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导学案: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

合集下载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必修1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必修1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课题《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②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③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④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②利用图片和教学动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③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应得到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②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同意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④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描述细胞中各种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知道细胞中哪些结构具有膜,能够理解什么是分泌蛋白。

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这对于理解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是很重要的。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生物膜系统的应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细胞模型。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探究、小组讨论、分析、质疑、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复习细胞结构引导探究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分析。

介绍关于尿毒症的常识及常见治疗方案。

与学生一起探讨细胞中的哪些结构具有膜?这些结构具有什么功能?进一步提出:这些膜结构在功能上有联系吗?出示蚕的丝腺细胞中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与细胞不同时期的关系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说明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通过让学生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会细胞器
之间的分工和协调配合。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
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
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
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本节改变了多年来中学生物教科书关于细胞器的
写法,不再逐一列举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而是把 教材分析
细胞器作为系统的组分,既谈它们的分工,也讲到它们
之间的合作。
1、知识目标
1、1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由于细胞器属于微观概念,同时又是组成生物体的 基本单位——细胞的组成成分,对学生掌握的要求较 高,因此特别制作本本课件以配合“自主互助学习教学 策略”进行使用,使高一新生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认 识细胞器。
1、快节奏短片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课例研究综
通过“迷你唐卡”的一个工序短片,引出如同精美 述
产品的制作一样,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分工合作。 2、课本原图加工 对较好的课本原图进行标注,让学生更易理解,如:
最后教师补充讲授细胞骨架的知识点 思考。进行比类归纳 积极踊跃参加小组活动,上黑板粘贴细胞器模型图 知识循序渐进,步步打好基础,让学生自然接受。 利用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之后思考、归纳总结, 完成活动,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内完成本节重点的突破。 其次,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结 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观点。达到本节课部分情感 态度价值观。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 走进细胞导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 走进细胞导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走进细胞导学案苏教版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摄食、繁殖、对刺激作出反应等。

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其生命开始于1个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最后发育成成熟个体;它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

2. 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1)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构成。

(2) 病毒营寄生生活,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现象。

根据其宿主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细菌病毒(如T4噬菌体)。

(3) SARS病毒破坏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乙肝病毒破坏肝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症;HIV病毒破坏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力。

【易错易混点】生物可以分为具有细胞结构的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别,真核生物又可以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典题演示1】下列各项中,都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 细菌和SARS病毒B. SARS病毒和HIV病毒C. 三周的人胚胎和草履虫D. 乌龟和病原微生物【变式训练1】人体发育的起点是( )A. 婴儿B. 受精卵C. 胎儿D. 卵细胞【变式训练2】下列哪一项表明病毒属于生物( )A. 具有细胞结构B. 由有机物构成C. 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D. 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知识拓展】(1) 细胞多样性的体现①真、原核细胞内结构的区别: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其中有核仁、染色质(含DNA);原核细胞无核膜,拟核为一裸露的DNA分子构成。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功能: 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 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 站” 。
16
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f
17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就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附着在内质网上 游离在细胞质中
18
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f
19
溶酶体
20
功能:
是“消化车间”。 内部含有多种 —— 是 水解酶,能分解衰 蝌蚪尾巴消 细胞内的溶酶 老、损伤的细胞器; 失的生理原因 体破裂,释放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是什么? 出水解酶,将 胞的病毒或病菌。
内质网:把这些半成品运输 到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对即将分泌出来的牛奶 蛋白质进行最后的浓缩和加工。
线粒体为整 个过程提供 能源保障
33
由此可以看出: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虽 然不同,但他们分工合作,密切 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各种生命 活动 。
34
当堂巩固
比比观察力:
4 叶绿体 5 高尔基体 11
动物中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低等植物) 27 思考:与蛋白质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填一填:〖尝试归纳〗
细胞器名称
分 布 膜结构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核糖体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液 泡 溶酶体
28
细胞质内除了细胞器,还有哪一部分? 它的成分、作用如何? 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高尔基体、 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2.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 经过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细胞膜 3.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需 要能量吗?能量由哪里提供? 需要。线粒体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教学设计-好范文网《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对于本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知识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节课的重点是举例说明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是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细胞器的分工以及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节在高考中的考点是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结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情,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前面学习了高倍镜的使用及有关细胞膜的知识以后,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会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及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后,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能力基础。

而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比较低,线粒体较小,在高倍镜下,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较难观察到,所以教师要准备好示范镜。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学生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阅读课本P44-47,并用红笔进行标注。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导学案苏教版 "一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科学家科学实验假说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膜是由脂质组成的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面积是细胞膜的二倍细胞膜中脂质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层结构构成生物膜为层静态统一结构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细胞膜具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典题演示1】下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 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 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归纳总结】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图解【变式训练1】(2010·盐城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成分,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你设计一个简易实验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并对其成分进行鉴定。

1. 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1)选用的最好材料是人体的细胞,其原因是。

(2)如何对材料进行处理? 。

(3)用进行多次冲洗,即可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2. 对细胞膜的成分进行鉴定(1)在制得的膜成分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如果产生反应,可以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

(2)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3)用丙酮提取膜中的某种成分,发现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层展开时(见下图),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是由组成的,并可推测磷脂分子(见虚线框所示)具有亲水性的一侧是(“A”或“B”)。

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 原理解读:细胞内的物质具有一定的浓度,把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由于吸水而涨破,再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即可得到细胞膜。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3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说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过程
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技能方面
1、学生能分析材料、实验现象,阐明自己的观点,发展推理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动手制作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静态模型,加深对该过程的理解,发展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器的协调合作及生物膜系统,树立局部与整体统一、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
调配合完成的。

3通过对科学家的研究的学习,认同科学研究的成功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分泌蛋白的形成运输分泌过程。

2难点:分泌蛋白的形成与运输分泌。

三教学过程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氨基酸→肽链→未成熟蛋白质→成熟蛋白质→分泌蛋白
二生物膜系统概念:
功能:。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苏教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动物细胞工程导学案苏教版

养基,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变式训练 2】、( 2010苏北四市三模)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 B .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 C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保持一定浓度的 C02,其目的是促进动物细胞呼吸 D .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属于外植体 【答案】 C 【解析】掌握掌握细胞工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是关键。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药通过 氧气和 5%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酸碱度。
(6)缺点:成活率低;克隆动物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引起食品安全性问题。
【典题演示 2】
1、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获得组织器官异体移植的供体
B.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多种动物中获得了成功,成功率非常高
C.克隆技术的各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D.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动物细胞工程
【重难点突破】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
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 将它分散成单个的细胞, 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 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操作过程
(1)细胞来源是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其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 盛,容易培养。 (2)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物理方法—剪碎;化学方法是用胰蛋白酶或者胶原蛋白酶处 理。 (3)将分散的细胞和培养液组成细胞悬浮液,细胞生长时有接触抑制和贴壁生长现象。 (4)培养条件: ①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器具无菌处理,培养液加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 ②营养:使用合成培养基时要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含有促生长因子) ③温度和 pH值:与被培养动物的体温相似, 哺乳动物多数以 36.5 ±0.5 ° C,多数 pH为 7.2~7.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
【典题演示1】(广东卷改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通过观察可得出的结论是()
A. 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且固定不动的
B. 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C.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D. 叶绿体有内外双层膜结构,四层磷脂分子组成
【方法指导】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变式训练1】(海南卷改编)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菜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B. 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并且其中遗传信息可表达
C.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其内膜中酶的种类相同
D.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变式训练2】(2010·如皋调研)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核糖体和叶绿体
D.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方法指导】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差别
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思路:
(1) 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2) 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3)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4)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的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变式训练3】(2010·宿迁调研)下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的图示,对这一图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B. ①处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⑥内溶液的浓度
C. 结构④⑤是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
D. 结构②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相关
二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功能特点及其之间协调配合
1.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凡是细胞的内在蛋白,如结构蛋白、细胞代谢必需的酶等,都是由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如抗体、消化酶等。

2. 高尔基体: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的功能有所不同: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3. 内质网:粗面内质网(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滑面内质网(没有附着核糖体)与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

这几种细胞器在外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中协调配合,整个过程所需能量由线粒体提供,体现了细胞器在功能上的分工合作,密切联系。

4. 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合成ATP,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的代谢过程提供能量。

【典题演示2】(改编)科学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的培养液培养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下表为在腺泡细胞几种结构中最早检测到放射性的时间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高尔基体具有转运分泌蛋白的作用
B. 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C. 高尔基体膜向内与内质网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
D. 靠近细胞膜的囊泡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三者成分相同
【方法指导】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细胞膜外。

【变式训练4】(2010·盐城一调)下图表示胰腺细胞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的过程,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④为该过程提供能量
B. 该分泌蛋白移动的最可能途径是:③→②→⑧→⑨
C. 内质网腔中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穿过3层生物膜
D. 该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需要生物膜系统的参与
三生物膜系统
1. 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 生物膜系统中各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 在化学成分上: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相似,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

(2) 在结构上的联系:
(3) 功能上的联系: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分泌等过程中,各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

3. 生物膜的功能(1) 细胞膜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稳定,参与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2) 生物膜为生命活动化学反应提供场所和相对稳定的环境;
(3) 各种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典题演示3】(改编)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C. 在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方法指导】生物膜系统与生物膜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具膜细胞器所构成的一个在结构与功能密切分工协作的整体。

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统称生物膜,所有的生物膜在结构均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结构特点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变式训练5】用含有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胰岛腺泡细胞时,发现细胞内放射性物质的量迅速增加,放射性物质不会在以下哪类细胞器内大量出现()
A. 内质网
B. 核糖体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变式训练6】(2010·苏州一模)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为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
A.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B. 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C. 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D. 生物膜把细胞分割成多个微小的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1. 实验梳理:
(1)实验目的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选用材料:选用藓类叶的优点是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叶绿体呈现绿色,在高倍显微镜下比较容易观察;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3)实验过程①观察叶绿体实验取材:
取一片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的新鲜黑藻

制片:用镊子夹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注意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观察: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高倍镜观察

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画清楚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②观察线粒体实验取材制片: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

观察: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高倍镜观察

绘图:用铅笔绘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注意】
1. 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时,一定要使叶片的下表皮稍带些叶肉,因为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里。

2. 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免叶绿体失水后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3. 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实验观察的干扰。

4. 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正中央,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5. 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

【典题演示4】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 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 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两层磷脂分子层
【方法指导】
(1) 实验的取材要求:高倍显微镜下要求材料的透光性及折光性都很高才能观察清楚。

在观察这两种细胞器时,尽量使细胞呈单层分布,所以观察叶绿体时采用了由单层细胞构成的藓类小叶,用菠菜叶作为观察材料时,要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其目的也是尽量找到单层分布的细胞去观察。

(2) 材料要保证鲜活: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主要是观察他们在生活状态下的形态和分布,因而必须保证观察材料的活性,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叶绿体因本身为绿色,所以不用处理就很容易观察到。

(3) 观察时视野不宜太亮:亮视野中所观察的对象与细胞质基质的反差太小,看不清线粒体或叶绿体。

【变式训练7】下列实验中必须使用活细胞做实验材料的是()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B. 制备细胞膜
C.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D. 线粒体的观察
总结提升
1. 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 具有双层膜结构;
(2) 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2. 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