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去的树的》教学设计——大同小学陈霓涛
去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
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
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案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案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角色对话,感悟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交流1.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聊几句,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2.多媒体出示:看来你们读的童话故事还真不少,我也搜集了一些童话故事,看看你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课内与课外)3.教师:你能不能这样来介绍“我读过—读过──还想读—”。
(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教师点拨:你这样表达,就很有条理了,而且,大家都能听出你读过很多书。
4.教师:在这些童话故事中,有没有你没读过的故事呢?请你这样想大家介绍:“我读了──—读了──还想读──。
”(激励学生课下读没有读过的童话。
)5.教师:在你读过的童话故事中,哪篇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什么?教师点拨:读书,就要像你这样,不光读,还要进行思考,有所感悟,这就是会读书。
好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准备上课好吗?教案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导语:从你们的交流中,我已感受到童话是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因为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让我们跟随四上第三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
这一组有哪几篇童话呢?请大家快速打开目录看一看。
(因为这一组是童话组元,在授第一次课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读。
《去的树》课堂实录及点评【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去的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作者:王珏第7册来源:莲都区中山小学
学生:莲都区中山小学四(1)班
记录点评:龙泉市水南小学蓝盛龙
课前谈话
师:自豪地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
生:四(1)班!
师:我是中山小学的老师,我叫王珏.今天有这幺多的老师来听课,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高兴就冲我笑笑.
生:(笑)
师:冲我笑了,笑得真好.从笑声中听得出你们把我当朋友了,从你们灿烂的脸上我看到了朋友的温馨.既然咱们是朋友,我有个秘密想告诉你们,但是不可以外传(教师非常神秘的样子),好吗
生:好!
师:拉钩上吊……
生:一百年不许赖!
师:你们已经知道了我的姓名,但你们知道我的朋友们是怎样称呼我吗(教师小声地说)叫我娃娃鱼.好听吗
生:好听.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去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去年的树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1 “天天……”一句。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读。
2 分别时的对话。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
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
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
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1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
2 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1 “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2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3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1 读着读着,谁被小鸟的真情感动了来,请刚才在练习表演时演小鸟的同学上来。
去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昨年的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教学设计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诵对话培育语感。
2、对“信守誓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义”方面有所感染;领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睦发展。
教学设计要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领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设计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媒体课件:1、师: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漂亮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呢!大树摇摆着旺盛的枝叶,正着迷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漂亮、感人的图画呀!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谈谈这篇童话,给我们讲了一个如何的故事?2.学生回答,归纳主要内容。
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每日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恳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
但是第二年春季,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
鸟儿四周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朋友不在了,友谊还在,誓言还在,于是,它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悲伤,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昨年的歌。
3.师:大树已经被砍伐了,小鸟为何还要找寻它,为何还要面对着点燃的煤油灯,唱起昨年的歌?今日我们持续学习这篇童话。
二、深入理解课文。
(一)下边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的品尝。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课文多次写到了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那么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确是好朋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学生默读,批画(二)沟通。
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他们的确是好朋友呢?1、第一段:“每日每日”一句。
出示幻灯:句子为何从这句话能感觉到了他们的确是好朋友呢?(从两个“每日”进行体会)师:他们每日在一同真是一对什么样的好朋友?出示:填空 :树和鸟儿是一对的好朋友.( 朝夕相处,如影随行) ,令人敬羡的好朋友啊!谁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能听出大树和小鸟是好朋友吗。
还有哪能看出他们是好朋友?学习自然段分别时的对话。
《去的树》说课稿

《去年的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去年的树》。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11课,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文章讲述的是小鸟和树的故事。
课文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以及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全文情深意浓,带着淡淡的伤感,赞美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字里行间也在警醒着人们:要保护环境。
2.学情分析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对童话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很容易联想到环保的主题,而对于课文展示的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对友情的珍爱往往不容易把握。
尤其是从小鸟的四次对话中,感悟“信守诺言,珍爱友情”需要深入启发引导,帮助他们在平淡的语言中体会深挚透明的美。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教学本课将要达成如下的预设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角色对话,读出不同语气,感受童话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体会鸟儿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4.教学重点(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鸟儿的内心世界。
(2)领略鸟儿与大树之间的友情珍贵,学会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5.教学难点感悟小鸟对诺言的尊重与对友情的执着追寻。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重视朗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秉承这样的理念,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发想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说、悟,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促进师生、自我、文本对话方式的生成。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直接揭题,简介作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倾心感悟;拓展延伸、多元对话的教学思路。
《去的树》第二课时教案

11、昨年的树教学设计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诵对话,培育语感;感觉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境界美。
2、对“信守誓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义”方面有所感染。
教学设计要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领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法、学法:读中思,读中悟,小组合作研究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设计课件教学设计流程:(一)直接导入:今日我们持续学习第11 课的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回想主要内容)(二)感觉分别:幸福的日子老是过得很快,小鸟要到远方去了,树和小鸟会是如何一种心情呢?1、自由读 2—— 4 自然段。
沟通:你读懂了什么?(生或许会说读懂了大树对小鸟的迷恋,小鸟对大树的承诺等等),(随机发问)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并进行朗诵。
2、师加旁白读师 1:是啊,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就要和自己分开了,树多么悲伤啊!他不舍地对鸟儿说,读——“再会了,小鸟!明年春季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2:鸟儿何尝愿意呢?每日为树唱歌,已成了他一天中最高兴的事,他期望着与树有重逢的一天。
于是,他满怀期望地说,读——“好的,我明年春季必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 3:树多么希望能永久听见小鸟的歌唱,他不由得恳求道,读——“再会了,小鸟!明年春季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师 4:面对朋友的恳求,鸟儿坚定地承诺道,读——“好的,我明年春季必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师:一对好朋友就这样分开了。
日子一每日的过去,树仰头看天,明亮的天空,还有时有鸟飞过,不过不知道此刻的鸟儿飞在哪里的天空.....远在南方的鸟儿也相同想念着树,不过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当春季到暂时,他们竟是以这样的方式重逢。
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又会有如何的感觉呢?就让我们持续走入课文,与他们做心与心的沟通吧!(三)倾慕对话1、从方才小鸟和大树的一组对话中间,我们感觉到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沉。
请大家从第 5 自然段开始,迅速地读读课文,你能从中找到几组对话?板书:小鸟和树根,小鸟和大门 ,小鸟和小女孩。
去的树优秀教案设计

《去年的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 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的角色心理。
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课件(学生描述画面,自由发言:在一片小树林里,一只鸟儿面带笑容的站在一棵大树上,叽叽喳喳的给大树唱着动听的歌,大树摇曳着茂密的枝叶正入神的听着歌声,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啊)2.围绕着这美丽感人的画面,到底发生了怎样一个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去年的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鸟儿寻找大树的事)2.通过读你们还能读出些什么?(鸟儿与大树,树根,门,小姑娘的四次对话)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1.请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树和鸟儿是好朋友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2. “天天……”一句。
你觉得小鸟和大树之间的这种友谊幸福吗?请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读。
3. 这么幸福的好朋友朝夕相处,真是令人羡慕啊!让我们再读一读。
4. 师过渡:多么欢乐的时光啊!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必须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
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师引读第2节)(课件展示对话)5.好朋友就要分别了,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请你加上表示心情的词语,然后和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行吗?(课件出示)(鸟儿和大树的依依惜别,鸟儿的信誓旦旦‘坚决的语气’,。
你把大树的语气模仿得真像;你这小鸟的难过让我们都感受得到了……)6.全班男女生合作朗读这部分,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7.过渡:一对好朋友就这样依依惜别了,它们约定了明年春天再相见,不知不觉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满怀期待的春天悄悄来临了,鸟儿穿越万水千山遵守约定又回到这里找寻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去的树教案及反思

去的树教案及反思秋雨闷热的天气踏着繁重的脚步悄然离去,秋天正向我们走来,秋天,便少不了蒙蒙如烟的细雨。
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那样热情奔放,也不像春天那样充满生机,而是如针的细、轻……今天早晨,我被一阵淅沥沥的雨声吵醒了。
听爸爸说,雨已经悄悄地下了一夜。
我站在窗前向外看:雨丝密密斜斜地飘在空中,犹如笼罩了一层薄雾。
楼旁水杉树的叶子随着秋风在雨中翩翩起舞,只有零零碎碎的几片叶子依旧还保持着往日的生机。
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细细的雨点落在身上,顿时的凉爽吹散了心中的学习压力。
微风中,飘洒着带着凉意的雨丝,更显出秋天独具匠心的韵味,那一滴滴细腻的秋雨落在花草上、树木上、大地上构成了一幅纯净美丽的画面。
许多人去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无奈,我劝他们多多去体会“秋风秋雨之刚烈〞的豪迈。
我爱秋雨,爱她的清雅脱俗,爱她给我们带来果子的成熟……2.《去年的树》赞美了〔〕的,令人〔〕的友情心灵的碰撞真情的升华——《去年的树》教学评价与反思《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情深意切,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同学通过自读心得、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心得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同学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这节课虽然讲完了,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课堂上孩子们的动情,也因为自己教有所得:一、在教学本课时,我的预设目标是:1、在老师引导下,初步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读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品读四次对话,体会小鸟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可贵品质。
3、想象小鸟与大树在灯火前的对话,写“友情卡〞,体会童话显示的道理。
二、在教学策略上,我力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读说思写的有机融合,挖掘文章的人文内涵,努力体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具体程序如下: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一个能力训练目标,虽然三年级时也进行过一些“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但同学的掌握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南沙大同小学陈霓涛《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南沙大同小学陈霓涛教材简析《去年的树》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本文用笔简约,以极其素朴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发生在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的歌唱。
冬天到来时,树和鸟儿不得不分离,临行相约:来年再相会!一个还愿歌唱,一个还想倾听。
但第二年春天到来时,树已经不知去向。
鸟儿苦苦寻找她的好朋友树,最后大树变成了火柴,火柴即将燃尽,只有点燃的灯火还在亮着。
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承诺,而且是一种伟大的友谊展示。
通篇只有五百多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内,却承载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新美南吉可谓惜字如金,故事里没有一丝感情的流露。
也就是作者纯粹的闪到暗处,只是作客观冷静的叙事。
他似乎有意少说或是不说,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意义空白和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它呼唤着世间最美好的情愫,它让我们相信,世间有些东西将超越时空,走向永恒,比如友谊,比如爱情,比如信赖,比如至死不渝的忠贞……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通过多层次的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日本的童话大师——新美南吉,新美南吉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可惜只活了短短30年。
虽然他的生命非常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110篇童话,60篇小说,600多首诗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天才作家的作品——去年的树。
设计意图:谈话激起学生对作家的向往,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作家的介绍是很具吸引力的,老师让学生带着一种期望,走进文本。
二、整体感知1、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读读课文,看看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练习。
1.1、学生自由读课文。
1.2、学习生字。
1.3、注意“儿化”读音:“鸟儿”的“儿”在本文中要读本音,不读儿化音,一方面突出角色的重要,另一方面可以表达对角色的喜爱。
比如“月儿花儿风儿歌儿鱼儿”中的儿都要读本音。
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必须读儿化音: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
1.4、汇报填空练习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
鸟儿飞回南方之前答应大树(明年春天回来给大树唱歌)。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大树不见了),于是鸟儿询问了(树根)(门先生)(小女孩),最后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为大树唱起了歌)故事的主人公是(鸟儿)2、这篇童话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它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
全文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谁和谁的对话?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识字,课堂通过读、写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然后通过填空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直奔主线——四次对话。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储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
此环节的设置,正是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三、感悟对话1、第一次对话1.1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
(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2教师引读:春天,和风送暖,百花争艳,(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3老师引导:是啊,鸟儿的歌唱给大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大树茂密的枝叶为鸟儿遮风挡雨,给了鸟儿温暖的家,他们两个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有了欢乐一起分享,遇到忧愁共同分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所以,在鸟儿要飞回南方过冬时,他们的心中是(难舍难分,依依不舍……)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大树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这对好朋友的形影不离,叶圣陶曾说:“非读无以培养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朗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又能将合乎规范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可谓“一箭双雕”。
1.4、出示: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1.5、加上你们刚才说的表示他们心情的词语再来读:树()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1.6、教师引导:不想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看着好朋友依依不舍的目光,鸟儿是这样回答的:(课件:“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鸟儿在说这句话时语气是什么样?(坚定、坚决……)再读:鸟儿(坚定)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会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1.7分角色朗读对话。
2、小结:我们用补充词语,再读对话的方法,就能很好地品读这对好朋友的对话,我们可要学会这种学习方法。
同学们,一次深情的对话,让我们认识了一对好朋友,这对好朋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补充词语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带入文中,文我一体,文中有我,我中有文,这是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
这样,使学生真正把握文本角色情感的脉搏,与角色同步共振。
而这篇课文是由多组对话构成,可以采用自由填词后再分角色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填写了词语,读好了对话,也就感受、理解了语言,同时还能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更为下面三次对话的自主学习作铺垫。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的第一次对话1、老师引导: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好朋友?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
(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2、教师引读:让我们一起回到去年,共同回忆那美好的时光在春天,和风送暖,百花争艳,(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在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耐,(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在秋天,天高云淡,凉风习习,(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2、教师引导:是啊,鸟儿的歌声给大树带来了快乐,大树给了鸟儿温暖的家,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
所以,在鸟儿要飞回南方过冬时,出示:树()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会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上节课我们不但感受到这对好朋友的幸福,还学会了补充词语读好对话的方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学好下面的对话,有信心吗?设计意图:这是利用引读对第一课时的复习,在复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更复习了学习的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深入品读课文1、品读第二次对话。
1.1、今年,鸟儿回来了,鸟儿是如何寻找,遇到了谁?请同学在第5到第14自然段中找,划出他们的对话。
(学生汇报)出示三次对话,让学生自己去读。
1.2、老师引导:下面就让我们与鸟儿一起开始寻找的脚步。
2、品读第二次对话。
2.1、教师引导:去年鸟儿和大树有一个美好的约定,今年鸟儿迫不及待地飞越千山万水,回来找寻大树,要给大树唱歌。
可是,他却发现……他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2.2、看到光秃秃的树根,鸟儿的心中马上充满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想什么?(学生回答)2.3、出示:“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
你觉得在括号里填上什么才能更好地表达鸟儿感受呢?2.4、出示:“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你觉得在括号里填上什么词,能更好地表达树根的感受?2.5、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3、品读第三、四次对话3.1、老师引导:树根的回答证实了鸟儿的猜想,好朋友大树已经失去了生命,鸟儿不愿相信,她不顾旅途的疲劳,向山谷里飞去。
她一边飞一边想,鸟儿在想什么?请你用上个其中的一个关联词说说鸟儿想什么?(出示:不管……都……哪怕……也……只要……就……)3.2、多执着的鸟儿,当它遇到大门时(出示:她问()地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门回答说:“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用我们前面的学习方法你会填上什么?是因为什么?3.3用前面学习的方法学习第三次对话。
例:我会填上()是因为我感受到()什么?学习第四次对话。
出示:她()地问小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将三次问话进行对比4.1、老师引导:鸟儿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共说了三句问话,这三句问话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出示三次问话,让学生自己填上词语,再对比着来读。
4.2、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用到的是:读、入。
一是读:自由填写词语、分角色读、小组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
二是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三次研读课文,代入那只小鸟身份,体验小鸟的心情。
努力构建生命的、诗意的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更重要的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伙伴、是组织者、引导者,他们是平等的。
5、品读后三个自然段5.1、教师引导:鸟儿千辛万苦地寻找竟然是这样的结局,昔日的好朋友已经化作一缕轻烟,一道火光(出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看着这道火光,鸟儿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出示:鸟儿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但现在,鸟儿想起了为了寻找大树。
5.2、交流时品:睁大眼睛5.21老师引导:想着这一切,鸟儿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去年唱的歌。
唱完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她在默默地与灯火进行心灵的对话,请同桌两人一起为鸟儿和树设计两句简短的心灵对话。
(同桌讨论设计)出示:树:鸟:5.22、教师引导:也许,他们就在这么深情地交谈,也有可能,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这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两个“看”当中包含了小鸟多少深情和多少留恋呀!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文字朴素,感情真挚。
同学们,这回你们就是小鸟了,你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你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大树。
此时此刻,我们一起读……(出示改写的最后一小节:把“小鸟”改成了“我”)生读: “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