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原电池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原电池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原电池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要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知框架,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得到逐层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电池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展示图片复习已知【引入】展示各种电池图片,电池

的作用。

【复习】铜锌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

分别发生了什

么反应?电流

是如何产生

的?

【回顾复习】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的装置。

【复习】原电池工作原理:

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

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形

成闭合回路。

第一次理论分析,

复习已经掌握的

原电池原理和形

成条件,为后面的

深化发展提供基

础。

橘子实验提炼模型【连接】在必修中有一个家庭实验

——设计水果电池。

【提出实验内容】现在给你提供了

以下材料,请你设计橘子电池,观

察实验现象并提炼出原电池模型。

可供选择的材料:

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

导线、培养皿、橘子[

【小组实验】

【方案展示,提炼模型】

[通过橘子实验的

方案讨论,使学生

从“单瓣”→“两

瓣”形象实验演化

成“单池”→“双

池”的模型建构;

从“膜”上升到“盐

桥”的认识。

第二次理论分析

提出双池-盐桥模

型,在模型分析中

再次强调电流的

形成过程,同时强交流方案,汇总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模型,集体讨论修改:

序号方案、现象

方案1

Zn片和Cu片同时插入一瓣橘子中

(有电流)

方案2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未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有电流)

方案3

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分开的两瓣橘子中

(无电流)

方案1:方案2:

调盐桥的作用。

【针对方案2提问】为何两瓣未分开的橘子也能产生电流?

【针对方案3提问】为何两瓣分开的橘子不能产生电流?如何改进,产生电流?

【教师演示两种解决方案】“连隧道”(用吸满果汁的导管连通)、“搭桥”(用浸有NaCl溶液的滤纸条连接)。

【提问】这两种解决方案为何能产生电流?请提炼模型。

【知识介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盐桥是在U型管里装含有琼胶的饱和KCl溶液。【可能解释】因为两瓣中间的膜可以让离子通过,离子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可能解释】未形成闭合回路。解决方法:将两瓣橘子贴在一起。

还有可能会有将其浸入电解质溶液中。

【可能解释】在“隧道”和“桥”中离子能够定向移动,构成闭合回路。

【提炼模型】

实验探究完善认识【连接】水果中含有电解质溶液,

因此可以设计水果电池实现化学

能转化电能的过程。如何将化学反

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呢?

【提出问题】现有反应Zn+CuSO4

=ZnSO4+Cu,如何设计成原电池

装置?

【组织学生交流,确定设计思路】

先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再根据反

应确定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提出实验目的】按盐桥模型,

根据Zn+CuSO4=ZnSO4+Cu反

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

【指导学生实验】

注意电极材料的选择。

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联系已学知识,回忆根据化

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的

思路和方法。

思路1:先选材料,后定反应。

Zn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u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思路2:先拆反应,后选材料。

Zn-2e-=Zn2+氧化反应负极

Cu2++2e-=Cu还原反应正极

可供使用的仪器和药品:灵

敏电流计、铜片、锌片、导

线、培养皿、ZnSO4溶液、

NaCl溶液、CuSO4溶液、浸

NaCl溶液的滤纸条(盐桥)。

注意:及时清洗电极。

【小组实验设计方案,并实

施】

通过方法讨论和

交流,后面学生实

验过程会有的放

矢,防止漫无目的

的实验。

通过实验活动,感

悟科学探究的思

路和方法,进一步

体会控制变量在

科学探究中的应

用。

在讨论交流方案

的过程中,学生对

实验现象的解释,

深入认识原电池【交流方案】

【方案1】为何Zn表面会变黑?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什么

问题?

(分析现象)Zn接触到CuSO4溶液,会直接发生置换反应。说明

方案负极负极液正极正极液现象

1 Zn CuSO4Cu CuSO4

Zn表面变黑

有电流产生

2 Zn ZnSO4Cu CuSO4

Zn表面不变黑

有电流产生

3 Zn NaCl Cu CuSO4

Zn表面不变黑

有电流产生

Zn失去的电子并没有完全转化成电能,电能转化率较低。

【方案2】为何会产生电流?

(理论分析)①因负极和正极已有提供电子和接受电子的物质,两者存在电势差,有电子定向移动的趋势。

②当通过盐桥连接两极时,阴离子从正极溶液通过盐桥向负极移动,此时形成闭合回路,就形成了电流。

【问题】负极液的作用?正极液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负极液只起导电作用;正极液中Cu2+发生还原反应,且起导电作用。

【总结交流】你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见学案) 原理和形成条件,上升到完整认识。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回顾历史发展创新【介绍电池发展史】

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联系电池发

展史,你有哪些感想?

交流感受。

介绍电池发展史,

激发学习兴趣,感

受原电池原理应

用于化学电源开

发的关键作用。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纸笔评价——课堂问题评价(见学案)

二、活动表现评价

(1)自我评价

我的思维状态□活跃□一般

我参与讨论的态度□积极□一般□不够积极

我在课上的收获□很大□较大□不太大□很小(2)小组评价

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很高□较高□一般□不高

课堂上的总体表现□优□良□及格□不及格(3)教师评价

(六)教学反思

1.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

在必修教材中有学生实践活动——制作水果电池:利用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番茄等制作原电池。由于柑橘瓣可以分开,而且柑橘膜可以让离子通过,所以利用橘子瓣分开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分池”观点,由膜可以提升到“盐桥”观点。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充分发掘教材素材,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发挥学生主动性,创设有效学生活动

在进行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时,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学生起点较低。但是在新教材中,大多数化学反应原理内容都是从必修到选修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的设计理念。因此在选修阶段进行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活动,例如学生实验,充分结合理论分析,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现问题,从而在不断解决新问题中,最近发展,不断上升,达到目标要求。

附学案设计:

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学案

姓名同组人

实验1:请利用所给仪器和药品设计水果电池,观察实验现象并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实验2:请利用所给仪器和指定模型,将反应:Zn+CuSO4=ZnSO4+Cu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方案记录在下表中(可不填满)。

总结归纳:

1.你对原电池原理和原电池形成条件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如果将实验室研究的原电池装置真正使用到实际生活中,你还要继续研究哪些方面?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现行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大纲对原电池的原理作了C级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了解原电池的用途;能力、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处理 一、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条件,其中原电池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便于教和学,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实验“铺垫”创设问题情境,把以往“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留有“空白”、“开发区”,如在实验中要想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用电流表、小闹钟、音乐卡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同时除实验外,还采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肉眼看不见的电子运动情况,这样可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探究法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中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许昌县实验中学李俊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增加了盐桥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了解盐桥的作用,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3、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思维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带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指导 主要采用对实验现象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及构成条件以及盐桥的作用、工作原理。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巩固复习实验探究完善认识归纳总结加强巩固 回忆复习原理形成条件探究分析分池,盐桥双液原理学以致用设计简单原电池

高二化学选修4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 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人教版选修4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原电池》

人教版选修4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原电池》 人教版选修4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原电池》 人教版选修4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原电池》 [编辑推荐]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xx 高中频道小编准备了人教版选修4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原电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要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并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形成相应的程序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比较原电池这一内容在必修和选修课程中的不同,分析学生在必修课程中已经建立的认知框架,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得到逐层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汇总-练习与答案

高中常见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练习 一、一次电池 1、伏打电池:(负极—Zn ,正极—Cu ,电解液—H 2SO 4) 负极: 正极: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Zn + 2H + == H 2↑+ Zn 2+ 2、铁碳电池(析氢腐蚀):(负极—Fe ,正极—C ,电解液——酸性) 负极: 正极: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Fe+2H +==H 2↑+Fe 2+ 3、铁碳电池(吸氧腐蚀):(负极—Fe ,正极—C ,电解液——中性或碱性)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2Fe+O 2+2H 2O==2Fe(OH)2 ; (铁锈的生成过程) 4.铝镍电池:(负极—Al ,正极—Ni ,电解液——NaCl 溶液)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4Al+3O 2+6H 2O==4Al(OH)3 (海洋灯标电池) 5、普通锌锰干电池:(负极——Zn ,正极——碳棒,电解液——NH 4Cl 糊状物)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2NH 4Cl+2MnO 2=ZnCl 2+Mn 2O 3+2NH 3+H 2O 6、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Zn ,正极——碳棒,电解液KOH 糊状物) 负极: 正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 +2MnO 2 +2H 2O == Zn(OH)2 + MnO(OH) 7、银锌电池:(负极——Zn ,正极--Ag 2O ,电解液NaOH ) 负极: 正极 :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Zn + Ag 2O == ZnO + 2Ag 8、镁铝电池:(负极--Al ,正极--Mg ,电解液KOH ) 负极(Al): 正极(Mg ):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2Al + 2OH - + 2H 2O = 2AlO 2-+ 3H 2↑ 9、高铁电池 (负极--Zn ,正极--碳,电解液KOH 和K 2FeO 4) 正极: 负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3Zn + 2K 2FeO 4 + 8H 2O 3Zn(OH)2 + 2Fe(OH)3 + 4KOH 10、镁/H 2O 2酸性燃料电池 正极: 负极: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Mg+ H 2SO 4+H 2O 2=MgSO 4+2H 2O 二、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负极—Pb 正极—PbO 2 电解液— 稀硫酸) 负极: 正极: 总化学方程式 Pb +PbO 2 + 2H 2SO 4==2PbSO 4+2H 2O 2、镍镉电池(负极--Cd 、正极—NiOOH 、电解液: KOH 溶液)放电时 负极: 正极: 总化学方程式 Cd + 2NiOOH + 2H 2O===Cd(OH)2 + 2Ni(OH)2 三、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2H 2 + O 2 === 2H 2O (1)电解质是KOH 溶液(碱性电解质) 负极: 正极: (2)电解质是H 2SO 4溶液(酸性电解质) 负极: 正极: 放电 充电

原电池 说课稿 教案

原电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电池”,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的第一节内容。 高中选修阶段的化学学习,是在必修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提高深化。电化学这一章属化学能的转化知识范畴,之所以将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和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分列选修课本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一方面是由于从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来看,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相对简单,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阶段都有了较多的涉及且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电化学部分相对显得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比较难以掌握。另一方面,电化学一章的知识有涉及到弱电解质的相关内容,因此将其安排在了全书的最后一章。 选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电化学原理相关知识,也为学生理解和运用电化学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课本将实验探究充分融入到理论知的学习过程当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设了平台。同时,也充分联系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有用性,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课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进一步深化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并随之引入盐桥的概念,结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学习盐桥的作用,并从围观本质上学习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之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本质及其实质应用,为后续较为深入地学习化学电源、燃料电池等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通过必修阶段的电化学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对于原电池的实验操作的相关技能和规范也有了了解,可以说对原电池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高二理科班的同学也有相对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对化学的学习也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与“电”,这一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元素之一的知识的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思考,并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但目前的高中学生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在打破对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从而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专题教材特点,对本单元的教学确定了一下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高中化学 原电池的特点简析 新人教版选修4

原电池的特点简析 1.原理认识 例1: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D.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解析:这是原电池装置,其反应原理是Zn+CuSO4= ZnSO4+Cu。左池中Zn棒失去电子(通过导线流向Cu棒,是负极)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O4溶液中Zn2+过多,带正电荷。右池中由导线流过来的Cu棒(正极)上富集电子,Cu2+获得电子沉积为Cu,溶液中Cu2+过少,SO42-过多,溶液带负电荷。由于盐桥的存在,其中Cl-向ZnSO4溶液迁移,K+向CuSO4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 答案:C。 点拨:与同单池的原电池一样,活泼金属做负极,不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为使溶液保持电中性,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可沟通两方溶液,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 2.设计感知 例2: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3+被还原成Fe2+,B项正确;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 项正确。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而作为负极,D项错。 答案:D。 点拨:有盐桥的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的材料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环境绝对不同。一定要从总反应的原理出发,分析原电池的正负极。 3.知识迁移 例3:已知反应AsO43-+2I-+2H+AsO33-+I2+H2O,现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进行下述操作: (I)向B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微安表指针偏转; (II)若改向B烧杯中滴加40%NaOH溶液,发现微安表指针与(I)实验的反向偏转。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操作中指针为什么发生偏转? (2)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相反?试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之。 (3)(I)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4)(II)操作过程中C2棒发生的反应为。 解析:由于反应AsO43-+2I-+2H+AsO33-+I2+H2O是可逆的,也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满足:①不同环境中的两电极(连接);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的三大要素。 当加酸时,c(H+)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C1:2I--2e-=I2,这是负极;C2:AsO43-+2H+ +2e-=AsO33-+H2O,这是正极。 当加碱时,c(O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1:I2+2e-=2I-,这是正极;C2:AsO33-+ 2OH- -2e-=AsO43-+H2O,这是负极。 答案:(1)两次操作中均能形成原电池,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2)(I)加酸,c(H+)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动,AsO43-得电子,I-失电子,所以C1极是负极, C2极是正极。(II)加碱,c(O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AsO33-失电子,I2得电子,此时,C1极是正极,C2极是负极。故化学平衡向不同方向移动,发生不同方向的反应,电子转移方向不同,即微安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3) 2I-2e-=I2 (4)AsO33-+2OH- -2e-=AsO43-+H2O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稿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健华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属于化学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初中化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在选修模块④将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节课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奠定必要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三维”目标的确定和依据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 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原电池的发明、发展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构成条件。 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二、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 本节在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时,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表示为: 在分析原电池的组成时,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探究法的选择意在落实新课改“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2、指导发现式 本节课从科学史的引入到实验探究,再到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都是在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指导之下完成的,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排除失败和无效学习。 本节课中原电池中的微观粒子(电子和离子)的运动状况作为难点,我借助两种手段来突破。一是利用灵敏电流计判断电子的运动方向,二是借助电脑动画模拟演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高中化学4.1原电池图解素材选修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2全国大纲卷)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

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 【答案】B 2.(2012四川高考)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 – 4e–+ H2O = CH3COOH + 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B.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 4.48L氧气 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 = CH3COOH+ H2O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4e–+2H2O=4OH– 【答案】C

3.(2011全国新课标)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答案】C

4. (2015山东理综卷29、(15分))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钴氧化物可通过处理钴渣获得。 (1)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B极区电解液为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电解过 程中Li+向_____电极迁移(填“A”或“B”)。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选修四原电池说课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第一课时说课稿) 许昌县实验中学李俊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以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增加了盐桥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了解盐桥的作用,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3、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并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思维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带盐桥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4.1《原电池》常见题型及解法

《原电池》常见题型及解法 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是《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并掌握的重要知识,是高中“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和物理两个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交叉点。现为同学们总结几种常见的应用原电池原理的题型及解法,希望对同学们解决原电池问题会有所帮助。 题型一、判断所给装置是否原电池 解决这类题型必须清楚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或一种惰性电极,如石墨电极、铂电极。),例如:Zn-Cu,Cu-Ag,Zn-石墨,Cu-Pt均可以是组成原电池的两个极的材料;(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两极相连与电解质溶液共同构成闭合回路。要构成一个原电池,必须满足这样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缺少其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均不能构成原电池。 否,不是闭合回路均是是否,非电解 质 是是是在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原电池时,应该注意这样三点:(1)不要计较电极的形状和大小;(2)不要计较闭合电路的形成方式,可以有导线,也可以不用导线,只要让两个电极互相连通就行;(3)也不必考虑电解质的成份,可以是一种溶质,也可以是多种溶质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强电解质溶液,也可以是弱电解质溶液。只要符合前面所说的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就能构成原电池。

题型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Zn-2e-=Zn2+Zn-2e-=Zn2+Fe-2e-=Fe2+Fe-2e-=Fe2+ 2H++2e-=H2 +2H2O+4e-=4OH Cu2++2e-=Cu 2Fe3++2e-=2 Fe2+ 一般说来,简单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一般是负极金属本身失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R-ne=R n+,比较容易写出;正极上的反应相对复杂一些,需要我们判断出溶液中的哪种微粒在正极板上得电子,这取决于溶液中各种微粒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这是正确写出正极上电极反应式的关键。常见的有这样三种情况,(1)酸性溶液中,H+得电子,发生析出氢气的反应,可以看作金属的析氢腐蚀;(2)在弱酸性、中性溶液中,通常溶液中的O2得电子,可以看作是负极发生吸氧反应;(3)当溶液中有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后面的金属阳离子时,通常该金属阳离子得电子,例如:Cu2+、Fe3+ 、 Ag+等。 这是一些简单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但是对于一些实用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则要认真思考。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题: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工作时,电池的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其中Pb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蓄电池的负极是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 (2)蓄电池的正极是____,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 (3)蓄电池工作时,其中电解质溶液的pH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从电池的总反应,可以看出Pb的化合价升高、失去了电子,因而作负极。这时,可能会有些同学将电极反应式写做Pb-2e-=Pb2+。这里需要特别提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为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四章《几种重要金属》第四节,本节课共两课时,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原电池》。准备从如下四大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地位 该节内容为高中电化学的开始,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知识及物理电学的相关知识,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一定知识储备;同时原电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及本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三)、教学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依据:1、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2、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依据: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原电池 说课稿 教案

原电池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学习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解析:要求学生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原理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①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②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2、解析: (1)通过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2)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2、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

【问题探究】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Zn2++H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 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说课稿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说 课 稿

原电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我将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环节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只有深刻理解了教材、学生以及课标的要求,找到三者的结合点,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体验化学能如何转换成电能,并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重要作用。突出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装置、过程和效率的科学,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因此本节知识是对原电池原理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本节将要学习带有盐桥的较复杂的原电池,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的构成和反应原理,了解设计原电池,能正确判断正、负极。以原电池原理为探究线索,突出在原电池中设置盐桥不是一个普通的技术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及电解质溶液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从学生的认知脉络上来看,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原理,学生非常熟悉,但对教材 P71的图4-1所示的锌铜原电池装置并不了解,他们非常想知道这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化学能与电能转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感兴趣的是两烧杯中搭的盐桥。因此,我引领学生踏着科学家的脚步开展实验探究。综上所述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极判断、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探究、合作、学案导学的学习方法对“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高中化学选修四 常见原电池及电解池方程式

常见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伏打电池:(负极—Zn,正极—Cu,电解液—H2SO4) 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 + 2H+ == H2↑+ Zn2+ 2、铁碳电池(析氢腐蚀):(负极—Fe,正极—C,电解液——酸性) 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Fe+2H+==H2↑+Fe2+ 3、铁碳电池(吸氧腐蚀):(负极—Fe,正极—C,电解液——中性或碱性) 负极:2Fe–4e-==2Fe2+正极:O2+2H2O+4e-==4- OH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 +3 H2O (铁锈的生成过程) 4.铝镍电池:(负极—Al,正极—Ni,电解液——NaCl溶液) 负极:4Al–12e-==4Al3+正极:3O2+6H2O+12e-==12- OH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4Al+3O2+6H2O==4Al(OH)3 (海洋灯标电池) 5、铝–空气–海水(负极--铝,正极--石墨、铂网等能导电的惰性材料,电解液--海水) 负极:4Al-12e-==4Al3+ 正极:3O2+6H2O+12e-==12OH- 总反应式为:4Al+3O2+6H2O===4Al(OH)3(铂网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海洋灯标电池) 6、普通锌锰干电池:(负极——Zn,正极——碳棒,电解液——NH4Cl糊状物) 负极:Zn–2e-==Zn2+正极:2MnO2+2NH4++2e-==Mn2O3 +2NH3+H2O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2NH4Cl+2MnO2=ZnCl2+Mn2O3+2NH3+H2O 7、碱性锌锰干电池:(负极——Zn,正极——碳棒,电解液KOH糊状物) 负极:Zn + 2OH– 2e-== Zn(OH)2正极:2MnO2 + 2H2O + 2e-==2MnO(OH) +2OH-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 +2MnO2 +2H2O == Zn(OH)2 + MnO(OH) 8、银锌电池:(负极——Zn,正极--Ag2O,电解液NaOH ) 负极:Zn+2OH-–2e-== ZnO+H2O 正极:Ag2O + H2O + 2e-== 2Ag + 2OH- 总反应化学方程式:Zn + Ag2O == ZnO + 2Ag

选修四原电池教案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1节原电池 班级:1301 姓名:刘慧学号:2013113010129

探 究 三 : 原 电 池 的 构 成 条 件 电子流入 总反应:Zn + 2H + = Zn 2+ + H 2 【讲解】铜锌原电池发生的总反应和锌与酸的反应是一样的,但是原理是不一样的。原电池中有电子按一定方向流经导线(形成电流),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单单的锌与硫酸反应中有没有电流产生? 【板书】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那怎么样能构成原电池呢?构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一 【学生实验】 第一个实验由老师来作演示实验 问题一: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比实验得出条件。 第二个第三个实验学生分组动手操作 问题二: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 比实验得出条件。 问题三:下列图示的装置可以产生电流的是?对比实验得出条件。 思考、讨论、交流 发现: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较活泼的金属担任 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担任正级。 发现:2.电极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发现:3、内外电路都必须构成闭合回路。 通过三组对比 实验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形成条件,初步养 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与总结表 达的能力 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新知传授

课堂练习学生总结 【板书】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导电 的非金属单质或金属氧化物)作电极; 2.电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内部条件——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如图所示,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Zn电极是____(填 “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该反应 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Cu 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该反应是 _________反应; 当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时:Zn电极是____ 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 反应;Cu电极是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该反 应_________反应。 整理: 讨论与交流 归纳与小结: 1、原电池电路: 电子流向,由负极 流向正级,电流流 向,由正极流向负 级; 2、电极:负极— —电子流出的一 极,正极——电子 流入的一极; 3、电极反应:负 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 应,构成氧化还原 反应。 观察、比较、思考、 交流 思考与讨论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探究发现的能 力培养 总结概括和 交流与表达 知识的整理与 归纳能力的培 养 新课延伸 知识的巩固 ⑧ ⑦

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说课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 高级中学张浩栋 一、教学内容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为教材依据,巩固已学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并进一步拓展相关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原电池。本课的教学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已经重点介绍了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并对实用电池进行了简单介绍。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四章第一节中重点通过双液电池模型的构建,发展对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认识。同时在第二节中应用深化发展的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进一步理解实用电池、电化学腐蚀和防腐原理。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最后,承担着深入认识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统一,理解原理对实际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应用的功能。 从必修水平到选修水平,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在这一跨越过程中,合适的模型是学习和理解原电池原理的重要工具,选修教材中呈现的带盐桥的双液电池模型与必修阶段的锌铜单液模型承载的功能截然不同。如何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跨越是在本节课教学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导学案:4.1原电池--含答案

第一节原电池 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实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装置 示意图 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质量增加,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极Zn电极Cu电极 电极名称负极正极 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 电子流向流出(填“出”或“入”)流入(填“出”或“入”)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Zn-2e-===Zn2+Cu2++2e-===Cu 总反应式Zn+Cu2+===Cu+Zn2+ (1)成分:含有琼脂的KCl饱和溶液。 (2)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 ZnSO4溶液(负极区),K+移向 CuSO4溶液(正极区)。

(3)作用:使两个半电池形成通路,并保持两溶液的电中性。 4.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2)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3)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直接接触)。 (4)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原电池两极 负极: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一般是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发生还原反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原电池构成的闭合回路中,电子从原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流向负极。( ) (2)原电池的正极一定是化学性质较不活泼的金属。( ) (3)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 (4)原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 (5)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 ) (6)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电极。( ) (7)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 答案:(1)×(2)×(3)√(4)×(5)×(6)×(7)√ 2.锌-铜-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装置如下: 指出上述装置中正、负极的电极材料是什么?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答案:Zn作负极,Cu作正极;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正、负极的判断 1.工作原理示意图(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2.原电池电极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