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合集下载

Parks三步法是用以鉴别哪一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

Parks三步法是用以鉴别哪一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

Parks三步法是用以鉴别哪一条垂直作用肌不全麻痹的,垂直作用肌单肌不全麻痹在新鲜病例先分运动限制方向,并注意向何方偏斜。

病程长久后,由于眼外肌收缩与抑制性麻痹的形成,逐步形成共同性,例如究竟是右眼上直肌亦或是左眼上斜肌不全麻痹?从复试分析及双眼运动会获得错误的结论,故必须借三步法来鉴别何眼何肌有病变,故必须借三步法来鉴别。

但三步法易记但易忘,故搬书与大家分享巧记方法。

如下:1.何眼上斜视?第一步将功能不足的眼肌的可能性从8条减少至4条。

例如:右眼上斜视,可能麻痹的肌肉是右眼的下转肌(右下直,右上斜),或左眼的上转肌(左上直,左下斜)。

2.上斜视何时最大,向右注视还是向左注视时?第二步将4条减少为2条,若向眼位较高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下肌麻痹,若向眼位较低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上肌麻痹。

口诀:高下肌,低上肌。

例如:接上例:向左注视时上斜视最大,也即向低位眼方向注视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故提示上肌麻痹,即右上斜或左上直麻痹。

3.上斜视何时最大,头向右肩倾斜时还是向左肩斜时?第三步即歪头试验,将2条减少为1条,若向眼位较高眼的肩部倾斜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斜肌麻痹,若向眼位较低眼的肩部倾斜时,垂直斜视度最大,提示直肌麻痹。

口诀:高斜肌,低直肌。

接上例:头向右肩(高位眼方位)倾斜时上斜视最大,故提示右上斜麻痹。

故此上为三步法的简单记忆方法及口诀。

红玻璃试验对于不配合的小儿来说应该不是很适合,红玻璃试验更适合于成人高下低上,高斜低直,好记,不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谢谢楼主!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让双眼左右运动,看哪只眼内上眼位垂直分离最大,若右眼内上眼位垂直分离最大,则是右眼上斜肌麻痹或左眼的上直肌麻痹,再用歪头试验区别上斜肌或上直肌麻痹。

有个2岁多点的孩子,家人总是认为“斗眼”,去了多个医院就诊无果,孩子太调皮,扭来扭曲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期望2岁的孩子配合有多好。

我拿起相机,调成人像模式,强制闪光,高喊一声,宝贝儿看这里!看看角膜映光点居中,尽管不能确定一点问题都没有,起码问题不大,告诉家长每三个月来复查一次,孩子对医院的环境适应了自然就配合了,当然来不来是他的事,三个月一次复查,再坏也坏不那里去。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危害及预防课件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危害及预防课件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2.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的危害 3. 如何预防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4. 治疗方法 5. 结论
什么是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什么是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定义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是一种眼部肌肉麻痹的情况, 导致眼球无法正常向下转动。
这可能影响到患者的视觉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论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对该病症的认识,促 进早期诊断与治疗。
社区活动和健康讲座可有效普及相关知识。
结论Biblioteka 多方协作医生、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共 同制定治疗和预防方案。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谢谢观看
什么是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病因
该病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神经损伤、眼 部外伤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或中风)。
了解病因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什么是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症状
患者通常会感到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或复视等不 适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日常活动。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的危害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的危害
在某些高风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如何预防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有助于预防与眼部 健康相关的系统性疾病。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对眼睛健康至关 重要。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减轻炎症或改 善神经功能。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以避免副作 用。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治疗和眼部训练,可以恢复部分眼 部功能。
定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眼部肌肉的协调性。

麻痹性斜视 病情说明指导书

麻痹性斜视 病情说明指导书

麻痹性斜视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麻痹性斜视概述麻痹性斜视(paralytic strabismus)是由于神经核、神经干或肌肉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类斜视,可以是单根或多根眼外肌的部分或完全性麻痹。

患者多发病急骤,发病时立刻感觉复视。

多数是由于中毒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paralytic strabismu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风牵偏视、目偏视、坠睛、坠睛眼。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头部,眼。

常见症状:眼位偏斜、复视、眼球运动功能异常、眼性斜颈、投射失误。

主要病因:麻痹性斜视的病因有很多,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CT。

重要提醒:先天性斜视一般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临床分类:麻痹性斜视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先天性者在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发生,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的创伤或幼儿期疾病所致。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者可在各种年龄发生,多为急性发病,多继发于外伤、炎症、肿瘤等其他疾病和损伤。

二、麻痹性斜视的发病特点三、麻痹性斜视的病因病因总述:麻痹性斜视病因一般因年龄而异,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则可在各个年龄发生。

两者起因有所区别,前者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的创伤或幼儿期疾病;后者多继发于外伤、炎症、肿瘤等其他疾病和损伤。

基本病因:1、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在出生时或出生早期即可发生,主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因出生时的创伤或幼儿期疾病所致。

可累及单眼的一条眼外肌(上斜肌部分麻痹最为多见)或多条眼外肌(双上转肌或双下转肌),又可累及双眼同名肌(双上直肌或双上斜肌)。

2、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后天性者多为急性发病。

复视有几种各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复视有几种各是什么疾病引起的

复视的种类及其各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宇文皓月复视有几种?复视可分为双眼复视和单眼复视两种。

如单一目标用双眼注视看成两个分离的影像,遮盖一眼后即成单个影像者称为双眼复视。

其发生多和眼肌麻痹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所致的双眼融合困难有关。

如单一目标仅用一眼即看成两个影像者称单眼复视,其发生多和眼球自己病变或精神因素及中枢神经病变有关。

双眼复视最罕见于麻痹性斜视引起的眼位异常。

麻痹性斜视患者突然因支配眼球运动的眼外肌麻痹出现眼位偏斜,注视目标不克不及同时落在双眼视网膜黄斑部,健眼黄斑部与麻痹眼视网膜黄斑外一对应点同时接受注视目标,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关系遭到破坏,使麻痹眼所视目标位置在大脑中发生位置偏移形成虚像。

根据虚像与实像的位置关系,临床上又把双眼复视分为水平复视、垂直复视、旋转复视及混合性复视。

水平复视指虚像与实像呈侧向水平位分离。

如虚像出现在患眼同侧称同侧复视,多见于外直肌麻痹、辐辏痉挛、急性内斜视等。

如虚像出现在患眼对侧称交叉性复视,多见于内直肌麻痹、辐辏麻痹等。

垂直复视指虚像与实像呈垂直向分离,多由于上下转眼肌麻痹或眶骨骨折引起服球垂直向运动障碍所致。

下转肌麻痹引起的上斜视虚像位于李像下方,上转肌麻痹引起的下斜视虚像位于实像上方。

旋转复视指虚像上下端向一侧倾斜,多由于上下斜肌麻痹所引起。

混合性复视指虚像的位置偏斜同时含有两种以上成分,多见于多条眼外肌麻痹。

由于虚像的位置偏移与分歧眼外肌麻痹的特定关系,临床上把复视检查做为诊断麻痹性斜视的重要方法之一。

除麻痹性斜视是导致双眼复视的最罕见原因外,双眼复视还可见于全身或局部病变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眼病引起的双眼融合障碍、有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斜视患者手术矫正后等。

疾病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如内分泌性眼球突出可因眼肌纤维化侵润致眼球运动障碍出现复视。

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累及眼肌支配神经、重症肌无力、眼前部烧伤、外伤瘢痕、眶内肿瘤压迫、严重的睑球粘连等都可影响到眼球运动而造成复视。

电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电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电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观察摘要:眼肌麻痹又称麻痹性斜视,是指在双眼视力已经建立或充分巩固以后,由于外伤、血管性疾病、颅内肿瘤、代谢障碍等因素致下神经元(包括神经核,神经及肌肉)损伤所引起的单独的或多发的眼外肌运动障碍。

患者自觉双眼复视、视觉模糊,甚则眩晕、恶心、呕吐、走路步态不稳,遮盖一眼则症状消失。

我们采用电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眼肌麻痹60例,总体临床疗效中,1个疗程内治愈者1例,占1.67%;2-3个疗程治愈者31例,占51.67%;4-6个疗程治愈者9例,占15%;6个疗程以上显效者11例,占18.33%;无效8例,占13.33%;治愈率为68.33%,显效率为86.66%,无效率为13.33%。

关键词:电针刺超短波眼肌麻痹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18-01眼肌麻痹又称麻痹性斜视,是指在双眼视力已经建立或充分巩固以后,由于外伤、血管性疾病、颅内肿瘤、代谢障碍等因素致下神经元(包括神经核,神经及肌肉)损伤所引起的单独的或多发的眼外肌运动障碍。

患者自觉双眼复视、视觉模糊,甚则眩晕、恶心、呕吐、走路步态不稳,遮盖一眼则症状消失。

临床治疗以早期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等药物促进炎症消退和出血水肿吸收,中、后期应用神经营养剂和血管扩张剂以助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并追踪观察半年以上无好转者采用手术治疗。

我院自2010年以来,采用电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眼肌麻痹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月我院眼科住院病人,共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8~30岁5例,30~50岁26例,50~70岁24例,7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48.5岁,均为单眼,其中右眼28例,左眼32例,外伤所致6例,血管性及代谢性疾病所致19例,炎症所致5例,肿瘤术后3例,不明原因所致27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60天,平均14天。

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汇报、定位定性分析、诊疗方法和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精品

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汇报、定位定性分析、诊疗方法和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精品

痛性眼肌麻痹病例汇报、定位定性分析、诊疗方法和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查房病例汇报患者 42 岁男性,因头痛、视物模糊伴左眼睑抬举乏力7天入院。

现病史: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左侧眼眶周围牵扯样疼痛及额颞部胀痛,约每日发作 1-2 次,持续约 4-5 小时,症状持续加重,发作时间延长,伴有左上睑抬举无力,视物重影,经休息后症状无改善。

既往体健。

神经系统查体:左侧上睑下垂,睁眼困难,眼裂窄,左侧面部皮肤无红肿,皮温正常,双侧瞳孔直径约0.3cm,光反射灵敏,左侧眼球内收,上下视受限,外展活动不受限,无眼球震颤,右侧水平侧视有视物重影,有明显复视像,右侧眼裂大小正常,眼球各方向活动不受限,双眼视力正常,余查体阴性。

辅助检查:颅脑 MRI 平扫及增强、颈颅动脉 CTA: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无阳性发现,AchR 抗体在正常范围。

增强磁共振示冠状位及横断面海绵窦无明显异常定位、定性分析定位诊断:左侧动眼神经受累,左侧滑车神经可疑受累,视力及眼内肌正常,即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交感纤维及视神经未受累,受损部位应在动眼神经眼外肌运动纤维与副交感纤维分叉后,考虑病变位置为眶上裂附近。

定性诊断:急性起病,呈逐渐进展病情,激素治疗有效,故考虑炎症可能性大。

辅助检查:颅脑 MRI、颈颅 CTA 未发现责任病灶,排除动脉瘤,海绵窦周围组织的占位。

根据患者入院症状、体征、相关免疫、生化、影像检查结果,初步考虑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鉴别诊断可排除:海绵窦区肿瘤;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糖尿病痛性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眼肌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眼肌麻痹型偏头痛;Foxi综合症。

诊疗经过初步治疗:使用地塞米松针剂10mg静滴QD治疗,同时予保护胃粘膜、补钙、补钾,甲钴胺针剂1000ug 静推QD营养神经治疗。

治疗9天后:头痛、眼睑下垂、视物重影有好转,仍有睁眼困难、视物模糊、头晕。

查体左眼眼球内收,上下视受限,水平侧视、下视有重影,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

眼肌麻痹教学查房

眼肌麻痹教学查房
可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3)一个半综合征
常见于脑干腔隙性梗死或多发性硬化。 30
(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 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 内侧纵束上行纤维。
表现为双眼向对侧注 视时:
1.患侧眼球不能内收 2.对侧眼球可以外展, 伴有单眼眼震 3.辐辏反射正常
向外下方活动受限 2、下视时出现复视。
24
(3)展神经麻痹:
1、患侧眼球内斜 视,外展运动受限 或不能, 2、复视。
常见于桥脑肿瘤及缺血性病变、鼻咽癌颅内转移、岩骨尖骨折等。 因展神经在脑底行程较长,在高颅压时常受压于颞骨岩尖部,或受牵 拉而出现双侧麻痹,此时无定位意义。
25
动眼、滑车及展神经合并麻痹很多见,此时眼 肌全部瘫痪,眼球只能直视前方,不能向任何方向 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9
动眼神经核群

正中核 外侧核
E-W核
10
外侧核
包括:内直肌核、下斜肌核、上直肌核、上睑提 肌核
外侧核为运动核,左右各一,位于中脑四叠体上 丘水平的导水管周围腹侧灰质中,支配上睑提 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11
正中核或称佩利阿(Perlia)核
位于中线上,E-W核之间,不成对,发出动 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到达两眼内直肌,主管两 眼的辐辏运动。
• 是人们建立深度、立体视觉的基础。
单眼复视
• 由于一个物体同时落在一眼视网膜的两个 不同部位所引起。特点:遮盖一眼时复视 不消失。
• 病因: • 光学性:屈光不正、重瞳症、瞳孔根部离
断、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初期、角膜混 浊等。
• 视投射性:斜视的早期或斜视矫治后(视 网膜对应点重新建立的初期)。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科普宣传PPT课件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科普宣传PPT课件

谢谢观看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增强身体 抵抗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期体检可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如何预防?
管理慢性病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降低并发症风 险。
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如何预防?
避免外伤
在运动和日常活动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减少 眼部外伤的发生。
佩戴适当的护目镜在高风险活动中尤为重要。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单眼双上转肌麻痹?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单眼双上转肌麻痹?
什么是单眼双上转肌麻痹? 定义
单眼双上转肌麻痹是指一只眼睛的上直肌和下直 肌功能失常,导致眼球运动受限。
此病症可影响视线的对准和双眼的协调性。
什么是单眼双上转肌麻痹? 病因
可能由神经损伤、脑卒中、外伤或某些疾病引起 。
了解病因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单眼双上转肌麻痹?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视物模糊、眼球运动受限、头痛等 。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早期发现可避免并发 症。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患者群体
任何年龄段均可能受到影响,但老年人及有 相关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早期准确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如何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等,具体方 案应根据患者情况定制。
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
如何诊断和治疗?
康复训练
通过眼部运动和视力训练帮助恢复眼球运动 功能。
持续的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 要。
如何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是一种因为一只眼部肌肉不能使眼球正常转动的眼科疾病,那么现代医学上对于单眼双下转肌麻痹有哪些好的治疗方式呢?下面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和大家一来学习一下单眼双下转肌麻痹的相关知识。

病因
单眼双下转肌麻痹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从手术中发现部分先天性麻痹患者下直肌发育不良,肌肉窄,肌张力明显减低,肌附着点较正常远。

一部分患者肌肉纤维化,上直肌大多挛缩无纤维化,先天性发病原因与下直肌和下斜肌发育不良有关。

后天性麻痹患者多有外伤和眶内炎症病史。

临床表现
1.眼位
第一眼位时患眼呈上斜位,上斜度为10~80△不等,多数大于20△。

可合并外斜视和内斜视,外斜度为10~60△,内斜度为30~60△。

2.眼球运动
患眼外下转、下转及内下转均明显受限。

同视机检查主要表现在左下方和右下方位健眼低于患眼。

3.上睑下垂
部分患者患眼注视时健眼假性上睑下垂。

4.视力
患眼可合并弱视和屈光不正,此种弱视多为中、重度弱视。

5.复视
后天性患者有复视存在而无弱视。

此种复视的特点为:若下直肌麻痹占优势,第一眼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