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 5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 第2单元 课时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以此进行溶液分析(中和滴定)。
3.进一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定量分析及相应的简单计算。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复习学生刚学过的“物质的量”知识引入,让学生了解定量分析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与溶液的质量分数的类比,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并在讨论中完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引入] 展示两瓶浓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
两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不相同?因为浓度不同。
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化验单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
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过渡]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使0.1mol硫酸铜完全沉淀,需要多少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系数体现了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物质的什么量之比?物质的量。
对溶液而言,是称其质量方便,还是量其体积方便?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定量计算,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通过溶液体积直接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板书]物质的量浓度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C B单位:mol ·L -1表达式: c B =n B /V[练习]1.2molNaOH 配成200mL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 。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名称: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主要是将固体溶质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种稀薄的溶液,其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材料:
- 硫酸铜
- 硝酸钠
- 稀盐酸
- 蒸馏水
- 容量瓶
- 烧杯
- 搅拌棒
- 量筒
-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2. 取一定质量的硝酸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3. 取一定体积的硝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4. 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实验注意事项:
- 溶质的称量要准确,尽量避免浪费。
- 搅拌溶液时要均匀,以保证溶质充分溶解。
-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硝酸钠溶液为无色,硝酸为无色,盐酸为无色。
2. 实验成功配制了各种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延伸:
1. 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不同的溶液,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和性质的变化。
2. 调节浓度配制溶液,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变化。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及反思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高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溶质、溶剂的定义。
2. 掌握溶液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和条件,正确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称量、稀释、搅拌等。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定义。
2. 溶液配置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 不同浓度溶液的配置计算。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设备:天平、容量瓶、移液管、搅拌棒等。
2. 实验试剂:NaCl、CuSO4等。
3.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步骤说明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概念,例如:将糖溶解在水中的现象。
2. 引导学生回顾溶质、溶剂和溶解的定义。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溶液配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等。
2. 强调配置溶液时需注意的实验操作技巧,如准确称量试剂、使用容量瓶稀释等。
三、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1.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溶液配置操作的演示,例如:配置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2.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如容量瓶的用法、试剂的称量精度等。
四、实验操作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践,根据提供的实验要求和条件,配置指定浓度的溶液。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结果,填写实验报告模板,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配置溶液时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六、反思与讨论(10分钟)1. 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实验操作的改进方向。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浓度溶液的配置计算进行更多练习。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基本概念1.1 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溶液的组成介绍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溶剂和溶质。
1.3 溶液的浓度解释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方法2.1 配制溶液的步骤介绍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包括称量、量取、溶解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避免溶液污染等。
2.2 常用配制方法介绍常用的配制方法,如直接溶解、稀释、转移等。
示范具体的配制操作,并解释其原理。
2.3 配制溶液的技巧介绍一些配制溶液的技巧,如使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气泡产生等。
强调这些技巧对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重要性。
第三章:溶液的分析方法介绍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进行酸碱分析。
3.2 溶液的沉淀分析介绍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沉淀试剂进行沉淀分析,并解释结果。
3.3 溶液的滴定分析介绍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示范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并解释结果。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综合练习4.1 练习配制溶液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
检查学生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
4.2 练习分析溶液给定一定酸碱性的溶液,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酸碱分析。
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分析。
4.3 综合练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配制和分析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溶液配制和分析任务。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5.1 实验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5.2 实验二:酸碱分析实验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对给定的溶液进行酸碱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3 实验三:滴定分析实验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对给定的溶液进行浓度分析。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四、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室,草稿纸,计算器,实验器材,实验原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Step 2:配制溶液的方法1. 重量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2. 浓度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3. 体积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Step 3:配制溶液的计算方法1. 重量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2)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3)根据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4)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5)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6)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2. 浓度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2)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3. 体积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2)根据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第5课时溶液配制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查漏操作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下列关于容量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容量瓶上一般
标有规格、温度和刻度线B.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C.可将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D.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 所配制的溶液,应及时分装在试剂瓶中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_偏__小__ 不变 _偏__小__
_不__变__ _不__变__ _不__变__
不变 偏小 _偏__大__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⑦有少量液体溅出
_偏__小__ 不变 _偏__小__
A. O
B. P ⑧容C量. Mn瓶内有D. C少r 量水
_不__变__ _不__变__
C.砖瓦、陶瓷、渣土、普通一次性电池、鱼骨等属于其他垃圾
故选:B。
【答案】B ④比色分光光度计可以用于测量化学反应速率 B. 第一电离能:Na< Mg <Al
本课结束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有Na+,但并不能说明溶液中无K+,因为检验K+需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故C错误;
C.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
5.85 g
0.1 mol
托盘天平
5.9 g
玻璃棒 烧杯
药匙
玻璃棒
100 mL容量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2~3 容量瓶
1~2 cm 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溶液的凹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
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B )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2. 学会使用常见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及特点2. 溶液的配制方法3. 溶液的分析方法4. 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配制操作,溶液的分析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概念、特点及配制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溶液的配制和分析过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配制方法。
3. 演示:展示溶液的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思考题:探讨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和思考深度。
十、教学拓展1. 溶液的浓度计算: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溶液的分离与提纯:学习溶液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六、溶液的浓度计算1. 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
2. 学习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方法。
3.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七、溶液的稀释1. 学习溶液的稀释原理。
2. 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稀释不同浓度的溶液。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溶液配置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配置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常见溶液的配置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准确配置浓度不同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
1. 溶液配置的基本原理;
2. 常用浓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溶液配置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质体积;
2. 如何正确选择配置溶液所需的溶剂。
四、教学内容
1. 溶液配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常见浓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 实验操作中常见的溶液配置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引出溶液配置的概念,并介绍溶液配置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讲解溶液配置的基本原理及常见浓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常见溶液的配置过程,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践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计算并配置所需的溶液,加强学生对溶液配置方
法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溶液配置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1. 溶液配置的基本原理;
2. 常见浓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 配置溶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教学评价
通过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表现以及对配置溶液的理解程度,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并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八、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开展更复杂的溶液配置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和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化学课题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并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学会有关C B D的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
能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任务及教材分析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介绍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用中和滴定的方法进行的定量计算.其一是因为它是化学学习中必需的基本概念,其二是因为这个概念在在生产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溶液定量分析的基础,让学生知道在定量分析中经常要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入手.
目标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认识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必要性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解决,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导入新课】展示某化学试剂瓶和某药品的说明书,让学生
发现试剂瓶的标签上和药品说明书上一般都标有试剂含量
的数据和药品主要成分的含量。
【你知道吗】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
【简单讲解】是通过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定量测定
而得到的,化学定量分析常涉及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计
算。
而且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溶液的组成更为方便。
【揭示课题】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阅读教材】P22第一段回答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
【教师引导】你认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什么?表示符
号?能否给出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关系式?
【板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就
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符号是C B,单位:mol·L-1
【问题解决】
1 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将106gNa2CO3溶解在水中,配成1.00L溶液,所得溶液
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将58.5gNaCl配成250mL溶液,求C(NaCl)?
4.某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n B,溶液的
在教师引导下
认真观察
阅读教材,归纳
总结物质的量
浓度的概念及
计算关系式
思考,作答
目标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归纳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关系式
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深化对溶液均一性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容量瓶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熟悉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
讨论归纳溶液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体积为V,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请写出C B、n B、V
的关系式。
【组织讨论】1。
将20g溶解在100mL水中,所得溶液的c
(NaOH)是1 mol·L-1吗?
2.从 1 L 1 mol·L-1 C12H22O11(蔗糖)溶液中取出 100
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过渡】在定量测定物质的组成时,首先需配制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的标准溶液,那么该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
液呢?
【板书】2 溶液的配制
【设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哪些?
配制步骤是什么?
【阅读】信息提示,思考并回答
容量瓶的用途,规格,外观,使用注意事项
【展示】容量瓶,观察
【板书】仪器:容量瓶
【活动与探究】
1 配制100 mL 0.1001 mol·L-1 Na2CO3溶液的实验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或稀释
④转移
⑤洗涤
⑥转移
⑦定容
⑧摇匀
2 分析并归纳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注意事
项。
运用物质的量
浓度概念解决
问题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物质
的量浓度的计
算关系式
分组讨论,形成
准确概念
观察容量瓶的
外观,了解察容
量瓶的使用注
意事项
阅读教材P23
页, 明确配制
100mL0.1001mo
l·L-1Na2CO3溶
液的实验步骤,
讨论归纳溶液
配制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
目标达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了解定量计算的方法
自学例题,了解定量计算的解题方法
能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讲解】对于能定量进行的化学反应,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
的溶液与一定体积的未知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反应,根据
反应时消耗的已知浓度的溶液的体积,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未
知浓度溶液的组成.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这种方法
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分析。
【例题3】
【问题解决】参考例3的解题方式,完成下列计算某化工厂
分析人员从生产车间取过氧化氢样品1.00mL与锥形瓶中,
加25mL水稀释,再用硫酸酸化后,逐滴加入0.1000 mol·L-1
高锰酸钾溶液。
当反应完全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20.20mL。
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2MnO4+ 3H2SO4 +5H2O2 = K2SO4 + 2MnSO4 + 5O2 +8H2O
试计算该过氧化氢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
认真听讲
自学解题方法
计算
【课后札记】
本课时有两个重点,一个时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引入,还有是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即如何使用容量瓶和相关的误差计算。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是一个教学重点,在学习溶液的时候就要经常用到。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在上这节课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这是一节在实验室上的课,所以总的来讲还是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满高的,首先要解决实验操作,还要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特别是有关容量瓶的俯视仰视的问题、天平左物右码、量筒的精确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