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校:石家庄二中南校区教师:孙小兵学科: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
第2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两大部分。
是学生认识细胞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各种细胞器,知道细胞器的名称,并能说出其结构和功能,是第二课时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内容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认识不全,也没有接触过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对不同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也不了解。
三、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要求较高,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本堂课进行设计。
本课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但内容相对平淡,结构较多,功能又是相对生疏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本课一共需讲述8种细胞器,直接介绍结构和功能,课程会比较散,没有条理,学生也不容易掌握。
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主要通过建构细胞模型让学生认识细胞器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又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以蚁群分工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介绍观察细胞器的工具和方法,并以教师演示视频为示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学生看书思考,通过问题挑战一了解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
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填表和贴纸,达到掌握细胞器结构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动手能力。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细胞器的功能与细胞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细胞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细胞器的作用和特点。
2.新课教学:介绍细胞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原理。
3.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加深学生对细胞器的认识和理解。
4.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课堂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八、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区分动植物细胞。
【过程与方法】1.简述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比较细胞器之间的异同。
【难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探究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工厂生产一件成熟商品流程短片,并提出问题:细胞中存在哪些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通过阅读课本,教师提问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的统称,引导学生回答出细胞器的概念。
教师进一步提问细胞器分离的方法,引导课前搜集资料和自主学习的同学回答。
教师联系实际细胞新陈代谢供能以及光合作用,引出线粒体、叶绿体并图示。
后通过图片展示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通过学生板演带着同学们了解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小组观察讨论后,小组代表总结出动植物细胞器的异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细胞之所以能够正常行驶各项生命活动,是依靠各个细胞器相互作用共同起作用的,因此认识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生后续理解细胞内系统的分工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环节四:作业设计1.教材P50基础题1、3.2.绘制动植物细胞示意图,标明细胞器,对特有细胞器在图中进行强调。
五、板书设计第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与能量相关:线粒体、叶绿体2.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二、动植物细胞的比较1.动物细胞特有:中心体2.植物细胞特有:叶绿体、液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教学设计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3.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
2.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识图——实验——归纳总结。
四、学情分析学生虽然在前一堂课程对细胞器及其分工有所了解,但概念较为抽象,对其理解不深。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直观了解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效果更好。
【学习过程】一、引入:由初中学习细胞质的知识层次引入,以问题启发:在细胞核外,还看过哪些有形态的结构?展示图片,简单讲解几种细胞器及其分工,并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1)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_____________色、扁平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
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活细胞线粒体染料,可使活细胞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步骤:①观察叶绿体:(3)实验现象:①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散布有___________色叶绿体,呈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形。
②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中,看到___________线粒体,细胞质接近___________色。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教学设计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教学设计一、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概述1.1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1.2细胞器的结构1.3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关系二、教学目标2.1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2.2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三、教学内容3.1概念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分类3.1.1讲解细胞器的定义和基本功能3.1.2分类介绍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2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3.2.1呼吸作用: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合作3.2.2合成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核糖体的合作3.2.3消化作用:溶酶体的协同作用四、教学方法4.1实际案例分析4.2小组合作4.3视频演示4.4课堂讨论五、教学步骤5.1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介绍5.1.1学生自主学习资料,了解细胞器的分类和功能5.1.2教师讲解并辅助学生理解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2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案例分析5.2.1学生分组,根据案例分析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5.2.2小组展示分析结果,结合课堂讨论加深学生理解5.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演示5.3.1视频演示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3.1.1线粒体的结构和呼吸作用5.3.1.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成作用5.3.1.3溶酶体的消化作用5.4学生实验5.4.1学生进行细胞器实验5.4.2学生小组合作,分工进行实验并汇总结果5.5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讨论5.5.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5.5.2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六、课堂作业6.1阅读材料,识记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6.2小组讨论,撰写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报告6.3学生实验报告七、教学评估7.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7.2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7.3学生实验报告评分八、教学反思8.1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细胞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8.2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情况8.3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关系,掌握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高一生物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

高一生物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和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对细胞器之间分工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细胞的图片,提问:细胞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那么细胞内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引出细胞器的话题。
2. 讲授新课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逐一介绍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加深对细胞器的认识。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为例,讲述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过程。
包括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加工和运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包装等。
通过动画演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复杂的生理过程。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讲解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分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如结构上的连续性和功能上的协调性。
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介绍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实验操作的要点。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授课时间:11月2日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者:林楠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五、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第二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细胞器——系统的分工第二课时:细胞器——系统的合作一、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需记忆的内容较多,因此,学生在课堂后期会出现疲倦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并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得课堂活泼生动些。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分享

高中生物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案分享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则是细胞内分工合作、有序运行的基础。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本教案将介绍细胞器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并通过案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它们在细胞内的调节协调机制。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器的种类、组成和结构,掌握细胞器的基本功能。
2.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3.掌握常见细胞器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并了解相关治疗手段。
二、教学内容1.细胞器种类、组成和结构(1)核糖体:分为大、小亚基,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内质网:分为粗面和滑面内质网,是合成分泌蛋白的场所。
(3)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分泌、转运等作用。
(4)线粒体: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
(5)溶酶体:分解和消化细胞内的有害物质。
(6)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
2.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1)核糖体与内质网: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被加工,并通过高尔基体和囊泡加工后分泌出去。
(2)高尔基体与溶酶体与细胞膜:高尔基体合成的蛋白经过修饰后,通过囊泡运输到溶酶体、细胞膜中。
(3)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进行代谢作用,但它们的代谢产物却正好相反,能互相弥补。
三、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选择常见某些细胞器的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教学:选择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功能及作用。
四、教学流程1.细胞器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介绍。
2.利用案例讲解各种细胞器功能障碍时引起的疾病。
3.介绍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4.进行线粒体相关实验。
五、教学评价1.学生掌握了细胞器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以及相关功能。
2.学生能够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掌握常见细胞器功能障碍时引起的疾病。
3.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4.通过实验学生对于某些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校:石家庄二中南校区
教师:孙小兵
学科:生物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
第2节包括“细胞器之间的分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两大部分。
是学生认识细胞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各种细胞器,知道细胞器的名称,并能说出其结构和功能,是第二课时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有丝分裂等内容打下基础,在整本教材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学习过有关细胞基本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对叶绿体等部分细胞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认识不全,也没有接触过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对不同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也不了解。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要求较高,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
求,对本堂课进行设计。
本课是这一节的重点内容,但内容相对平淡,结构较多,功能又是相对生疏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本课一共需讲述8种细胞器,直接介绍结构和功能,课程会比较散,没有条理,学生也不容易掌握。
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主要通过建构细胞模型让学生认识细胞器的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又增强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提高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以蚁群分工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介绍观察细胞器的工具和方法,并以教师演示视频为示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体现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学生看书思考,通过问题挑战一了解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
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填表和贴纸,达到掌握细胞器结构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和动手能力。
接下来建构细胞模型,在分组建构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和建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进行分工合作,逐步掌握部分细胞器的功能,再通过资料分析,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连连看,从而完成让学生掌握细胞器功能的教学目标。
最后,讲述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质的概念,树立细胞的立体结构,完成本堂课的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认识各种细胞器,了解其亚显微结构
(2)能说出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2、能力目标:
(1)通过细胞模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差速离心的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让学生认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关系,树立系统性、统一性的观点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
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六、教法及学法
(1)模型建构和资料分析探究相结合
(2)自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细胞器的种类和名称
2.细胞器的形态和结构3.细胞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