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现象:1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后,反应迅速进行,溶液几乎“沸腾”,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2 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红褐色油状液体(溴苯)3 锥形瓶内有白雾,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4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原理:+Br2+HBr〖实验探究4〗(视频)演示实验:苯的硝化反应。
百度贴吧:现象:混合物倒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出现淡黄色油状液体。
原理:+HO-NO2+H2O〔引导学生归纳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又能发生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
总之,苯的性质表现为能氧化,易取代,难加成这样的特点。
〖信息提示〗动画模拟苯的加成反应百度网页:结论:说明苯分子具有不饱和性。
〖理论提升〗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引导学生对凯库勒式的正确认识;展示苯的球棍模型和比拟模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科学认识苯的结构。
)1 苯分子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2 各个键角都是120°3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为1 40 ×10 - 10m ,介于单键1 54 ×10 - 10m 和双键1 33 ×10 - 10m 之间〖总结〗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新鲜的、美观的刺激,动静协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
通过化学史的介绍,丰富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
对重大化学成就进行情绪体验,对伟大的化学家杰出成就表示崇敬,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世界的美好与神奇,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熟练掌握苯的性质是以后学习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将分析确定苯的结构,由苯的结构推测并验证苯的性质,在知道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苯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的特点,2.知道其结构特点如何影响其化学性质,3.掌握苯的基本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苯分子式的可能结构的分析,然后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2.通过结构分析,猜测苯的化学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证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2.认识苯这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3.了解苯的危害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结构如何影响苯的化学性质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苯的物理性质:由法拉第发现苯的故事引入,并展现一瓶苯,通过学生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等让学生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二是苯的结构:通过燃烧法知道笨的化学式,并讲述凯库勒结构的发现过程,接下来实验验证凯库勒式是否正确,最后介绍苯的现代结构理论;三是苯的化学性质:首先根据苯的现代结构理论,推测苯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然后分别播放相应实验视频对学生的猜测和假设予以肯定;四是苯的应用:将介绍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生体验苯对于社会和生活的巨大作用,同时,介绍苯是一种就是污染气体,学生对苯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环节一.苯的物理性质1.科学小故事【苯的发现】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剩下一种油状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液体感兴趣的科学家.他用蒸馏的方法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实际上就是苯2.展示苯展示一瓶苯,学生观察颜色状态,用正确的方法闻气味3.苯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环节二.苯的结构1.科学小故事【苯的结构】1825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首先从煤焦油里提取了苯。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主题: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苯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苯的重要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
2. 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确定苯的芳香结构。
2. 解释苯分子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历史及重要性。
2.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讲解苯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强调芳香性的特点。
3. 展示苯的物理性质:进行苯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实验,让学生感受苯的特殊性质。
4. 探讨苯的化学性质:讲解苯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机理,引导学生理解苯分子中的不饱和性。
5. 拓展应用领域:介绍苯在染料、药品和合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6. 总结:总结苯的结构和性质,强调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合成方法。
2. 研究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报告。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围绕苯的结构和性质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苯分子的特点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应用领域,培养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苯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苯教案教学目标:学习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苯的重要性及应用。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环状稳定性及芳香性质。
教学难点:苯环的氢键性质,苯环的反应性及苯的取代反应。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仪、实验室用品;学生:化学笔记、化学实验报告、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首先向学生展示苯的结构式,让学生观察并谈论其分子结构;2. 引导学生思考苯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碳氢化合物的区别;3. 提出课题并说明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性。
二、学习苯的结构:1.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说明苯的六个碳原子分布在一个碳环上的特点;2. 介绍苯环的环状稳定性和芳香性质,讲解苯环的氢键特点及稳定性原因。
三、探究苯的性质:1. 查阅资料,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 提出探究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苯的燃烧性质和取代反应。
四、实验探究:1. 进行苯的取代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室温条件下苯的反应性质;2.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结论。
五、拓展课外阅读:1. 布置苯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2.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2. 总结苯的环状稳定性和芳香性质的原因,强调苯的重要性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苯的相关练习题,并准备课后报告;2. 要求学生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写出一篇关于苯的应用领域的小论文。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的作业,检查学生学习情况;2.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帮助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苯的理解。
人教版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运用苯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2. 掌握苯的命名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3. 熟练运用苯的化学反应机理和方程式。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苯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苯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 苯的命名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的掌握。
3. 苯的化学反应机理和方程式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苯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2. 苯的化学反应机理和方程式的熟练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程教材:人教版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苯及其相关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苯的化学现象和应用,激发学生对苯的学习兴趣,了解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概念讲解1. 苯的结构特点:介绍苯的结构式和键的稳定性,说明苯具有共振结构和芳香性。
2. 苯的化学性质:包括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电子取代反应,阐述苯环上取代基的影响。
第三步:命名和结构式1. 苯的命名:介绍苯的命名规则,包括单取代苯、双取代苯和多取代苯的命名方法。
2. 苯的结构式:教授苯的结构式的表示方法,包括碳环和键的表示。
第四步:苯的化学反应1. 亲电取代反应:讲解苯环上碳-氢键的活性,介绍取代基对苯环上活性氢原子的选择性反应。
2. 电子取代反应:通过实例分析苯环上电子取代基的影响,说明苯环上电子密度的变化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第五步: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苯的化学性质和反应为基础,解决一些苯相关的化学问题。
六、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苯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苯的化学反应,加深学生对苯化学性质的理解。
3. 讨论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课堂作业:布置苯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苯的命名和结构式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苯相关实验的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苯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高中化学《苯》教案

1、记住煤的干馏的产物
2、记住苯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3、理解并会书写苯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P95-P98,完成创新设计知识梳理
四、后教:时间---
一、苯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稳定性:
(3)取代反应:
4、苯的用途
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用于声场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的聚合反应也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课题
备课人:
时间:
课型:
学情
分析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为甲烷,不饱烃的代表物为乙烯,这就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本节以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为主,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主要产物及用途
干馏产物
主要成分
主要用途
焦炉气
氢气、甲烷、乙烯、
一氧化碳
气体燃料、化工原料
粗氨气
氨气、铵盐
氮肥
粗苯
苯、甲苯、二甲苯
炸药,燃料,医药,农药,
合成材料
煤焦油
苯、甲苯、二甲苯
酚类,萘
医药,燃料,农药,
合成材料
焦炭
沥青
电极,筑路材料
碳
冶金,燃料,合成氨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
目标
1、记住煤的干馏的产物
2、记住苯的结构特点和物理性质
3、理解并会书写苯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
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
授课流程、内容、时间
苯 教案

《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教材先直接给出了苯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子式和结构式,然后通过“学与问”栏目引入了验证苯结构的实验,并在这基础上指出了苯的化学性质与烯烃有很大区别,最后通过“科学视野”栏目来拓宽学生的眼界。
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物烃的知识将会更为完善和升华。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二、学前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为甲烷,不饱烃的代表物为乙烯,这就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本节以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为主,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理解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内容;(2)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策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顺序进行教学。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并且在探究苯的物理性质时穿插讲述苯的用途,这样将苯的物理性质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苯的物理性质。
《苯》教学设计范文

《苯》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苯的基本性质、结构和命名规则,掌握苯的结构公式和化学反应。
2.技能目标:能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出苯的化学反应,能够正确命名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苯及其衍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苯的结构和命名规则,苯的化学反应。
2.难点:苯环的共轭结构和苯的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学平台:黑板、投影仪。
2.教具:苯分子模型、示范装置和实验仪器。
3.实验药品:苯、苯溶液、溴水、硫酸、硝酸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学习1.利用投影仪播放有关苯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苯的兴趣。
2.讲解苯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和用途,介绍苯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3.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什么苯在实验中常用作溶剂?为什么苯有稳定作用?Step 2 给予基础知识1.介绍苯的分子式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苯环的共轭结构和芳香性质。
2.教师通过示范装置展示苯环的多种共轭结构,如共轭对位、共轭邻位和共轭间位。
3.基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共轭结构的规律,并与芳香性质进行关联解释。
Step 3 讲解苯的命名规则1.引导学生从已学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出发,总结出苯的命名规则,并给予正面和负面的例子,巩固学生对命名规则的掌握。
2.通过黑板板书和示范模型演示,教师总结并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误解,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苯的命名规则。
Step 4 讲解苯的化学反应1.引导学生思考苯的化学反应与其芳香性质之间的关联,了解苯的稳定作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从已学有机化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了解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并通过生动的例子阐述。
3.结合实验,讲解苯与溴的取代反应和与硝酸的加成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
Step 5 小结与扩展1.总结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对苯的结构、命名和化学反应进行复习和梳理。
2.引导学生扩展知识,探索苯衍生物的应用和研究方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比较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
性质上的差异。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的概念。
(2)以苯的分子式的确定入手,展开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对比学习苯与甲烷、乙烯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3)煤的综合利用、苯等苯的同系物来自煤干馏的产物以及在各个方面的用途,提高学生“变废为宝”环保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以及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
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
生产生活中以苯为原料的制成品,引起学生关注、思考
[苯的发现史介绍]
(1)法拉第发现苯
(2)米希尔李希命名为“苯”
(3)热拉尔提出分子式(4)
凯库勒提出结构式
[板书] 苯
教师:联系已经学习的有机物结构请猜测苯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试写出几种苯的结构。
学生:讨论、练习、书写
[板书]一、苯分子的结构
1.分子式:C6H6
[思考]根据分子式C6H6 ,苯是一种饱和烃还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写出可能的几种结构简式。
[幻灯片展示]
C H2=C H-C H=C H-C≡C H
HC≡C-C H2-C≡C-C H3
[板书]二、苯的物理性质
[展示]苯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1-苯溶于水实验]
[板书](2)比水轻、不溶于水。
(3)沸点是80.1℃,熔点是5.5℃
教师:结构决定性质,性质预测
[问题思考]苯是否具有烯烃类似的化学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①能否使溴水褪色?② 能否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演示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2-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
实验结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
教师:所以不存在双键
现代物理和化学技术证实苯有这样的结构——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①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6 个碳原子完全形同,平均化的碳碳间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板书]2.结构式
[板书]3.结构简式
[讲解]苯分子的结构特点:(1)苯分子是平面六边形的稳定结构;(2)苯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
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3)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等效,六个氢原子等效。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苯具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分析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可燃性,但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液溴取代:
硝酸取代:
3、加成反应:
类推:甲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四、对比提高
五、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