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分析规定

合集下载

MSA规定

MSA规定

1. 目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设备、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数据的测量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机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购的和受控在用的测量设备和仪器,但不包括具有破坏性测试的检测设备,如耐压仪、匝间机等。

3. 在以下情况下需进行MSA分析3.1 新购检测设备、仪器在鉴定之后3.2 检测设备、仪器重新鉴定之后3.3 检测设备、仪器在维修之后4. 职责4.1 质量部门4.1.1 负责制定MSA分析计划,并下发到相关部门4.1.2 负责监督检测设备使用部门提供的MSA分析数据取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1.3 负责本部门检测设备的MSA的分析。

4.1.4 对分析结果提供改进机会4.1.5 负责提供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的标识及其方法。

4.2 检测设备使用部门4.2.1 负责根据质量部门的MSA分析计划按时对检测设备进行MSA分析4.2.2 按质量部门提供的标识要求对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进行进行标识。

5. 5. MSA分析(Gage R&R)判断标准5.1 5.1 当R&R%≤ 20%时,检测设备可正常使用;5.2 5.2 当R&R%≥ 30%时,检测设备须停止使用,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3 5.3 当20%<R&R%<30%时,检测设备可使用,但同时须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6. MSA分析程序:6.1 质量部门根据所需进行MSA分析的测量设备、仪器制定分析计划,并下发到相应部门。

6.2 各检测设备使用部门根据MSA分析计划,按时对分析数据进行取样,并记录。

然后根据表WXF7-086和WXF-087进行MSA分析,即检测设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Gage R&R)分析。

分析结果由检测设备使用部门保存。

数据取样的具体要求为:6.2.1 测试前要求确保采集数据的量具已检定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对确达不到要求但要做MSA分析量具,可在提供数据表中注明相关信息。

MSA管理规定

MSA管理规定

MSA管理规定受控状态:发放编号:发布日期2023年1月20日实施日期2023年1月25日有限公司发布修订履历表1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确保测量数据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测量系统分析(MSA)的管理。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管理。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定义4.1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是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5管理内容5.1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和时机5.1.1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控制计划中所识别的每种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

5.1.2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1)APQP过程中“产品和过程的确认”阶段,按“过程的设计和开发”阶段确定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进行。

2)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测量系统分析。

每年12月底前,质量部制定下一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3)对新购置的与现有不同的测量设备,由品管部组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其他情况:如顾客要求;对测量结果有异议时;质量改进需要等。

5.2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特性5.2.1位置变差1)偏倚: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测量结果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线性:在整个测量范围(量程)内偏倚大小的变化。

3)稳定性:在某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5.2.2宽度变差1)重复性:同一评价者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多次测量获得的测量变差。

通常被称为E.V.一设备变差,系统内变差。

2)再现性:不同评价者使用同一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多次测量获得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通常被称为A.V.一评价者变差,系统间变差。

5.3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5.3.1评价者:必须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员中选择。

5.3.2样件:必须从过程中选择,并且该样件能代表整个生产作业范围。

MSA分析管理规定

MSA分析管理规定

MSA分析管理规定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4.术语和定义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移(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测量,且评价人之间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看到或知道。

5.职责5.1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制定:质量部。

5.2 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和数据的收集:使用单位。

5.3 数据收集后之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质量部。

5.4 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之结果评价和审查:新产品项目组。

6.工作内容6.1在控制计划中选择和配备的量具分辨率应达到公差的十分之一或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的要求。

6.2试生产阶段,凡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同时包括:6.2.1新购和更新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用于控制计划中的量具。

6.2.2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位置移动,并经重新校准。

6.2.3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经周期检定不合格,通过修理并经重新校准合格的量具。

MSA分析管理规定

MSA分析管理规定

MSA分析管理规定MSA分析管理规定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4.术语和定义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移(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以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测量,且评价人之间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看到或知道。

5.职责5.1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制定:质量部。

5.2 测量系统分析所需涉及到的产品测量工作和数据的收集:使用单位。

5.3 数据收集后之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质量部。

5.4 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之结果评价和审查:新产品项目组。

6.工作内容6.1在控制计划中选择和配备的量具分辨率应达到公差的十分之一或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的要求。

6.2试生产阶段,凡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均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同时包括:6.2.1新购和更新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用于控制计划中的量具。

6.2.2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位置移动,并经重新校准。

6.2.3用于控制计划中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经周期检定不合格,通过修理并经重新校准合格的量具。

测量系统分析(MSA)规范

测量系统分析(MSA)规范

1、目的提供一种评定测量系统质量的方法,从而对必要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本公司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均能满足于正常的质量评定活动。

2、范围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3.1APQP小组确定MSA项目。

3.2质量部主管定义测量方法及对数据的处理和对结果的分析。

3.3检验员完成测量系统的内规定的数据收集。

4、定义4.1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2测量系统:是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环境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4.3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4.4稳定性: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4.5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用一位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4.7再现性: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4.8零件间变差:是指包括测量系统变差在内的全部过程变差。

4.9评价人变差: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4.10总变差: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4.1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判断通过/不通过的装置。

5、工作程序5.1 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时机5.1.1新产品在生产初期,参见《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程序》5.1.2控制计划中指定的检验项目每年需做MSA。

5.1.3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要求进行。

5.1.4测量系统不合格改善后需重新进行分析。

5.2测量设备的选择a) 有关人员在制定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时,应选择适宜的测量设备,既要经济合理,又要确保测量设备具有足够的分辩率,使用测量结果真实有效。

b) 选择测量设备时,建议其可视分辩率应不低于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即可取过程公差的十分之一,例如:特性的变差为0.1,测量设备应能读取0.01的变化),关键特性可按此规定选择合适精度的测量设备。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规定

测量系统分析MSA管理规定

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1. 目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保证测量设备、仪器测量的可靠性,提高数据的测量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机会。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新购的和受控在用的运行于稳定条件下的测量设备和仪器。

3. 职责3.1 质量部门3.1.1 组织制定MSA分析计划,并下发到相关部门。

3.1.2负责组织本部门检测设备的MSA的分析和改善。

3.1.3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完成MSA的分析。

3.1.4 负责提供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的台帐、标识及其方法。

3.2 检测设备使用部门3.2.1 依据MSA分析计划按时对检测设备进行MSA分析。

3.2.2 对已进行MSA分析的检测设备进行标识。

4.相关释义4.1重复性:由同一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获得的测量结果的变差。

4.2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操作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性能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3 GRR:即重复性和再现性的综合值。

4.4偏倚:是测量结果对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是指用更高精度测量的结果或公认的结果。

4.5线性:是在量具的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差值。

4.6稳定性:又叫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者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5.1 MSA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质量控制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MSA),分析方法,可以选择以上(重复性、再现性、GRR、偏倚、线性、稳定性)任何一种或多种。

经客户允许和内部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分析方法。

一般选择GRR分析方法(计量型)和小样法(计数型)。

5.2计量型量具常用分析方法5.2.1R&R分析方法有两种a、采用“极差法”,典型用法是,选择两名评价人和五个零件,每人对零件测量一次。

记录测量结果,然后通过计算可以得到GRR和%GRR。

b、采用“均值—极差法”,做法是见“5.3计量型量具R&R分析(均值极差法)”。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

MSA管理规定---计量型_计数型_复杂型_量化过度型等4种测量系统分析1.⽬的保证公司有效展开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保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提⾼测量数据的质量,并为改进提供⽀持。

2.适⽤范围在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于测量产品的特性与性能的测量系统。

3.引⽤⽂件《测量系统分析》第三版。

4.术语定义4.1.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4.2.量具:任何⽤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4.3.测量系统:⽤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员的集合,⽤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4.4.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基准或零件的单⼀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4.5.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4.6.重复性(EV):是由⼀个检验员,采⽤⼀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零件的同⼀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4.7.再现性(AV):是由不同的检验员,采⽤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零件的同⼀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4.8.零件变差(PV):不同零件之间的变差,零件在多⼈多次同⼀个量具测量出的平均值的变差。

4.9.总变差(TV):测量值与真值(基准值)之间的总变差。

4.10.检具能⼒:由检测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与检验特性的公差的⽐例关系确定.5.职责5.1.质量部负责并组织研发、⽣产等测量系统涉及⼈员实施测量系统分析5.2.新产品开发APQP⼩组成员评价测量系统的可接收性,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根据测量,在检验基准书上配置合适的量检具6.⼯作程序6.1.测量系统的分类6.1.1质量部组织确认测量系统类型,类型包括计量型测量系统、计数型测量系统、复杂测量系统、量化过度测量系统。

6.1.2质量部组织确认需要研究的范围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MSA测量系统分析规范

MSA测量系统分析规范

质量管理系统品保部量测系统分析(MSA)作业规范PAGE 3/9 REV E 一目的:评估量测系统之量测能力,并以此统计分析结果作为对操作者、量测设备变异状况之改善参考。

二范围:适用于PCBG产品事业处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之量测设备。

三周期规定:仪器MSA周期同仪器校正周期。

四职责:4.1 使用单位:负责资料搜集。

4.2 品保仪校室:负责量测分析及归档。

五作业流程:六作业方法:6.1 定义:6.1.1 量测系统构成要素:量具,设备(软、硬件);操作(人员、过程);测试环境;待测试件。

6.1.2 鉴别力:量测系统发现并真实地表示被测特性很小变化的能力。

6.1.3 重复性(Repeatability):又称量具变异,指同一量具,同一位作业者,量测相同零件的相同特性数次所产生测量数据之变异。

6.1.4 再现性(Reproductability):又称作业者变异,指不同作业者使用相同量具量测相同零件之同一特性数次,所得到操作者量测数据平均值间的变异值之差。

6.1.5 稳定性:又称为漂移是量具在不同时间,量测相同零件之同一特性所得之变异(在人相质量管理系统品保部量测系统分析(MSA)作业规范PAGE 9/9 REV E(70*40mm)6.8.7 标签张贴位置应以不影响现场仪器使用,易识别不易破损丢失为原则。

七附属文件:7.1 量具再现性和重复性数据表 BQQA08004-0017.2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BQQA08004-0027.3 量具线性分析评估表 BQQA08004-0037.4 量具偏倚性评估表 BQQA08004-0047.5 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 BQQA08004-005八实施与修订:本作业规范呈主管核准后实施,修订亦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XXX 有限公司
质 量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Quali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M S A 分析规定
(依据GB/T19001-2016 idt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标准而制定) (依据GB/T24001-2016 idt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而制定)
YY-QG-06 (第A/0版) 拟编: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二0一八年六月八日 实施日期:二0一八年六月八日
地址:中国. 福建. 厦门XXX 电话:++86-592-XXX 传真:++86-592-XXXX
受 控 状 态 发 放 编 号
邮政编码:361000
MSA分析规定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价的方法,通过测具、量具再现性与重复性的分析,量化产品、量具、评价人之间的变异量。

本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所用测具、量具以及顾客所要求的测量仪器。

2.术语
2.1量具:对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2.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2.3再现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如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测量平均值变差。

2.4重复性:测量一个零件的某特性时,一位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的变差。

2.5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2.6线性:量具预期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别。

2.7偏倚:测量观测平均值与该零件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的标准平均值之差值。

3.职责
3.技术品质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

4.工作程序
4.1做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4.1.1产品试制阶段
4.1.2顾客要求时
4.2分析准备
4.2.1决定进行分析的产品、尺寸及量具。

4.2.2决定参与分析的测量人数,至少2人。

4.2.3决定测量的次数:至少2次。

4.3数据汇集方法
4.3.1准备要分析的量具;
4.3.2取任何同一批零件5~10件,并进行编号(编号不可让评价人知道——盲测);
4.3.3将该量具的评价人分为评价人1、评价人2,轮流测量直到测量完毕;
4.3.4测量数据由非测量者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4.3.5各测量者的测量数据避免给测量者得知,避免造成测量结果互相影响。

4.4数据计算
4.4.1计算公式
重复性:EV=K1×R
再现性:AV=√[(X DIFF×K2)2×(EV2/nr)]
重复性和再现性:R&R=√EV2+AV2
零件变差:PV=K3×R P
总变量:TV=(R&R2+PV2)
%总变差(%TV):%EV=100(EV/TV)
%AV=100(AV/TV)
%R&R=100(R&R/TV)
%PV=100(PV/TV)
注:K1——重复性系数
X DIFF——不同评价人所测量平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
K2——再现性系数
n——被测量零件的个数
r——每位评价人测量的次数
K3——零件变差系数
4.4.2计算各平均值、极数、各极差平均值、Rp、X DIFF、EV、AV、R&R、PV、TV、%EV、%AV、%R&R、%PV等数据并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内。

4.5数据分析及判别标准
4.5.1再现性〉重复性
原因:量具需加以保养;产品的变差出现异常;量具的夹紧装置或定位不一致。

4.5.2再现性〈重复性
原因:量具的校正未落实;评价人对量具使用不熟;可能需要辅助仪器协助评价人使用量具。

4.5.3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可接受准则
a.低于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b.10%至30%的误差:表示该测量系统可以接受或不接受,取决于测量系统的重要性、修理费用等
因素。

c.大于30%的误差:表示该测量系统不可以接受,必须加以改进。

4.6计数型量具
4.6.1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

4.6.2选取10只零件进行,两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两次测量所有零件,结果记录于计数型量具研究表格,符合规范限值的零件,记G(G=GO),不符合规范限值的零件,记NG(NG=Not+Go)。

4.6.3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个零件四次)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

5.相关文件和记录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量具重复性和再行性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