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思考_肖飞

合集下载

循证医学对精准医疗的启示及应用研究

循证医学对精准医疗的启示及应用研究

循证医学对精准医疗的启示及应用研究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基因组及其他个人特征的医疗方式,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生物信息和环境因素,以实现个性化的医疗诊断、治疗和预防。

精准医疗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更为精确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而循证医学则为精准医疗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医疗模式,依靠严谨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通过评估和整合最新的研究证据,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旨在通过有效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错误,并使患者受益。

循证医学与精准医疗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精准医疗依赖于大规模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生物信息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识别个体的风险因素、疾病预测和治疗方案选择。

而循证医学提供了评估这些生物信息与疾病关联程度的科学方法和实践指南。

首先,循证医学可以为精准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

通过搜集、评估并整合各类研究,循证医学为精准医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结果和临床试验的指导。

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医生在精准医疗的应用中,更好地理解与特定疾病相关的基因组和生物标记物,并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循证医学的证据层级体系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避免不必要的试验性治疗。

其次,循证医学可以帮助精准医疗更好地进行预测和预防。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医生可以确定个体的风险因素和患病概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循证医学的实践指南和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针对特定风险人群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筛查和积极干预,以减少患病风险。

这种预测和预防的方法对于常见慢性病的管理非常重要,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

此外,循证医学对于精准医疗的教育和培训也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医疗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循证医学的研究技能。

循证医学的培训可以帮助医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增强他们对证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循证医学与临床思维

循证医学与临床思维

传统医学与循证医学
比较类别
证据来源
收集证据 评价证据 判效指标
传统医学
实验室研究
不系统、不全面 不重视 中间指标
循证医学
临床试验
系统、全面 重视 终点指标
诊治依据
医疗模式
基础研究
疾病/医生为中心
最佳临床研究证据
患者为中心
循证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 希波克拉底 :观察性研究 • 宋代的《本草图经》:人体试验验证人参效果 • 1747年苏格兰航海外科医生Lind
wwwchinacochraneorg两大核心医生正确地诊疗病人除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已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之外要卓有成效地解决病人的若干疑难问题还必须不断地更新与丰富自己的知识以及掌握新技能最佳证据不断寻找发现挖掘三方面资料参考当前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参照医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在检查病人过程中所得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临床医学是一个高度实践的科学医师的经验和技能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尊重病人的选择将病人的意愿提到很高的程度上循证医学四原则循证医学的五步法一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个要素pico原则population患者或患者群属于哪类患者或疾病exposures干预或暴露

病例讨论
• 目前的问题
– 诊断明确:脑梗塞。在溶栓时间窗内,是否进行溶栓? – 如果没有溶栓禁忌,选择溶栓的依据? – 就目前的医疗环境,如何进行沟通?
病例讨论
• 医生除了告诉家属这些治疗方法的好处外,还要解释使用 这些方法的风险 • 查找证据
– Http://www – /pubmed
ARBs CHARM LIFE Madrid ValHeFT Subtotal Total
0.1 0.2 0.5 1 2 5

循证医学作业范文(必备3篇)

循证医学作业范文(必备3篇)

循证医学作业范文第1篇循证医学是医学界近年提及率最高的词之一。

从临床、科研、教学到学术交流,从做什么检查、下什么诊断到给什么治疗……一些医师开口闭口都是循证医学。

似乎离了循证医学的医学,就不再是合乎时代的医学。

更有些人,虽然也将循证医学挂在嘴上,但实际上却觉得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之间仿佛隔着一层纱,透着些许“阳春白雪”似的高不可攀和神秘,提则提矣,懂却不懂,用更不用。

将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常挂于口,铭记于心,自然好。

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循证医学的真正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需要,所以产生循证医学到底是什么?这是李教授在讲学和接受采访过程中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

她说,如果要用最短的文字来描述循证医学,那就是――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从单因性疾病向多因性疾病改变,因此相应的治疗也就变成了综合性治疗。

在综合性治疗中,每一种干预措施可能都只产生很小的疗效,因此对其评价就必须要借助特定方法,即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

1948年,英国人进行了人类第一项链霉素治疗结核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证实链霉素疗效非常好。

如此确切的疗效,再加上如此严格的研究方法,使其结果很快得到公认。

从此,RCT被确立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最有效方法。

但是,尽管使用的都是RCT,不同研究者针对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

问题就这样产生了:每项RCT都号称是最高级别的证据,都是权威专家做出来的,那么,面对各不相同的结果,临床医师应该相信谁?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方法学应运而生。

方法学可以保证把应用相同干预措施治疗相同疾病的所有高质量临床研究都集中起来,最终拿出一个结论,从而来解决临床医师无所适从的问题。

循证医学的实施也需要一系列方法学来保驾护航。

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和质量控制需要方法学,以保证设计出来的试验是科学、真实、符合临床实际。

借助方法学,才能把世界上此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临床研究都收集起来,严格评价后进行质量评价,若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量化的结论,若不能做统计学分析,就拿出一个描述性结论。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循证医学心得体会

循证医学心得领会【篇一:医学文件检索心得领会】在学习医学文件检索这门课从前,我对有关文件方面的检索不过略知一二,有时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何呢?我的专业是重症医学科,我们的医治没有惯例,我们的操控没有规范(诚然切合临床基本技术规范),不一样的病种、同一病种的不一样病程发展阶段及病人的反响都是变化多端,这就需要你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判断病情进展,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重症医学科近几年刚才起步,知识更新很快,若你老是闷着头干,个人感觉你永久做不了一位好医生,更不用提名医 ,这就需要你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赶超信息时代,学会获得最新知识和研究成就,个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查新,从前提出循证医学,此刻还要做到转变医学,所以掌握文件检索的知识和技术能事半功倍,理论联合实践,实践又反应到理论,由表及里,由浅进深,才能掌控时代的脉搏,在病情变化从前得出判断,做到治未病之病,我怀着十分期盼的心情学完这门课程,要点是楚老师的仔细负责,耐心教课,风趣风趣,讲堂互动等讲课方式,我感觉学到了好多知识,从中获取了好多领会与心得。

学习了文件检索这门课程,我才发现,经过网络查找电子资源,我们能够查问到许好多多的实用文献,对我们的学习拥有相当大的作用,此外,还让我组成了借助这些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只需有需要,我就会在这些数据库中查问自己感喜好的东西,用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能够说,经过文件检索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好多我从前所不知道的东西,从前在需要学习资料的时候不知道在哪里找,而此刻完整不用茫然无眉目了,各样数据库所包含的强盛的检索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有中文的,外文的,有过往的还有未发布的,给我供给了很大的帮助。

经过对信息检索的学习,不只让我真实知晓了信息检索的深入涵义,更认识到如何选择正确的检索词来组成检索策略进行检索。

在实质检索进度中,仅需一个检索词就能够知足检索要求的状况其实不好多。

往常我们需要使用多个检索词组成检索策略,以知足由多观点组配而成的较为复杂课题的要求。

我国脑血管病Meta分析研究现状

我国脑血管病Meta分析研究现状

我国脑血管病Meta分析研究现状吴波;李晓娟【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6(016)002【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卒中;Meta分析;综述【作者】吴波;李晓娟【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脑血管病研究领域[1],自199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鸣教授作为首位中国通讯作者在Cochrane图书馆发表Cochrane 系统评价以来[2],迄今已有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发表。

这些关于脑血管病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脑血管病研究的发展。

在治疗性临床研究证据中,按照质量和可靠度进行分级,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是最高质量的证据[3]。

Meta分析是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合并和系统综述的方法,与传统综述有很大区别:传统综述以定性描述为主,带有较强的主观性;Meta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搜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确定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并对所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可以对有争议甚至矛盾的研究结果得出较明确的结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尽管Meta分析方法强化了统计分析方法的效果,分析了同类研究的矛盾结论及其可能原因,节省了研究时间和经费,但仍应注意并非所有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或其Meta分析结果均可靠,首要问题是纳入的原始研究的质量评价是否严格,如果未进行质量评价或原始研究质量较低,则Met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受到质疑[4⁃5]。

目前,我国脑血管病研究领域的Meta分析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相关研究,但存在部分研究质量低、研究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欠佳、有限的研究资源被浪费等现象。

笔者拟就我国脑血管病Meta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由之路--思考精准医学、循证医学及转化医学之间的协同关系

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由之路--思考精准医学、循证医学及转化医学之间的协同关系

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由之路--思考精准医学、循证医学及转化医学之间的协同关系肖飞【摘要】[ Abs tract] Since entering of 21st Century,two paradigm shif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edical science.The first is the birth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the second is precision medicine.Th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mproves the collaborations among the basic scientist, clinician, academy an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which pushes forward translations from basic scientific discovery to clinical application.However, focusing on regulatory approval as only goal and criteria, the effec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practice was far from satisfactory, and effective rate of most products are less than 50%in real world.Besides failure to bring in true values to patients, some new translated products add extra burden to the society, and in this case, the major beneficiary i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It is not surprised that the conclusions generated by clinical studies tends to be obscure, and sometimes, even misleading if the translational studies are based on inaccurate diagnostic criteria, arbitrated disease stag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It is time to reconsider the rational go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Instead of targeting at regulatory approval only, we should redefine the disease based on its molecular driver and underline mechanism.A new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needs to be developed by 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the precision medicine, i.e.preciseprevention, precise diagnosis, precise staging and precise evaluation of disease is pursued.Therefore, precision medicine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s the tool for practic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the pathfinder for realization of precision medicine.%进入21世纪,医学领域有两大理念革命诞生,第一个是转化医学,第二个是精准医学。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一、概括《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一文旨在探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对于患者治疗的重要性。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日常医疗实践,以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使读者深入了解如何在面对具体病患时,利用循证医学的思想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临床决策的科学化、个体化。

本文将强调,循证医学不仅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的关键途径。

本文将概括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1. 介绍循证医学的概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循证医学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实践理念和方法。

强调在医疗决策过程中依据最新、最可靠的科研证据进行临床实践。

其核心思想是将科学证据与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践方法。

它强调医生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通过科学分析和评价各种临床数据,循证医学能够确保医疗服务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有助于减少医疗决策中的主观性和偏见,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循证医学有助于医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决策,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最优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循证医学的应用也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不必要的医疗开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科学严谨的方法和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不断推动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在此背景下,《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案例》文章将对循证医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你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和看法

你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和看法

循证医学的理解和看法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实践方法,强调利用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来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在实践上,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在做出医疗决策时,必须根据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来进行评估和决策。

我对循证医学的理解是,它是一种科学的医学实践方法,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循证医学强调以证据为基础的决策,要求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来进行评估和决策。

在实践中,循证医学的核心步骤包括:
1.提出明确的问题:医生需要明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进行相关证据的搜索和评估。

2.检索相关的证据:医生需要从可靠的科学来源中检索相关的证据,包括科研论文、临床试验、系统评价等。

3.评估证据的质量:医生需要对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所利用的证据是可靠和有效的。

4.应用证据:医生需要根据评估结果,将最佳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5.监测效果: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循证医学是一种科学、可靠的医学实践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并改善患者
的治疗效果。

然而,循证医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获取高质量的证据、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性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思考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毆毆毆毆肖飞专家简介:肖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客座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客座教授,《康复生命新知》杂志采编总监。

师从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及器官移植专家Williams 教授。

自90年代起,专注免疫抑制剂的筛选及机理研究,获得美国两项NIH 基金,发表20余篇英文文章,参加4部英文专著编写,并主导完成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爱若华)的临床前、临床研究,于1999年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实践了从基础、到临床、到产业化、到市场及上市后再评价的全过程转化医学,并与中国肾脏病学医师合作,开发了来氟米特治疗狼疮肾炎的新适应症,并获国家批准。

转化医学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摘要】20世纪临床医学最大的进步,是从以个人经验及直觉为基础的传统个性化治疗,进化到基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数据的循证医学,如同一场革命,短时间内,改变了临床医师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模式。

但是,基于对疾病模糊的诊断、分期、评估而实施的临床研究,常常产生模糊的结论,远离临床实际,甚至起到误导作用。

许多疾病治疗指南的“半衰期”仅有10年。

学者们试图以“改良”来弥补当今循证医学的先天不足,但效果甚微。

因此,21世纪的今天,临床医学需要另一次理念的革命,超越循证医学,从分子生物学本质思考疾病,依据驱动因子将疾病重新分类,实现对疾病精准的诊断、分期、评估,以达到精准的预防及治疗,从而迈向精准医学的时代。

【关键词】循证医学;精准医学;理念革命A paradigm shift f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precision medicine Xiao Fei.Engineering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Anti-inflammatory Immune Small-molecule Drugs ,Suzhou 215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iao Fei ,Email :fx@cinkate.com.cn【Abstract 】The major progress achieved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20th century wa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intuition-based traditional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to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This transformation symbolized a revolution and ,in a short time ,led to critical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clinical thinking and the way of practice.However ,clinical studies based on fuzzy diagnostic criteria ,arbitrated stag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diseases ,tend to bring forth obscure conclusions being far away from real clinical practice ,and sometimes ,even misleading.It is not uncommon that the half-life of many guidelines for disease treatment relayed on the evidences of those obscure conclusions is only less than 10year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nate weakness of EBM ,scientists strived to modify the models ,but little effects have been got yet.Therefore ,a paradigm shift to exceed EBM needs to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in clinical medicine.We should reflect on the nature of disease from molecular biology ,and redefine the disease based on its molecular driver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 needs to be developed by 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of biomedical research.With pursuing to precise diagnosis ,staging and evaluation of disease in order to achieve preci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the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is coming toward us.【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ecision medicine ;Paradigm shift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4.03.002作者单位:215000苏州市抗炎免疫小分子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fx@cinkate.com.cn )2500年前,希腊医学大师希波克拉底创建了临床医学,以症状及身体部位命名疾病,以体液理论定义及诠释疾病,并以放血、催吐、生疱、导泻的方法平衡体内四种体液、排解毒素,让机体的自然法力战胜病魔。

医师根据病情与体重,凭经验及主观判断,将患者放血至晕厥,即达到个性化治疗疾病的目的。

个性化治疗成为主流方式及医师水平的标志。

伴随着微生物的发现,以及麻醉、消毒、疫苗等医学技术的发明,在疾病面前,人类不再束手无策,一批医学科学家开始崛起。

进入20世纪,随着教学医院的普及,基于解剖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大规模接种疫苗、大范围使用抗生素、轰炸式地进行抗肿瘤化疗……。

然而,由于对疾病本质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科学发现并未运用于临床,传统个性化治疗的理念没有根本改变,仍凭借医师个人的直觉及经验,局限于调整剂量、频繁换药的手法,经历着尝试及错误(trial and error)的循环,临床诊断失误(误诊及漏诊)率高达15%。

“个性化治疗”这一美好的初衷并没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为偏方及伪科学泛滥留下了空间。

因此,仅凭个人经验的“个性化”治疗体系遭到挑战;寻找证据、开展基础及临床研究成为医师的追求及时尚;基于科学研究的成果制定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实践,成为20世纪末的医学主旋律。

但是,基于对疾病模糊的诊断、分期、评估而实施的临床研究,常常产生模糊的结论,远离临床实际,甚至起到误导作用。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循证医学,在弥补其局限性的同时,寻找新的突破,引领一场超越传统循证医学的理念革命(paradigm shift)及科技革命。

一、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循证医学的起源:循证医学的方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1992年,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循证医学的实质是一门方法学,是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

它将可获得的最好的基础及临床证据,与医师的经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制定、实施最佳的治疗。

循证医学强调对可获得证据的依赖,因此,研究证据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研究证据的可靠程度,按试验设计的种类被分为几个等级:依次以荟萃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个案报道、动物研究及体外实验降序排列。

可见,循证医学将RCT尊为金标准模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循证医学所推崇的最佳研究证据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局限性。

很多疾病的诊断存在问题,试验入组的患者所患疾病的本质不一致,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

2.疾病分类及诊断不准确:2010年,美国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都公布了“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针对这一新的标准,许多学者开展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这一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达到20%以上,其中,有超过10%的患者自愈,还有10%的患者转化为其他的疾病,例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银屑病关节炎等[1-2]。

可见,这一诊断标准并不能对疾病准确的分类,以这样的诊断标准为依据而开展的临床试验,无法准确地评价治疗手段。

因此,不足为怪,几乎所有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均未超过70%。

我国学者开展了一项中国人群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年上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0%,而40岁以下的年轻及成年人群,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患病率达到40% 50%[3]。

在此,我们先不考虑2型糖尿病是否是一种疾病,值得商榷的是,这一照搬西方国家的疾病分期体系是否科学?是否有临床价值?是否会造成社会不必要的恐慌?是否会导致过度治疗?《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大陆、上海和台湾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4]。

研究显示,相同种族的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只是所处地域不同,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相差10倍以上,最可能的解释为诊断标准、分期原则、普查方法出现了问题。

根据这样的数据而制定的医疗卫生政策必定会有偏差。

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诊断上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疾病分类及诊断采用的“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仍大多沿用2000年前依据症状和部位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