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枝腐病

合集下载

杨梅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杨梅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莲都区位于我国浙江省的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杨梅是当地的主要种植水果之一,现有的种植面积大约有1100多亩,年总产量为1200吨左右。

主要栽培的杨梅品种有:早色、迟色以及细叶青等等,近几年也在不断引进东魁等品种。

当地黄村乡是莲都区最早发展的杨梅种植区,种植的历史十分悠久,种植面积占全区面积的10%。

然而在杨梅种植大面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病害,这些病害在损害杨梅品质的同时,还对其销售量和价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杨梅病害进行防治是莲都区当地种植人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杨梅干枯病害干枯病通常发生于盛果期的杨梅果树中,对叶片以及枝条的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干枯病的病斑会从叶尖一直蔓延到叶缘,在最初的阶段,病斑在叶片上呈现红褐色的针尖状小点,随着病害发展的不断严重,病斑会不断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发展到枝条上会形成红褐色的病斑,与健康枝条部位存在明显的裂痕。

在干枯病害发展到后期阶段时,病斑会产生非常面积的黑点,患病枝条的上部叶片会变得褶皱,并且生长十分缓慢,甚至还会出现落叶落果的情况。

当病害在枝干发生一周之后,枝干就会出现明显的枯萎现状。

通常情况下干枯病的病菌会从杨梅果树枝条的伤口处入侵,等到树木生长趋势衰弱的时候才会发生发生病害,病害发生的轻重与树木的生长趋势有直接关系。

防治措施:对于杨梅干枯病害,种植人员需要确保果园保持足够的通气量和透光度。

等到杨梅果树进入盛果期之后,就要及时补充大量的有机肥和草木灰,以此来增强树木的生长态势,加强病害的抵抗能力。

同时还要对病枝及时去除并烧毁处理,对病原菌进行彻底清除。

在清除过程中可以采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或者是浓度为50%的多菌灵600倍~800倍溶液,此外还可以通过合适比例的波尔多溶液来连续喷洒,以此来对干枯病害作出提前预防,有效阻挡病原菌的入侵。

2、杨梅根癌病害杨梅根癌病害也被称作为梅疮,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害主要会危害到杨梅果树的小枝条或主体树干,优势还会发生于背后梢上。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病害
1. 杨梅炭疽病
杨梅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病原真菌传播。

病害
初期,叶片和果实表面出现黑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炭疽病斑,严
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坏死。

防治方法包括及早发现病害,及时清除
病害部分,使用炭疽病防治剂进行喷洒。

2. 杨梅白粉病
杨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害发生后,杨梅叶片
上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叶片会变黄并脱落。

预防措施包
括定期清除杨梅树周围的杂草,保持通风良好,使用白粉病防治剂
进行喷洒。

3. 杨梅霜霉病
杨梅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主要由霜霉菌引起。

病害发生后,叶片上会出现灰白色霜粉,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杨梅树周围的落叶和杂草,保持通风良好,
使用霜霉病防治剂进行喷洒。

虫害
1. 杨梅小食心虫
杨梅小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杨梅果实为食。

害虫
会在果实内挖洞,导致果实变形和腐烂。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监测果实,发现病虫害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

2. 杨梅叶螨
杨梅叶螨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在杨梅叶片上产卵并吸食叶汁,导致叶片黄化、瘪皱和枯萎。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杨梅树周围的
落叶和杂草,及时喷洒杀虫剂。

3. 杨梅潜叶蛾
杨梅潜叶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寄生在杨梅树的叶片上,损害
叶片和嫩枝。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杨梅树周围的杂草,及时喷洒
杀虫剂。

以上是杨梅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杨梅种植者应该定期巡
查和防治,保证杨梅的生长和产量。

杨梅根腐病与干枯病的防治

杨梅根腐病与干枯病的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02
选用生物农药防治干枯病,如井冈霉素等。
强化树体管理
03
通过修剪、疏果等措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树体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发生

.1 增强树势
科学修剪
通过合理修剪,增加树体通风透光性,促进树体生长。
合理负载
控制树体负载量,保持树体健壮生长。
防寒保暖
做好冬季防寒保暖措施,减少树体冻害,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病状特点
初期病斑呈淡褐色,随后逐渐变暗褐色,病健交界处呈红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 不明显,表面有细小的黑点。当病斑绕枝一周时,会导致枝条枯死。
04
杨梅干枯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改良酸碱度
通过施用硫磺粉或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以降低发病率。
02
精整土地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
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
用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树体喷洒
在杨梅树体上喷洒化学药剂,以防止根腐病的扩展和传播。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如苯醚甲环唑等,进行防治。
03
杨梅干枯病的症状与诊断
杨梅干枯病的症状
01
叶片枯黄
杨梅树叶片逐渐失去绿色,变得枯黄,有时出现早期脱落现象。
02
枝条枯萎
病菌侵染树体后,沿着枝条向上扩展,导致枝条逐渐枯萎。
03
树皮开裂
病菌侵害杨梅树皮后,可能会导致树皮开裂,进而引起水分散失,影
响树体生长。
杨梅干枯病的诊断
发病时间
多在春季和秋季发病,特别是在3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两个时间段内较为常见。
发病部位

杨梅树受病害侵染该怎么办?杨梅树常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杨梅树受病害侵染该怎么办?杨梅树常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杨梅树受病害侵染该怎么办?杨梅树常见【常见问题】杨梅树受病害侵染该怎么办?【专家解答】杨梅树的全身都是宝,根、枝、叶、果、核均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而杨梅树是极具种植价值的一种果树。

但是在杨梅树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常见的有杨梅癌肿病、褐斑病、干枯病、枝腐病、赤衣病、小叶病等,影响杨梅树种植的产量和效益,需及时防治。

现将杨梅树常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杨梅癌肿病症状:杨梅癌肿病又名杨梅疮、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

以危害枝干为主,发病初期出现乳白色的小突起,表面光滑,后逐渐增大成肿瘤,表面变得粗糙或凹凸不平,木栓化,质坚硬,瘤呈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0cm以上。

一个枝条上肿瘤少者1~2个,多达5个以上,一般在枝条节部发生较多,对枝条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病原菌在树上或残枝的病瘤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细菌从瘤内溢出,通过雨水、空气、接穗和昆虫传播只能从伤口侵入,以6~8月发病最多。

防治方法:防治上可采取剪除除病枝、避免枝干擦伤及在病枝上剪取接穗。

在杨梅采后及时喷洒1:2:200波尔多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2000型1000倍液或10%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

还需刮净病斑,然后伤口涂硫悬浮剂加402抗菌剂(843康复剂)100〜200倍液,也可用石硫合剂涂布伤口。

二、杨梅褐斑病症状:杨梅褐斑病又名炭疽病,俗称杨梅红点。

属真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囊果。

病斑多时叶片干枯脱落,重者全株落光或树体死亡。

病菌在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到5月初,病菌随雨水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潜伏期较长,到8月中、下旬才出现病斑。

该病1年发生1次,无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剪除病叶、枯枝,多施有机肥和钾肥,排水要良好。

喷洒80%大生M-45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

杨梅的主要病虫害及冬季清园防治措施

杨梅的主要病虫害及冬季清园防治措施

3 清 园 措 施 防 治
以 杨 梅树 休 眠 时 期 , 1月 初 ~翌 年 2 2 月中 旬 均 可进 行 。 通 过 对 杨 梅 园彻 底 地 清 园 ,可 减 少 来 年 7 %以 上 的 病 虫 危 0 害。 首 先 ,剪 去 病 虫枝 、 枯 死 枝 、衰 弱 枝 , 清 扫 落 叶 ,并 及时烧毁 ,以消灭部分越冬病虫 。用 晶体石 硫合剂溶液或

作 者 简 介 :葛有 良 (95 16 -),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 白蚊
的 防治 和 杨梅 种 植 技 术 研 究 。
一1 1— 5 源自2 为害杨梅 的主要 虫害
介 壳 虫 类 :以 雌成 虫和 若 虫 群 集 附 着 在 3 生 以 下 的杨 年 梅 枝 条 及 叶 片 主 脉 周 围 、 叶 柄 上 吸 取 汁 液 。嫩 枝 被害 后 ,
表皮皱缩 ,秋后干枯而死 ;叶片被害后 ,呈棕褐 色,叶柄 变 脆 ,早 期 落 叶 ;树 枝 被 害后 ,生 长 不 育 ,树 势衰 弱 ,4 月
施是 冬 季剪除 病枝 ,集 中烧 毁 ,萌芽 前喷洒 石硫 合 剂溶
液。
杨 梅 干 枯 病 :冬 季 ,用 波 美 0 5 度 石 硫 合 剂 喷 洒 于 . ~2 枝干 上 可 防 止 病 害发 生 。
杨梅枝腐病 :为害杨梅枝干 的皮 层 ,尤以老树 的枝 干 上发病较多 ,致使枝干腐烂 ,树体早衰。
下 旬 ~5 上 旬 出现 大 量 落 叶 、枯 枝 ,为 害严 重 时 杨 梅 全 株 月 枯 死 。 它 是 以 受 精 的 雌 成 虫在 枝 条 或 叶 片 上 越 冬 。每 年 l 1 月 ~次 年 1 ,用 3 波 美 度 的 石 硫 合剂 喷 雾 ,既 可 杀 死介 月 ~5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杨梅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杨梅果味道酸甜可口,颜色鲜红可爱,但在栽种的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是件不堪烦忧的事情,为了让杨梅快快结果,快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梅常见病虫害和其防治方法吧。

杨梅病害褐斑病症状感染褐斑病的叶片表面会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小点,随染病加深,叶片边缘逐渐呈褐色或灰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变成浅红褐色或灰白色,上面散生着病菌子囊孢子,病叶最后干枯脱落。

褐斑病防治方法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木抵抗力,及时排除树盘积水;每年初春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减少病原枝条;若已经感染病菌,可喷洒稀释1000倍的多菌灵。

癌肿病症状感染杨梅癌肿病的枝条会产生乳白色的小突起,突起表面光滑,一般多在枝节部位发生,会造成肿瘤以上的部位枯死;树皮粗糙开裂,凸凹不平,会引起树木早衰,严重时会引起全株死亡。

癌肿病防治方法注意保护树体,尽量减少树木上的伤口,要尽量避免给树木造成机械损伤,防止病菌侵入感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的抵抗力。

根腐病症状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菌丝侵入维管束导致其褐变坏死,严重时导致全树生长衰亡。

叶色淡绿(青枯),逐渐变为红褐色脱落,偶剩少数枝叶,但次年不能萌芽生长。

根腐病防治方法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挖除并烧毁发病植株,避免进一步传播蔓延;注意杨梅不要与桃、梨、李等树混植。

杨梅虫害松毛虫为害症状松毛虫可以危害多种林木,初孵的幼虫喜欢聚集在新梢嫩叶上,不过蔓延的能力很强,容易造成分散食害,严重时叶片仅剩叶脉。

松毛虫防治方法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成虫趋光性较强,可以用灯光诱杀。

避债虫为害症状避债虫主要危害杨梅的新梢嫩枝,会咬碎叶片并导致嫩芽嫩枝死亡。

避债虫防治方法对于初孵幼虫应该及时捕杀,用稀释100倍的敌百虫溶液喷施。

卷叶蛾为害症状卷叶蛾幼虫喜欢在杨梅的新梢嫩叶片上吐丝裹叶,造成叶片卷曲将其幼虫裹在叶片中,其后幼虫在卷叶中蚕食叶肉,结茧化蛹越冬。

杨梅容易枯枝死树的8种病因鉴别与防治意见

杨梅容易枯枝死树的8种病因鉴别与防治意见

杨梅容易枯枝死树的8种病因鉴别与防治意见病虫害防治1. 缺素缺硼、缺锌、缺钾、缺镁、缺磷、磷锌拮抗是导致杨梅枯枝死树的最重要因素。

(1)缺素症状缺硼。

树冠顶端出现停止生长现象,新梢簇生,叶小色暗。

部分黄化叶有紫红色特征。

有些叶片褐化现象严重,呈典型的“猪肝叶”。

缺锌。

叶小簇生,叶面两侧出现斑点,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育期推迟。

缺钾。

叶片边缘黄化、焦枯、碎裂,脉间出现坏死斑点,整片叶有时呈杯卷状或皱缩,褐根多。

缺镁。

老叶先端开始黄化,叶缘两侧中部出现黄色条斑。

严重时有可能全树黄化并先后落叶。

(2)防治意见三元复合肥、尿素、硼砂、磷肥等是当前杨梅肥力补充的主要来源,且具有持续性、稳定性施用的明显特征。

这些肥料的长期使用易造成矿质营养盈亏不均,有的甚至会出现单盐毒害,从而导致枯梢。

农民习惯施用国产和进口的各类复合肥。

这些复合肥N、P、K的元素含量没有检测过,若是按设计要求的N:P:K=15:15:15,那么磷、氮的含量就明显超标。

杨梅的根系都有生物固氮的本能,一般情况下,杨梅不用补氮,而磷素的需求量也较少,若按上述比例施用化学元素,将会导致营养元素吸收严重不合理。

笔者在临海有机杨梅试验生产基地试验多年,发现N:P:K的比例为0.8:0.3:3,实际含量以果实收成50千克/株计,氮素0.8千克、磷肥0.3千克、钾肥3千克,且硼0.45毫克/千克、钙130毫克/千克、镁50毫克/千克。

因此,生产上应该选择以有机肥为基肥,补充元素以硫酸钾为主要肥料,硼、锌、钙、镁等元素视作微量元素在凭经验判断无效的前提下,应酌情取样到相关机构检测,缺什么补什么。

不过,凡是缺素症是可以修复的,死树不会侵染健树。

2. 多效唑危害(1)症状施用多效唑后的典型特征是小叶、卷叶、枝条细弱,花多果多小果多,继而在采收前烂果多。

长期超剂量施用多效唑的植株,会持续发生枯枝死树,但不会侵害其他植株。

从细胞组织分析,叶片厚度变小,栅栏组织紧密程度降低,海绵组织细胞紧缩,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密度明显增大,与正常细胞相比,呈失水皱缩状;正常细胞则较为饱满,且排列整齐。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杨梅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杨梅癌肿病症状特征主要危害枝干,初期在被害枝上产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后渐扩展形成肿瘤,表面凸凹粗糙不平,木栓质变坚硬变成褐色或黑褐色,严重时造成病枝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在病枝肿瘤组织中越冬,随种苗传播。

雨季湿度大,肿瘤表面溢出菌脓,随雨水传播,从寄主叶痕或伤口侵入,潜育期在20-30天。

发病后又产生菌脓不断的随雨水传播进行二次侵染,造成大面积流行。

在云南的种植期,初侵染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第二次发病高峰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特别是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套种其它作物的杨梅园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冬季修剪清园后,用物美价廉的1:2:150的波尔多液进行整株喷雾,用药渣涂白树的主干,做保护性防治。

2、开花和采收期,杜绝喷洒农药,以免造成落花落果和成熟期对果实的污染杨梅褐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浅红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直径4~8毫米。

后期在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子囊果。

当叶片上有较多病斑时,病叶就干枯脱落,受害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仅剩秃枝,直接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

病原据方华生等研究认为,该病菌属子囊菌亚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的真菌引起的,学名是 .,病菌的子囊果埋在表皮下,孔口突出在表皮外,球形或扁球形,直径是60~80微米,孔口直径约7微米,内含8个子囊孢子,它在子囊内排成两行,无色、双胞,长椭圆形,成熟时上胞钝圆稍宽,下胞稍尖,分隔处稍狭缩,大小为17~22微米×4.3~4.8微米。

发生规律病菌以子囊果在落叶或树上的病叶中越冬,次年4月底至5月初,子囊果内的子囊孢子成熟,下雨后释放出来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

子囊果散发子囊孢子的时间较长,从5月中旬到6月下旬,在病叶中均可查到子囊孢子。

该病菌侵入叶片组织后,潜伏期可达3~4个月,在7~8月高温干旱时停止蔓延,8月下旬出现新病斑,9~10月病情加剧,并开始大量落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梅枝腐病
杨梅枝腐病,是引起枝条腐烂的真菌性病害,在老树上发生较多。

病害严重时枝干腐烂枯死,使树体提早衰败。

症状与危害:病部初期呈红褐色,略隆起,用手指压病部即下陷。

后期病部干缩,变为黑褐色,更向下凹陷。

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子座,在小黑点上部有很细长的刺毛。

天气潮湿时,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可从孔口溢出乳白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

病原传播:病原是一种真菌。

主要以雨水和流动水滴传播,天气潮湿,树体衰老时发病严重。

分生孢子器吸水后可从孔口溢出分生孢子角而传播。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和各种钾肥,增强树势,使树体提高对病菌的抵抗力。

(2)修剪病枝,集中烧毁。

对剪除枝条后的伤口,涂抹402抗菌剂50倍液,使伤口提早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