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

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本院的6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临床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苯酞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精神心理量表结果。
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成功率(86.67%)高于对照组(50.00%),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试验组的NMSE (22.54±2.45)分高于对照组(15.45±3.23)分,试验组的ADL(86.32±6.24)分高于对照组(46.12±7.34)分,试验组的CDR(0.71±0.45)分优于对照组(1.68±0.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较好,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显著不良反应,临床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标签:丁苯酞;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精神心理量表老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精神系统疾病,被证实是多种脑血管疾病引发的获得性渐进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
据统计,近几年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对血管性痴呆多加研究[2]。
现有的临床治疗中,胆碱酯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脑细胞代谢赋活剂、神经营养因子、麦角生物碱制剂均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药物,但具体药效尚不明确,且部分药物的用药安全性较低[3]。
因此,血管性痴呆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多加探讨,以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周期。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2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本院的6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对药物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丁苯酞的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

的趋势,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青少年儿童由于其身体不成熟,免疫系统等功能的不健全,因此更容易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3]㊂哮喘主要的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清楚,但其发病与变态反应㊁神经系统㊁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炎症等方面相关㊂其发病与多种炎性细胞有关,对患儿肺部造成严重损害[4]㊂儿童哮喘的治疗过程中应保证患儿的肺部通换气功能的正常,从而进行抗炎平喘㊂临床研究发现使用一定剂量的激素对治疗哮喘有一定效果,但其不良反应降低了药物依从性㊂沙美特罗在治疗哮喘的主要特点有作用时间较长,可达12h,能够进入细胞膜后作用于平滑肌细胞,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纤毛清除异物的功能,调节炎症物质的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5]㊂而顺尔宁能够阻断白三烯同受体的结合,可快速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有效抗炎,从而起到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㊂根据统计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53±0.43)d 和(3.63±0.54)d,均低于对照组的(4.85±0.74)d 和(5.95±0.84)d,这说明顺尔宁联合沙美特罗疗法能够快速缓解症状,且PEF 变异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㊂综上所述,顺尔宁口服辅治小儿哮喘效果令人满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㊂参考文献[1] 吴贵员.开瑞坦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3):102-103.[2] 陈友华,黄俊辉,吴霞,等.顺尔宁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46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7):881-883.[3] 徐飞芬.顺尔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55-156.[4] 郭庆娟.顺尔宁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551-552.[5] 李洪学.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5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76-77.(收稿日期:2014-06-25)编辑:王冰*通讯作者:刘芳(1971-),女,博士,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痴呆,科主任,E-mail:docwjfengt@㊂【临床研究】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王 婧,刘 芳*(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辽宁 沈阳 110024)【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㊂方法:将67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口服,对照组27例患者仅给予尼莫地平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MMSE 与ADL 均有改善(P <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㊂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优于单纯用尼莫地平治疗㊂【关键词】 丁苯酞;尼莫地平;血管性痴呆;分析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4.20.021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20-0043-02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脑缺血㊁脑出血或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循环障碍㊁脑组织受损,而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语言㊁视觉空间功能㊁情感或人格及认知功能减退或消失[1,2]㊂本文回顾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了血管性痴呆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2013年2月至8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7例,男39例,女28例,年龄为60~76岁,平均年龄为(68.2±3.7)岁;诊断均符合血管性痴呆标准[3]㊂平均病程(3.3±1.2)年,排除严重的心㊁肺㊁肝㊁肾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史及痴呆者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㊂34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调整血压㊁控制血糖㊁抗血小板㊁改善脑循环㊁应用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丁苯酞胶囊0.2g口服,3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㊂1.3 疗效判定[4] 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不能自理;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㊂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㊂2.2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MMSE与ADL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㊂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组别n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观察组4012(30.0)9(22.5)16(40.0)3(7.5)0(0)92.5*对照组276(22.2)8(29.6)8(29.6)3(11.1)2(7.4)81.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㊂表2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x±s)组别n MMSE治疗前治疗后ADL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09.46±3.4118.22±3.84#*42.11±5.2037.05±5.34#*对照组2710.38±3.5715.20±3.10#43.03±5.1741.00±5.1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㊂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㊂3 讨论血管性痴呆发病较急,且病情发展呈现为阶梯性,患者多伴随有局灶性体征和神经症状㊂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主要是因缺血缺氧性低灌注㊁多灶性脑梗死和出血性病变,致使患者出现神经元迟发性坏死和脑组织容积随之减少,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㊁记忆功能㊁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出现障碍[5]㊂尼莫地平是1,4-二氢吡啶类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能选择性作用于颅内血管,可逆性地与其钙通道的有关受体结合,调节钙离子在血管平滑肌内浓度,调节血管舒缩,改善脑血流,故不仅降低脑循环的阻力,进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代谢;还可以抑制该部位缺血㊁缺氧时钙离子通道的异常开放,从而阻止钙超载引起的细胞毒性物质对细胞的损害,起到神经元保护的作用[6]㊂丁苯酞能阻断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多个病理环节,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治疗领域[7]㊂丁苯酞作用机制为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㊁维护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具有抗脑出血功效,能提高脑血管的内皮PGIZ和NO水平,阻止释放谷氨酸,降低细胞内Ca2+和花生四烯酸浓度,抑制自由基,提升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善脑部血流量㊁微循环和能量代谢,减轻脑水肿和抗血栓形成,改善智能障碍㊂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MSE与ADL改善程度同样优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优于单纯用尼莫地平疗效,且未发现严重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㊂参考文献[1] 何静,谢道俊.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1):94-96.[2] 孙乐羽,李昕,牛延良,等.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3967-396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46.[4] 刘超,杜万红,郑桃林.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2):144-147. [5] 王天才.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47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41(5):18.[6] 谭志勇.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70-73.[7] 李爱静,刘海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4):258-259.(收稿日期:2014-07-07)编辑:王冰44。
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作者:莫丹衡杨期明周文胜杨剑文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血管性痴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用药,包括降压、降糖、调脂、活血化瘀、改善循环等。
治疗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口服丁苯酞胶囊0.2 Tid。
1个月为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疗程进行P300检查。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进行MMSE、ADL评分及P30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1疗程、2疗程、3疗程进行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丁苯酞血管性痴呆 MMSE ADL P300血管性痴呆(VD)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继阿尔茨海病之后的第二常见的痴呆。
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1]。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26± 5.35岁。
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 84 ± 5.23岁。
两组资料经检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1.1 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VD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脑内多发性皮质或者皮质下缺血病变,Hachinski缺血指数评分>7分,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12-24分。
探讨临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原则在于恢复脑部组织供血、尽可能缩小梗死面积以及防止损伤进一步扩大,从而达到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
TXB2是血栓素A2(TXA2)的代谢产物,TXA2有收缩血管以及促进剂血小板凝聚作用,但这一作用可能会加快血管中血栓的形成和降低循环中血流量,加重患者脑部缺血缺氧程度,加重病情。
因此,临床可根据血清中水平变化,判断患者脑部组织损伤程度。
CaM是一种钙受体蛋白,因其对神经细胞内的Ca超载有调节作用,可间接或直接影响自由基生成、NO释放以及神经递质的传递,因此该因子可全程参与到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
有研究[5]报道,该因子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其水平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阿司匹林和丁苯酚是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较多的药物[6]。
其中阿司匹林是为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但是阿司匹林易产生耐药性,且该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因此,该药物用量较小[7]。
丁苯酚则有提高细胞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速度,从而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可缓解脑部缺血程度,缩小患者脑部梗死面积,因此临床上多用该药物意改善由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8]。
尤瑞克林一种从人体尿液中提取的蛋白酶,可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和血管舒张素,起到扩张微动脉、促进新血管生成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清CaM、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在阿司匹林、丁苯酚治疗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血清中清CaM、TXB2水平,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
分析原因为,尤瑞克林可加快脑部受损血管功能的恢复,可降低血清TXB2水平,联合阿司匹林抗炎和丁苯酚均有抗血凝作用,可有效恢复脑部缺血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提高脑部功能,从而提高血清中CaM水平,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0]。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确切,可快速降低血清CaM、TXB2水平,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 贾子善 , 2 】 吕佩源 , 闰彦宁. 脑卒中康复[ 闸 : M】 E 河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 ,0 6 20 :
2 -2 . 40 41
【 杨光福 、 3 J 卢智 、 魏凤菊 、 辨经论治针治 中风病 7 例疗效 观察【 . 国针 等. O J中 J
灸, 9 , ( )4 8 4 9 1 7 1 7 ;3 — 3 . 9 7 张理宾 , 1l 4 李彦平 , 涂婵. 急性 疼痛前列腺 素与 V S 痛评分 的相关 性研究 A 疼
血管性痴呆是 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 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 征 。患者在无意识障碍的状态下 , 脑功能发生减退 , 严重影响患者的 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 口老龄化 的进 程 , 血
2结 果
21 . 临床疗效 比较 与治疗前 比较 , 两组 患者 MMS E评分均有不 同程
管性痴呆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我院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 , 获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现将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度升高 、 D C R评分均有不 同程度 降低 ;与对 照组 比较 ,观察组患者 MMS E评 分 、 D C R评 分改善程度 较好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 . ) P 00 。 5 具体数据详见表 1 。
表 1 两组患者 MMS E评分 、 GDR评分 比较 ± s)
11 . 一般 资料 选 择我院 2 1 年 9月 ~ 0 2年 8月收治的血 管性痴 01 21
呆患 者 6 例作为 研究对 象 , 7 均有 智能减 退 、 反应 迟钝等 痴呆症 状 , 简易精神状态量 表评分< 3 ;经头 部 C 2分 T或 M I R 等影像 学检查发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发表时间:2018-10-31T11:25:40.5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5期作者:张美媛[导读] 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冷水江市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500)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吡拉西坦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8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22.81±3.87)分,ADL评分(40.12±5.21)分,CDR 评分(0.81±0.31)分均优于对照组MMSE评分(19.45±2.94)分,ADL评分(46.28±4.94)分,CDR评分(1.62±0.12)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丁苯酞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临床疗效;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脑损害,可由脑血管病变所引起,可诱发痴呆,属于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的一种,患者处于无意识障碍的状态下,生活能力与社交能力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1]。
血管性痴呆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思维、计算、记忆、判断等能力障碍,也会给患者家庭与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基于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使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目前社会与医学研究者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2]。
我院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整理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授权同意书,并报告院内伦理委员会备案。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观察

n i i f c a n t l y b e t t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r t o l ro g u p (P < 0 . 0 5) ;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t r e a me t n t ro g u p( 8 7 . 2 3 %) wa s h i g h e r t h n a t h e c o n -
对照组应 用尼 莫地 平治疗。 分 别在 治疗前后评 定患者的 MMS E ( 简易精神状 态观察 ) 、 AD L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和C DR ( 痴
呆程 度评 价 ) 。 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 患者症状 改善 程度和不 良反应 情况 。结果 治疗组 MMS E 、 A DL和 C D R改善情 况均 明 显优 于对照组 , 且 差异显著( P <0 . 0 5 ) ; 治疗组疗效 8 7 . 2 3 % 明显优 于对照 6 0 . 4 2 %, 且 差异显著( P <0 . 0 1 ) ; 两组 无严 重
文献标识码 : A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0 1 . 0 2 2
Ef ic f a c y o f Tr e a t me nt o f t he S o t f Ca ps u l e s Bu t y l ph t ha l i d e f o r Pa t i e n t s wi t h Va s c u l a r
De me n t i a
W uCa i — ho n g
( T h e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o fGe l a t i n i z a t i o n , He n a nJ i a o z u oC o a l ( G r o u p) C o . , L T DJ i a o z u o 4 5 4 1 5 0C h i n a)
丁苯酞软胶囊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症状疗效观察

丁苯酞软胶 囊改善脑梗 死后血管性痴呆症状疗效观察
吕翠 兰 白院 生 许 枫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丁苯 酞软胶 囊改善 脑梗 死后 血 管性痴 呆 症状 临床 效果 。方 法 :选择 2 0 1 2年 6 月~ 2 0 1 3年 9 月 问本 院收 治 的脑梗
死 后血 管性 痴 呆 患者 9 2 例, 按 照 随机原 则 , 将 患者 均分 为对 照组 和观 察 组 , 每组各4 6 例, 对照 组 患者给 予 常规 改善 脑循环 及 脑保 护 药 物治疗, 观察 组 则在 常规 改善 脑循 环及 脑 保护 药物 治疗 的基 础 上辅 以丁 苯酞 软胶 囊 , 比较 分析 治 疗前 和 治疗后 2 组 患者 简 易智 力状 态检 查量表 ( MMS E ) 评分、 日常 生活 指数 量表 ( A D L ) 评分 。 结果 :治疗前 2组 患者在 MMS E 和A DL 评 分 方 面均无 明显 差异 ( P > O . 0 5 ) ; 治疗后 2 组 内MMS E 、 A DL分值 均发 生 明显 变化 , 且 差异 明显 < O . 0 5 ) , 治 疗后 , 观察 组MM S E 、 A DL 分值 方 面均优 于对 照组 , 且差 异 明 显 < O . 0 5 ) 。结论 : 丁苯 酞 治疗 血 管性痴 呆效 果 更为 明显 , 值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2 . 2 两 组 治疗 后 临 床 疗效 对 照 : 治疗后 , 研 究组 临床 总 有效 率 为 9 5 . 0 6 %, 对 照 组 临床 总 有 效率 为 8 3 . 3 3 %, 组 间 比较差 异 显 著 , 存 在统 计 学方 面 的意 义( P < 0 . 0 5 ) , 具体 见表 2 。 表 2两 组治 疗后 临床 疗效 对 照[ 例 数/ 百分 比 , ( n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丁苯 酞组 ) 和1 5 例 为对 照组 ( 常规治疗组 ) , 治疗 组男 1 0 例, 计量 资料 用均数 ±标准差 (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 料用率 ( %) 表示 , 采用 检 验 。P < 0 . 0 5表示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2 结 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3 疗效评定标准
选 取脑 梗死后 3 ~ 1 2 个 月符 合 D S M— I V痴呆 1 . 4 统计学方法
分别在给药前 、给药后 1 、3个月 的时
1 . 1 一般 资料
间进 行评 价 , 应用 M MS E和 A D L给予评分 。 采用 S P S S 1 6 . 0版软件包进行 统计 学分 析。
组 中患者的发病年龄 、发病时间 、给药 的先后 时间 、发病 的
病 程长短 和治疗前神 经功能评 分及既往史 如心 、脑 血管病 、 原发性 高血压和 2型糖尿病等病史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2 . 1 给药前后两组 MM S E评分 比较见表 1 。 2 . 2 治疗前后两组 A D L评分 比较见表 2 。
表 1 两 组治疗前 后 MMS E评分 比较 ( ± S , 分)
注 :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P < 0 . 0 5;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 < 0 . 0 5
2 . 3 安全性 和药物不 良反应评 估
两组 治疗期 间 , 无明显
损, 并多 伴有 明显的神 经系统 受损 的临床表 现。V D患者 的
认知 障碍 常表 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 的减退 。同时可表 现为少
药物不 良反应 发生 , 治疗组 凝血 四项 、肝功 能 、肾功能指标 无异常 ; 无脑梗死 、脑 出血及死 亡等恶性 不 良事件 发生 。
3 讨论
语 、表情淡漠 、焦虑 、抑郁或欣快等精神症状 。通过 抗血小 板 、改 善脑 血管微循环可减轻症状 、防止其进一 步恶化。在 国外 6 0岁 以上人群 的痴呆 患病率 7 . 8 %~ 9 . 8 %, 占全部痴呆 的 2 0 . 0 % ̄ 2 8 . 6 %, 而在我 国 , 特别是北方寒冷地 区 , 心脑 血管病
活质量 , 而且 给家庭 、社会 都带来 了严重 负担。血管性 痴呆 是 目前 唯一可 以预 防和有希望治疗 的痴呆类型 , 是 目前 国 内 外学 者研究 的热点 。从发病机 制上看 , 无 论哪一类 V D的
在患者人组后第 1 个 月 、第 3 个 月进行随访 , 通过 治疗 前后 两组简易智能量表 ( MMS E ) 评 分 、时常生活
能力量 表 ( A D L ) 评 分结果进行 比较。结果
两组 在治疗前 后 M M S E评分 、 A D L评分进行 比较 , 与治疗
前进行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 与对照组进行 比较差 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口 服 丁苯酞软胶囊 可以明显改善存 在认识功能 障碍的血管性痴呆 并可 以明显 提高血管性痴呆 患者的 日常
生 活 能力 。
【 关键 词 】 血管性痴呆 ; 丁苯酞 ; 临床疗效
D O I: 1 0 . 1 4 1 6 4  ̄ . c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 2 0 1 5 . 0 5 . 0 8 9
血管性痴呆 ( v a s c u l a r d e me n t i a , V D 1 是主要表现为记忆能
标准 的 3 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 。按 比例 随机分 l 5例为治疗组 女5 例, 年龄 5 5 8 2岁 , 平均 年龄 ( 6 6 . 6±5 . 5 ) 岁; 对 照组 中
男 9例 , 女 6 例 , 年龄 6 0 ~ 7 9岁 , 平 均年龄 ( 6 5 . 8±5 . 2 ) 岁, 两
( P > 0 . 0 5 ) , 具有 可比性 。
力 、计算能力 、视 空间能力 、语言思维 能力等 的下 降 , 它是
一
1 . 2 治疗 方法来自治疗 组除 常规治疗 血压 、血糖 、血 脂 , 加
种 由于 多种 脑血管病变所引起 的脑功能损害 , 特别是在记
服 丁苯酞软 胶囊 : 0 . 6 g / d( O . 1 m g / 粒, 2粒 / 次 , 3次 , d ) 。给 药期 间为 3个月 。对照组仅 给予对症治疗 , 分别在患 者入组 药后 的不 良事件发生情况 ; 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凝血 四项 、肝 功 能 、肾功能等是否 出现异常指标 ; 是否 出现新 的心 、脑 血 管事 件等 , 从而判断患者用药后 的安全性 。
【 摘要 】 目的
杨钊
观察丁苯酞治疗血 管性痴呆 的临床疗效 。方法 3 0 例血管性痴呆 患者 , 按 比例随
机分入治疗组 ( 丁苯酞组 ) 和对照组 ( 常规治疗组 ) , 各 1 5例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血压 、血糖 、血脂 , 加 服丁苯酞软囊 : 0 . 6 g / d( 0 . 1 g / 粒, 2粒 / 次, 3次 / d ) 。给药期 间为 3 个 月。对照组仅给予对症治疗 , 分别
・
1 2 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5 年3 月第9 卷第5 期
C h i n J Mo d D ag r A p p l , Ma r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5
丁苯 酞治疗 血管 性痴呆 的 临床 疗效观 察
徐 丰 王爱 华 刘泽 晶 尹 明慧
忆 功 能 减 退 方 面 日渐 增 加 的趋 势 ¨ ,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
展, 人 民生活 水平 的不 断提高 , 血管性痴呆 的发病率 也逐年 后第 1 个 月 、第 3个月进 行随访 。随访 的主要 内容 : 患者 用
上升 , 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类新 型的抗 脑缺血药物 , 其活性 成分 为 d l 一 3 一正 丁基苯酞 , 本文 观察丁苯 酞软胶囊对 V D患 者 的治疗效果 以及 临床用药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