了解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
2.掌握的水的离子积的应用,学会简单pH 的计算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溶液酸碱度PH 值的计算。
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 溶液酸碱度PH 值的计算二、典型例题【目标落实】【知识网络】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 。
非电解质 : 。
强电解质 : 。
弱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 (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 (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4、强弱电解质可通过实验证明进行判定的方法有(以HAc 为例):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强电解质: 。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O …… 混和物纯净物(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2)测0.01mol/LHAc溶液的pH 2;(3)测NaAc溶液的pH值;(4)测pH= a的HAc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 a +2(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6)中和10mLpH=1的HAc溶液消耗pH=13的NaOH溶液的体积10mL;(7)将pH=1的HAc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性(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5、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HA)pH(HB)(2)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 HA C HB(3)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 HA pH HB6、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这叫电离平衡。
人教版选修4 化学: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并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 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平衡。
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 的关键。
[学生分析]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 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 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从结构和组成上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判断;2.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电离平衡和移动的结果比较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教学重点] 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难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 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试剂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投影]⒈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⒉练习:下列物质中 Cu 、NaCl 固体、NaOH 固体、K2SO4 溶液、CO2、蔗糖、 NaCl 溶液、H2O 、酒精。
_______________ ___是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 是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⒊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 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讲叙]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 是否有区别?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清楚了。
化学 人教版选修4教学设计:3.1《弱电解质的电离》3 Word版含答案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试验探究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PPT课件教学。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进行应用。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它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时冲突的重要途。可改善教学环境,免除老师上课时板书的劳累,而更多地留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2. 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3.了解定量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试验探究醋酸的电离平衡移动;
2.结合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进一步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和移动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试验探究培育同学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力量;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进一步把握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等科学生疏物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教材分析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其次节的内容,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学校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学问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其次章化学平衡理论学问的应用、延长和拓展。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争辩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同学后面学习水溶液中的平衡等学问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听、思考
多媒体呈现
同学思考
以少量冰醋酸溶于水形成溶液为例,应用化学平衡的学问:
从速率角度探究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的过程,画出其速率-时间图像。
同学回答总结
PPT呈现
练习巩固
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
选修4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选修 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均衡》教教案【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高考说明】①认识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观点②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均衡第1课时【学习目标】⒈认识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观点。
⒉ 认识强、弱电解质与构造的关系,能正确书写常有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⒊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均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均衡的影响。
【旧知回首】⒈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练习:[议论]以下物质中Cu 、NaCl 固体、 NaOH 固体、 K 2SO4溶液、 CO2、蔗糖、 NaCl溶液、 H 2O、酒精。
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⒊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Cl : 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H SO : 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 ___________________243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而共价型的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新知解说】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察看试验3-1:P40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与醋酸的比较)填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观点化合物种类电离程度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电离过程323422练习:以下电解质中: NaCl 、 NaOH , NH·H O、 CH COOH ,BaSO, AgCl , Na O, K O,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强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弱电解质议论:⒈ CaCO3、 Fe(OH) 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属于强电解质,而Fe(OH) 3属于弱电解质; CH3COOH 、HCl 的溶解度都很大,HCl 属于强电解质,而CH 3COOH 属于弱电解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课标要求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课标解读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3.了解酸、碱电离的特点。
●教学地位本课时介绍了弱电解质。
通过化学平衡知识复习以及图表分析,运用归纳、比较、推理、迁移的方法,建立电离平衡概念,学习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的方法。
是本章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蚊虫、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常向人体血液内注入一种人们称之为蚁酸(主要成分为HCOOH)的有机酸。
当人受到蚊叮蚁咬时,皮肤上常起小疱,这是因为人体血液中酸碱平衡被破坏所致。
若不治疗,过一段时间小疱也会自行痊愈,这是由于血液中又恢复了原先的酸碱平衡。
你能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这一事实吗?【提示】当人受到蚊叮蚁咬时,血液内被注入蚁酸,使人体血液内的酸性增强,由人体内的平衡H2O+CO2H2CO3H++HCO-3,可得出酸性增强后,平衡向生成H2CO3的方向移动,浓度增大后血液中便可以释放出CO2,使酸性降低,从而减轻由于酸性增强引起的小疱,自行痊愈。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4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强弱电解质”,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41~P4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弱电解质的电离”,并完成【思考交流2】。
(3)看教材P42~P43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电离常数”,并完成【思考交流3】。
⇒步骤1:导入新课并分析本课时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2,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40页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强、弱电解质”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1,拓展学生的思路。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41~P42页的讲解对探究2中的“弱电解电离”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3、4、5三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并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4.了解电离常数的概念。
1.明确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
(重点) 2.注意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
(重点)3.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重难点)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都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化合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解质强电解质――→定义 在水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定义 在水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1.(1)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提示】 (1)不一定,如金属或溶液等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
(2)不一定,如固体NaCl 不导电。
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一定)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如图:2.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弱电解质电离是可逆的,用表示。
如:CH 3COOH CH 3COO -+H +NH 3·H 2ONH +4+OH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如H 2S 的电离方程式为H 2S H ++HS -、HS-H ++S 2-。
(3)多元弱碱用一步电离来表示:如Fe(OH)3Fe 3++3OH -。
2.NaHSO 4在熔融状态和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一样吗?【提示】 熔融态:NaHSO 4===Na ++HSO -4 水溶液中:NaHSO 4===Na ++H ++SO 2-4电离常数电离常数表示方法:对于ABA ++B -,K =c (A +)·c (B -)c (AB )意义:K 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影响因素:K 只与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对同一电解质,温度升高,K 变大。
3.两种酸HA 与HB 的电离常数为K 1、K 2,若K 1<K 2,能说明酸性强弱吗? 【提示】可以,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酸性HB>HA 。
强、弱电解质比较【问题导思】①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 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②强电解质其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提示】 不一定。
③难溶物BaSO 4、CaCO 3等是强电解质吗? 【提示】 是。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 溶于水后(或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除HF)某些具有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全部电离 部分电离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强酸:H 2SO 4、HCl 、HClO 4、HBr 、HI 等;强碱:Ba(OH)2、Ca(OH)2、NaOH 、KOH 等部分碱性氧化物:Na 2O 、CaO等弱酸:H 2CO 3、CH 3COOH 、H 2S 、HF 、HClO 等;弱碱:NH 3·H 2O 、Cu(OH)2、Fe(OH)3等 水及个别盐 电离方程式KNO 3===K ++NO -3 H 2SO 4===2H ++SO 2-4用“===”连接 CH 3COOHH ++CH 3COO -NH 3·H 2ONH +4+OH -用“”连接共同特点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1.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无关。
难溶的盐如(AgCl 、CaCO 3等),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
易溶的如CH 3COOH 在溶液中电离程度小,是弱电解质。
2.CO 2、SO 2、NH 3等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但因为溶于水后生成H 2CO 3、H 2SO 3、NH 3·H 2O 等电解质导电,不是本身电离出离子,故应为非电解质。
现有①硫酸铜晶体、②碳酸钙固体、③纯磷酸、④硫化氢、⑤三氧化硫、⑥金属镁、⑦石墨、⑧固态苛性钾、⑨氨水、⑩熟石灰固体,其中(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 (填序号,下同);(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强电解质是溶于水全部电离的电解质,①②⑧⑩是强电解质;(2)③④是溶于水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属弱电解质;(3)⑤属于化合物,它的水溶液虽然导电,但并不是它自身电离使溶液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4)⑥⑦都是单质,⑨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5)⑥⑦中均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⑨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都能导电,其他物质都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所以不导电。
【答案】(1)①②⑧⑩(2)③④(3)⑤(4)⑥⑦⑨(5)⑥⑦⑨强弱电解质判断的一般思路(1)先看物质是否是电解质,若不是电解质,则既不是强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若是电解质,再看溶液是否完全电离;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
(3)导电性强、溶解度大的电解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1.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D.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弱【解析】本题需要在深刻理解强弱电解质的异同的基础上弄清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采用举例法来解答。
选项A中,可举出HCl、HNO3是强电解质来加以否定;选项B中,可举出BaSO4、CaCO3为强电解质(尽管它们难溶于水,但它们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来加以否定;选项D中,若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时,其导电能力也会很弱,从而否定之;仅有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因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为离子,不存在溶质分子,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溶液中还存在溶质分子。
故选C。
【答案】 C【教师备课资源】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 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自来水B.0.5 mol/L盐酸C.0.5 mol/L醋酸溶液D.0.5 mol/L 氯化铵溶液【解析】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的导电能力也越强。
A项中,水是弱电解质,加入NaOH后将产生大量的Na+和OH-,溶液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B项中,原溶液中c(H+)=c(Cl-)=0.5 mol/L,加入NaOH后发生中和反应,反应后溶液中c(Na+)=c(Cl-)=0.5 mol/L,离子浓度基本不变,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基本不变;C项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CH3COOH+OH-===CH3COO-+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D项中,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NH+4+OH-===NH3·H2O,但溶液中的c(Na+)、c(Cl-)与加入前的c(NH+4)、c(Cl-)几乎相同,因而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